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7)
- 2023(11890)
- 2022(10143)
- 2021(9630)
- 2020(7863)
- 2019(18865)
- 2018(18828)
- 2017(36022)
- 2016(19165)
- 2015(21225)
- 2014(20965)
- 2013(20239)
- 2012(18205)
- 2011(16056)
- 2010(15597)
- 2009(13985)
- 2008(13596)
- 2007(11042)
- 2006(9558)
- 2005(8219)
- 学科
- 济(79230)
- 经济(79124)
- 管理(53824)
- 业(48417)
- 企(40622)
- 企业(40622)
- 方法(36097)
- 数学(31829)
- 数学方法(31422)
- 财(21988)
- 中国(21702)
- 农(20466)
- 地方(18175)
- 贸(17759)
- 贸易(17752)
- 易(17304)
- 业经(16572)
- 制(15399)
- 学(13867)
- 农业(13480)
- 理论(13123)
- 务(12747)
- 财务(12706)
- 财务管理(12670)
- 出(12486)
- 环境(11975)
- 企业财务(11699)
- 体(11364)
- 和(11081)
- 技术(10593)
- 机构
- 大学(252405)
- 学院(251463)
- 济(107603)
- 经济(105414)
- 管理(101395)
- 理学(88080)
- 理学院(87121)
- 管理学(85738)
- 管理学院(85220)
- 研究(80531)
- 中国(61275)
- 京(52269)
- 财(50765)
- 科学(46455)
- 财经(40380)
- 中心(38239)
- 经(36895)
- 所(36866)
- 江(36684)
- 农(34426)
- 经济学(34243)
- 业大(34235)
- 范(33741)
- 师范(33504)
- 研究所(33392)
- 北京(31974)
- 经济学院(30987)
- 院(30429)
- 财经大学(30284)
- 州(28796)
- 基金
- 项目(177226)
- 科学(142021)
- 研究(132433)
- 基金(131219)
- 家(112980)
- 国家(112060)
- 科学基金(98581)
- 社会(86853)
- 社会科(82383)
- 社会科学(82364)
- 基金项目(70412)
- 省(67750)
- 自然(62986)
- 自然科(61461)
- 自然科学(61448)
- 教育(61118)
- 自然科学基金(60306)
- 划(57235)
- 编号(53270)
- 资助(52300)
- 成果(41338)
- 部(40061)
- 重点(39515)
- 发(38059)
- 创(37209)
- 国家社会(36806)
- 课题(35736)
- 教育部(35408)
- 创新(34806)
- 人文(34677)
共检索到365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银根 余依云 王聪 吴欣
宅基地退出是有效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梳理宅基地有偿退出路径的基础上构建宅基地价值补偿体系,按照政府能承受、农户能接受、工作可持续的原则,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科学测定在不同模式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有效阈值。结果表明:(1)宅基地退出补偿阈值是农户能接受的最小值和政府能承受的最大值所组成的补偿范围。(2)农户退出宅基地损失的机会成本和退出总成本之和小于最小阈值时农户愿意有偿退出,最大阈值低于宅基地、地上附属设施权利价值和退出总成本之和。(3)"异地改造"模式下,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资金来源较少,实际补偿金额接近最小阈值。"一户多宅"模式下,政府和农户诉求相当,补偿金额偏向中位数。"整体搬迁"和"社区化"模式下,农户处于主导地位,政府补偿资金来源较多,实际补偿金额趋向最大阈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银根 吴欣 王聪 余依云 董文静 徐小峰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双有偿"系统分析视角,探索影响传统农区农户宅基地"双有偿"行为决策的因素,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围绕户主特征及家庭概况、政策实施环境、宅基地"双有偿"规则、认知改革4方面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整体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宅基地"双有偿"受这4方面变量共同影响。其中在户主及家庭概况方面,住宅数量对宅基地退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反映出宅基地对农户的住房保障功能;在政策实施环境变量中,与集镇距离变量对宅基地退出呈现"正态分布"、基础设施发达程度与宅基地有偿退出正相关;在宅基地"双有偿"决策中,退出补偿标准对宅基地有偿退出在0.01水平上显著,呈现负相关关系;认知改革变量(宅基地所有权归属、退出对实际生活水平影响、有偿退出政策满意度)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正向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论:在宅基地"双有偿"改革过程中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在推进宅基地退出时要注意时序分区,加强对退出后宅基地利用和宅基地有偿使用费的管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银根 杨春梅 董文静 齐琪 张也 林书达
在城乡建设用地双扩背景下,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而农户主体的决策行为是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本文立足农户微观视角,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农户宅基地退出感知价值权衡模型,分析农户感知价值对其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行为遵循"感知价值→退出意愿→决策行为"的路径模式,感知价值是农户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和决策行为的基础,退出意愿是产生实际退出行为的主要动力,农户感知利益对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具有负向影响;②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是"风险规避者",政策制度会促使农户的退出意愿转化为实际退出行为;③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兼具"主动性"和"诱导性"双重行动逻辑,"诱导性"行为效用高于"主动性"行为效用,表明"诱导性"行为逻辑占主导地位。因此,提出维护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权益、加大对宅基地退出政策的支持力度等2个建议,以确保宅基地退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沁
农户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得市场化对价而有偿退出宅基地,但目前试点地区存在适用情形不一致以及混同于无偿退出和宅基地强制收回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允许进城落户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的私法调整规范存在缺失。在城乡建设用地统一要素市场的背景下,宅基地有偿退出的交易市场愈发完善,该制度具备了通过市场价格和市场机制调整农户退出宅基地取得的“对价”的规范基础。而民法典宅基地使用权、“三权分置”中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资格权、成员权、土地发展权的权利类型能够最大程度区分不同的权利客体“对价”,由此成为统一构造宅基地有偿退出私法规范的基本路径。在制度层面,因有偿退出是一种典型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以此为主线,法律行为制度可以统合不同权利类型的有偿退出,并通过团体法的约束和限制最终构建不以户口作为判断农户有偿退出宅基地的私法规范。
关键词:
宅基地有偿退出 私法构造 宅基地权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沁
农户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得市场化对价而有偿退出宅基地,但目前试点地区存在适用情形不一致以及混同于无偿退出和宅基地强制收回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允许进城落户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的私法调整规范存在缺失。在城乡建设用地统一要素市场的背景下,宅基地有偿退出的交易市场愈发完善,该制度具备了通过市场价格和市场机制调整农户退出宅基地取得的“对价”的规范基础。而民法典宅基地使用权、“三权分置”中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资格权、成员权、土地发展权的权利类型能够最大程度区分不同的权利客体“对价”,由此成为统一构造宅基地有偿退出私法规范的基本路径。在制度层面,因有偿退出是一种典型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以此为主线,法律行为制度可以统合不同权利类型的有偿退出,并通过团体法的约束和限制最终构建不以户口作为判断农户有偿退出宅基地的私法规范。
关键词:
宅基地有偿退出 私法构造 宅基地权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雪松 陈俊励 刘殿锋 赵翔
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具有典型的地域分异性和空间关联性特征,是分类实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本文基于理论潜力、意愿潜力和现实潜力3个层次,深入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内在逻辑关系,运用空间组合分析和耦合度模型,提出一种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分层协同分区方法,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揭示3类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的分异特征和耦合关系,识别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分区类型及其优化方向。结果表明:(1)宜城市农村宅基地退出理论潜力分布广泛,意愿潜力和现实潜力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特征,外出务工人数占比是影响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潜力的重要因子;(2)3类退出潜力的组合分析显示超过一半的村(社区)具有分级一致性,而分级组合非一致区的3类潜力以低水平耦合为主;(3)宜城市农村宅基地退出可划分为5个区,包括优先退出区、重点退出区、一般退出区、弹性退出区和意愿限制区;其中,优先退出区是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试点的重点。政府应在明确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转型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构建以农户利益为中心的差异化分区退出机制和农户长久利益保障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智利 吴梦琳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背景下,宅基地改革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耕地的供需矛盾提供了突破口。建立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制度,可以盘活农民手中闲置资产,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扩大耕地规模,同时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文章从阐释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在分析宅基地的确权制度、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出了“住房券”交易制度,深入探讨“住房券”的运作流程和使用途径,并建立了退出后的土地整理复垦机制及配套保障机制,从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使用权的自愿有偿退出制度。
关键词:
宅基地 地票 住房券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智利 吴梦琳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背景下,宅基地改革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耕地的供需矛盾提供了突破口。建立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制度,可以盘活农民手中闲置资产,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扩大耕地规模,同时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文章从阐释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在分析宅基地的确权制度、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出了"住房券"交易制度,深入探讨"住房券"的运作流程和使用途径,并建立了退出后的土地整理复垦机制及配套保障机制,从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宅基
关键词:
宅基地 地票 住房券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军书 张誉戈
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是土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实践。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面临着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动力机制缺乏、保障机制不足等障碍。本文以河南省"百村调查"为实证,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现路径: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保障农户居住权;建立补偿机制;解除农户后顾之忧;增加农户非农收入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军书 张誉戈
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是土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实践。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面临着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动力机制缺乏、保障机制不足等障碍。本文以河南省"百村调查"为实证,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现路径: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保障农户居住权;建立补偿机制;解除农户后顾之忧;增加农户非农收入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虞洪
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农村宅基地资源总量较大,利用率低。一方面是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持需求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是宅基地闲置率攀升和农民退出意愿增强,因此,构建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势在必行,但地域差异性和主体差异性决定着有偿退出农户的有限性。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构建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形成退地多元利用机制、农村改革协同推进机制等配套机制,并构建潜在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
宅基地 自愿有偿 退出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历芳 曾寅初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以来,针对“一户多宅”、超标准占用等宅基地大量闲置和浪费问题,试点地区已形成了以有偿使用和退出为主的制度经验,当前亟需结合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为各地完善政策设计提供借鉴。本文在梳理超占宅基地整治政策议题设置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均衡分析从效率和公平两个维度评价了“有偿使用”和“退出”等不同政策的效果,并总结了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经验。据此,经济较发达地区应尝试发挥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主体的协同作用,利用涉农资金支持、工商资本下乡等形式,推动超占宅基地有序退出;传统农区则可考虑先开展有偿使用,以确保政策的普及性、正当性、持续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应充分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发挥乡贤的带头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勇
为了解决城乡建设用地不合理的"双增长"和农民进城后宅基地闲置低效利用日益严重的问题,探索和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已成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梳理宅基地有偿退出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2015年以来部分试点地区的实践进行总结,主要有置换式、变现式和收储式三种模式,不同模式的实施目标与成效、主导方和补偿资金来源、实施对象、基本特征均存在差异。未来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须建立农村宅基地地价评估制度、引导和激励有条件的农民先行退出、规范宅基地有偿退出程序及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铁小军 赵成胜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和途径,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向规模集中,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笔者通过在盐城市的实地调研,了解了农村土地整治中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工作实践,在归纳总结盐城市做法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工作实践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核心机制是农民自愿和补偿价格市场化,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补偿项目主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扬彬 顾汉龙 宇阳 何雨晴
本文基于沈阳市3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分化和宅基地价值认知在两者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地转入行为显著削弱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而农地转出行为显著增强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起完全中介作用,农地转入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削弱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6.81%,农地转出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增强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7.33%;农户宅基地价值认知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入户,宅基地保障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出户,宅基地资产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对于明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群体,针对农地流转行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