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0)
2023(14359)
2022(12508)
2021(11806)
2020(10064)
2019(23242)
2018(23378)
2017(45457)
2016(24779)
2015(28237)
2014(28149)
2013(27136)
2012(24672)
2011(22111)
2010(22111)
2009(20045)
2008(19276)
2007(16850)
2006(14536)
2005(12335)
作者
(69444)
(57418)
(57358)
(54675)
(36559)
(27669)
(26092)
(22755)
(21851)
(20333)
(19685)
(19149)
(18115)
(17849)
(17784)
(17438)
(17277)
(17057)
(16505)
(16452)
(14163)
(14103)
(13873)
(13136)
(12931)
(12811)
(12789)
(12586)
(11540)
(11345)
学科
(93179)
经济(93076)
管理(69273)
(64768)
(52606)
企业(52606)
方法(47054)
数学(41762)
数学方法(41223)
中国(27344)
(25540)
(24056)
(20093)
业经(20018)
(17505)
贸易(17496)
地方(17458)
(17035)
农业(16985)
(16961)
理论(15517)
(15194)
财务(15125)
财务管理(15091)
(15026)
技术(14864)
环境(14680)
(14331)
企业财务(14298)
银行(14293)
机构
大学(348300)
学院(344742)
管理(138184)
(134311)
经济(131368)
理学(120704)
理学院(119424)
管理学(117173)
管理学院(116568)
研究(108876)
中国(80090)
(72824)
科学(68530)
(62591)
(53122)
(52135)
业大(51894)
财经(51170)
中心(49956)
研究所(48745)
(48304)
(46677)
(46586)
师范(46243)
北京(45632)
农业(40987)
经济学(40442)
(40162)
(39644)
财经大学(38367)
基金
项目(240876)
科学(189463)
研究(176960)
基金(174381)
(151169)
国家(149952)
科学基金(129493)
社会(109884)
社会科(104046)
社会科学(104020)
(94249)
基金项目(93566)
自然(85219)
自然科(83231)
自然科学(83209)
教育(82875)
自然科学基金(81683)
(79348)
编号(73562)
资助(71626)
成果(59188)
重点(53736)
(53281)
(50723)
(49995)
课题(49960)
科研(46751)
创新(46526)
大学(45959)
教育部(45882)
期刊
(138145)
经济(138145)
研究(99049)
中国(59628)
学报(53312)
管理(49139)
科学(49092)
(45841)
(45459)
教育(42218)
大学(41260)
学学(38200)
农业(32063)
技术(30148)
(25534)
金融(25534)
财经(24039)
业经(23605)
经济研究(22184)
(20444)
图书(19973)
问题(18872)
理论(17107)
科技(16353)
技术经济(16092)
实践(15757)
(15757)
(15748)
商业(15366)
(15216)
共检索到483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敖山  丁小浩  
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2009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高度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中的神经网络拟合仿真方法,较好地分离出性别差异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征和流动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性别因素将会导致10.89%的薪金差距;男性获得就业地户口的机率比女性高出9.27%;从整体上看,男女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的差异并不明显。相对上述就业工作特征,毕业生流动特征的性别差异较为显著:男性毕业生比女性具有更强的流动性,除了就业流动以外,上学流动、毕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度分别是19.5%和23.77%,全流动差异更是达到了40.57%;而男女毕业生就业流动概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星  岳昌君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总体就业状况恶化及性别差异显著。本研究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在考察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本文从就业率、起薪、工作满意度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总体及各学历层次、学科和类别、学校类型的就业性别差异,并对2003-2007年性别差异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状况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缩小性别差异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楠  谭娅  封世蓝  
本文从男女毕业生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问题。基于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的2012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在不同部门就业的概率的因素,并对男性和女性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到男性和女性进入不同部门就业的影响因素是相似的,主要是学历、户口所在地、及专业等。总的来看,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环境呈改善趋势,但是,并非所有专业都是如此,法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机会连续三届低于男性毕业生。此外,本文结合研究成果和具体实际,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三方面提出了相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贺凌  岳昌君  
基于2013年和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情况、就业起薪的专业和性别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结果的性别差异高于其他专业,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深化,经管、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结果上的性别差异不断缩小,相关专业的女性毕业生落实工作和获得高收入的优势有所提升。另外,2015年女性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状况相对于2013年也有一定改善。建议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制定和完善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政策,保障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权益。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马莉萍  刘彦林  罗乐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利用2003-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了毕业生返乡就业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女性返乡就业的热情逐渐高涨,且多在事业单位就业,而返乡就业的男性多在国有企业就业;返乡就业的女性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比例略高,而男性的就业满意度更高。在控制了个人和家庭基本特征及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房价等变量后,女性比男性返乡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到生源省和院校省以外的他省就业的可能性更小;中部生源的女性更加倾向于返乡就业,东部生源的女性更加倾向于返乡就业而非他省就业,西部生源的女性更加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杨中超  
为考察部门工资差异和工资溢价是否在员工入职之初就已存在,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起薪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通过Heckman两步法修正部门选择内生性后,分部门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并对起薪差异进行Oaxaca-Blinder分解。主要结论为:首先,国有部门的起薪水平显著高于非国有部门;第二,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内部起薪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起薪高低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人力资本;第三,存在不同的部门起薪决定机制,人力资本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在非国有部门要大于国有部门,而家庭背景对于提高起薪的作用在国有部门则要大于非国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占国  
基于全国17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检验了各因素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等相关变量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学校层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起薪的影响效应存在性别差异,重点高校的学历对女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而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男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此外,工资决定机制的性别差异是高校毕业生起薪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晶晶  
本文基于空间流动网络的视角,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采用大样本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强度和特征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流动强度方面,高校毕业生整体流动不充分,流动强度与学历层次正相关;硕博毕业生流动性逐渐增强,本专科毕业生本地化就业倾向明显;硕博毕业生在就业稳定性方面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势。在流动特征方面,省域间毕业生流动网络整体内聚性逐渐增强;博士毕业生流动网络覆盖比率较低,网络最为稀疏;博士毕业生人才极化明显,专科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缓解。在测算结果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区域人才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国权  
经济发展转型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的特征。就业形势由总量压力转向结构矛盾,就业目标由注重数量转向提升质量,就业机制由内部循环转向外部循环,就业方式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就业动力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就业理念更加注重公平。应对这些特征须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等经济发展转型和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需要,协同发挥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的作用,优化高校毕业生供需结构,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永远  邱丹  
文章分别采用Logistic分析和Heckman两步法估计了高校毕业生个性特征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从单个变量还是从综合指标看,高校毕业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就业机会比率和初始工资都有显著正影响,而被动型个性特征对就业有显著负效应,这可以从雇主的用人需求角度得到解释;同时,估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良好个性特征可以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被塑造,因此,高等院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敏  陆根书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层次的14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起薪的性别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起薪的平均数只有男生起薪平均数的90.2%。人力资本变量、家庭禀赋变量、劳动力市场就业特征变量,尤其是人力资本变量对高校毕业生起薪的性别差异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缩小高校毕业生起薪性别差异的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张恺  
基于2013年全国21省30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城乡背景对高校毕业生工作落实和起薪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背景高校毕业生落实工作的概率显著更高,劳动力市场对于农村背景高校毕业生存在进入机会上的歧视;城乡背景对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水平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对于农村背景高校毕业生不存在起薪上的歧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21省33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就业状况、求职状况、教育状况、入学机会、经济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城乡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城镇户口学生上"985"和"211"等重点高校的机会是农村户口学生的2倍多;城镇户口毕业生的月起薪比农村户口毕业生的月起薪平均高14.4%;城镇户口毕业生的求职努力、求职意向和期望起薪都更高;尽管在成绩排名、奖学金、专业兴趣、学习时间投入等学业表现方面,城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城镇户口学生在能力增值方面自我评价更好。城乡差异的原因既表现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特征水平上,也与家庭所在地资本有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文跃玲  
我国高等教育现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队伍越来越庞大,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特征,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获得职业指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通会产生困惑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很少获得专业的就业指导,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毕业院校职业指导的意愿较强烈,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务实的职业指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荆德刚  
由于国家体制、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劳动力资源紧张程度不同,各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归纳为日本模式(全员参与型)、英美模式(高校主导型)、德国模式(公共服务型)、俄罗斯模式(自由放任型)、印度模式(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型)。从毕业生就业的结果看,校园招聘仍是多数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总体上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择业、学校强化指导、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对我国的启示是:强化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责任,加强学校就业中心建设,推动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毕业生就业服务,重视实习和实训工作,高度重视网络招聘信息和网上招聘,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协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