- 年份
- 2024(8164)
- 2023(11689)
- 2022(9762)
- 2021(8816)
- 2020(7379)
- 2019(16546)
- 2018(16015)
- 2017(31237)
- 2016(16258)
- 2015(17946)
- 2014(17588)
- 2013(17291)
- 2012(15654)
- 2011(14244)
- 2010(13708)
- 2009(12284)
- 2008(11277)
- 2007(9574)
- 2006(8198)
- 2005(7020)
- 学科
- 济(98005)
- 经济(97934)
- 管理(47795)
- 业(40084)
- 方法(38940)
- 数学(35753)
- 数学方法(35397)
- 企(32570)
- 企业(32570)
- 地方(21413)
- 中国(18762)
- 农(17296)
- 财(16545)
- 业经(15938)
- 地方经济(14378)
- 学(14177)
- 环境(12675)
- 农业(11895)
- 贸(11833)
- 贸易(11829)
- 易(11404)
- 制(10965)
- 和(10566)
- 融(10456)
- 金融(10454)
- 务(9866)
- 财务(9831)
- 财务管理(9810)
- 产业(9642)
- 技术(9565)
- 机构
- 学院(230228)
- 大学(229856)
- 济(111371)
- 经济(109677)
- 管理(93217)
- 理学(81991)
- 理学院(81194)
- 管理学(79883)
- 管理学院(79451)
- 研究(74650)
- 中国(55513)
- 财(46514)
- 京(44738)
- 科学(42218)
- 财经(38945)
- 经济学(37162)
- 经(35702)
- 中心(35277)
- 所(34651)
- 经济学院(33468)
- 江(31714)
- 研究所(31697)
- 业大(30386)
- 农(29660)
- 财经大学(29383)
- 范(27499)
- 院(27371)
- 师范(27259)
- 北京(26863)
- 经济管理(25905)
- 基金
- 项目(163809)
- 科学(132718)
- 基金(123980)
- 研究(118777)
- 家(106959)
- 国家(106189)
- 科学基金(93933)
- 社会(81809)
- 社会科(78015)
- 社会科学(77999)
- 基金项目(65687)
- 省(62355)
- 自然(59373)
- 自然科(58087)
- 自然科学(58077)
- 自然科学基金(57045)
- 教育(54215)
- 划(52113)
- 资助(50187)
- 编号(45287)
- 部(37265)
- 重点(36558)
- 发(35980)
- 国家社会(35688)
- 创(34355)
- 成果(33938)
- 教育部(33023)
- 人文(32560)
- 创新(32312)
- 科研(31641)
- 期刊
- 济(116370)
- 经济(116370)
- 研究(65597)
- 中国(36327)
- 财(34923)
- 管理(34288)
- 学报(30298)
- 科学(29761)
- 农(25032)
- 大学(24403)
- 学学(23512)
- 技术(21599)
- 经济研究(20857)
- 财经(19869)
- 融(18896)
- 金融(18896)
- 农业(17321)
- 经(17240)
- 业经(16423)
- 问题(15069)
- 教育(14318)
- 统计(14198)
- 技术经济(13319)
- 策(12675)
- 决策(11504)
- 理论(11318)
- 商业(10941)
- 贸(10785)
- 资源(10471)
- 世界(10141)
共检索到323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娇 向为民
选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份)1994年~2010年消费、投资、储蓄等方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房价波动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效应的显现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密切但非绝对关联的关系。在需求刚性的条件下,房价波动带来的投资效应最为显著,因购房储蓄增加对其他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次之,财富效应则几乎没有显现。
关键词:
房价波动 区域经济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成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房价的波动会对居民的消费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先就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进行理论层面分析,并基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现状,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hausman检验等计量方法,研究了2003-2016年我国35个城市的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文章从房价痛苦指数、挤出效应及人口流入的区域差异三个方面就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解释,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波动 居民消费 影响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莹莹
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财权有所减弱,在多重因素的引导下,地方政府实行“土地财政”,又推高了我国整体房价,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增长。文章从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入手,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地方债务、房价波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状态,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形成明显的空间正外部性,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具有鼓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完善地区基础设施,带动地区就业,吸引外部优质企业落户,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房价上升抑制了本地经济增长,容易引起实体经济空心化发展,且具有负外部性;产业结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程宏 朱沈钦钰 潘文捷
基于1997-2019年中国省际数据,采用分位数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了不同区域下人口流动与房价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人口增速与房价增速在不同区域均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因人口流动增速水平和房价增速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房价增速和人口流动增速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出现在高房价和高人口流动的情况下;在中部地区,当人口流动增速处于中等和低缓水平时,房价增速对人口流动增速产生影响,当房价增速处于较高水平时,人口流动增速对房价增速产生影响;而在西部地区,无论人口流动增速或房价增速处于低缓、中等还是较高水平时,人口流动增速与房价增速都存在双向因果。本文为研究商品住房价格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我国流动人口的户籍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频 侯成琪
本文通过在一个包含耐心家庭和缺乏耐心家庭两类家庭、包含消费品部门和房地产部门的DSGE模型中引入住房交易成本和住房价格加成的预期冲击,研究预期对住房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参数识别检验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本文引入的预期冲击,尤其是住房交易成本和住房价格加成的预期冲击,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具有经验上的识别性和重要性。(2)虽然当期住房价格上涨会增加住房使用者成本,但是如果预期未来住房价格会大幅上涨,家庭的住房使用者成本也会下降,从而出现越涨越买的现象。(3)如果政府因为房价上涨过快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频 侯成琪
本文通过在一个包含耐心家庭和缺乏耐心家庭两类家庭、包含消费品部门和房地产部门的DSGE模型中引入住房交易成本和住房价格加成的预期冲击,研究预期对住房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参数识别检验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本文引入的预期冲击,尤其是住房交易成本和住房价格加成的预期冲击,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具有经验上的识别性和重要性。(2)虽然当期住房价格上涨会增加住房使用者成本,但是如果预期未来住房价格会大幅上涨,家庭的住房使用者成本也会下降,从而出现越涨越买的现象。(3)如果政府因为房价上涨过快而实施增加住房交易成本等房地产业的紧缩政策,但是公众预期未来政府会因为宏观经济下行转而采取房地产业的扩张政策,则这种预期会使当前的紧缩政策失效。(4)如果政府能够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预期,则能够改善房地产业调控政策的经济效果;而公众的错误预期会增加经济的波动,因为必须进行反向修正来抵消错误预期对经济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晓云 王红强
文章主要讨论在非均衡的条件下,用计量模型和统计数据检验的方法,对房价波动与地价波动的因果关系作出分析,探讨房价与地价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并且谁是因,谁是果?而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为我们解释现实房价波动提供一些依据,并且可以为政府调控房价的波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房价 地价 供给 需求 波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锦华
投机性因素、限购政策博弈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限购后我国城市房价波动的区域性差异和上涨趋势,对此,应切实落实中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2010年4月以来,国务院从住房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先后提出了以限贷、限购、限外为特征的一系列调控城市高房价的严厉措施。这些政策对缓解我国房地产业持续"高烧"起到了一定的"降温"作用。从2010年4月起,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从17.3%下降到12月份的8.5%。2011年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由1月份的3个增加到12月份的52个。进入2012年以后,70个大中城市环比价格依然保持下降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岚婷 叶阿忠 杨建辉
文章以我国30个省份为样本,采用半参数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我国国际资本与省域房价空间影响效应和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省域异质性会影响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对房价的作用路径,利率、汇率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传导路径具有空间异质性,利率变动对中西部房价调控效用有限,汇率升值虽能带动东部地区房价,但对中西部地区房价呈反向作用;房价变动具有区域溢出效应,但随着地理距离作用效应逐渐减弱;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对房价影响是非线性且非均衡的,会因省域差异而变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桂华 彭俊华 戴伟
基于哈罗德-多马模型本文提出一个包含房价波动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基准模型,选取200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 mqui st指数方法对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进行测度,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房价波动与金融支持实体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房价上涨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大于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房价波动主要是通过空间的直接效应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产生影响的,而通过空间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某地区金融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桂华 彭俊华 戴伟
基于哈罗德-多马模型本文提出一个包含房价波动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基准模型,选取200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 mqui st指数方法对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进行测度,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房价波动与金融支持实体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房价上涨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大于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房价波动主要是通过空间的直接效应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产生影响的,而通过空间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某地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提升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实证结论给我们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政府应重视房价波动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风险,应做到对房地产价格的有序调控,避免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给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书云 田申
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房价波动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稳中有升,并呈地理聚集效应,房价正向波动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为负,临近省份房价正向波动不利于本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分地区研究表明:房价波动对东部、西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为负,房地产税收比重提高对东北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具有不利影响。因此,要继续以稳定房价为关键抓手,逐步降低房地产税收比重,加大实体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骆永民 徐明星
现有研究发现经济波动、收入分配和房价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联,却并未将三者放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开展研究。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与房价两两之间可能存在的互动关联,继而使用中国大陆30个省份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 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除房价对另外两个变量影响为负外,其余的互动关联均显著为正;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和经济波动将显著扩大收入差距,其余的互动关系为负或者不显著;西部地区除经济波动和收入分配会对房价的影响显著为负外,其余的互动关系基本为微弱的正向效应。据此,应根据不同地区三者之间不同的互动关联,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关政...
关键词:
经济波动 收入分配 房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双成 刘建江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房价波动对地区经济及其区域差异的作用机理,利用1999-2016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用土地购置面积作为工具变量进行2SLS估计。结果发现:房价上涨对地区经济具有正向拉动作用,房价上涨1%,地区经济增长0.213%。分地区研究发现,房价波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影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波动的区域差异扩大了地区差距。基于此,本文认为区域差异化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适当支持中小城市房地产发展,抑制大城市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需求,均可一定程度上平滑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差异,缩小地区差距。
关键词:
房价波动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董凯 杨源源 许承明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逐步显现金融体系杠杆率日益攀升与房产价格持续高企、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并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家庭流动性约束、企业信贷约束和价格粘性等市场摩擦引入开放经济DSGE模型,以系统研究金融杠杆演变对房价和汇率两大资产价格变动的动态影响,并采用TVP-SV-VAR模型进行经验验证。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金融杠杆是影响我国房价和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金融杠杆冲击可解释25.07%的房产价格波动和21.97%的汇率波动,增加1%单位的金融杠杆将引起房价上涨0.8411%以及汇率贬值0.2807%。进一步的时变参数经验分析表明,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杠杆波动率逐年攀升,并在绝大部分时期显著推高房产价格,切实加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为此,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时应充分关注金融杠杆的影响,具体应通过深化金融部门去杠杆改革以消除金融杠杆恶化对房产价格合理运行和汇率稳定造成的不良影响;货币政策调控亦应充分考虑金融杠杆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避免金融杠杆恶化导致宏观不审慎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