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7)
- 2023(14608)
- 2022(12373)
- 2021(11816)
- 2020(10290)
- 2019(23722)
- 2018(23366)
- 2017(45172)
- 2016(24078)
- 2015(27368)
- 2014(27418)
- 2013(27382)
- 2012(25246)
- 2011(22601)
- 2010(22284)
- 2009(20968)
- 2008(21006)
- 2007(18512)
- 2006(15603)
- 2005(14198)
- 学科
- 济(99603)
- 经济(99500)
- 管理(67781)
- 业(67453)
- 企(53980)
- 企业(53980)
- 方法(51114)
- 数学(45884)
- 数学方法(45337)
- 中国(29117)
- 财(27428)
- 银(24953)
- 制(24863)
- 农(24844)
- 银行(24807)
- 行(23332)
- 贸(20634)
- 贸易(20622)
- 易(20173)
- 学(19945)
- 业经(19397)
- 融(19230)
- 金融(19227)
- 务(18113)
- 财务(18059)
- 财务管理(18015)
- 企业财务(17074)
- 农业(16229)
- 地方(15709)
- 理论(14498)
- 机构
- 大学(346693)
- 学院(342858)
- 济(147432)
- 经济(144602)
- 管理(134344)
- 理学(115380)
- 研究(115121)
- 理学院(114158)
- 管理学(112156)
- 管理学院(111520)
- 中国(97934)
- 京(73239)
- 财(69329)
- 科学(69013)
- 农(57969)
- 所(57701)
- 财经(55808)
- 中心(55219)
- 研究所(52549)
- 经(50956)
- 业大(50524)
- 江(49738)
- 经济学(46949)
- 北京(46248)
- 农业(45993)
- 经济学院(42563)
- 财经大学(41990)
- 范(41258)
- 院(41147)
- 师范(40786)
- 基金
- 项目(230778)
- 科学(182369)
- 基金(172182)
- 研究(164043)
- 家(150731)
- 国家(149583)
- 科学基金(128612)
- 社会(106285)
- 社会科(100964)
- 社会科学(100939)
- 基金项目(90418)
- 省(86569)
- 自然(84499)
- 自然科(82604)
- 自然科学(82577)
- 自然科学基金(81150)
- 教育(75633)
- 划(74347)
- 资助(72405)
- 编号(63853)
- 部(52814)
- 重点(51973)
- 成果(51333)
- 发(48036)
- 创(47604)
- 教育部(45491)
- 国家社会(45419)
- 科研(45413)
- 创新(44729)
- 大学(43762)
- 期刊
- 济(150123)
- 经济(150123)
- 研究(101489)
- 中国(64508)
- 财(54882)
- 学报(54508)
- 农(50734)
- 科学(50352)
- 管理(47489)
- 融(45290)
- 金融(45290)
- 大学(41618)
- 学学(39481)
- 农业(33237)
- 技术(29899)
- 财经(28039)
- 教育(27743)
- 经济研究(25369)
- 经(23969)
- 业经(22089)
- 问题(20144)
- 业(18949)
- 统计(18525)
- 贸(18515)
- 技术经济(17652)
- 理论(16973)
- 策(16473)
- 国际(16468)
- 版(16403)
- 世界(15635)
共检索到507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曹琳 原雪梅
采用或有权益分析方法,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6年间资产负债表数据和市场数据为基础测度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发现,传统外部风险事件阶段性地推升了银行风险水平,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较强;而近年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打破了银行原有的稳健经营局面,且城市商业银行受到更大冲击。引入风险相依性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测度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期中国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始终高于单一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系统性风险整体可控;但在2012年后的"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飙升,针对单一银行的监管标准已无法有效识别系统性风险。建议将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改善经营环境与提高盈利能力相结合,有效规避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测度 或有权益分析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曹琳 原雪梅
采用或有权益分析方法,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6年间资产负债表数据和市场数据为基础测度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发现,传统外部风险事件阶段性地推升了银行风险水平,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较强;而近年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打破了银行原有的稳健经营局面,且城市商业银行受到更大冲击。引入风险相依性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测度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期中国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始终高于单一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系统性风险整体可控;但在2012年后的"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飙升,针对单一银行的监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测度 或有权益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征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加强了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在此背景下,对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了系统性或有权益分析模型(SCCA),并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5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对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动态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系统性违约风险显著上升,5家联合违约的概率已逼近20%,从联合预期损失来看,其值也已处于较高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征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加强了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在此背景下,对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了系统性或有权益分析模型(SCCA),并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5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对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动态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系统性违约风险显著上升,5家联合违约的概率已逼近20%,从联合预期损失来看,其值也已处于较高水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恒煜 胡锡亮 吕江林
系统性风险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基于拓展的CCA方法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利用2007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上市银行的股票市场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构建了具有前瞻性特征的隐含资产波动率、ADD、WDD、PDD、政府隐性担保等系统性风险日频指标序列,以能刻画银行间资产联动性的PDD和ADD之差以及政府隐性担保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受到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显著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要小于大型银行,2012年第三季度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基于拓展的CCA...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龙少波 钱东平
论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资产负债和股价数据,运用未定权益分析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研究表明,2002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三个高风险时期,但当前风险水平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突变性、单个机构风险大幅上升可能是总体风险暴露的前兆、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股份制银行等特征。基于上述结论,论文提出了加强对个体风险处置、完善宏观审慎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慧 吴康成
选取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股票日度收益率数据,构建ARMA-GARCH-CoVaR模型,测度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对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贡献程度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实证结果表明:每家商业银行都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不同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程度与其自身风险水平的相关性较弱。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水平较低,但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最大;不同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对其关联银行的风险溢出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外,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溢出具有重要影响,应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纳入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监测过程中。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洋 牛亚楠 徐索菲
金融业气候风险的实质是经济低碳转型中搁浅资产风险的增加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运用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从搁浅资产风险视角计算的全球金融机构气候风险指标,以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气候风险越高,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便越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第二,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时,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便越大,资产收益率越高则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越小;第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存在遮掩效应,遮掩了气候风险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商业银行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银行业气候风险监测,将气候风险因子纳入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框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丹丹 丁建臣
采用支持向量机和核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模型,将预警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和Logit回归模型的预警结果进行对比,并基于2008年1月~2017年9月的数据,采用SVM预警模型预测2009年1月~2018年9月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与BP神经网络和Logit回归模型相比,SV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警正确率;在不同的阶段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水平呈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建议中国政府部门和银行业警惕资本市场泡沫增长等隐性风险,不断完善银行业内部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持续强化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志刚 黄解宇 孙维峰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在于资产头寸的相关性。运用上市银行股票回报率的相关系数来反映银行间资产头寸的相关性,并以之测度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结果发现,2007年系统性风险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和2010年系统性风险最高,超过了0.8,其它年份大多在0.7-0.8之间高水平波动。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间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宏观因素和中观因素对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银行间业务的相互渗透及信贷规模的过度膨胀都有可能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监管机构应推进宏观审慎监管,尽早控制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越
为了量化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利率风险、银行间传染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性风险量化模型,采用中国129家银行的财务数据,通过拓展的矩阵法对不同冲击下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压力测试。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显著增加中国银行系统的脆弱性,提高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利率敏感性缺口较大、规模较小的银行更容易倒闭;重度压力测试下会爆发银行业系统性危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为规避系统性风险,银行应当严控利率风险、加强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并且在存放同业资产时,选择同业资产少的银行作为交易对手,防止同业交易过于集中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积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李源 李政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各国监管当局和学术界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SCCA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设计了针对SCCA技术关键环节的优化算法,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估计时变相依函数,提出了新的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J-VAR。在此基础上,本文动态监测了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优化后的SCCA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时变风险相依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证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SCCA 风险相依结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冯超 肖兰
本文构建银行风险指数将KLR模型应用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研究中,从宏观经济指标、银行业脆弱性指标以及系统性风险传染指标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计算阈值进行检验并预测。检验表明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数对半年之内的预测结果最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小云 王业东 王道平
本文基于新闻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了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和预警机制。我们对2000-2019年中国33家知名报纸发布的334万余条新闻,采用文本共现挖掘方法测度中国银行间网络关联,并基于银行共现新闻情绪衡量系统性风险水平。结果发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银行间关联由“大而少”向“小而多”转变;在全球金融危机和“钱荒”期间,系统性风险明显上升,银行系统重要性普遍提高,银行间关联明显增强。本文还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隐马尔可夫模型识别和预测系统性风险,发现该方法能较好地预警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勇 方意
商业银行从事跨境业务会提升自身风险水平。本文基于直接业务关联与间接业务关联构建网络模型,度量2007—2019年跨境借贷业务给银行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本文发现:首先,资产端冲击会带来较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负债端冲击亦不容忽视。其次,从风险生成机理的时间维度来看,间接业务关联性与风险敞口等因素较为重要,杠杆和直接业务关联性等因素影响较弱。从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指标来看,系统重要性程度高的银行排名较为稳定,且需要关注2011—2019年系统性风险错配指数逐年上升的趋势。最后,系统性风险与风险敞口之间存在“跨境借贷冲击→系统性风险→跨境借贷冲击”的不利循环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