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0)
- 2023(15721)
- 2022(13357)
- 2021(12501)
- 2020(11027)
- 2019(25162)
- 2018(25080)
- 2017(49626)
- 2016(26768)
- 2015(30076)
- 2014(30210)
- 2013(29868)
- 2012(27493)
- 2011(24611)
- 2010(24637)
- 2009(23365)
- 2008(23500)
- 2007(21052)
- 2006(18080)
- 2005(16527)
- 学科
- 济(105308)
- 经济(105153)
- 管理(83110)
- 业(80525)
- 企(66187)
- 企业(66187)
- 方法(51946)
- 数学(46017)
- 数学方法(45456)
- 财(34297)
- 中国(29715)
- 农(28638)
- 制(27136)
- 业经(22687)
- 务(22258)
- 财务(22197)
- 财务管理(22140)
- 银(21215)
- 银行(21181)
- 贸(21048)
- 贸易(21039)
- 企业财务(20907)
- 学(20703)
- 易(20535)
- 行(20046)
- 融(18804)
- 金融(18799)
- 农业(18278)
- 体(17263)
- 地方(17214)
- 机构
- 大学(384420)
- 学院(382805)
- 济(158913)
- 经济(155578)
- 管理(150025)
- 理学(128757)
- 理学院(127424)
- 管理学(125219)
- 管理学院(124508)
- 研究(122608)
- 中国(98592)
- 财(80355)
- 京(79734)
- 科学(73149)
- 财经(63182)
- 农(61576)
- 所(61345)
- 中心(58608)
- 江(57506)
- 经(57249)
- 业大(55343)
- 研究所(55118)
- 北京(50016)
- 经济学(49622)
- 农业(48404)
- 财经大学(47125)
- 范(46721)
- 师范(46211)
- 州(45609)
- 经济学院(44964)
- 基金
- 项目(251841)
- 科学(198910)
- 基金(185232)
- 研究(182852)
- 家(160941)
- 国家(159663)
- 科学基金(137552)
- 社会(117081)
- 社会科(111042)
- 社会科学(111011)
- 基金项目(97816)
- 省(97468)
- 自然(89602)
- 自然科(87526)
- 自然科学(87496)
- 自然科学基金(85968)
- 教育(85160)
- 划(82502)
- 资助(76509)
- 编号(73702)
- 成果(60217)
- 部(57259)
- 重点(56628)
- 发(52456)
- 创(52356)
- 课题(50291)
- 教育部(49494)
- 制(49299)
- 科研(49162)
- 创新(49030)
- 期刊
- 济(170734)
- 经济(170734)
- 研究(112754)
- 中国(71856)
- 财(65394)
- 学报(57969)
- 农(54802)
- 管理(54796)
- 科学(53308)
- 大学(44714)
- 融(42521)
- 金融(42521)
- 学学(42436)
- 农业(36137)
- 教育(35297)
- 技术(33341)
- 财经(31809)
- 业经(27682)
- 经济研究(27459)
- 经(27189)
- 问题(23085)
- 理论(19412)
- 贸(19307)
- 统计(19158)
- 技术经济(19118)
- 业(18875)
- 版(18256)
- 财会(18224)
- 实践(17507)
- 践(17507)
共检索到565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晓博
银行体系的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由于其隔断了各银行资金运用收益和资金筹集成本之间的制衡关系,使政府实施这种制度的成本越来越高。本文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入手,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视角,指出引入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大成本在于其引致了新的道德风险问题,而且我国的制度环境薄弱加大了建立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建立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论述,并提出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
关键词: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道德风险 成本 收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小芃 汪传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谊
目前,中国银行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和相关的制度安排,这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基本规则,也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论文通过一个二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揭示,由于银监会未建立起有效的成本约束下的市场退出机制,使得相机抉择的关闭机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不可置信的威胁,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冒险投资,加之隐性存款保险的存在,形成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福利损失。目前条件下,加快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显性部分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关键词:
银行监管 存款保险 市场退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盛光
长期以来,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由于"制度歧视"抑制了中小银行的发展,这一制度模式正被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所取代。但在看到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给中小银行带来"制度红利"的同时,更要注意其衍生的负外部性。所以,其设计宗旨核心在于保护各金融机构公平发展,从而提升整个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彭思源 刘芳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缓冲由于存款人对银行清偿能力的担心而产生的挤兑。但存款保险也和其他任何保险一样,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印尼实施存款保险后对道德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实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印尼银行业的道德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宗怡 冀勇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耿同劲
隐性存款保险构成了显性存款保险的逻辑起点,而显性存款保险是隐性存款保险的演进方向。非国有经济的扩展使国家提供隐性存款保险的收益大幅度降低,而金融业的开放也使得国有银行偏好真实资本的注入以及与此相伴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关键词:
国家效用 存款保险 显性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江露
一、引言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建立起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机构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成员机构面临危机或濒临破产时,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或代替破产机构在一定限度内向存款者支付存款的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有显性(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之分,前者是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说明或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史晓琳 赵静怡
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一直以来处于论证阶段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对我国特殊国情进行考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践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与障碍,认为我国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合适的践行路径,建设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中国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元涛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银行危机防范和管理的补充手段。作为沟通银行监管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桥梁,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维护公众信心,防止挤兑风潮,以抑制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存款保险制度分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两种存款保险制度共存并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隐性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建军 林霄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是存款保险制度在国家间存在着差异,它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的诸多因素相联系。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必须考虑存款保险制度对市场约束、银行稳定性、金融发展和解决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且要考虑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契约环境来因地制宜地设计。在没有评估和改善信息并且存在监管环境缺陷基础上提倡采纳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从长期来看是危险的。
关键词:
存款保险 制度环境 成本和收益 市场约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宗威 郭岭
在研究我国是否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大部分学者都是将存款保险纳入委托———代理的框架中,研究如何通过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来避免由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所带来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但是从德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践来看,尽管其设计中有许多地方会导致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德国却是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运行的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德国拥有使存款保险制度高效运行的制度环境的结果。因此,我国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必须要采取制度先行的方法,即首先完善能使存款保险制度高效运行的制度环境,然后再考虑存款保险制度本身的制度设计问题。
关键词:
显性存款保险 制度环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佳萍 曹前进
实证结果显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道德风险效应大于金融稳定效应,促使银行更加冒险,从而承担更多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会增强银行风险对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敏感性,促使银行更倾向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因规模而存在差异。因此,银行应建立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投资决策机制,并强化内部监督,加强资本约束,防范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晶晶 傅华明
存款保险制度又称为存款保险体系(DPS,Deposit Protection Schemes),是指存款保险机构强制吸收经营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缴纳的存款保险费,并在投保人出现经营危机或是破产倒闭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投保人提供财务救援或是由存款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足全部存款的一种机制。存款保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广 邓微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会导致存款人和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发生显著变化,造成金融系统流动性配置机制和风险分散渠道的动态迁移。通常来讲,银行为其他主体提供流动性缓冲,银行间金融市场提供的共同流动性保险以及存款保险机构提供的流动性保险共同构成了体系化的流动性配置机制,而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缓冲大多由大型银行而非金融市场提供。这说明,从流动性风险防范的角度来探讨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的经济效应,需要明辨流动性风险分散的运作机理,以及系统重要银行在流动性配置格局中的关键角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