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0)
2023(14460)
2022(12703)
2021(11907)
2020(10092)
2019(23281)
2018(22942)
2017(45262)
2016(24119)
2015(27062)
2014(26758)
2013(26279)
2012(23855)
2011(21129)
2010(20726)
2009(18895)
2008(18168)
2007(15604)
2006(13190)
2005(11120)
作者
(66301)
(55206)
(54743)
(52156)
(35223)
(26372)
(24980)
(21828)
(21024)
(19426)
(18874)
(18463)
(17349)
(17169)
(17009)
(16660)
(16512)
(16441)
(15734)
(15730)
(13375)
(13372)
(13208)
(12616)
(12409)
(12186)
(12014)
(11954)
(10970)
(10832)
学科
(96150)
经济(96036)
管理(71454)
(70564)
(56995)
企业(56995)
方法(51736)
数学(46113)
数学方法(45574)
(26462)
中国(25059)
(25036)
业经(20399)
(18300)
地方(17545)
(17526)
财务(17456)
财务管理(17417)
(17384)
(17241)
贸易(17235)
农业(17014)
(16734)
企业财务(16575)
理论(15911)
(15721)
银行(15679)
技术(15000)
(14768)
(14489)
机构
大学(336253)
学院(333459)
管理(140626)
(134735)
经济(131997)
理学(123472)
理学院(122254)
管理学(120113)
管理学院(119515)
研究(100988)
中国(78627)
(68912)
(62587)
科学(61444)
财经(51697)
业大(49094)
(48570)
中心(48098)
(47587)
(47368)
(45678)
研究所(43643)
北京(42761)
经济学(41458)
(41355)
师范(40974)
财经大学(39140)
农业(38011)
经济学院(37798)
(37369)
基金
项目(238851)
科学(189684)
基金(176912)
研究(173669)
(152564)
国家(151336)
科学基金(132818)
社会(111374)
社会科(105651)
社会科学(105626)
基金项目(94338)
(91518)
自然(87637)
自然科(85673)
自然科学(85653)
自然科学基金(84142)
教育(80358)
(77033)
资助(73618)
编号(70307)
成果(54799)
(53455)
重点(52188)
(49540)
(48631)
教育部(46753)
课题(46562)
科研(46251)
创新(46186)
国家社会(46040)
期刊
(133155)
经济(133155)
研究(94623)
中国(56221)
学报(49639)
管理(48601)
(46933)
科学(46296)
(42271)
大学(38897)
学学(36871)
教育(31550)
(30733)
金融(30733)
农业(29326)
技术(28909)
财经(24736)
业经(22154)
经济研究(21709)
(20891)
问题(17437)
理论(17008)
技术经济(15979)
图书(15975)
实践(15685)
(15685)
统计(15668)
科技(15296)
商业(14825)
(14701)
共检索到460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先锋  樊吉宏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及前人所探讨的影响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和使用行为的因素,将感知风险因素细分为感知技术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功能风险、感知行为风险,提出基于感知风险的移动支付使用行为的研究模型,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模型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软件AMOS17.0对研究模型的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永清  何婷婷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支付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本文基于商户视角,研究移动支付平台附加功能对其采纳意向的影响,以探寻影响商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因素。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商户采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收集337家商户采纳意愿数据,并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模型加以检验。结果表明客户关系维系、消费数据分析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商户采纳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商户采纳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采纳意向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本文提出移动支付企业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凯  孙旭丽  严建援  
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影响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因素以及认知过程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学者从技术接受模型出发分析了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过程,但技术接受模型偏向于检验和解释用户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交换理论为基础,从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的行为决策角度来建构影响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系统意愿的认知过程模型,并利用248份有效样本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用户对移动支付系统的利益和风险的感知和权衡决定了其使用意愿,而感知利益主要受系统方便性的影响,感知风险则主要受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同时,个人创新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最终将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骆文月   高瑜   寇海洁  
提高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从感知风险的视角探讨了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显著促进了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财务风险、时间风险、隐私风险等主观感知风险是移动支付影响家庭金融参与的重要渠道;金融市场类型、本地创业氛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家庭外部因素,以及家庭决策者的风险偏好、金融市场信息、教育水平等家庭内部特征,是导致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参与异质性影响的重要原因,并且家庭内部特征的影响显著高于家庭外部因素。机制分析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远高于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提高家庭的风险偏好、金融信息、教育水平对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边际效应高于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袁圣兰  封思贤  
在识别移动支付操作风险具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借鉴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各种度量模型,运用AHP法构建了评估我国移动支付操作风险的层次结构模型,并以互联网词条搜索量为主要原始数据,测算了我国移动支付的操作风险。结果表明,对移动支付操作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用户自身,其余依次是支付平台、监管当局和电信运营商。因此,不断强化用户自身正视风险的安全意识是管控移动支付操作风险最为重要的根本措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晓彦  胡德宝  
支付方式常常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现金支付、信用卡、蚂蚁花呗、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等不同支付方式对消费者购买金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刺激消费,其中蚂蚁花呗能够明显刺激消费金额增长,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的差异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鼓励移动支付发展、适度开发移动理财工具、加强风险管理等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媛媛  
文章以TTF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两个应用移动支付的组织应用案例研究,分析了移动支付技术特点和组织的任务需求特点,发现任务特点、技术特点对任务技术的匹配程度和移动支付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组织的工作任务与移动支付技术匹配程度越高,对移动支付的应用越容易成功。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运伟  李平  陈林  
在校园环境下,学生用户面对创新的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会如何抉择?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用户的采纳行为?各个因素之间又呈现出怎样的相互关系?研究以技术采纳模型(TAM)为理论基础,加入了其他行为理论的变量并首次引入了公司形象感知这一构念。以电子科技大学喜付用户或潜在用户的行为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有用性感知、便利条件和口碑显著直接正向地影响校园移动支付用户的使用意愿,其中口碑影响最大;(2)便利条件对易用性感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有用性感知受到便利条件和易用性感知的正向作用,其中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永清  张金隆  李楠  杨光  
对移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对增值服务的感知风险的前因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移动增值服务的主要用户群进行了抽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消费者感知信息不对称,感知移动商务技术不确定性、移动增值服务的无形性等三个前因变量分别对消费者感知风险各维度的作用。结果表明消费者感知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感知隐私风险、财务风险、功能风险、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消费者感知技术不确定性仅对感知功能风险、感知财务风险和感知时间风险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而增值服务的无形性则对除感知财务风险之外的其他风险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研究表明增值服务的信息不透明是消费者感知风险的主要来源,另外消费者对移动技...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杨永清  张金隆  聂磊  种晓丽  
对移动增值服务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维度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在回顾文献和用户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得出移动服务中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然后,通过试调查和初步统计分析得到正式调查的测量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最后,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移动服务中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维度,即感知隐私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功能风险、感知时间风险和感知心理风险。五个风险维度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3.79%,信度检验表明五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另外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量表具有理想效度。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艳  帅青红  王坤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优点,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较为安全有力的支付媒介。移动支付为今后电子支付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世界各国对此展开的研究方兴未艾。移动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相连,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更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现以我国移动支付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最后揭示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消费者面临的信息技术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肇因,并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给出风险监管建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美玲  白兴瑞  林艳  
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为移动学习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许多企业、学校等纷纷关注和开发移动学习系统和平台,各种移动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系统能否被长期广泛地使用,与用户的初始接受行为、持续使用行为等有很大关系。本文在Bhattacherjee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移动学习的相关特性,增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移动性价值变量,构建了移动学习用户持续使用研究模型,设计问卷并以本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利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和Amos 18.0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验证模型假设,找出影响移动学习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关键性因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顺波  张云  臧金帆  
[目的 /意义]新信息技术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系统概括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现状能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过程]以国内外文献调研与分析为基础,厘清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基础理论及影响因素。[结果 /结论]1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理论与模型是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2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包括用户个人因素、移动商务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多方面综合因素;3现有研究还存在着部分研究样本数量及代表性不够、大多采用截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局限在认知范畴等不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明均仁  郭财强  
动态跟踪与比较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意愿及其差异,对于改进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降低用户流失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基于移动图书馆使用特征,构建TAM扩展模型、设计问卷并在已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武汉高校发放问卷,收集同一批用户间隔半年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动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用户使用周期的延长,TAM模型对于移动图书馆来说依然具有动态普适性,扩展变量影响用户动态使用意愿,移动图书馆用户的使用行为意愿具有动态差异性。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鲁川  孙凯  王菲  张新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搜索已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以此为背景,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理论分析。基于Bhattacherjee(2008)的扩展ECM-ISC模型,提出并证明了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揭示了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以及期望确认的影响,用户的自我功效等个体特性对其持续使用意图的影响,促成因素等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以及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图和行为与满意度、用户使用后的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等内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图4。表1。参考文献3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