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9)
- 2023(16988)
- 2022(14754)
- 2021(13907)
- 2020(11689)
- 2019(26922)
- 2018(26692)
- 2017(52197)
- 2016(28240)
- 2015(31953)
- 2014(31964)
- 2013(31457)
- 2012(28667)
- 2011(25957)
- 2010(26108)
- 2009(24167)
- 2008(23731)
- 2007(20881)
- 2006(18614)
- 2005(16712)
- 学科
- 济(113563)
- 经济(113403)
- 管理(86926)
- 业(79233)
- 企(65597)
- 企业(65597)
- 方法(51344)
- 数学(44859)
- 数学方法(44210)
- 财(31827)
- 农(31564)
- 中国(31103)
- 制(25933)
- 业经(25383)
- 学(23828)
- 地方(23642)
- 农业(20604)
- 贸(20589)
- 贸易(20580)
- 环境(20290)
- 易(20022)
- 务(19591)
- 财务(19507)
- 财务管理(19461)
- 银(19138)
- 银行(19098)
- 企业财务(18420)
- 和(18277)
- 行(18168)
- 理论(18153)
- 机构
- 大学(405465)
- 学院(404534)
- 济(161968)
- 管理(160003)
- 经济(158345)
- 理学(138129)
- 理学院(136594)
- 管理学(134129)
- 管理学院(133383)
- 研究(132628)
- 中国(100753)
- 京(86277)
- 科学(81468)
- 财(78620)
- 所(66001)
- 财经(62299)
- 农(61472)
- 中心(60716)
- 研究所(59568)
- 江(59432)
- 业大(58470)
- 经(56432)
- 北京(54752)
- 范(53389)
- 师范(52922)
- 经济学(48914)
- 院(48811)
- 州(48198)
- 农业(47758)
- 财经大学(46373)
- 基金
- 项目(273408)
- 科学(215484)
- 研究(201695)
- 基金(198351)
- 家(172044)
- 国家(170647)
- 科学基金(146886)
- 社会(127007)
- 社会科(120330)
- 社会科学(120299)
- 省(106321)
- 基金项目(105301)
- 自然(95091)
- 教育(92943)
- 自然科(92761)
- 自然科学(92739)
- 自然科学基金(91025)
- 划(89568)
- 编号(83021)
- 资助(81553)
- 成果(67418)
- 重点(61271)
- 部(60605)
- 发(58275)
- 课题(56798)
- 创(56452)
- 创新(52732)
- 制(52156)
- 教育部(52115)
- 科研(52109)
- 期刊
- 济(179230)
- 经济(179230)
- 研究(120648)
- 中国(74708)
- 学报(60960)
- 财(60306)
- 管理(59128)
- 科学(56680)
- 农(55579)
- 大学(47049)
- 教育(44281)
- 学学(44267)
- 农业(37946)
- 融(36674)
- 金融(36674)
- 技术(35351)
- 财经(30441)
- 业经(30061)
- 经济研究(27480)
- 经(25975)
- 问题(24223)
- 理论(20199)
- 图书(19701)
- 技术经济(19108)
- 科技(18728)
- 实践(18343)
- 践(18343)
- 业(18281)
- 版(18169)
- 贸(18106)
共检索到593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卢艳丽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是一次重大的实践,但是要解决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区域划分和分工等追求发展效率的问题,而是要同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区域与区域的矛盾,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区域生态补偿。任何的生态补偿政策都是"嵌入"于具体的区域制度当中,因此本文以我国的行政经济区域制度为切入点,从区域生态补偿的责任机制、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其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主体功能区划的战略格局下,如何在区域制度的约束中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经济援助和人口迁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区域制度 区域生态补偿 难点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刘娟 张然
论文运用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以两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对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和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分别有93.41%和95.90%的受访者支持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愿意为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支付比普通海产品更高的价格;2)舟山市普陀区旅游目的地的浙江省游客、江苏省-上海市游客、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山东省游客和其他省(市、区)游客,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10.53、10.98、11.03和11.18元/kg,或14.39、17.59、20.54和22.87元/人次,通过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201...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王荣成
在"空间管制"和"功能区划"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外部作用"或"外部性"非常明显,如果获益者不补偿,区域协调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面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个科学命题和重大实践,生态补偿还要同时解决人地关系中的区域关系,这就是区域生态补偿问题。区域生态补偿是从"区域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和操作生态补偿,关注于区域主体,关注于区域尺度上的"生态-经济"过程和资源环境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区域政策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整个生态补偿尺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区域生态补偿,区域制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势的地方政府和异常活跃的地方经济,及其形成的"行政经济区域",以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区域制度 制度障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丘君 刘容子 赵景柱 邓红兵
生态系统方法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新理念,得到世界各海洋大国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生态系统方法要求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界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②补偿途径以财政转移支付和环境资源税费为主;③遵循理论计算值与现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补偿标准。围绕影响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是人类活动,提出了构建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设想,主要包括:改革现有"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增强制度的生态补偿效力,以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海;建立流域和海域之间的用水生态补偿机制,以增加入海淡水量;推广"退渔还湿"的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娟 刘守义
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地区之间生态效益的"外部作用"日益明显,"空间管制"成为理性政府的主要作为,要求其同时创新区域生态补偿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框架。京津冀由于府际关系协调不畅、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经济梯度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最终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亟待从革新政府治理方式、完善生态产业合作体系、规范区域生态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构建京津冀生态补偿新的制度模式。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制度模式 京津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德凡
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是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但目前单一的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无法应对大规模的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建立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支付体系对于目前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基于此,立足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从我国目前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遇到的问题出发,在探究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以"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的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恰逢其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横向转移支付体系 生态补偿基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吉 戈华清
跨区域调水的环境补偿制度,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跨区域调水中应按照开发利用环境者、破坏环境者和受益者补偿原则;国家补偿与社会补偿的原则;公平合理原则;以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原则等,要求进行跨区域调水的开发者、经营者及其受益者,必须负有保护、恢复、补救、补偿调水地区的水环境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关键词:
跨区域调水 环境补偿 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万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王奕淇 张文彬
文章首先对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新的诠释,提出构建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以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效率,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生态产品很难转化为经济价值,造成了区域间的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认为建立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效率与公平、解决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区域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依据生态价值当量,通过比较生态价值盈余和生态价值亏欠状态确定区域生态补偿额度。最后,以2013年全国各省域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测算各省的生态价值盈余和亏欠状态,结果表明以西藏为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宁 丁四保 赵伟
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政府介入生态补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尤其是财政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财政政策工具在解决生态补偿问题中,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一是财政体制基本上还是"建设财政",地方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地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上,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不足;二是尽管在财政理论上提出了平级区域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但是存在理论缺陷:①存在区域产权,区域产权规定了区域的公共财政收入只来源于本区域(经济),因此区域财政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严格限定在本行政区域之内。②生态服务具有"俱乐部物品"性质,或者具有"全国性...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财政政策 局限性 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边玉花 解学竟 张瑞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确立补偿标准,本文将保护区视为提供生态服务的企业,基于会计体系、运用恰当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生态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成本加以确认和计量,予以资本化,并在适当的期限内摊消,结合各年度的期间费用和合理收益,测算生态服务价值。根据生态保护质量和受益程度对其进行修正和分配,形成区域间生态补偿标准,并测算出2013年的京张区域间生态补偿额为98.13亿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小飞 傅春 陈伏生 杨丽
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效益外部性使得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本应由相关的若干区域共同承担,因此,建立合理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及区域内外共同补偿机制是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构建水足迹与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江西省及11地市水足迹与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估算。主要结果如下:2000~2013年,江西省总生产水足迹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粮食、水产品、猪肉生产所占比重较大,水盈余呈波动下降趋势。11地市生产水足迹与水足迹效率呈上升趋势,除南昌市出现水赤字要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外,其余各市均有水盈余,应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000~2013年江西省水盈余共需补偿1 805.76亿元,平均每年128....
关键词:
水足迹 生态补偿标准 时空格局 区域尺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莹
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及利益联盟的利益诉求是激励相容性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以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为目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同时进行规范,解决好利益相关者及利益联盟间的利益再分配问题,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才能起到激励流域生态服务供给、提高流域生态质量的作用。激励相容性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设计要点在于将收益与履责状况挂钩,使用成本加利法测算补偿标准,在上一级政府、上、下游各利益相关者和后代人之间合理分摊补偿费用,激励监管者承担监管责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彩凤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却呈现出逆向的下降之势,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整体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桎梏。急功近利的补救措施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而需要构建完善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来从长远解决,不仅要提高农村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而且要通过完善税收、拓宽资金渠道、强化技术扶持等对策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农村生态 环境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双成 黄姣 邵晓梅 张衍毓
研究目的:划定中国土地生态补偿分区方案,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格局空间统计分析与生态地理区划。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表现为下降趋势,西部地区为高生态安全区,东部地区为低生态安全区,是生态服务功能空间传递的受益区,可将中国划分为生态补偿受体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和生态补偿主体区(主要分布于东部)两个一级大区。研究结论:设立全国性的土地生态补偿专门机构,构建土地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土地生态补偿监管体系,完善土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导引。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区域生态补偿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