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2)
2023(14892)
2022(13230)
2021(12553)
2020(10651)
2019(24744)
2018(24461)
2017(48010)
2016(25977)
2015(29444)
2014(29262)
2013(28662)
2012(25975)
2011(22852)
2010(22910)
2009(20844)
2008(20248)
2007(17592)
2006(15402)
2005(13424)
作者
(72527)
(59841)
(59550)
(57345)
(38304)
(28817)
(27376)
(23625)
(22783)
(21449)
(20540)
(20204)
(18949)
(18798)
(18720)
(18347)
(17997)
(17883)
(17225)
(16995)
(14704)
(14673)
(14486)
(13872)
(13376)
(13335)
(13308)
(13137)
(12120)
(11730)
学科
(99822)
经济(99702)
管理(76069)
(70876)
(60189)
企业(60189)
方法(49832)
数学(43698)
数学方法(42888)
(29651)
(26121)
中国(24898)
业经(22141)
(21934)
(21824)
税收(20463)
(20289)
地方(18408)
理论(18277)
(18232)
财务(18145)
财务管理(18104)
(17780)
(17321)
贸易(17314)
农业(17211)
企业财务(17117)
(16836)
(16514)
技术(15795)
机构
大学(357499)
学院(357307)
管理(144119)
(137506)
经济(134416)
理学(125532)
理学院(124195)
管理学(121558)
管理学院(120921)
研究(112242)
中国(84728)
(75379)
科学(71264)
(68619)
(55489)
财经(54100)
(53508)
业大(52603)
中心(52369)
(51731)
研究所(50232)
(49179)
北京(47579)
(46316)
师范(45837)
(42211)
农业(41629)
(41263)
经济学(40899)
财经大学(40353)
基金
项目(247131)
科学(194227)
研究(180572)
基金(179267)
(155667)
国家(154408)
科学基金(133806)
社会(111965)
社会科(106097)
社会科学(106069)
(96184)
基金项目(95026)
自然(88571)
自然科(86584)
自然科学(86561)
自然科学基金(84940)
教育(83804)
(81036)
编号(75286)
资助(75216)
成果(60550)
重点(54710)
(53904)
(51251)
(51227)
课题(50398)
创新(47751)
科研(47602)
项目编号(47131)
大学(46714)
期刊
(144721)
经济(144721)
研究(106423)
中国(62261)
学报(55423)
(53056)
管理(51955)
科学(49959)
(47467)
大学(42223)
教育(40194)
学学(39617)
农业(32964)
技术(32864)
(27742)
金融(27742)
财经(25101)
业经(24145)
经济研究(23585)
(21311)
图书(19689)
问题(18825)
理论(17468)
技术经济(17122)
(16986)
统计(16818)
科技(16652)
(16484)
(16292)
(15988)
共检索到513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余宜珂  袁建国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关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向,改革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单位—即将现有的以个人单独纳税的征税方式改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征税方式,得到了一定的支持。然而,这种方式是否真正适用于我国现有国情?本文基于微观数据,从改善税负公平的角度,以德国和日本两国税制作为参照系,并以采用微观数据量化分析的方法就该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家庭为课税单位并不适用于我国现有国情,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这种课税单位将成为一种适宜的改革方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纳税单位的选择是个人所得税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稳定。我国目前关于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呼声很高,变个人计税为家庭纳税成为改革的方向。但是,以欧盟为主的其他国家却进行了相反的改革历程。究竟该如何判断中国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的改革目标,需要了解两种纳税单位的不同特征,结合其他国家税制改革历程,对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纳税单位进行客观认识。本文沿此思路进行研究,提出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简化的家庭联合纳税方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世伟  万相昱  
本文提供了一个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模型通过收入调整、收入时化和税收制度实施更新微观个体的收入状态,通过对微观个体收入状态的统计估算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应用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微观数据,我们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基本满足居民之间和地区之间税负公平原则;尽管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实施没有起到明显降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税收制度调控居民收入分配的能力将不断增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彦峰  严丹良  
分别以个人为单位和以家庭为单位计算的家庭人均基尼系数进行对比,说明以家庭为纳税单位更符合税收公平原则和量能纳税原则。借鉴国外个人所得税在纳税单位选择中促进公平分配方面的经验,提出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议:建立分类综合税制模式,每月分别按不同的超额累进税率实行源泉扣缴,年末根据家庭负担情况自行申报并汇算清缴;在总体实行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并行基础上,针对分类所得和综合所得分别制定相应的税率形式;费用扣除制度应考虑家庭成员的所有必要费用和生计费用;完善税收征管制度,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纳税申报制度及电子信息稽核系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潘文轩  
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改革正面临两难困境:现行的个人制因公平性不足而亟待改革,但具有公平性优势的家庭制则存在税收非中性、征纳成本较高、税基易缩小等弊端;同时,目前实行家庭制还面临可行性方面的诸多瓶颈与困难。化解上述困境的改革出路为:将引入家庭制、建立个人与家庭混合并存的纳税单位模式作为长期目标,在促使家庭制实施条件不断成熟的基础上,采取渐进方式稳步推进改革,妥善解决好确定家庭纳税地点、减少家庭制负面影响、合理设计税前扣除等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念谊  王海南  
本文归纳了发达国家构建个人所得税微观模拟模型的基本步骤和方式,提出了构建我国个人所得税微观模拟模型的可行性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潘孝珍  燕洪国  
采用CHNS调查数据,对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标准、税率结构、征收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微观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了劳动者税收负担;分类征收模式将低收入群体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综合征收模式有利于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有利于降低居民税收负担。基于微观模拟结果,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将个人所得税定位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行综合征收模式;费用扣除标准的设定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继续选择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作为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模式改革的目标税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海利   李茹  
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治理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对此本文用CFPS微观数据,从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异质性角度,模拟测算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专项附加扣除使得个人所得税平均税率降低;第二,引入专项附加扣除后,纵向公平降低整体上弱化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第三,通过多期CFPS数据模拟测算得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不断增强,专项附加扣除对该效应的弱化作用逐年递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实行负所得税政策,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并提高农村财产性收入,同时把更多收入类型纳入综合征税范围,以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的收入再分配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立  李铭  
在我国历次个人所得税改革中,"税制惰性"问题一直是影响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能力提升的障碍,而通货膨胀是导致个人所得税产生"税制惰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个人所得税税基、税负状况、收入分配效应以及税制累进程度等多个层面详细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通货膨胀改变个人所得税税基的真实值,进而引发纳税档次变化。在"档次爬升"效应触发后,通货膨胀又将进一步改变不同收入群体的个税税负状况、个税收入分配效应及税制累进程度。为了进一步探究通货膨胀对个人所得税具体影响,本文分别以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司发布的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洛伦兹曲线拟合法对通货膨胀发生前后个人所得税税制累进程度进行了测算,并通过Silber分解实现了对通货膨胀所导致个人所得税税制累进程度下降的贡献率的测算。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就我国如何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对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万相昱  
本文应用微观模拟方法,基于收入分配的视角对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设置进行了研究。以区域经济为对象,本文构建了一个带有行为反应的微观模拟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政策效应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具有局部优化解,过高的扣除标准将加大收入差距并破坏税收的公平性原则,4000元/月以下的设置则较好地体现了收入再分配特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音频  杨晓妹  
我国个人所得税前后经历了六次改革,而历次改革对劳动供给影响如何?或者说劳动供给对个人所得税的反应程度(敏感度)如何?都需要运用有效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进行检验。我们应用微观模拟方法,对我国2008年和2011年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男性的劳动供给缺乏弹性,因而这两次的个人所得税调整主要对女性劳动供给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2011年的税改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程度更大。就劳动供给结构而言,不同所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供给的税收敏感度呈差异性,不同收入阶层女性劳动供给的税收敏感度也呈差异性,税改对中低收入阶层女性劳动供给的激励作用最大。因此,建议政府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相昱  
研究目标: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作用效果的微观归宿进行精准模拟,为制度的完善改进提供量化评价。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2013),系统构建了中国个人所得税微观模拟模型,对政策效应提供量化实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调节能力有限,课征对象与制度目标严重错配,税制中诸多政策参数的设定并不能优化制度设计目标,个人所得税计征收入繁多而且缺乏协调性,工薪税成为个人所得税主体,而工薪税免征额被过度关注和误用,当前个人所得税制度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机制和设计工具。研究创新:本文提供了中国个人所得税微观模拟模型的完备建模框架,对数据处理、数据时化、政策模拟及结果分析提供了全面支持,并精准量化了政策效应的微观归宿。研究价值: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与评价提供建模工具和量化参考意见,为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利群  董根泰  
本文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分类入手,在大量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日常申报率和综合申报率偏低的原因,提出了将分类课征制过渡到分类综合课征制,允许采用夫妻联合纳税申报制,夯实个人所得税管理基础等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的措施。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楠  邹甘娜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微观数据,从居民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两个层面对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与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比较横向纵向公平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过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家庭收入差距过程中,难以达到横向公平原则。因此,增强个人所得税再分配调节效果,注重个人所得税调节家庭收入差距的公平性,需从提高实际平均税率、采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征纳方式、以家庭为课税单位、合理确定家庭费用扣除标准等四方面着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雷根强  郭玥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对在劳动所得综合收入中引入包括基础扣除、子女抚养扣除、老人赡养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扣除和租金扣除的差别费用扣除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我们发现,差别扣除能更好地匹配纳税人的个人及家庭负担,体现税收量能负担原则。综合运用基尼系数、阿特金森指数和广义熵指数评估的结果显示,差别扣除更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且其引入主要体现在对高收入群体及相对家庭生活负担较重适龄群体收入差距的缩小。另外,在差别扣除中引入地区差异对再分配并无明显作用。我们建议,应适时推行差别费用扣除,同时为其引入应加紧建立覆盖全面的个人纳税信息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