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4)
- 2023(15690)
- 2022(13727)
- 2021(12854)
- 2020(10796)
- 2019(24856)
- 2018(24635)
- 2017(47450)
- 2016(25709)
- 2015(28899)
- 2014(28753)
- 2013(27855)
- 2012(25461)
- 2011(22670)
- 2010(22275)
- 2009(20139)
- 2008(19150)
- 2007(16490)
- 2006(14162)
- 2005(11910)
- 学科
- 济(96075)
- 经济(95951)
- 管理(73715)
- 业(68372)
- 企(56704)
- 企业(56704)
- 方法(46956)
- 数学(40866)
- 数学方法(40289)
- 农(27213)
- 财(25323)
- 中国(24793)
- 学(23070)
- 业经(21596)
- 地方(18625)
- 制(18465)
- 农业(18250)
- 理论(17711)
- 贸(16501)
- 贸易(16493)
- 务(16129)
- 财务(16049)
- 财务管理(16011)
- 易(16010)
- 和(15625)
- 技术(15562)
- 企业财务(15149)
- 环境(14951)
- 银(14628)
- 银行(14567)
- 机构
- 大学(355237)
- 学院(353065)
- 管理(141247)
- 济(135220)
- 经济(132249)
- 理学(123629)
- 理学院(122283)
- 管理学(119870)
- 管理学院(119264)
- 研究(116941)
- 中国(85444)
- 科学(75308)
- 京(75131)
- 农(62778)
- 财(60787)
- 所(58079)
- 业大(57523)
- 中心(53844)
- 研究所(53575)
- 江(50487)
- 财经(49546)
- 农业(49523)
- 北京(46525)
- 范(46508)
- 师范(45909)
- 经(45306)
- 院(43342)
- 州(40688)
- 经济学(39935)
- 技术(39039)
- 基金
- 项目(254431)
- 科学(199538)
- 基金(184732)
- 研究(182654)
- 家(162866)
- 国家(161543)
- 科学基金(138490)
- 社会(113515)
- 社会科(107319)
- 社会科学(107290)
- 省(99643)
- 基金项目(98217)
- 自然(92679)
- 自然科(90550)
- 自然科学(90522)
- 自然科学基金(88886)
- 教育(84782)
- 划(84583)
- 资助(76040)
- 编号(74522)
- 成果(59386)
- 重点(57014)
- 部(55797)
- 发(53327)
- 创(52960)
- 课题(50975)
- 科研(49469)
- 创新(49395)
- 教育部(47572)
- 大学(47302)
- 期刊
- 济(140627)
- 经济(140627)
- 研究(98503)
- 中国(64820)
- 学报(62023)
- 农(56008)
- 科学(55099)
- 管理(50481)
- 大学(46888)
- 财(46013)
- 学学(44248)
- 教育(41031)
- 农业(38611)
- 技术(31224)
- 融(26439)
- 金融(26439)
- 业经(24351)
- 财经(23447)
- 经济研究(22622)
- 经(20031)
- 业(19441)
- 图书(18822)
- 问题(18169)
- 版(17962)
- 科技(17751)
- 业大(16683)
- 理论(16442)
- 技术经济(16011)
- 实践(15147)
- 践(15147)
共检索到497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宗乾进 黄子风 沈洪洲
研究男性与女性用户在社交媒体中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谣言消解措施。以新浪微博中已被证实为谣言的微博内容为数据源。采用列联卡方检验(Chi-squared test)检验了男性和女性用户在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同时通过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对男女用户生成和举报的谣言内容进行了主题分类。结合列联卡方检验结果和主题分类结果,对社交媒体男女用户在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造谣(传谣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邓胜利 付少雄
【目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社交媒体健康类谣言的附加信息,以期为社交媒体、卫生部门、在线健康社区等机构的健康类谣言应对和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并为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健康类谣言为研究对象,选取社交媒体谣言中附加信息的三个维度,即图片、认证与链接,通过情境实验与访谈法,对社交媒体中健康类谣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对于信任程度,认证与链接会对用户信任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认证的影响效应更大,图片并未对用户信任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分享意愿,图片与链接并未对用户的分享意愿产生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静梅 何欣 吴风云
本文对我国股市上的谣言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发现市场上流传的大多为利好谣言,涉谣公司多以规模较大、业绩变化不确定或者业绩连续变好的公司为主;传谣者既有一般商业性媒体,也有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在谣言对股价的冲击方面,第一,传谣对股价造成了显著的异常冲击。第二,在面对谣言时,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谣言,投资者都宁愿信其有,这导致辟谣并不能快速、完全地回复股价,辟谣澄清了消息,但却拉不回股价。第三,传谣和辟谣显著增加了涉谣股票的关注度,导致涉谣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出现了短暂的显著提升。第四,在面对谣言时,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表现出了基本一致的市场反应,没有证据显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比散户投资者更...
关键词:
谣言 澄清公告 股价冲击 非理性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宗乾进 黄子风
[目的/意义]从时间纵向维度展现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脉络,有助于厘清辟谣信息扩散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将"@人民网"官方微博发布的"全国暴雨"辟谣信息作为起点,收集该辟谣微博发布后7天内的转发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网络,并分析其扩散的内在机理。[结果 /结论 ]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从爆发期、高潮期到消退期的演化路径为:辟谣信息被政府官方微博发布后,会在极短时间内在其发布者的"紧密型"社交圈中(政府机构用户间)迅速扩散;随后,辟谣信息主要经由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邓胜利 付少雄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用户信任对网络谣言生成与传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用户视角出发更好地治理网络谣言,为当前网络谣言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了基于用户信任视角去探讨网络谣言的特征与预测的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可行性。研究从用户信任视角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征,设计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应用的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信任是影响网络谣言生成、传播、识别与治理的关键因素,用户信任视角的引入,能从网
关键词:
用户信任 网络谣言 特征分析 预测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刘春燕 沈校亮 邵聪
分析了用户的需求动机对其社交媒体参与行为的影响,探讨了问题性使用对上述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基于微信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工具需求动机和惯性需求动机均能显著地正向影响用户参与;问题性使用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用户参与 需求动机 问题性使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刘春燕 沈校亮 邵聪
分析了用户的需求动机对其社交媒体参与行为的影响,探讨了问题性使用对上述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基于微信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工具需求动机和惯性需求动机均能显著地正向影响用户参与;问题性使用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用户参与 需求动机 问题性使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刘春燕 沈校亮 邵聪
分析了用户的需求动机对其社交媒体参与行为的影响,探讨了问题性使用对上述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基于微信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工具需求动机和惯性需求动机均能显著地正向影响用户参与;问题性使用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用户参与 需求动机 问题性使用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宗乾进 黄子风 李乐 沈洪洲
文章以新浪微博中已被证实为谣言的信息为数据源,采用列联卡方检验对用户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发现:造谣(传谣)行为方面,实名认证用户中造谣(传谣)的比率显著高于非实名认证用户中造谣(传谣)的比率;举报谣言行为方面,非实名认证用户中举报谣言的比率显著高于实名认证用户中举报谣言的比率。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社交媒体谣言治理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吴尤可 瞿辉
【目的/意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谣言快速传播提供了土壤,如何快速、准确地追溯谣言散播的源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社交网络技术这一新的视角对谣言源头进行追溯,提出了最大相似法来对疑似源头节点进行检查,从而找到最终的谣言源头,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结论】基于对追溯技术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谣言传播及追溯谣言的对策,为政府的谣言控制决策和源头追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建议。
关键词:
社交网络 谣言追溯 谣言控制 政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季忠洋 李北伟 朱婧祎 陈为东
[目的/意义]倦怠属于用户主观心理感受,从用户对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PAD三位情感模型、情感化设计)和感知控制视角解读用户负面情绪和倦怠心理的演变。[方法/过程]梳理社交媒体用户倦怠内涵及相关研究,为了统筹人类情感和认知,在分析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的特征和要素的基础上,分别从情感体验和感知控制视角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的两个机理及彼此关系。[结果/结论]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的心理感知演变,为社交媒体服务主体提高用户黏性给予心理层面的考量,同时丰富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局限]基于情感体验和感知控制理论分析得出的机理缺少实证检验,后续将借助实证方法验证机理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卫东 李松涛 毛秀梅
[目的/意义]探究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用户的影响,特别是对意见领袖形成现象机制的挖掘。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角色演变行为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意见领袖的形成原因,刻画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用户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参与辟谣的“准意见领袖”进行合理引导,以提高社交媒体舆情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方法/过程]首先,对微博社交媒体平台中的特定主题事件进行跟踪,识别并筛选出“新生意见领袖”群体,并利用质性访谈对此群体进行深度访谈。然后,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利用NVivo 12软件进行扎根编码构建模型,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验证模型的完整性。最后,对社交媒体用户角色演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结果/结论]在辟谣信息作用下,个体主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辟谣信息因素为一般用户向新生意见领袖的演变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个体主观因素在辟谣信息的作用下对意见领袖形成的影响更加显著,自我认知清晰、高情绪需求且情绪稳定的个体更容易成为影响力持久的意见领袖;社会公众认可、实质性奖励和政策法律支持共同构成社会环境因素,是意见领袖形成的重要保障;辟谣信息因素中的辟谣信息热度、可信度和发布质量等方面都会直接影响“潜在意见领袖”用户群体对辟谣事件的把握,进而干预其参与辟谣的决定。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新元 方文琪 卢泉 樊雅睿
[目的/意义]针对用户倦怠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不同学者的观点下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哪些因素对用户倦怠行为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揭示用户倦怠行为的前因。[方法/过程]文章运用元分析技术对57项研究58个独立样本中的171个效应值进行整合分析,通过严格的数据编码过程对众多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合并以探究影响程度,并从情境因素和测量因素两个方面讨论影响因素与用户倦怠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认知性因素、情感体验性因素、态度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对用户倦怠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局限]本研究所纳入的实证文献数量较少;自变量的类型有待丰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