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99)
2023(18353)
2022(15731)
2021(14751)
2020(12491)
2019(28966)
2018(28725)
2017(56015)
2016(30200)
2015(34285)
2014(34333)
2013(33689)
2012(30841)
2011(27567)
2010(28065)
2009(26091)
2008(24521)
2007(21755)
2006(19120)
2005(16884)
作者
(87132)
(72160)
(71899)
(68374)
(45629)
(34624)
(32950)
(28355)
(27495)
(25702)
(24507)
(24223)
(22946)
(22751)
(22498)
(22224)
(21517)
(21368)
(20739)
(20573)
(17982)
(17684)
(17607)
(16455)
(16294)
(16005)
(15977)
(15892)
(14602)
(14184)
学科
(118422)
经济(118288)
管理(85749)
(82681)
(67592)
企业(67592)
方法(57326)
数学(50788)
数学方法(49992)
中国(36782)
(32822)
(32588)
(29612)
金融(29604)
(29247)
银行(29189)
(28044)
(26316)
业经(25981)
(25039)
地方(24314)
农业(21991)
(21838)
贸易(21820)
理论(21386)
(21249)
(20840)
财务(20745)
财务管理(20699)
企业财务(19605)
机构
大学(425533)
学院(425187)
(169484)
管理(166686)
经济(165701)
理学(144349)
理学院(142748)
管理学(139902)
管理学院(139125)
研究(138761)
中国(110673)
(90291)
科学(85659)
(80516)
(69890)
(69165)
中心(65551)
财经(64558)
业大(64156)
研究所(62988)
(62023)
(58637)
北京(56896)
农业(54794)
(54616)
师范(54026)
经济学(51577)
(50624)
(50565)
财经大学(48163)
基金
项目(289125)
科学(226817)
研究(210059)
基金(209218)
(182477)
国家(180989)
科学基金(155476)
社会(131111)
社会科(124341)
社会科学(124306)
(113346)
基金项目(110325)
自然(101984)
自然科(99654)
自然科学(99630)
教育(98226)
自然科学基金(97815)
(95405)
资助(87661)
编号(86521)
成果(69891)
重点(64858)
(63631)
(61034)
(59830)
课题(59646)
创新(55844)
科研(55579)
教育部(54632)
大学(54057)
期刊
(179482)
经济(179482)
研究(124633)
中国(80637)
学报(67880)
(62271)
(61307)
科学(61079)
管理(60795)
大学(51926)
(49717)
金融(49717)
学学(49028)
教育(48010)
农业(42099)
技术(38608)
财经(31217)
业经(29929)
经济研究(29582)
(26699)
问题(23539)
统计(21307)
理论(21030)
(20969)
图书(20613)
技术经济(20426)
科技(19574)
(19535)
实践(19149)
(19149)
共检索到622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李学武  
基于2016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持续下滑问题,运用EEMD方法对我国存款增速进行时态分解和谱频分析,厘清存款增速的中长期波动趋势。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金融机构存款增速下降原因进行统计实证检验,深入研究存款增速下降的宏观基础和微观因素:宏观层面是中国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阶段的货币反映,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发生转变的表现,以及金融业去杠杆的结果;微观层面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派生存款能力下降,互联网金融吸引部分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表外理财产品对商业传统存款业务影响大,股市走势有所好转分流银行存款,部分省份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紧消耗部分银行存款等。研究成果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和流动性管理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和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阳琴  谢建国  
关键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宋亮华  
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资金在金融市场中长期流动趋势的观察和分析,指出居民存款增速下降已成为金融市场的新常态,这是金融深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及利率水平进入下降通道之后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给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挑战。商业银行应顺应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开拓多元化负债来源、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夯实结算和存款客户基础、为居民提供广泛的资产管理服务、向综合经营谋求发展空间、拓展海外金融服务市场,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义  徐康宁  
本文基于三个层面(3个产业、8个主要部门、43个子部门)使用LMDI分解法研究中国1994~2008年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计量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1994~2004年期间提高了能源强度,但是,在2004~2008年期间却降低了能源强度,主要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一直在提升能源强度,子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2002~2008年期间显著弱化了能源强度;能源替代效应一直在降低能源强度,影响作用甚小。此外,我们发现,在2003~2004年期间能源强度的意外反弹是源于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变动幅度较大而非技术效应变小的缘故。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韦晓  李周雅雯  
本文从不同频率分量的角度分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高频分量代表市场正常供需力量的博弈,主要受货币净投放影响;低频分量代表重大事件冲击,主要受活期存款基准利率、1年期存贷基准利差、法定准备金率和CPI影响;残差项代表长期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PI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它的驱动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计广  黄宁  贾智棋  
2004年中国出口增速达到35.4%的历史性高峰,而从2004年至今,出口增速开始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出口增速仅为7.9%,较前一年的20.3%再度大幅减少。2013年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前三个季度的出口较上年同期仅增长8%,预计全年增速将小于8%。中国出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戴翔  
针对当前全球贸易增速下降之谜的成因探讨,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课题。本文对这一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对当前全球贸易增速下降成因之争,主要集中在到底是周期性因素(也称短期因素)还是结构性因素(也称长期因素)发挥着主导作用。综合来看,虽然现有文献已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探讨贸易增速变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并且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但基本上都以单一因素分析为主且缺乏动态考察。实际上,贸易的基础是分工,而分工发展则主要由技术变革和制度变革推动。因此,如何基于分工演进这一本质把各种因素的变动及其影响纳入统一、动态的分析框架,深刻剖析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变化的作用机理,并从总体、国别、产业和产品等细分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蕊  刁书琪  
将MMI引入至LMDI和PDA分解分析框架内,发展了一个更全面的分解分析方法,命名为LMDI-PDA-MMI分解法。利用该方法分解了2000—2017年产业体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电力燃气行业对总碳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53.48%和28.38%,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贡献率仅有16.78%。(2)经济规模对总碳排放的贡献率高达154.09%,其他增加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总贡献率仅有2.38%;能源强度对总碳排放的贡献率为-51.10%,其余减少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总贡献率为-5.37%。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蕊  刁书琪  
将MMI引入至LMDI和PDA分解分析框架内,发展了一个更全面的分解分析方法,命名为LMDI-PDA-MMI分解法。利用该方法分解了2000—2017年产业体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电力燃气行业对总碳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53.48%和28.38%,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贡献率仅有16.78%。(2)经济规模对总碳排放的贡献率高达154.09%,其他增加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总贡献率仅有2.38%;能源强度对总碳排放的贡献率为-51.10%,其余减少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总贡献率为-5.37%。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经  戴翔  刘梦  
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这难以简单地从危机冲击及其后续影响层面进行解读。实际上,贸易的基础是分工,看待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现象理应深入到国际分工层面。鉴于此,文章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上述现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阶段性变化对贸易增速具有深刻影响,当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后,贸易规模扩大的"基数效应"和分工深化的"边际效应"会导致贸易增速下降;(2)对单个国家来说,价值链攀升也会影响贸易增速。进一步地,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1)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程度对贸易增速呈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2)价值链攀升对单个经济体的贸易增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特殊时期,价值链分工深化趋势减缓乃至"停滞",是导致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中国的外贸失速除了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自身的价值链升级有关。因此,面临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的压力,中国外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稳定"全球贸易增长的应有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鹤  
一直以来,中国借助于成本、人力、技术优势,承接了日本60%的离岸发包量,成为日本服务外包的第一大接包国。然而,自2012年以来,中日服务外包形势发生巨变,中国对日服务外包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日元贬值导致外包企业增收不增利、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空间挤压、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等。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日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完善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