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9)
2023(16662)
2022(14556)
2021(13553)
2020(11327)
2019(26207)
2018(25913)
2017(50147)
2016(27186)
2015(30705)
2014(30701)
2013(29932)
2012(27452)
2011(24654)
2010(24584)
2009(22546)
2008(22282)
2007(19254)
2006(16957)
2005(14779)
作者
(77348)
(64525)
(64256)
(60942)
(41260)
(30994)
(28953)
(25159)
(24590)
(22912)
(22163)
(21808)
(20554)
(20150)
(19834)
(19811)
(19176)
(19165)
(18644)
(18482)
(15942)
(15815)
(15583)
(14854)
(14360)
(14309)
(14244)
(14155)
(12915)
(12726)
学科
(107161)
经济(107011)
管理(80911)
(74677)
(64326)
企业(64326)
方法(51792)
数学(43120)
数学方法(42472)
(29637)
(28007)
中国(26978)
业经(25478)
(24425)
(22351)
理论(21400)
地方(19819)
农业(18691)
(18475)
财务(18397)
财务管理(18355)
(18116)
(17941)
贸易(17935)
企业财务(17420)
(17387)
环境(16904)
技术(16466)
(16167)
银行(16119)
机构
大学(392377)
学院(388943)
管理(153640)
(151044)
经济(147717)
理学(133706)
理学院(132155)
管理学(129644)
管理学院(128912)
研究(126604)
中国(92204)
(82856)
科学(79055)
(72477)
(62282)
(59035)
财经(58271)
研究所(56954)
中心(56818)
业大(56780)
(56153)
(53828)
师范(53335)
(52941)
北京(51789)
农业(46173)
经济学(46155)
(46116)
(45321)
财经大学(43605)
基金
项目(268832)
科学(212530)
研究(196999)
基金(196231)
(170611)
国家(169217)
科学基金(145975)
社会(124749)
社会科(118140)
社会科学(118111)
(104202)
基金项目(104198)
自然(95102)
自然科(92837)
自然科学(92812)
教育(91406)
自然科学基金(91135)
(88060)
资助(80511)
编号(80041)
成果(65631)
重点(60287)
(59713)
(56519)
(55677)
课题(55048)
创新(51934)
教育部(51602)
科研(51313)
国家社会(51216)
期刊
(163205)
经济(163205)
研究(112454)
中国(69264)
学报(61717)
科学(57340)
(55860)
管理(55837)
(53340)
大学(47743)
教育(44859)
学学(44840)
农业(36776)
技术(33148)
(29589)
金融(29589)
财经(28641)
业经(26424)
经济研究(25119)
(24466)
问题(21485)
图书(19680)
(19109)
(18224)
理论(18202)
科技(18186)
技术经济(17648)
现代(16820)
资源(16732)
实践(16570)
共检索到554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岗  黄震方  
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旅游人类学相比,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相对薄弱。这主要体现在系统要素的泛化、形成与变迁机制不明、系统结构不清晰以及对旅游文化开发指导性不强等几个方面。文化概念本身的宽泛与抽象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试着引入符号人类学中"意义"的概念,结合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确立旅游文化的二维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结论:在旅游文化演化的不同阶段,"意义的博弈"解释了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春宇  
回顾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这一对博弈主体之间关系及行为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演化历程。而现有旅游制度研究当中大多以未明晰的"政府"主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二元博弈分析则存在着理论缺陷,它忽视了我国"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博弈主体在与"中央政府"、"微观主体"之间进行动态博弈与旅游制度设计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文章以地方政府经营旅游业原动力为出发点,分析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及其制度演变历程,从时空角度动态审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这一对利益主体博弈关系的演化过程、展示其关系的演化轨迹、逻辑内涵与实质,并基于此初步提出构建旅游地多元博弈模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俭波  
本文探讨的重点 ,包括以下方面 :①制约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因在于外界旅游流对旅游地的静态平衡系统产生冲击和干扰 ,分析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 ,必须从构成“流”的要素入手 ;②旅游者及其携带而来的物能流与旅游地各主体要素 (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地原生居民等 )的竞争与协调产生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洁  
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在合作古诺博弈模型框架下,构建了旅游资源开发竞合发展模式,同时在博弈分析中引入经济惩罚机制。最后利用博弈模型求解区域内各子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优策略均衡,以期为我国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建言献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逢伯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农民等主体对土地有了新的诉求,农村土地制度非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地的要素功能和保障功能的矛盾造成的。根据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趋势,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方向是进一步明晰产权和建立高效、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最终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农村土地制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宗晓莲  
旅游产业已经蔓延到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带来的冲击也早已引起关注。可以说,旅游成为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不得不面对的议题,理解旅游也成为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中期,人类学者就已经注意到旅游在自己的调查地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虽然人类学者对加入旅游研究曾有过种种顾虑,自60年代开始,旅游却被纳入各时期人类学的流行议题,如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磊  方成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空间非均衡性已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知中国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旅游产业专业化作为旅游发展的度量指标,依据较为前沿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指数测度方法,分别在三区域与八区域分组设定下,依次分别对中国旅游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水平进行了定量刻画。研究结果为:与核密度非参数估计预期判断一致,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表明,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程度整体上逐渐降低,即中国旅游发展正在向均衡方向演变;组间差异是主导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但这种贡献率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戈冬梅  姜磊  
基于全国30个省域1996~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GMM)法,对全国省域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短期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省域经济增长和入境旅游存在双向的长期、短期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演变。入境旅游平均增长率最快的地区是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泛珠江三角三大经济圈,而四川、西藏、湖南、甘肃的入境旅游增长率为负值,表明我国省域之间入境旅游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化。因此,应在加强三大经济圈入境旅游发展的同时,推进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业发展,最终使我国入境旅游更上一个台阶,更好地带动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嘉兴  张俊民  
研究成果表明,无论是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权制度安排中,还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制度安排中,都存在严重的不完全信息状况,关于会计准则利害关系各方在会计准则制定权制度安排中合作博弈的研究与描述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宁向东  
本文首先简要地回顾了近20年来公司治理机制和公司业绩之间实证研究的矛盾发现。提出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已有的实证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缺欠;研究内容过于局限在对单一治理机制的作用进行分析,而对多种治理机制的互动性缺乏研究。本文倡导建立一种公司治理研究的“均衡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瓦伦·史密斯(Valene Smith)将民族旅游、文化旅游、历史旅游、环境旅游、娱乐性旅游并列在一起,视为五大旅游形式。实际上,民族、文化、历史旅游是不能截然三分的,这样的分类无疑是出于人类学家对人文知识的谙熟和偏爱。具体到民族旅游,虽然它与历史、文化、环境、娱乐旅游都有重叠或牵涉,但其作为一种旅游类型的存在却不可化约。少数民族或族群自身及其世居的环境不断成为"他者"和"异国他乡"的隐喻,"他者"是自然之子或异文化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Dean MacCannell  张进福  
西方休闲理论家对旅游的理解通常基于人类对乐趣、享受、消遣和逃离枯燥日常生活的需要。这可能是对度假旅游地及其大众性进行局部研究所需的全部理论,但却无法囊括旅游者丰富多样的活动类型,也无法完全解释旅游者度假或旅游时所造访的各种类型的旅游地。对于每年参观纽约曼哈顿世贸遗址、广岛核弹原爆中心和"二战"纳粹死亡集中营的数百万游客来说,旅游并无多少乐趣可言。在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德刚  
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和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有着明显的不同,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源于城乡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乡村旅游主客体间天然的身份不对称,并因此而影响到主客间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同时,由于乡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多以企业投资来实现,投资企业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都会把"谁投资谁受益"作为旅游开发的当然原则,因此而产生了普通村民对乡村发展控制力的丧失、经营参与机会被剥夺、利益分配打折扣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构建和谐的乡村旅游伦理关系,必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钊  黄文杰  
全局视角下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化规律揭示及跨区域协同路径提炼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在长征红色旅游景区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文章以2005—2020年118个长征红色旅游景区为样本,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析其时空格局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2005年以来,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经历了基础开发阶段(2005—2012年)、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7年)及内涵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不同阶段表现为景区增长速度及发展质量的显著性差异。(2)长征红色旅游景区整体为集聚分布态势,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两省以及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景区发展具有"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梯度差异格局。(3)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演化态势表现为由"单核主导型"向"双核引领型"转变,联核成轴的空间演化趋势明显。(4)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地貌与河流水系、重大事件与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与交通条件、旅游形象与市场需求等内外生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后,据此为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跨区域协同及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红利  
与一般商品市场不同,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多种特性,这是房地产泡沫易发的内在基础。该文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均衡价格模型和弹性理论分析房地产泡沫生成、发展和破灭的内在机理,认为在住房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房价上涨预期所引发的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增加,是房价在短期内迅速上涨的动力,一旦这种涨价预期消失,房地产市场将形成超额供给。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以及其他一些国情因素,超额供给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房价大幅下降和房地产泡沫破灭,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空置率上升和成交量的萎缩。因此,房价对现行调控政策不敏感,在宏观背景未变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容易下降难,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可能性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