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7)
- 2023(15172)
- 2022(13260)
- 2021(12369)
- 2020(10515)
- 2019(24397)
- 2018(24154)
- 2017(47797)
- 2016(25503)
- 2015(28820)
- 2014(28769)
- 2013(28021)
- 2012(25066)
- 2011(22202)
- 2010(22047)
- 2009(20014)
- 2008(19308)
- 2007(16595)
- 2006(14131)
- 2005(11798)
- 学科
- 济(103203)
- 经济(103081)
- 管理(75920)
- 业(72564)
- 企(61198)
- 企业(61198)
- 方法(54534)
- 数学(48454)
- 数学方法(47705)
- 财(27217)
- 农(26793)
- 中国(26200)
- 业经(22166)
- 学(20188)
- 地方(19549)
- 务(18293)
- 财务(18211)
- 财务管理(18169)
- 农业(17984)
- 贸(17807)
- 贸易(17801)
- 理论(17691)
- 易(17254)
- 企业财务(17057)
- 制(16419)
- 技术(15994)
- 和(15487)
- 环境(15292)
- 划(13993)
- 银(13455)
- 机构
- 大学(355561)
- 学院(354782)
- 管理(147108)
- 济(140962)
- 经济(137974)
- 理学(129513)
- 理学院(128197)
- 管理学(125706)
- 管理学院(125066)
- 研究(108580)
- 中国(79785)
- 京(73551)
- 科学(66904)
- 财(63522)
- 财经(52588)
- 业大(52282)
- 所(51981)
- 农(51715)
- 中心(50539)
- 江(49255)
- 经(48051)
- 研究所(47570)
- 北京(45744)
- 范(45617)
- 师范(45218)
- 经济学(43080)
- 农业(40233)
- 州(40081)
- 院(39994)
- 财经大学(39575)
- 基金
- 项目(252576)
- 科学(200157)
- 基金(185237)
- 研究(184447)
- 家(160102)
- 国家(158815)
- 科学基金(138945)
- 社会(117026)
- 社会科(111010)
- 社会科学(110982)
- 基金项目(98232)
- 省(98010)
- 自然(91471)
- 自然科(89416)
- 自然科学(89396)
- 自然科学基金(87774)
- 教育(86165)
- 划(82228)
- 资助(77507)
- 编号(75459)
- 成果(59236)
- 部(56049)
- 重点(55637)
- 创(52369)
- 发(52273)
- 课题(50781)
- 教育部(48921)
- 创新(48787)
- 科研(48607)
- 国家社会(48178)
- 期刊
- 济(142559)
- 经济(142559)
- 研究(99130)
- 中国(59152)
- 学报(52222)
- 管理(51658)
- 科学(49592)
- 财(48812)
- 农(45882)
- 大学(40841)
- 学学(38566)
- 教育(37706)
- 技术(32946)
- 农业(31924)
- 融(25811)
- 金融(25811)
- 财经(24916)
- 业经(24709)
- 经济研究(23380)
- 经(21137)
- 问题(18612)
- 统计(18136)
- 技术经济(17685)
- 图书(17215)
- 理论(16627)
- 策(16601)
- 科技(16374)
- 商业(16335)
- 业(16051)
- 版(15966)
共检索到487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燕 谢长青
本文利用2004年的数据,通过建立成本收益模型,分析小城镇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测算出我国小城镇人口规模达5万时,经济效益最优,规模净效益最大。基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城镇规模过小,经济效益不高的现实,提出今后小城镇发展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扩大小城镇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以推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增强其规模经济效益。
关键词:
小城镇 城镇规模 成本收益模型 人口规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彭艳
本文认为我国小城镇人口规模呈现出总人口规模太小、内部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地域差异大规模偏低等特点;进而指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建制镇标准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完全转移、乡镇企业布局太分散、管理制度的限制等;最后提出修订设镇标准扩大镇域规模、打破乡镇企业的社区特征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立足体系全局规划城镇人口规模、推进制度改革等措施。
关键词:
小城镇 人口规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玉亭 姚龙 刘欢芳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合理的人口规模聚集是促进小城镇良性发展的关键。国内外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大多以人口规模作为参照。在现行的设镇标准下,我国小城镇的特征表现为数量众多、人口规模偏小,而且小城镇的人口集聚性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合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国内外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比较研究以及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及其合理规模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城镇 人口集聚 合理规模 比较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金英红 周云
分析了小城镇人口构成成分、人户分离、城乡两栖、就业压力、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文举 陈雄超 卜赛男
以湖南省城镇人口规模与能源资源消费为例,测算城镇人口规模扩展中能源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反映城镇人口规模与能源资源消费的相对关系;根据系列实证分析,揭示了城镇人口规模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互动的长、短期内在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长青 钱文荣 翟印礼
文章利用1995~2006年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总量和每镇平均量两个层次,测算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非农化的关系,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非农化的贡献弹性。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总量层次还是从镇均层次看,公共投资对非农人口贡献效率均呈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特点。从贡献弹性看,全国总量贡献弹性变化小于镇均贡献弹性,二者贡献弹性均呈下降趋势。建议当前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在中部地区,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人口非农化发展;西部地区通过撤乡并镇,扩大小城镇规模,以提高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缩小地区差距。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宇 董锁成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西北农村地区人口集聚与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现状。西北农村地区小城镇发展在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后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城乡之间的互动关系,但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仍将长期居住在乡村;人口集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小城镇由外延粗放型发展向注重质量的集约型发展;目前农民住房建设发展阶段为迅速发展时期,并且具有现阶段的迫切性和时间上的长期性的综合特点。据此,提出了西北农村地区小城镇人口集聚与人居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西北农村 小城镇 人口集聚 人居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麦顶生
在我国,作为县一级行政中心的县城,有二千多个。这些城镇,联系着广大的农业地区,是促进工农业生产、繁荣地区经济的重要纽带。尽管它们大多数属于小城镇,但却是一个县的核心,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对小城镇规划时,采用“劳动平衡法”推算其人口规模,碰到几个问题不易解决好。一、小城镇中有部份人口类别具有双重性,不易划分;二、小城镇中农业人口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不但生产、居住在建成区内,而且还有其生产发展、人口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啸天 翟印礼
本研究以沈阳市22个小城镇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等形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现阶段沈阳市小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和居民实际需求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沈阳市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不均衡,居民对现有公共产品的满意程度一般,因个体特征差异产生对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等结论,最后提出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应建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多元主体共同承担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关键词:
小城镇 公共产品 供给差异 需求导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思怡 李志萌 刘东
城镇人口规模动态变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热点研究问题。本文构建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影响的整体分析框架,并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显著,且伴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增加,这种影响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影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而对城镇人口规模产生影响。据此,需引导城市发展优势产业、差异化定位城市功能、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促进要素空间合理布局、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促进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淑鸾
经济改革以来,小城镇人口迅速增长。1985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市镇人口总增长量为2亿,其中,小城镇人口增长量占62.4%;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1985年的36.6%,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其中有9.8个百分点是由小城镇人口增长引起的。这两个数字说明,近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一大特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富更
小城镇的人口问题,是我国现阶段人口城镇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城镇的人口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展对小城镇人口问题的研究,无论对促进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还是对改进人口统计工作,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从分析绍兴小城镇人口的主要特点出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启昌,李德夫
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现已被大家所关注。本文仅就不同类型地区小城镇人口流动方面作些探讨,试图从中说明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注意这一人口现象的重要性。 人口流动是人口过程的运动的表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又红 李旭红
利用2016、2017年流动人口数据,从流动人口个人"农转非"承包地成本和劳动力市场收益的角度,分析了农业户籍相较于非农户籍的成本及收益,并讨论了户籍农转非的预期净收益。研究表明,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相较于非农户籍流动人口的劳动力市场表现更差,但农业户籍人口相较于非农户籍流动人口有着更多的承包地,地级市层面的承包地转租收入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如果将农业户籍与非农户籍之间的工资差异看作户籍转换的收益、将失去的承包地看作户籍转换的成本,户籍转换的流动人口个体预期将获得每年3200元的净收益。加快农业流动人口市民化,不仅有助于户籍转换个体预期收入的增加,还有助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快经济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转换 户籍转换收益 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