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1)
- 2023(10775)
- 2022(9099)
- 2021(8664)
- 2020(7125)
- 2019(16409)
- 2018(16026)
- 2017(31661)
- 2016(16765)
- 2015(18608)
- 2014(18423)
- 2013(17658)
- 2012(16188)
- 2011(14261)
- 2010(14111)
- 2009(12732)
- 2008(12208)
- 2007(10277)
- 2006(8831)
- 2005(7735)
- 学科
- 济(68108)
- 经济(68043)
- 管理(49495)
- 业(46669)
- 企(39346)
- 企业(39346)
- 方法(33839)
- 数学(29994)
- 数学方法(29519)
- 财(18818)
- 农(18061)
- 中国(16847)
- 业经(14521)
- 贸(13883)
- 贸易(13878)
- 易(13569)
- 学(12580)
- 理论(12204)
- 制(11767)
- 务(11628)
- 农业(11585)
- 财务(11575)
- 财务管理(11554)
- 地方(11510)
- 策(11320)
- 企业财务(10946)
- 银(10625)
- 银行(10616)
- 融(10243)
- 金融(10242)
- 机构
- 学院(228436)
- 大学(227427)
- 济(99673)
- 经济(97793)
- 管理(92763)
- 理学(80713)
- 理学院(79983)
- 管理学(78650)
- 管理学院(78221)
- 研究(71210)
- 中国(55684)
- 财(47248)
- 京(45035)
- 科学(40268)
- 财经(37750)
- 经(34559)
- 中心(34497)
- 所(32742)
- 江(32484)
- 经济学(31721)
- 农(30816)
- 业大(30379)
- 研究所(29624)
- 范(28722)
- 经济学院(28685)
- 师范(28465)
- 财经大学(28375)
- 北京(27532)
- 院(26356)
- 州(25612)
- 基金
- 项目(156794)
- 科学(125944)
- 研究(117515)
- 基金(116439)
- 家(99660)
- 国家(98863)
- 科学基金(87184)
- 社会(76489)
- 社会科(72681)
- 社会科学(72665)
- 基金项目(60830)
- 省(60066)
- 自然(55746)
- 教育(55002)
- 自然科(54511)
- 自然科学(54496)
- 自然科学基金(53524)
- 划(50629)
- 资助(47921)
- 编号(47682)
- 成果(37977)
- 部(35839)
- 重点(34877)
- 发(33531)
- 创(33317)
- 课题(32121)
- 国家社会(32030)
- 教育部(31699)
- 人文(31173)
- 创新(31087)
共检索到327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磊
货币理论研究框架,其可能优化方向之一是中期、多步、微调,可能优化方向之二是数量型工具更多地立足增量调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逐步从传统的均衡论走向更偏重微观、结构和行为的百花齐放时代,主要呈现三条主线:一是以代表性主体的动态选择为基本分析框架,即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对一个人的行为分析定性为社会共同选择,那么宏观经济均衡一定是最优的,在货币理论与政策上,其分析范式基本沿用这一分析的对偶形态——损失函数的最小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群
结合居民消费、储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理论,本文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消费升级出现障碍;消费供需结构不对称,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支出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资产组合不断丰富,然而股票市场的参与面仍然有限。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中央银行作用于居民消费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多,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不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微观基础 居民消费、储蓄行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卢盛荣 邹文杰
本文通过使用面板数据对影响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我国省际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时间贴现因子、风险厌恶系数、跨期替代弹性、综合效应因子等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我国省际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进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长期以来,关于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缺乏微观基础,而且实证结果也充满争论。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条件下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为考察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个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微观基础,并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经济开放度提高而下降的基本结论。基于中国1992—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央银行利率变动所引致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结论不仅为模拟分析结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在不同的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下均是稳健的。
关键词:
经济开放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
货币危机的微观理论及政策建议王军(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200433)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波迭起,继墨西哥比索遭受攻击后(1994年12月22日开始),近几个月来东南亚国家货币泰国铢(1997年7月2日)、菲律宾披索(1997年7月1...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鹰飞
宏观经济学正在迈向新一次综合。在这个进程中,一些前沿经济学家为总需求理论构建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使其成为新新古典综合框架的一块基石。它与同样建立在微观基础上的总供给理论相结合,就成为当前主流宏观经济学进行货币政策分析的标准工具。利用这个工具,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得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结论。本文梳理了总需求理论的上述新近发展,并讨论它在货币政策中的一些应用。特别地,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些应用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杨广青
货币政策风险传导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效应,而银行只是风险传导的中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风险传导更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出发,选取非金融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存在风险传导效应,即宽松货币政策会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存在差异,对小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大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对非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避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传导 融资约束 非对称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铭利
国内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多数文献都是基于VAR方程利用信贷总量、总产出等宏观变量证明存在信贷传导渠道,由于无法避免宏观变量的内生性影响了结论的稳健。二是只关注银行信贷总量变动对产出的冲击。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银行信贷总量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货币政策将通过另一种信贷传导渠道——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对企业产生作用进而影响产出,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并且区分了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芙蓉 方晓
货币是一种有用的泡沫记者: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的采访。您最近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完善新古典主义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并从搜寻理论角度提出了关于货币、银行、信用、劳动市场等很多具体的模型。请您基于货币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谈一下货币的本质,以及货币是如何被"微观地"纳入到您的宏观分析中去的。赖特:货币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最古老的问题,在我看来,也是最难、最重要的问题。现代货币(法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杨广青 石德金
现有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而企业的风险承担更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首先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证明了不同规模企业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敏感程度存在差异;然后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即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上升,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下降,而且小企业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敏感性强于大企业。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纳入微观企业风险感知及响应的考量,避免因过度承担风险导致货币政策实际效力与理论效力的偏离。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非对称性 门限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英杰
从相机抉择到通货膨胀目标制,现代货币政策规则经历了复杂的路径演变过程。西方国家不同时期所采用的货币规则,反映出人们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并因此增强了货币政策主动调节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目前西方国家所采用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正是人们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认识深化的结果,对中国货币政策规则选择有很大的启发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潇颖 冯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电子化成为新的趋势。为了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从微观主体持币动机的角度,分别应用鲍莫尔-托宾模型、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和惠伦模型来分析电子贷币对微观主体持币的交易、投机和预防动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对微观主体的现金交易需求产生替代,但是替代不完全;几乎完全替代现金的投机需求;在预防需求方面,电子货币不仅会对现金产生替代,还会对更高层次的货币产生替代。
关键词:
电子货币 交易需求 投机需求 预防需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丁鹄
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丁鹄(一)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希望将来在《中央银行法》中,会把这点更具体点确定下来。三中全会要求全国全民抓住机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常春凤
文章通过建立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双边动态博弈模型,从博弈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环境下规则与相机抉择两种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经济效应水平,进而讨论了各种环境下操作方式的选择问题,发现操作方式的选择与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且不同方式之间绝非简单的替代关系。政策制定者所要做的应是在良好的经济随机波动和信息控制下寻求规则与相机抉择的最佳结合点。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博弈 规则 相机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