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3)
- 2023(10404)
- 2022(8729)
- 2021(8278)
- 2020(7070)
- 2019(16081)
- 2018(15715)
- 2017(30308)
- 2016(16166)
- 2015(18144)
- 2014(17666)
- 2013(17081)
- 2012(15280)
- 2011(13429)
- 2010(13099)
- 2009(11868)
- 2008(11204)
- 2007(9439)
- 2006(7832)
- 2005(6826)
- 学科
- 济(61244)
- 经济(61141)
- 管理(51001)
- 业(45854)
- 企(39492)
- 企业(39492)
- 方法(30160)
- 数学(26754)
- 数学方法(26372)
- 财(19930)
- 制(15324)
- 农(15231)
- 中国(14866)
- 学(14673)
- 业经(13635)
- 务(12739)
- 财务(12696)
- 财务管理(12666)
- 企业财务(12072)
- 体(10901)
- 技术(10017)
- 贸(9928)
- 贸易(9922)
- 理论(9913)
- 农业(9846)
- 环境(9838)
- 易(9696)
- 银(9661)
- 银行(9643)
- 划(9274)
- 机构
- 大学(221073)
- 学院(218606)
- 济(90473)
- 经济(88830)
- 管理(87354)
- 理学(76569)
- 理学院(75732)
- 管理学(74380)
- 管理学院(73955)
- 研究(67027)
- 中国(49733)
- 财(44176)
- 京(43558)
- 科学(39719)
- 财经(35427)
- 中心(32410)
- 经(32287)
- 农(32101)
- 业大(31310)
- 江(31222)
- 所(30953)
- 经济学(29383)
- 研究所(28106)
- 范(27503)
- 师范(27166)
- 财经大学(26697)
- 经济学院(26432)
- 北京(26024)
- 农业(25140)
- 院(24575)
- 基金
- 项目(155997)
- 科学(125570)
- 基金(117023)
- 研究(114570)
- 家(101162)
- 国家(100357)
- 科学基金(88219)
- 社会(75292)
- 社会科(71455)
- 社会科学(71442)
- 基金项目(62102)
- 省(60149)
- 自然(57028)
- 自然科(55741)
- 自然科学(55727)
- 自然科学基金(54735)
- 教育(54461)
- 划(50795)
- 资助(46127)
- 编号(45400)
- 成果(36554)
- 部(35722)
- 重点(35123)
- 制(34027)
- 创(33666)
- 发(32388)
- 国家社会(32104)
- 教育部(31590)
- 创新(31574)
- 人文(30632)
共检索到308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立鹏 范航
为了准确评估各民族的团结意识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心理学视域出发,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走访和专家团队论证,编制有关青少年和成年人民族团结意识的初始量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初始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形成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维度共计22道题目的正式量表。结果表明,民族团结意识量表以及各个维度间均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和重测信度,可作为测量我国民族团结意识水平的测量工具。该量表的编制,有助于完善以往民族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领域针对民族团结问题以理论构建为主的研究思路,通过量化方法推动民族心理学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惠雄 吴丽民
文章在汲取国内外快乐指数、快乐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主客观统一性与“主体-环境”整体联系性的快乐指数调查表,并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附加量表进行辅助解释。从对1189份有效问卷的分析中得到验证,本快乐指数调查表具有优良的效度,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国民快乐(幸福)指数核算的实际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常永才 John W.Berry
基于文化认同的涵化是探讨民族团结教育深化的重要视角;涵化心理的理论和实证调查说明,稳健的民族互动与团结基于和谐的涵化,即兼顾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对两种文化持整合策略。因此,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中要重视涵化心理学成果,促进双文化认同与整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焦敏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整体观、差异观和底线思维,丰富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着力加强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性事业,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文章围绕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再认识,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民族团结创建 成效 创新举措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咸桂彩 边敬
在借鉴国内外运动心理技能评估量表的基础上,结合访谈、观摩,采用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编制职业技能竞赛选手心理技能评估量表,经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职业技能竞赛选手的心理技能的结构包括:集中注意力、自信心、团队协调、焦虑控制、目标设置、参赛动机等6个因子;量表信度基本满足心理测量的质量要求,可作为职业技能竞赛选手选拔、心理技能训练的评估工具。
关键词:
职业技能竞赛 心理技能 量表编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冲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发现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本研究根据中西方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1080名中国教师的测量,编制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由智慧、勇气、人性、公正、节制和超越六大分量表组成,涵盖21项积极心理品质,共66个项目。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规模测评中国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从而为推进中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朝积极方向转型,为培养具备积极心理品质的高素质教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国教师 积极心理品质 量表编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傅蕾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试图开发编制一份适合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量表。首先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编制了51个题项,在开放教育学生群体中进行试测。然后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保留了37个题项。最后经过检验,证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测评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工具。
关键词:
开放教育学生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量表编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婕 万明钢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梳理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与评价体系构建的政策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建立的基本环节:明确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目标、内容与任务;丰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途径;保障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条件;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体系是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的目标、基本维度(思想建设、机制保障、综合条件保障、结果效益呈现)与实施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丽萍 覃月弯
文化认知源于对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感知、认识、知晓和理解,正确而全面的文化认知是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文化认知内容不全、认知路径狭窄等问题,需要建立以"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文化杰作"为核心内容的"三重文化认知",并且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虚拟空间"三大平台"建设,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路径,由此构建中小学生对中华各民族及其文化的整体认知,以理性的文化认知,建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误读和歧见,以心灵相通增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构筑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文化认知 文化交融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庆文 韦兰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着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不断聚焦。基于“层递交往”的相关理论,从空间维度、主体维度、形式维度梳理了党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取得的经验。一是通过布局建校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空间向度;二是通过机会均等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体的交流机会;三是通过办民族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促进各民族的深度“三交”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常态化机制,该机制以“分层互动、逐层递进”为价值导向。要实现“层递交往”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就需打开“微观”主体交往新视界:搭建“三交”平台,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网络基础;加强深层互动,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贴近生活世界,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英杰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之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要方面。从中国传统看,中华文化的大一统观念吸纳多样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卷民族团结,凝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多一辩证"的学理上看,多民族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关键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要尊重多样,进而形成稳定的文化生态和持久的文化张力,以聚力民族团结,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建构路径看,可以通过改善民生、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等三方面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海英 朱檬
协同治理是在多中心治理基础上强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协同效应的新型治理模式,其效能发挥取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协调运作。文章基于民族团结灌区的实践,探讨农田水利协同治理的主要瓶颈和困境,并从保障机制、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三个方面构建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来仪
"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高扬的一面旗帜。我国民族高校是各民族人才、多元文化汇集之地,让学生们拥有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成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60多年来,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已经成为民族高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传统路径。当前,进一步提升这种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民族高校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直面的问题。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大学生 民族观 民族团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英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被写入了党章。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几大藏区的一个缩影。因区位战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思想与价值环境的多元性、社会特征的风险性等多重因素,新时代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工作既不能成为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也不能成为片面的文化沙文主义教育,而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宣传教育、文化浸染等多维途径摄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成为"草根"层面简单朴素、自觉自为的社会心理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