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0)
- 2023(14584)
- 2022(12915)
- 2021(12114)
- 2020(10357)
- 2019(24139)
- 2018(23876)
- 2017(47985)
- 2016(25574)
- 2015(28820)
- 2014(28610)
- 2013(28343)
- 2012(25852)
- 2011(23087)
- 2010(22880)
- 2009(21136)
- 2008(20702)
- 2007(17966)
- 2006(15841)
- 2005(13676)
- 学科
- 济(101431)
- 经济(101319)
- 管理(77499)
- 业(75005)
- 企(62833)
- 企业(62833)
- 方法(52661)
- 数学(46909)
- 数学方法(46382)
- 财(33370)
- 中国(26698)
- 农(26463)
- 税(21880)
- 业经(21541)
- 务(21169)
- 财务(21100)
- 财务管理(21058)
- 税收(20419)
- 收(20247)
- 企业财务(20057)
- 制(19440)
- 贸(19224)
- 贸易(19215)
- 学(19032)
- 易(18692)
- 地方(18356)
- 农业(17458)
- 和(16181)
- 技术(15930)
- 理论(15632)
- 机构
- 大学(362816)
- 学院(360925)
- 管理(147866)
- 济(146545)
- 经济(143574)
- 理学(129346)
- 理学院(128053)
- 管理学(125961)
- 管理学院(125301)
- 研究(111144)
- 中国(84166)
- 京(75407)
- 财(74262)
- 科学(67031)
- 财经(59461)
- 经(54079)
- 所(53721)
- 业大(51221)
- 农(50867)
- 中心(50775)
- 江(50272)
- 研究所(48414)
- 北京(47442)
- 经济学(44850)
- 范(44602)
- 财经大学(44463)
- 师范(44174)
- 州(41015)
- 经济学院(40940)
- 院(40673)
- 基金
- 项目(246583)
- 科学(194792)
- 基金(181088)
- 研究(181016)
- 家(156199)
- 国家(154963)
- 科学基金(134826)
- 社会(114984)
- 社会科(109161)
- 社会科学(109134)
- 基金项目(96498)
- 省(94488)
- 自然(87967)
- 自然科(85942)
- 自然科学(85922)
- 自然科学基金(84387)
- 教育(83418)
- 划(79722)
- 资助(75539)
- 编号(74530)
- 成果(59555)
- 部(55486)
- 重点(54207)
- 创(51121)
- 发(51116)
- 课题(49206)
- 教育部(48255)
- 创新(47695)
- 科研(47615)
- 人文(47368)
- 期刊
- 济(150119)
- 经济(150119)
- 研究(108468)
- 中国(56958)
- 财(56655)
- 学报(52927)
- 管理(52723)
- 科学(48312)
- 农(44188)
- 大学(40728)
- 学学(38543)
- 教育(34128)
- 农业(30898)
- 技术(30660)
- 融(29786)
- 金融(29786)
- 财经(28126)
- 经济研究(24916)
- 业经(24851)
- 经(23789)
- 问题(20317)
- 理论(18222)
- 技术经济(17192)
- 务(17039)
- 图书(16684)
- 实践(16618)
- 践(16618)
- 统计(16614)
- 商业(16549)
- 贸(16220)
共检索到511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蓉晖 雷怀英
纳税差异就是企业按会计准则规定计算出的利润总额与按税法计算出的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于同一主体的目的不同,导致两者的原则不同,以及对于同一事项的计量和确认不同,从而产生纳税差异。文章从理论方面来研究纳税差异,从纳税差异产生的原因即税法和会计的目的不同入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回归模型从实证方面研究纳税差异。根据2009、2010和2011三个年度的样本数据回归的结果,论述了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纳税差异的变化趋势,并具体根据税法和会计准则不同而导致的影响纳税差异的主要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对于理论预期进行验证。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税收法规 纳税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利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披露的上市公司纳税信用A级数据,检验了诚信纳税能否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产生激励效应。研究发现:(1)诚信纳税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与未获评纳税信用A级企业相比,获评纳税信用A级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水平更高;(2)上述诚信纳税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具有产权异质性,与国有企业相比,在非国有企业中诚信纳税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更大;(3)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证实,增加税费返还、提升企业的银行信用借款及商业信用融资能力是诚信纳税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海波 李树茁
本研究在综合考虑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控制权竞争以及监管水平等公司治理内部和外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构造多元化和公司治理指标,对公司治理与多元化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高管持股比例和交叉上市等公司治理因素对多元化水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领导权结构和独立董事比例等董事会结构因素对多元化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实证结果从整体上支持多元化的代理假说。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多元化 股权结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强 吴世农
本文以2004年沪深股市除ST、PT外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公司治理是否及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首次将上市公司按照控股股东的控制度分为5种股权结构类型,考察不同股权结构类型下的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显著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适度制衡的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最明显。
关键词:
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辉
文章运用我国软件行业、电子行业和机械设备仪表行业87家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从优惠税种和优惠方式的角度,实证分析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与所得税优惠和直接性的税率式优惠方式相比,流转税优惠以及间接性的税基和税额式优惠方式的效应更强。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税收优惠 政策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曹晓丽 甘日香
本文运用代理理论分析了内部控制、企业避税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避税活动普遍会降低企业价值,避税程度越大,企业的价值损失越大;只有在内部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企业避税活动才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使避税程度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因此,企业进行避税决策时,首先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
避税 企业价值 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丽彬 陈晓萍
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支持了修正的MM理论关于税收对企业的债务融资决策有影响的观点。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决策中,企业所得税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税率较高的企业债务融资的利用程度较高,享受税盾利益的动机相对较强。同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债务性税盾与非债务性税盾的替代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如飞 王艳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恶意融资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发生恶意融资的可能性与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显著的相关性。国有股比例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公司发生恶意融资的可能性越大;相反,法人股比例、独立董事规模对公司的恶意融资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表明合理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上市公司的恶意融资行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 恶意融资行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郑志刚 许荣 林玲 赵锡军
经理人的积极进取行为往往伴随着公司业绩的提升,因而揭示促使经理人选择进取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公司治理与经理人的进取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一个公司的治理状况越好,经理人越倾向于选择进取行为。具体而言,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第二至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经理人越倾向于选择进取行为,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太高、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将不利于经理人选择进取行为。在控制了经理人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个人特征后,得到近似的结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进取行为 企业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亚南 申毅
笔者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高管激励、公司负债与代理成本的相关性。实证结果发现:在我国,高管激励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而股权激励并不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同时公司负债能够对激励机制起到补充的作用,促使代理成本降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不同产权性质和债务期限下,二者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存在差异:提高负债能有效降低非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类的代理成本和国有企业的无效率经营类的代理成本;而短期负债能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效率。
关键词:
高管激励 公司负债 代理成本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海霞
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CEO权力、风险承担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EO权力与公司风险承担正相关;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CEO集权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突出;进一步,公司风险承担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拖累效应,即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公司成长性越差;风险承担的这种拖累效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地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制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CEO集权、合理控制风险、提高公司成长性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解决思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海霞
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CEO权力、风险承担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EO权力与公司风险承担正相关;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CEO集权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突出;进一步,公司风险承担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拖累效应,即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公司成长性越差;风险承担的这种拖累效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地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制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CEO集权、合理控制风险、提高公司成长性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解决思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桂俊煜
本文分析了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支付的税费情况,并以3506家上市公司2016和2017年财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上市公司综合税负评价模型,对上市公司税负水平和税负协调度进行测算和分析。实证表明: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减税效应突出;与2016年相比,2017年所有上市公司综合税负压力进一步降低。在横向上,采矿业、居民修理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等10个行业综合税负压力高于市场平均。另外,市场整体综合税负协调度为拮抗型耦合。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冉茂盛 田丹 黄凌云 阚磊
文章以2005年~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针对股权集中条件下企业不同控制权配置形态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监督组中股权集中度与投资效率呈"U"型关系,股权制衡效果明显,过度投资得到有效抑制;反之,在共谋组中股权集中度与投资效率呈倒"U"型关系,此时股权制衡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过度投资几率增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玉生 马晓睿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1年352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性、公司成长性和公司治理这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不显著,而β系数、账面市值比和信息不对称性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显著,且都与其呈正相关性。盈余波动性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行业因素、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及管理层盈余预告的准确性与权益资本成本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