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6)
2023(11652)
2022(9816)
2021(9186)
2020(7878)
2019(17751)
2018(17533)
2017(33702)
2016(18125)
2015(20187)
2014(20031)
2013(19244)
2012(17505)
2011(15387)
2010(14924)
2009(13334)
2008(12623)
2007(10835)
2006(8874)
2005(7517)
作者
(51675)
(43204)
(42857)
(40669)
(27342)
(20826)
(19525)
(16964)
(16648)
(15214)
(14679)
(14598)
(13876)
(13506)
(13449)
(13407)
(12943)
(12932)
(12589)
(12266)
(10726)
(10581)
(10453)
(10046)
(9746)
(9565)
(9462)
(9279)
(8773)
(8753)
学科
(67660)
经济(67571)
管理(53198)
(49882)
(42364)
企业(42364)
方法(35015)
数学(31143)
数学方法(30712)
(19976)
(17230)
中国(16932)
(15811)
(14498)
业经(14133)
(12881)
财务(12830)
财务管理(12801)
企业财务(12238)
技术(12141)
理论(11743)
(11585)
地方(11386)
农业(11245)
(11067)
贸易(11065)
(10840)
银行(10799)
(10781)
(10538)
机构
大学(245805)
学院(244565)
(96429)
管理(95783)
经济(94509)
理学(84111)
理学院(83213)
管理学(81542)
研究(81498)
管理学院(81103)
中国(59903)
科学(52480)
(50878)
(46358)
(44537)
业大(41124)
(40696)
中心(38400)
研究所(37613)
农业(37007)
财经(35969)
(35526)
(33043)
北京(30537)
(30458)
(30114)
经济学(29683)
师范(29601)
(27733)
技术(27668)
基金
项目(179312)
科学(141881)
基金(132458)
研究(124905)
(118475)
国家(117578)
科学基金(100896)
社会(79609)
社会科(75506)
社会科学(75488)
(70299)
基金项目(70064)
自然(68482)
自然科(67015)
自然科学(66989)
自然科学基金(65801)
(60103)
教育(58816)
资助(54142)
编号(48300)
重点(40971)
(39803)
(38327)
成果(37856)
(37432)
创新(35856)
科研(35617)
计划(34905)
教育部(33966)
课题(33756)
期刊
(95637)
经济(95637)
研究(64949)
中国(46224)
学报(45707)
(40495)
科学(39797)
(36280)
管理(35755)
大学(34533)
学学(33020)
农业(27460)
教育(25452)
技术(22014)
(19407)
金融(19407)
财经(17826)
经济研究(16219)
业经(15841)
(15349)
(14784)
(13092)
问题(12578)
业大(12568)
科技(12303)
统计(11234)
技术经济(10975)
农业大学(10620)
财会(10471)
(10416)
共检索到343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郎淳刚  席酉民  
本文介绍了国外近年来群体多样性研究进展,并针对两种解释群体多样性作用机制的社会心理理论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多样性管理策略,即自我类化(英文缩写为SC)策略和自我验证(英文缩写为SV)策略。在多样性研究中引入群体冲突这一过程变量,讨论了不同情境下多样性群体的策略选择。最后探讨了领导风格与情境因素、群体多样性的交互关系,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铖铖  燕丽萍  吴德军  王因花  
【目的】白蜡是北方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了解白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白蜡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方法】利用筛选的SSR标记,对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共380份白蜡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分子变异分析(AMOVA)、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主坐标(PCoA)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12对SSR引物在所有白蜡中都能进行扩增,等位基因(N_a)共51个,平均每对引物观察到4.287个等位基因,PIC为0.119 7~0.750 9,平均为0.532 9,高于0.5;白蜡居群的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平均为0.016,群体近交系数(F_(it))平均为0.091,显示杂合频率高,居群近交较多,群体分化率(F_(st))平均为0.095,存在中度程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_m)平均为4.199,居群间基因交流非常丰富;AMOVA分析结果表明9个白蜡居群的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91%);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9个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白蜡居群中存在3个不同的基因库,居群间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混合,遗传组分相对单一,与UPGMA和PCoA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2个SSR标记多态性较好、稳定性较高,能有效鉴别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白蜡居群的380份种质资源,并揭示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可为白蜡的种质保存和育种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艳  熊飞  杨东  张繁荣  余来宁  
为探讨鱇浪白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测定了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共29尾鱇浪白鱼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结果显示:在所有个体1 140 bp序列中检测到31个变异位点,其中28个转换位点,3个颠换位点,发现21种单倍型。养殖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0.003 38)和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980 95)高于野生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0.003 21)和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934 07)。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 39和0.003 4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03 64)略大于群体内遗传距离。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64 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倚剑  刘卫东  柳李旺  王倩  崔群香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70份茄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扩增出375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7.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72个,多态性比例为19.2%,各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88 9~0.958 3,平均值为0.705 3,表明参试材料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群体结构分析则得出84.29%的材料遗传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仅15.71%拥有复杂的遗传背景。从材料划分类群来看,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遗传背景复杂的材料类群划分有些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志姣  杨合宇  翁启杰  周长品  李发根  李梅  卢万鸿  罗建中  甘四明  
【目的】分析细叶桉天然群体的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为种质资源管理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用信息;检测细叶桉与原产地气候因子显著关联的基因组位点,探索气候适应过程中趋异选择的分子证据。【方法】以细叶桉9个群体的77株样品为材料,基于覆盖巨桉全基因组的108个SSR位点(包括44个基因组SSRS和64个ESTSSRS),利用不偏离哈-温平衡、F_(ST)值非异常的25个中性的基因组SSRS进行群体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分析,利用所有位点进行F_(ST)异常值检测、再利用空间分析法查找与原产地气候因子关联的适应性位点,注释适应性位点的功能,并通过等位片段在各群体的频率与气候因子的一元线性回归进一步验证关联的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冬群  李太武  苏秀榕  
于2001年4月,在浙江象山港虾塘和象山外海滩涂分别采集100个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ck)样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2个群体各38个样本的EST、ADH、MDH、IDH、ME、LDH、GDH、SOD、SDH、ATP等10种同工酶,分别记录了30、29个基因位点。其中s MDH 1、SDH、s ME、ATP 1、ATP 2等5个位点为多态位点。象山野生缢蛏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17 24%)和群体平均杂合度观察值(0 0377)都明显高于养殖群体(16 67%,0 0314)。结果表明,与其他贝类比较缢蛏象山养殖和象山野生群体拥有较低的遗传变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赫崇波  丛林林  葛陇利  刘卫东  周遵春  高祥刚  
应用AFLP标记技术对辽宁和山东沿海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7对AFLP引物组合对5个群体(3个野生群体,2个养殖群体)15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64个的位点。5个群体内的多态位点比例为84.3945%~87.6465%,总多态位点比例为99.6300%。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01~0.2634;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617~0.4248,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394~0.1609,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2592~0.5360。辽宁大洼野生群体和山东河口野生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Sh...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娜  都基隆  王志勇  张庆文  高天翔  
香鱼是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的一种珍稀名贵经济鱼类,本实验比较分析了香鱼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45 bp的控制区部分序列上,鳌山卫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0.198 4±0.092 4)和核苷酸多样度π(0.000 8±0.000 9)显著低于东张水库野生群体(h=0.810 5±0.067;π=0.002 6±0.002 0),两群体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F st=0.447,P=0);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的拓扑结构简单,未呈现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日本香鱼个体与中国香鱼亲缘关系较远;东张群体的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其可能经历过近期的群体扩张事件。无论是养殖群体还是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玲  叶冬梅  包文泉  白玉娥  吴晓萌  孙昊田  
基于cpDNA分子标记对白杄天然分布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河北省)内的9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正蓝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小五台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白杄9个群体的Fst为1.033%,Nm为6.172 6;白杄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且不易受环境影响.多伦群体的多态位点数(S)最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更强;机械林场群体的单倍型个数(H)和单倍型多样性(Hd)最丰富,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群体;大石洞群体与正蓝旗群体的遗传距离(D)最小(D=0.000 8),机械林场群体与小五台山群体的遗传距离(D)最大(D=0.016 0);根据群体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在0.365 24~0.397 88取值时分为3类,河北的机械林场群体自为一类,内蒙古的九峰山群体与山西的小五台山群体聚为一类,其他6个群体聚为一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奕惠  范嗣刚  陈素文  喻达辉  吴进锋  陈利雄  朱长波  郭永坚  
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深圳、汕头和山东长岛的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筛选出的10对多态性丰富的AFLP引物,对这3个地理群体的9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42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392(91.75%),各引物扩增位点数为30~59。长岛群体扩增位点最多,多态性也最高。群体内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变化趋势一致,均由高到低依次为长岛群体、汕头群体、深圳群体,表明长岛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3个海萝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基因流为0.368 9,群体分化系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康  王伟峰  陈秀荔  朱威霖  王焕岭  
为揭示中国大獭蛤(Lutraria maxima)遗传多样性现状,基于线粒体Cytb和D-Loop序列,分析了北海、涠洲岛、湛江、厦门、福州大獭蛤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基于Cytb和D-Loop序列获得的单倍型数分别为73和27,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34 5±0.030 3/0.002 3±0.001 4、0.445 6±0.049 8/0.001 4±0.001 3。分子变异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结果显示,99.68%(Cytb)和101.16%(D-Loop)变异来自群体内,0.32%(Cytb)和-1.16%(D-Loop)变异来自群体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 8~0.002 9(Cytb)和0.000 8~0.002 0(D-Loop),群体间分化指数F_(st)值分别为-0.008 0~0.010 1(Cytb)和-0.014 3~-0.007 2(D-Loop),且均无显著分化(P>0.05)。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_S值均为负值(P<0.05),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呈现单峰型,这些都表明大獭蛤种群在近期经历过扩张现象,扩张时间约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为1.3×10~4~6.6×10~4年。上述结果表明,大獭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的特征,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可作为一个管理保护单位。研究可为中国东、南海沿岸地区大獭蛤资源保护和持续发展与利用提供基础的参考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杰  刘伟  李世凯  周洲  赵凤  
【目的】为评估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后备亲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鲟鱼的遗传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亲鱼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对比分析,探讨2标记对鲟鱼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的差异与关系。【结果】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Cyt b和D-loop的A+T含量均高于G+C含量,碱基组成具有偏倚性。Cyt b基因在西伯利亚鲟中定义单倍型3个,多态性位点5个,单倍型多样性0.151,核苷酸多样性0.00036;在施氏鲟中定义单倍型4个,多态性位点4个,单倍型多样性0.612,核苷酸多样性0.00114。D-loop在西伯利亚鲟中定义单倍型3个,多态性位点2个,单倍型多样性0.385,核苷酸多样性0.00040;在施氏鲟中定义单倍型5个,多态性位点55个,单倍型多样性0.707,核苷酸多样性0.02242。【结论】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亲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匮乏,尤其在利用西伯利亚鲟亲鱼进行繁殖育苗时要注意近交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童雄  罗威  闵力  张志飞  马新燕  罗成龙  陈卫东  徐斌  李大刚  
【目的】研究陆丰黄牛和雷琼牛与世界不同地域家牛中的系统发育关系,解析不同家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地方家牛资源的鉴定与保护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集12头陆丰黄牛和17头雷琼牛的组织样品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整合世界范围内分布的24个品种92个体的NCBI公共基因组数据,共计25个品种121个个体的信息开展群体遗传学研究。选用Bos taurus ARS-UCD1.2作为参考基因组,经基因组序列比对与质量控制获取高质量Reads,应用GATK软件检测基因组SNPs。进一步基于群体SNPs,利用系统进化树构建、PCA聚类和Admixture评估进行群体结构分析,通过核苷酸多样性(Pi)、杂合度(Hp)和连锁不平衡(LD)水平研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29头广东地方牛经基因组测序获取6 905 944 306个Clean Reads,每个样本平均基因组覆盖率为97.99%,平均测序深度分别为12.78×。整合NCBI公共基因组数据,经质控后共检测出14 664 391个群体SNPs。整合系统进化树、PCA、Admixture的结果发现普通牛与瘤牛分化,瘤牛群体存在中国瘤牛与印度瘤牛分化,普通牛群体中东北亚普通牛(韩牛、延边牛)和西藏牛与欧洲普通牛分化,温岭高峰牛和舟山牛从中国瘤牛群体中分化。陆丰黄牛和雷琼牛均属于纯正的中国瘤牛,但陆丰黄牛与皖南牛之间、雷琼牛与吉安牛之间呈现最近的亲缘关系,说明陆丰黄牛与地域临近的雷琼牛属于两个独立的品种。部分陆丰黄牛与雷琼牛均存在欧洲普通牛和东北亚普通牛的血统混杂,且混杂比例较高,说明这两个品种牛急需加强群体内的提纯复壮。相较于欧洲普通牛和韩牛,中国家牛群体的LD衰减速率更快,核苷酸多样性Pi和杂合度Hp更高,说明其遗传多样性更丰富。相较于其他中国家牛,陆丰黄牛和雷琼牛的LD水平更低,杂合度Hp更高,且核苷酸多样性Pi和杂合度Hp的密度分布更为集中,说明两者受人工选择强度较低,且维持较高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结论】通过全基因组SNPs标记,系统解析了陆丰黄牛与雷琼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多样性特征,为这两个品种独立分类及其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义   鲁翠云   郑先虎   那荣滨   唐富江  
为研究移植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从大银鱼基因组中筛选了18对多态微卫星引物,对2016—2020年采集的4个水系(8个水体)大银鱼共计281个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共得到172个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数(N_a)为3~24,平均值为9.600;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039~4.595,平均值为2.384;期望杂合数(H_e)为0.035~0.804,平均值为0.507;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34~0.775,平均值为0.469,其中10个位点属于高度多态位点(PIC>0.5)。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3.389~5.38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3~0.479,8个水体的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水平(0.250.15)。为防止群体遗传衰退,建议将南方和北方作为不同群体进行保护,连环湖作为大银鱼的主要产地,应当进行重点保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露  樊威  苏建  焦晓磊  周剑  黄志鹏  赵瀚  赵仲孟  段元亮  李强  杜军  卓婷  苏全森  吴俊  罗煜  
【目的】为了解7个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乌鳢(Channa argus)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育成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点。【方法】采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乌鳢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育成群体,共计350尾个体的微卫星位点进行了分型检测,分析了所有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及遗传多样性信息,并分析了群体间遗传分化特点。【结果】所有20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出356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_(a))介于4~40个,每个位点平均有17.8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_(o))介于0.000~0.791,平均值为0.578;期望杂合度(H_(e))介于0.31~0.91,平均值为0.732;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71~0.901,平均值为0.700,且所有乌鳢群体的N_(a)、H_(o)、H_(e)、PIC均高于白化乌鳢群体。7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在0.07 876~0.40 303,所有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达显著水平(P<0.05)。将4个乌鳢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群体分为两组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这几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内,占遗传变异来源总量的69.65%。而UPGMA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显示4个乌鳢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群体分别被聚类到了2个独立分支上。【结论】本研究的3个白化乌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相对低于4个乌鳢,在繁育过程中应加强白化乌鳢遗传多样性保护,尽量避免近亲交配,本研究为乌鳢和白化乌鳢的遗传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