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63)
- 2023(16240)
- 2022(13577)
- 2021(12508)
- 2020(10988)
- 2019(24893)
- 2018(24731)
- 2017(47530)
- 2016(25749)
- 2015(28865)
- 2014(28715)
- 2013(28439)
- 2012(26043)
- 2011(23364)
- 2010(23551)
- 2009(22055)
- 2008(22261)
- 2007(20354)
- 2006(17758)
- 2005(15720)
- 学科
- 济(111132)
- 经济(111002)
- 业(100993)
- 管理(82813)
- 企(82729)
- 企业(82729)
- 方法(52988)
- 农(48551)
- 数学(43835)
- 数学方法(43269)
- 业经(33684)
- 财(33090)
- 农业(32066)
- 中国(25910)
- 务(23559)
- 财务(23515)
- 财务管理(23472)
- 企业财务(22250)
- 制(21893)
- 技术(20248)
- 贸(20166)
- 贸易(20159)
- 学(20027)
- 易(19624)
- 地方(18658)
- 理论(18586)
- 和(18440)
- 策(17869)
- 划(16938)
- 体(16035)
- 机构
- 学院(378255)
- 大学(372706)
- 济(155961)
- 经济(152960)
- 管理(150853)
- 理学(130569)
- 理学院(129244)
- 管理学(126969)
- 管理学院(126270)
- 研究(120057)
- 中国(93987)
- 农(78470)
- 京(77343)
- 科学(75468)
- 财(70766)
- 业大(61670)
- 所(61226)
- 农业(60992)
- 江(58292)
- 中心(57609)
- 财经(56830)
- 研究所(55665)
- 经(51573)
- 北京(47292)
- 经济学(47113)
- 范(45949)
- 州(45476)
- 师范(45432)
- 经济学院(42815)
- 院(42042)
- 基金
- 项目(253711)
- 科学(200903)
- 基金(185950)
- 研究(182629)
- 家(162331)
- 国家(160868)
- 科学基金(139233)
- 社会(117119)
- 社会科(110865)
- 社会科学(110829)
- 省(101007)
- 基金项目(98769)
- 自然(91337)
- 自然科(89319)
- 自然科学(89290)
- 自然科学基金(87771)
- 划(83623)
- 教育(83144)
- 资助(75547)
- 编号(74103)
- 成果(58668)
- 重点(56630)
- 部(55992)
- 创(54757)
- 发(54465)
- 创新(50659)
- 业(50129)
- 课题(49356)
- 科研(49229)
- 国家社会(48617)
- 期刊
- 济(173954)
- 经济(173954)
- 研究(101310)
- 农(76939)
- 中国(68398)
- 学报(60422)
- 财(57780)
- 科学(56425)
- 管理(55588)
- 农业(52099)
- 大学(46314)
- 学学(44215)
- 技术(34532)
- 业经(34304)
- 融(34179)
- 金融(34179)
- 教育(31314)
- 财经(27911)
- 业(27843)
- 经济研究(25649)
- 经(23990)
- 问题(23711)
- 技术经济(21076)
- 版(20194)
- 统计(19259)
- 世界(18115)
- 策(17701)
- 商业(17586)
- 现代(17378)
- 财会(17252)
共检索到550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发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雨雨 姚万军 张文
农户模型中的可分性和不可分性可以区分农户消费行为与农业生产行为之间的不同关系。可分性情况下农户的消费决策和生产决策相互分离,农户仅从农业利润最大化角度考虑劳动投入;而不可分性农户的劳动投入则受其消费函数影响。本文使用CHIP (2013)数据,用OLS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检验得出中国农村整体呈现不可分性的结果。再按照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结合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多、中、少三种规模细分成九组进行检验,得出东、中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多的农户呈现可分性。两种不同的农户主体其消费和生产行为的决策都不尽相同,政府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时应考虑两者间的不同,提出合理的政策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可分性 劳动需求 劳动力剩余 CHIP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达薇 李非非
首先讨论农业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包括制度、化肥、资本、知识和环境因素等,接着利用回归方法建立起农业生产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结合实际对2020年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率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知识 环境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石慧 吴方卫
文章使用非参数的双边相对Malmqutist生产率指数(Bilateral Relative MalmquistProductivity Index-BRMPI)的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控制地区空间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生产率地区差异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局部空间相关性。在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估计的收敛方程中,我们发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够显著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时期有差别,这可能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有关,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甜甜 邢宇 张明如 赵政慧
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和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投入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农业生产的面板数据进行效率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整体有效,其农业生产效率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需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2)农村人均GDP、受教育水平、机械化水平、交通便利性等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应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着力实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完善外部机制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循刚 胡培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利用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的微观数据,研究了2005~2007年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经济性和资源配置效率4个部分。结果表明:2005~2007年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为8.51%,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平均占103.06%,规模效率占19.23%,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占5.41%,资源配置的影响为负,平均占16.88%。因此认为,要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调...
关键词:
农户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李俊鹏 吴清华
人工智能是促进21世纪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参考Acemoglu等的理论框架,以1991-2018年世界银行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国别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以劳均农业产值为农业生产率衡量指标,人工智能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在作用机制方面,对农业劳动力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尚未发挥出显著影响。此外,在异质性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对高收入国家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低收入国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李俊鹏 吴清华
人工智能是促进21世纪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参考Acemoglu等的理论框架,以1991-2018年世界银行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国别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以劳均农业产值为农业生产率衡量指标,人工智能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在作用机制方面,对农业劳动力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尚未发挥出显著影响。此外,在异质性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对高收入国家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低收入国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珏 宋文飞 韩先锋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各地区1992~200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因素、土地利用能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和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电力利用水平、自然环境、需求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圣飞
各地区间农业综合生产率发展极不平衡 ,且差异有不断扩大之趋势。分析其原因 ,非常规因素——科技生产率方面差异的急剧扩大是其主导因素 ;而常规因素——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率 地区差异 成因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循刚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07年西部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经济性和资源配置效率4个部分。结果表明:2000~2007年西部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为5.74%,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平均占104%,规模效率占8%,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占0.87%,资源配置的影响为负,平均占-11.27%。要提高西部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钟丽雯 张建兵 蔡芸霜 陆双龙 黄丽排 黄太庆 甘磊
[目的]在全球努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综合评价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解析其驱动因子,为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持,为广西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8—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评价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1)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DEA无效且规模收益递减;空间差异大,各市农业生产效率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仅梧州市、北海市和钦州市一直处于农业生产效率DEA有效。(2)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呈波动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桂东北(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桂南(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是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3)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中,耕地有效灌溉率、农业科技是促进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政府投入、单位耕地农机动力是限制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因素。[结论]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时空差异大;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以提升广西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邢慧茹 张晓骏 邓义
相对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来说,我国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生产效率问题依旧亟待解决,研究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查阅农业生产相关文献,在对农业生产效率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文章构建DEA与TobiT等2种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评价模型来确定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并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湖北省统计数据得出渔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最大;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力和农业支出比重越大,农业生产率越高,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力越大,农业生产率越低;单位机械动力产值、单位灌溉面积以及单位化肥用量越大,农业生产率越高。研究结论对促进经济与农业同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明霞 高珊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化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而技术效率略显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相较于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一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俊 陈怡
考虑环境因素,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对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东部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的差别很小,中部略低于西部;1999-2008年间各年的ML指数均值都大于1,表明中国农业每年的生产率都在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改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0.997,农业技术效率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