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2)
- 2023(11302)
- 2022(9551)
- 2021(8917)
- 2020(7596)
- 2019(17152)
- 2018(16893)
- 2017(33157)
- 2016(17560)
- 2015(19352)
- 2014(19044)
- 2013(18481)
- 2012(16505)
- 2011(14622)
- 2010(14184)
- 2009(12829)
- 2008(12300)
- 2007(10491)
- 2006(8583)
- 2005(7551)
- 学科
- 济(66875)
- 经济(66765)
- 管理(57388)
- 业(52765)
- 企(45569)
- 企业(45569)
- 方法(34173)
- 数学(30605)
- 数学方法(30198)
- 财(22626)
- 制(17378)
- 农(16749)
- 中国(16185)
- 业经(14988)
- 务(14716)
- 财务(14671)
- 财务管理(14640)
- 企业财务(14018)
- 体(12218)
- 学(12151)
- 技术(11825)
- 银(11467)
- 贸(11461)
- 贸易(11458)
- 银行(11448)
- 易(11216)
- 融(10980)
- 金融(10977)
- 行(10842)
- 农业(10816)
- 机构
- 大学(239300)
- 学院(238132)
- 济(100055)
- 经济(98222)
- 管理(96468)
- 理学(84765)
- 理学院(83928)
- 管理学(82532)
- 管理学院(82065)
- 研究(73450)
- 中国(55148)
- 财(49270)
- 京(47349)
- 科学(43075)
- 财经(39616)
- 经(36274)
- 农(35894)
- 中心(35243)
- 业大(34799)
- 所(34361)
- 江(33835)
- 经济学(32115)
- 研究所(31247)
- 财经大学(30071)
- 经济学院(29112)
- 北京(28201)
- 范(28129)
- 农业(28101)
- 师范(27793)
- 院(27268)
- 基金
- 项目(171080)
- 科学(137708)
- 基金(128865)
- 研究(123961)
- 家(111893)
- 国家(111023)
- 科学基金(97597)
- 社会(82103)
- 社会科(78110)
- 社会科学(78095)
- 基金项目(68496)
- 省(65743)
- 自然(63720)
- 自然科(62332)
- 自然科学(62314)
- 自然科学基金(61215)
- 教育(58175)
- 划(55542)
- 资助(51692)
- 编号(48047)
- 部(39456)
- 重点(38350)
- 成果(37834)
- 制(36946)
- 创(36881)
- 发(35215)
- 国家社会(35085)
- 教育部(34727)
- 创新(34577)
- 人文(33784)
共检索到332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孟令国
传统的激励理论主要是合约的报酬激励,在团队成员间不可分割时,这种显性激励模型达不到帕累托最优。成就动机作为一种隐性激励是对显性激励的补充。本文探讨了成就动机作为一种隐性激励措施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认为货币报酬之外的因素能够对管理者起到多大的激励作用,取决于货币收入需要(或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行为人的个人价值观和成就动机得以满足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成就动机 隐性激励
[期刊] 预测
[作者]
闫森 郭瑜桥 吴文清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工作设计对产出效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讨论了在模糊工作偏好条件下,基于工作设计的隐性激励机制。首先梳理了工作设计的相关理论,并用工作的系统性、授权度和自由度来描述工作的复杂性。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具有模糊偏好的工作设计激励模型,并依据模型的结果讨论了工作偏好、工作复杂程度以及工作关联度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最后,对基于工作设计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经营者 工作设计 隐性激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健 唐继平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已由心理学、教育学扩展到社会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在企业员工激励中正确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弥补显性激励的不足。本文通过迁移布罗菲和古德的"五步模型",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循环模型,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立员工隐性激励机制的对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皎平 徐维隆 赵宏霞
文章认为产业集群内部同类企业较多、企业间交流比较频繁,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经理人市场,这些条件使得经理人的声誉传播更有效、岗位竞争更激烈、业绩的相互比较更容易,从而使得对经理人的隐性激励机制更有效。对此,文章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证明。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经理人 激励 博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佟健 宋小宁
利用职业生涯考虑模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在职业生涯的前期会选择努力工作,树立工作能力强的声誉;而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已经被上级政府了解,晋升无望的地方政府官员没有了工作的动力。领导干部终身制会产生激励不足,而官员的任期制解决了地方政府官员努力不足的问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言东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SEM)模型研究了隐性激励机制对企业管理者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治理机制中,职位晋升、成就动机和控制权收益是影响管理者行为的几个重要因素,而人才市场的职业声誉对管理者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隐性激励机制 管理者行为 实证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艳 石磊
重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完善企业家职能分工、避免经营代理人在企业合约不完全条件下将个人成本外化而使企业受损的必然要求。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竞争理论,并根据经营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在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时注重引入隐性激励因素。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经营者 激励机制 隐性激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远 王定华
员工知识分享是企业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有效利用内部知识资源的基础。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机制使员工更加有意愿参与分享知识的活动,藉由员工无私的分享,达到知识的散布及学习,快速提升员工的能力及问题发生时处理的态度,从而改善组织的知识分享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为 汪克夷 李俏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发生前、中、后的各项成本,然后通过将激励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探讨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各项需要,并明确了企业个人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设计了促进知识源转移知识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源 激励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起宏 李双燕 万迪昉
将隐性激励方式引入合谋理论研究,建立了公共部门组织的政府—监察者—执行单位间的三层委托代理模型,重点考察了声誉机制和监督强度对合谋合约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监察者和执行单位越关注自身声誉,子合同转移支付效率就越低,合谋越不容易发生;而外部监督强度越高,合谋被发现的概率越高,合谋越不容易发生。
关键词:
合谋 声誉 监督 公共部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沛华 惠国安
四十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表明,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就是探讨合理的政府与企业之间边界的过程。现阶段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得以增强,这对企业经理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国企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声誉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声誉机制有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一,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以外部竞争压力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其二,明确的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边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声誉机制的激励效应能够促使经理人更为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减少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声誉机制的视角能够对企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为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改善国有企业的长期绩效提供了理论分析视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学峰 张舰 田元泉 李佳明
本文探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隐性激励问题。首先从基金管理费的名义契约推导出实际契约,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基金持有人的惯性行为会对实际契约产生影响。在接下来的实证检验中,通过对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实际契约的比较研究,实现了对隐性激励程度的度量,并揭示了我国基金行业中"历史业绩——持有人行为——基金规模——管理人收入"的隐性激励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将可测度的隐性激励显性化到基金薪酬契约之中,从基金与持有人互动的视角来优化薪酬契约。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隐性激励 契约优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迪 刘婷
团队成员激励是影响团队创造力提升的重要变量之一。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团队成员激励的个体成长与晋升、团队环境与气氛维度对团队知识创造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团队成员的工作环境与物质奖励维度对团队知识创造的知识内隐化、外显化、组合化维度的影响显著,对知识社会化维度的影响不显著。知识隐性程度部分调节团队成员激励对团队知识创造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正周
一、激励的含义 1.激励的中文含义激励一词在中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如在《六韬·王翼》中"主扬威武,激励三军";在《英烈传》第十四回中"太祖又说:‘此举非独崇奖常将军,正以激励诸侯。’";《史记·洪睢传》中"欲以激励应侯"等句中的"激励"一词都是激发鼓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