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4)
- 2023(11449)
- 2022(9752)
- 2021(9124)
- 2020(7737)
- 2019(17677)
- 2018(17415)
- 2017(32967)
- 2016(18140)
- 2015(20559)
- 2014(20355)
- 2013(19145)
- 2012(17421)
- 2011(15539)
- 2010(15063)
- 2009(12972)
- 2008(12205)
- 2007(10431)
- 2006(8650)
- 2005(7196)
- 学科
- 济(65083)
- 经济(65004)
- 管理(48434)
- 业(43325)
- 企(35374)
- 企业(35374)
- 方法(32744)
- 数学(29325)
- 数学方法(28876)
- 中国(19680)
- 农(18463)
- 财(16672)
- 业经(14037)
- 学(13797)
- 理论(12710)
- 地方(12610)
- 制(12533)
- 农业(12017)
- 技术(11069)
- 贸(10617)
- 贸易(10614)
- 易(10305)
- 务(10252)
- 财务(10203)
- 财务管理(10171)
- 体(9873)
- 环境(9796)
- 融(9772)
- 金融(9765)
- 教育(9749)
- 机构
- 学院(238557)
- 大学(235543)
- 管理(90880)
- 济(90550)
- 经济(88632)
- 理学(79506)
- 理学院(78579)
- 研究(77156)
- 管理学(76925)
- 管理学院(76485)
- 中国(55202)
- 科学(48468)
- 京(48163)
- 农(41952)
- 财(41110)
- 业大(38192)
- 所(37816)
- 中心(36682)
- 江(35924)
- 研究所(34803)
- 财经(33370)
- 范(33094)
- 农业(33020)
- 师范(32683)
- 技术(31015)
- 经(30580)
- 院(28766)
- 北京(28757)
- 经济学(27630)
- 州(27527)
- 基金
- 项目(173073)
- 科学(137349)
- 研究(127350)
- 基金(124740)
- 家(109713)
- 国家(108741)
- 科学基金(93532)
- 社会(79884)
- 社会科(75659)
- 社会科学(75638)
- 省(69883)
- 基金项目(66300)
- 教育(62810)
- 自然(60809)
- 划(59545)
- 自然科(59473)
- 自然科学(59453)
- 自然科学基金(58381)
- 编号(52394)
- 资助(49875)
- 成果(40907)
- 重点(39844)
- 部(38695)
- 课题(37392)
- 发(37132)
- 创(36884)
- 创新(34399)
- 科研(33602)
- 教育部(33558)
- 国家社会(33052)
- 期刊
- 济(90946)
- 经济(90946)
- 研究(61969)
- 中国(49334)
- 学报(40486)
- 农(37044)
- 教育(36948)
- 科学(35369)
- 管理(32915)
- 财(32501)
- 大学(31033)
- 学学(29406)
- 技术(27306)
- 农业(25112)
- 融(17663)
- 金融(17663)
- 财经(16254)
- 业经(15973)
- 职业(15576)
- 经济研究(14436)
- 经(14048)
- 业(13382)
- 问题(12351)
- 版(12176)
- 科技(11310)
- 技术教育(11003)
- 职业技术(11003)
- 职业技术教育(11003)
- 图书(10958)
- 统计(10958)
共检索到338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傅琼
职业素质养成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循人的认知与行为发展的心理规律,才能取得较好的职业素质养成效果。高职院校可以从人的心理规律入手,构建三个课堂联动,课堂教学认同、日常训练固化、社会实践提高三个环节衔接的职业素质养成体系。
关键词:
心理规律 职业素质 养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维维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不仅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明确要求,而且也是源自用人单位的现实需要。在招聘时,很多用人单位往往把学生的诚信、敬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放在首位,然后才是专业技能和知识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做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中小学课堂教学应当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一)基础性特征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不仅是指传统认识上的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还包括这样三种含义:一是课堂教学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成分,是中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肖汉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将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这一轨道上来,并明确指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在这一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的心育无疑是促进学生迅速而全面地发展的奠基工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晓春
作为职业素质中重要要素之一的职业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认真分析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当代90后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心理素质 模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寒 刘春苓 周权
近年来,一部分企业开始把心理素质作为干部考察和培养的重点内容,本文以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层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调查结果为样本,研究中层干部群体心理素质的现状及特点,对于国企选拔和培养中层干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炯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首要教学方式是实践教学。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效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内涵及构建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等,从课程优化、课堂实施、课外实践、教材重构及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颖
随着建筑市场迅速发展,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面临着师资紧缺、校企合作难度大和生源特点带来的培养难度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以职业导向构建高职工程造价职业能力养成体系,包括构建校企协同的长效合作机制、以造价岗位职业操守为核心的素养养成体系、"五嵌一控"的实践培养体系、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过程考核为主导的新型考试模式。
关键词:
工程造价 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民权 梅晓妍
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把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为企业培养素质与技能并举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具体策略: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注重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文化,在教学项目的规划中把工厂真实机床的控制系统转化为典型的教学项目,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鑫铨 龚勋 陶传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何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真正"关心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覆盖全体学生、提升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亚娥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等四要素。根据社会对现代"职业人"的基本要求,可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创设职业素质学分银行,建立素质教育"包保"工作网络,采取"全学程、全方位和全员化"的教育方式,开拓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路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素质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维维
一、职业素质培养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2006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艳 吴宝
职业素质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是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规定学分,同时建立组织实施及保障系统,才能达到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俊山 赵奇志 闫天琴 李小明 王尔茂
构建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是基于素质培养理念,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具体体现。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专业,而是针对某类专业群或者更大范围的专业集群,包括职业基础素质和人文(社会)素质两大学习领域,其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在寻业、从业或创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持久性和灵活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正席 岳文喜 杨文清
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高职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职业素质越高,就业和职业发展就越好,根据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当前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在其他职业素质方面,确存在许多缺失,而弥补这些缺失仅通过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拓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使高职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
职业素质 拓展 体系 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