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3)
- 2023(15749)
- 2022(13708)
- 2021(12639)
- 2020(10678)
- 2019(24412)
- 2018(24102)
- 2017(46852)
- 2016(25065)
- 2015(27996)
- 2014(27963)
- 2013(27434)
- 2012(25138)
- 2011(22541)
- 2010(22331)
- 2009(20349)
- 2008(19346)
- 2007(16652)
- 2006(14415)
- 2005(12456)
- 学科
- 济(116629)
- 经济(116515)
- 管理(72091)
- 业(66926)
- 企(56222)
- 企业(56222)
- 方法(50501)
- 数学(44377)
- 数学方法(43808)
- 中国(25735)
- 农(25530)
- 学(25201)
- 财(25180)
- 地方(24443)
- 业经(23115)
- 农业(17391)
- 制(17315)
- 理论(17188)
- 贸(16862)
- 贸易(16854)
- 环境(16411)
- 和(16374)
- 易(16297)
- 务(16261)
- 财务(16189)
- 财务管理(16159)
- 技术(15591)
- 企业财务(15391)
- 地方经济(14816)
- 融(14709)
- 机构
- 大学(357064)
- 学院(355313)
- 济(148260)
- 经济(145297)
- 管理(141396)
- 理学(123742)
- 理学院(122381)
- 管理学(120089)
- 管理学院(119449)
- 研究(118883)
- 中国(85897)
- 京(74177)
- 科学(74043)
- 财(64728)
- 所(58830)
- 农(55723)
- 研究所(54094)
- 业大(53594)
- 中心(53447)
- 财经(53128)
- 江(49669)
- 经(48467)
- 北京(46087)
- 范(46059)
- 经济学(45751)
- 师范(45585)
- 农业(43628)
- 院(43434)
- 经济学院(41013)
- 州(40204)
- 基金
- 项目(250165)
- 科学(197320)
- 基金(183223)
- 研究(180030)
- 家(160047)
- 国家(158775)
- 科学基金(137097)
- 社会(114939)
- 社会科(108977)
- 社会科学(108949)
- 基金项目(97526)
- 省(97021)
- 自然(90212)
- 自然科(88140)
- 自然科学(88114)
- 自然科学基金(86513)
- 教育(82723)
- 划(81742)
- 资助(75637)
- 编号(72041)
- 成果(56968)
- 重点(55704)
- 部(55141)
- 发(53123)
- 创(51719)
- 课题(49026)
- 创新(48314)
- 科研(48188)
- 国家社会(47579)
- 教育部(47557)
- 期刊
- 济(159211)
- 经济(159211)
- 研究(103057)
- 中国(59855)
- 学报(57466)
- 科学(52839)
- 管理(51933)
- 农(49478)
- 财(49011)
- 大学(43911)
- 学学(41804)
- 教育(34799)
- 农业(34432)
- 技术(31713)
- 融(27420)
- 金融(27420)
- 经济研究(26672)
- 财经(26458)
- 业经(24443)
- 经(22713)
- 问题(20308)
- 技术经济(18340)
- 业(17014)
- 科技(16749)
- 理论(16666)
- 图书(16389)
- 版(16304)
- 统计(16229)
- 商业(15421)
- 现代(15405)
共检索到503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汤二子
新新贸易理论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充分注意,但紧随其后产生的新新经济地理却受到忽视,而新新经济地理对空间经济理论的突破是: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的框架下,放弃企业或劳动者同质性假定,从微观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质"(企业效率)的差异。在理论方面本文将当前研究归结为DS、OTT和BEJK三大分析框架;在实证方面总结了新新经济地理对新经济地理估计偏误的校正。并且展望了新新经济地理与企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中国转型经济特殊国情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郑长德
文章在对新新经济地理学假设进行拓展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层面对企业异质性、规模报酬与劳动力空间流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地区间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与劳动力的转移方向,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固定成本呈正向变动关系;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发展与彼此对外市场开放相互依赖;由于落后地区总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棒—棒均衡在现实中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规模报酬 劳动力空间流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光
由克鲁格曼所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发展成熟,"新"新经济地理学产生并迅速发展,融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从微观视角重新探讨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问题。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和分析框架,之后详细综述和分析了基于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包括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企业异质性对区域政策的影响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企业异质性实证研究等方面。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新”新经济地理学 企业异质性 区位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慧敏 刘辉煌
地理距离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新"新经济地理视角,在Melitz,Helpman及Chen的企业异质性模型基础上,引入与地理距离相联系的中间投入品运输与增加的固定成本函数,考察距离因素与东道国特征如何影响企业进入的生产率门槛值。采用2000~2010年中国企业在118个国家(地区)建立的1052家子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境外投资企业间存在较大程度的异质性,地理距离与企业生产率门槛值正相关,存在"随机的自我选择机制",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选择进入邻近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投资于距离较远,市场需求较小的东道国。
关键词:
距离 企业异质性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银根
1990年初,Krugman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规模报酬和经济地理》,由此开辟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的回顾,研究表明:由于无法放弃规模报酬不变范式,主流经济学中长期缺乏空间维度。新经济地理学在"冰山运输成本、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研究空间问题,而空间经济学则包括经济学中所有涉及空间问题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在近二十余年内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目前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税收、补贴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学科发展处于中期。从新经济地理的最新研究发展来看,融入消费者异质性产品、移民以及储蓄等偏好和融入企业异质性的"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行为"是新经济地理学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整体而言,国内现有新经济地理的边际贡献不足,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晓芳
文章以空间经济理论为分析依据,沿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突破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流动问题同质性劳动力假设,将异质性劳动力引入劳动力流动的空间模型,分析异质性劳动力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同时结合中国1997~2010年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数据,验证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提出重视异质性劳动力,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优化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必然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鞠建东 陈骁
近年来由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人们得以建立多地区异质性企业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产品、要素以及技术在地区间的流动摩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结合现实数据做出更准确的量化估计,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方向:新新经济地理学。本文通过梳理发现,新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基本是在Eaton和Kortum(2002)多地区模型的生产和市场结构两个设定基础上进行延展,从而与生产网络、市场结构、全球价值链、人口流动、空间规划、搜寻摩擦以及动态决策等领域产生联系,拓宽了经济运行的解释渠道和政策制定的工具空间。我们试图归纳出新新经济地理学在各方向的发展脉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颜银根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新经济地理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文章从新经济地理的理论基础"冰山运输成本、垄断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入手,系统地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理论脉络。文章首先指出克鲁格曼"核心—边缘"模型中的14个基本假设,随后评述针对这14个基本假设中部分假设进行放松的主要理论研究,以展现新经济地理发展的前沿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外,文中还着重介绍融入企业异质性和市场进入成本的"新"新经济地理模型,融入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得到了一些全新的研究结论,这将有可能成为新经济地理学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雯 金祥荣 朱希伟
本文在新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结合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年鉴数据,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的计量方法,研究了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对我国213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8个制造业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效应对于不同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大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中小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选择效应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推动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能提高企业效率;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加快市场化进程,则能发挥城市中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伟 李芬
文章将流动劳动力分为高技能与低技能两种类型,通过引入高技能劳动力集聚所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新经济地理学经典模型进行扩展,探讨了这两种不同类型劳动力流动性、经济集聚和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模拟显示,随着地区经济整合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所产生的集聚力量远大于低技能劳动力流动,高技能劳动力的地区集聚更倾向于扩大而非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而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有助于延缓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并用经验数据进行了印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洁 陈彦煌
本文整合了Harris-Todaro(1970)城市失业现象与Krugman(1991)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模型中制造业生产呈现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与产品差异化特性,且城市存在失业现象。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引进外资对于失业的冲击。文章指出,随着失业国的外资引进,该国制造业扩张,但是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果引起制造品价格下降,而抑制了制造业部门的扩张;规模经济效果导致资本引进国的城市失业量与失业率同时下降。此结论与Corden和Findlay(1975)在小国开放经济体系关于"引入外资导致该国失业量上升、失业率不变"之发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洁 陈彦煌
本文整合Harris-Todaro(1970)的城市失业现象与Krugman(1991)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探讨外资对于就业、城市失业量(率)与产业结构的影响;焦点置于要素替代差异、Todaro矛盾以及引进外资国家的福利分析。在两国架构中,当引进外资时,若要素替代弹性较低,资本引进国随着制造业扩张,其劳动雇佣量固然上升,但城市失业量亦随之上扬,出现Todaro矛盾现象。反之,在高要素替代情况下,引进外资的国家可能出现制造业就业和城市失业量同时下降的现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寿义 张永恒
在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税收,将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税收的一部分,从数理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单一关系,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的关系会因产业类别和经济规模而存在差异;另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也会由于其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率先增强环境规制将成为经济集聚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其效应可能会随着其他地区的"跟随战略"而趋于弱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沿公司地理、农户地理和小尺度研究三个层面探索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增长空间轨迹、公司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等方面;农户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研究、农户经济活动区位研究、农户发展环境研究、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研究;小尺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地块角度研究人地系统、专业村与环境关系以及从点位角度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有利于抓住经济地理现象形成的基本单元和组成结构,探索地理过程以及揭示地理现象的形成机理。沿着上述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可望在中国特殊背景下的微观经济空间理论发展上有所建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萍 江飞涛
近年来,经济地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异质性企业理论被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中,这些研究着重探讨微观层面异质性对于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带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向更强调个体异质性的微观层面进行探索和扩展。本文尝试对此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从理论、实证与政策三个方面介绍这些新的进展,并进行简要评述,提出未来研究思路和方向,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区位选择 “新”新经济地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