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7)
2023(13192)
2022(11501)
2021(10958)
2020(9161)
2019(21388)
2018(21220)
2017(40626)
2016(22524)
2015(25596)
2014(25559)
2013(24171)
2012(21758)
2011(19363)
2010(18927)
2009(16491)
2008(15508)
2007(13142)
2006(10921)
2005(8861)
作者
(59412)
(49388)
(48945)
(46704)
(31347)
(23615)
(22364)
(19591)
(18871)
(17322)
(16913)
(16342)
(15339)
(15304)
(15140)
(15095)
(14734)
(14723)
(14098)
(14047)
(12107)
(11957)
(11834)
(11284)
(11024)
(10986)
(10866)
(10742)
(9930)
(9845)
学科
(79823)
经济(79736)
管理(62276)
(56706)
(47682)
企业(47682)
方法(42025)
数学(37150)
数学方法(36634)
中国(23197)
(21158)
(20132)
业经(17608)
(16691)
理论(15521)
地方(15462)
技术(14296)
农业(14170)
(13695)
贸易(13690)
教育(13681)
(13533)
财务(13464)
财务管理(13436)
(13291)
(13148)
环境(12736)
企业财务(12731)
(12072)
(11333)
机构
大学(297848)
学院(296794)
管理(120836)
(110288)
经济(107763)
理学(106643)
理学院(105523)
管理学(103410)
管理学院(102894)
研究(90350)
中国(63299)
(61411)
科学(57335)
(48748)
业大(45525)
(43656)
(42901)
中心(41970)
(41968)
师范(41615)
(41037)
财经(40522)
研究所(39717)
北京(37880)
(37097)
技术(35020)
农业(34180)
(33672)
(33648)
师范大学(33176)
基金
项目(216084)
科学(170847)
研究(161531)
基金(155302)
(133796)
国家(132650)
科学基金(115555)
社会(99120)
社会科(93841)
社会科学(93816)
(86018)
基金项目(83567)
教育(78565)
自然(76055)
自然科(74322)
自然科学(74304)
自然科学基金(72924)
(72479)
编号(68148)
资助(63424)
成果(53637)
重点(48141)
(48050)
课题(47063)
(45449)
(45444)
创新(42170)
项目编号(42114)
教育部(41947)
科研(41630)
期刊
(108950)
经济(108950)
研究(80708)
中国(53888)
教育(46567)
学报(45527)
管理(42131)
科学(41203)
(38026)
(36642)
大学(35709)
学学(32799)
技术(31844)
农业(27288)
业经(18951)
图书(18730)
财经(18633)
(18045)
金融(18045)
经济研究(17154)
(15812)
职业(15802)
科技(14550)
问题(14208)
理论(14075)
(13529)
技术经济(13526)
(13496)
实践(13178)
(13178)
共检索到406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应军  
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认同调适溯及德性,德性滋润并延续着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巩固并升华着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引导并推动着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具体表现为:德性有助于维系和促进身心和谐、体味和保持"福流"、分有和维护忠诚。通过激发青年辅导员作为德性主体的"自我"意识、担当意识和反思意识,促进辅导员个体德性养成,并进一步促进职业认同度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应军  
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认同调适事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进程。职业认同调适需要多方协同,通过建构自我认同、朋辈群体"协同进化"、制度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等措施,使人与环境之间的张力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范围,并进一步激发个体自我提高内驱力,促进职业认同度提升和巩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巢传宣  
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应为"之景因为现实中种种因素的制约而成为"难为"之境,专业化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有为"之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学斌  
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是指辅导员对于所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肯定性评价,是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挥辅导员队伍作用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高等学校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必要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稳定和发展辅导员队伍的具体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志凤  
辅导员职业认同是指辅导员对其从事的工作所持的一种肯定性评价。由于缺乏合理激励机制和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职业认同方面存在着缺乏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等问题。提高职业认同感将有助于他们克服精神倦怠、消极因素和工作困难。高职院校要在强化履职学习、深化思想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政策引导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双贵  
本文通过对职业能力的分析及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定位,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葛昕明  吕林海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力军,其工作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通过对江苏省10所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高校辅导员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艮  
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以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三部分,明确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具体目标。文章提出"研究团队"建设才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之道,并在分析"研究团队"内涵、"研究团队"建设的意义基础上,着重从"团队分工""顶层设计""全校统筹""研修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了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的实施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马先明  姜丽红  孙荣山  
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感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话题,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增强对学生成长成才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226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并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可以通过动机激发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潘锦全  程荣晖  
本文基于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视角分析影响因素,并从政府、学校以及辅导员自身等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职业发展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艳梅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非常关键。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引导高校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完善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对于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的问题与原因出发,以辅导员能力标准为依据,从高校辅导员培训目标、培训形式、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四个方面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佳慧  和红燕  
SCCT理论从个人、心理、社会等因素角度分析了职业选择与发展的核心动力过程与动机,指出自我效能和结果期待会影响个体的职业目标、行动和表现成就。基于SCCT理论可以设置基于自我效能(职业能力提升、替代性经验学习、职业理想元认知、职业兴趣激发、身心素质强化)和结果期待(晋升机制畅通、社会认可度提升、工作协同机制搭建、职业自我评价)的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模型,综合改善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能力不强、职业化愿景不明的现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广梅  黄励  
通过中美高校辅导员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现有的辅导员制度尽管与美国辅导员制度存在差异,但对美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运行机制、法律规范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出我国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劳家仁  
职业幸福感对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深度与成效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ERG理论构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模型,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借助SPSS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整体偏低,并且出现工作热情减退等职业倦怠现象。感知需要在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下对感知幸福发挥正向影响作用,感知幸福对工作状态也发挥正向影响作用。基于此,可通过引导辅导员建立正确积极的职业观、建立良好的外部氛围、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制度、完善辅导员薪酬体系等策略,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娟  李飞  
近年来,民办高校辅导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枯竭现象。文章借助质化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相对于公办高校教师、专业授课教师,民办高校辅导员受不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职业枯竭问题,提出民办高校辅导员应采取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情绪表达、积极的行动应对职业枯竭,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