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5)
2023(9482)
2022(8299)
2021(7794)
2020(6925)
2019(16359)
2018(16263)
2017(31413)
2016(16956)
2015(19328)
2014(19568)
2013(19218)
2012(17560)
2011(15553)
2010(15181)
2009(14026)
2008(13695)
2007(12213)
2006(9924)
2005(8446)
作者
(48486)
(40855)
(40730)
(38726)
(25671)
(19843)
(18864)
(16255)
(15406)
(14313)
(13863)
(13633)
(12939)
(12789)
(12663)
(12550)
(12397)
(12114)
(11729)
(11686)
(10102)
(9884)
(9815)
(9293)
(9289)
(9130)
(9015)
(8912)
(8315)
(8266)
学科
(71273)
经济(71204)
管理(48592)
(47929)
(39869)
企业(39869)
方法(39454)
数学(35743)
数学方法(35282)
(18770)
(18216)
中国(15637)
(14239)
业经(13820)
地方(13194)
(12910)
贸易(12908)
(12599)
财务(12554)
(12536)
财务管理(12521)
农业(12103)
企业财务(11865)
(11025)
(10878)
理论(10490)
环境(10407)
技术(10316)
(9155)
银行(9128)
机构
大学(241023)
学院(240971)
管理(98029)
(97869)
经济(95893)
理学(85858)
理学院(84981)
管理学(83402)
管理学院(82957)
研究(74385)
中国(55217)
(49027)
科学(47730)
(42970)
(41187)
业大(38467)
(36734)
中心(36600)
财经(35436)
(34472)
研究所(33898)
农业(32724)
(32220)
(30097)
经济学(29949)
北京(29754)
师范(29740)
经济学院(27366)
(27119)
(27003)
基金
项目(170253)
科学(134143)
基金(124189)
研究(120929)
(108448)
国家(107607)
科学基金(93063)
社会(76333)
社会科(72462)
社会科学(72437)
(67451)
基金项目(66587)
自然(62200)
自然科(60799)
自然科学(60777)
自然科学基金(59656)
(56941)
教育(56725)
资助(51272)
编号(49057)
重点(38372)
(38066)
成果(37994)
(36059)
(35466)
科研(33774)
创新(33198)
课题(32982)
教育部(32481)
计划(32127)
期刊
(96091)
经济(96091)
研究(60786)
中国(39124)
学报(38310)
(35213)
(34987)
科学(34848)
管理(32351)
大学(28963)
学学(27552)
农业(24091)
技术(23181)
教育(20868)
(17274)
金融(17274)
财经(16935)
业经(16354)
经济研究(15463)
(14451)
统计(13779)
(13428)
问题(13333)
技术经济(13045)
(12443)
(11899)
决策(11500)
理论(11467)
资源(11446)
财会(11241)
共检索到327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易峥  李继珍  冷炳荣  陈敏  
采用社交网络数据对城市进行感知与评价是一种新的城市感知定量研究方法。本文将新浪微博签到数据作为城市感知的数据来源,通过文本挖掘和语义分析方法,探索用户对重庆主城区城市风貌的感知与评价。针对重庆主城区特色风貌片区,研究形成了签到地图、情绪地图和对象地图。签到地图客观反映重庆主城区新浪微博用户活跃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情绪地图挖掘活跃用户对空间的情绪表达和正负面态度;对象地图解析出现这种签到热力分布和情绪分布的原因,发现引发正负面态度的情绪对象。通过分析用户对规划师所设定的风貌要素载体的典型意见,将要素载体归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易峥  李继珍  冷炳荣  陈敏  
采用社交网络数据对城市进行感知与评价是一种新的城市感知定量研究方法。本文将新浪微博签到数据作为城市感知的数据来源,通过文本挖掘和语义分析方法,探索用户对重庆主城区城市风貌的感知与评价。针对重庆主城区特色风貌片区,研究形成了签到地图、情绪地图和对象地图。签到地图客观反映重庆主城区新浪微博用户活跃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情绪地图挖掘活跃用户对空间的情绪表达和正负面态度;对象地图解析出现这种签到热力分布和情绪分布的原因,发现引发正负面态度的情绪对象。通过分析用户对规划师所设定的风貌要素载体的典型意见,将要素载体归纳为有感知积极、有感知消极、无感知和有感知未设定4类。今后应进一步从要素识别和价值判断两个方面为规划师塑造和管控城市风貌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明雨佳  刘勇  周佳松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病,导致城市品质下降和区域发展失衡。城市活力为研究城市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为城市活力研究提供了准确高效的新手段。本文采用人口热力、兴趣点(POI)和街景活力感知3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重庆主城的城市活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重庆主城区的城市活力分布呈现多中心的分布特征,与其"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相契合。3个指标评价出的城市活力在空间格局上具有相似性,城市活力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重庆内环内侧,尤其是解放碑主中心及活力相对较高的沙坪坝、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副中心,而外围活力高的区域对应茶园、西永等内环以外的副中心和城市组团,这一结果与街景活力感知得分较为符合。研究认为,基于大数据对重庆城市活力进行客观识别和评价,为城市活力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弥补了传统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针对山地城市的研究,同时弥补了已有文献在山地城市活力研究方面的不足,对空间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亚明  刘勇  刘秀华  何东  
多中心已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多中心结构的有效识别对于规划效果评价、规划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百度热力与手机信令数据,腾讯宜出行数据具有时空分辨率高、获取成本低的优点,可精细比较城市主副中心的人口集聚能力,为多中心结构的动态识别提供新的手段。论文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基于连续一周的宜出行热力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等方法,识别其多中心城市结构、影响范围与组团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作为山地城市,重庆在自然限制、经济驱动与规划引导下主动选择了"多中心、组团式"结构。重庆内环以内的各个城市中心人口高度集聚、用地规模相近、发育相对成熟,并强于内环以外的副中心。研究指出,西永、茶园副中心及外围组团的发展与人口集聚能力有待提高。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光辉  
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很多 ,许多学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均GDP是影响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采用一般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影响重庆市主城区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城市人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缪驰远  徐霞  魏欣  曾宪勤  
文章根据重庆市自建气象站以来的降雨过程资料(1954~2001),对重庆市主城区降雨侵蚀力(R)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5月~9月,48年里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值变幅均较大,但从整体上来看,趋势保持平稳,其离差系数Cv和变化趋势系数r值分别为0.65和0.061;研究区次降雨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月降雨量与月降雨侵蚀力均呈乘幂关系,而年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呈现指数关系;为了解决在降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对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文章利用不同的降雨资料与侵蚀力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最终确定了适合研究区的两种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嵇涛  杨华  何太蓉  
以多时相的遥感影像为基础,选用归一化裸露指数(NDBI)、重归一植被指数(RDVI)和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修改后的NDWI),通过阈值分割、掩膜处理提取建设用地信息,结合重庆主城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扩展弹性指数、紧凑度指数、建设用地扩展系数及扩展方向分析研究了不同阶段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88~2011年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了393.32km2,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呈现增大的趋势;扩展弹性系数、建设用地扩展系数波动变化,反映了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紫华  何波  
随着国内城市对容积率宏观研究与控制的加强,合理确定城市建筑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内外大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从城市的毛容积率、人均建筑量、人均商业建筑量以及居住建筑量、工业仓储建筑量、行政办公建筑量的比例等方面总结相关的经验数据。在总结相关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对重庆主城区的合理建筑量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到2020年,按照1200万人计(其中含300万流动人口),重庆市主城区建筑总量宜控制在7.4亿平方米左右。在规划建筑量的基础上,居住建筑量、商业建筑量需要进行较大的调减,工业仓储建筑量维持不变,行政办公建筑量则需较大调增。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亚明  刘勇  刘秀华  王红蕾  
我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但多中心结构演变是否达到规划预期,能否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多中心结构和功能,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比于人口、用地、产业等传统调查和识别方法,城市大数据的出现为多中心识别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基于POI大数据的分析比传统方法更加准确高效。本文以重庆主城区40余万条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自然断点法和邻近分析等方法,根据整体及不同类型POI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聚集程度,识别城市总体及不同职能的多中心结构及其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重庆作为山地城市,在自然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运远  张桂媛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而园林植物则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依赖于多样化的城市植物,乡土植物恰恰是城市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植物景观特色构建的必要条件。为了丰富重庆主城区屋顶植物多样性,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以重庆主城区31处不同屋顶绿化作为样方,进行实地调查并从植物类型、配置方式、观赏特性3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判断导致重庆地区屋顶绿化中乡土植物应用频度低的薄弱环节。调查显示样方中应用的植物共有110种,隶属47科76属,但乡土植物仅占13.64%,隶属14科15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庆  
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其主城区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重庆主城区产业布局特征,提出了布局调整构想,并对调整对策作出探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兵  王式功  
利用2003~2008年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轻度污染以上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PM10浓度具有独特的"双峰双谷"日变化特征;污染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污染期为秋末到初春;污染天气具有连续性特征,污染天气持续时间尺度主要集中在2~7d;污染天气过程具有典型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特征,本地地面天气类型主要以低压或均压场为主,中高纬度高空以纬向环流或西北气流为主,天气以阴天或阴晴相间为主;污染天气过程中本地气象要素变化呈现规律性,地面24h气压变化总趋势为负变压,24h变温为正变温,平均相对湿度维持在72%~85%,风速的变化趋势不大,基本维持在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康文  李月臣  周梦甜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采用120m×120m栅格大小的数据为模拟基准,借助CLUE-S模型、情景分析法、SPSS软件及ArcGIS10.1软件建立了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相结合的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并对研究区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宏观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较全面地考虑了多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各因子的回归模型,提高了模拟结果的精度,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模拟及精度分析,整体模拟精度达86%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模型在研究高分辨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方面有很好的适应性,对土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向书江  张骞  王丹  王舒  王子芳  谢雨琦  高明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探明碳储量对LUCC的响应及脆弱性,对区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主城九区为例,运用InVEST模型研究了近20年主城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转移的响应,采用潜在影响指数(PI)评估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服务的脆弱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主城区耕地面积减少743.29 km2,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加773.48 km2。前10年土地转移面积6.05%,后10年转移13.98%,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是主要的土地转移类型。(2)近20年主城区碳储量累计减少5.78 Tg,其中建设用地侵占耕地是碳储量急速下降的主导因素。碳储量分布呈现“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3)近20年主城区均表现为碳源,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提高14.73,PI指数为-2.50~-2.59 Tg,均表现负面潜在影响,且2000—2015年间脆弱性不断恶化,2015—2020年间脆弱性有所缓解。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并为西部其他同类型山地城市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德  钟文钰  周婷  戚佳玲  
研究目的:基于POI数据开展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新路径。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半方差函数、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偏低;(2)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总体上低于土地利用结构混合度;(3)土地利用混合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呈辐射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4)土地利用混合度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带状异向性;(5)土地利用混合度与人口密度、公交站点数量、到铁路和到钱塘江的距离以及规划用地管制分区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一产业比重、到地铁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西湖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规划层面,应加强将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治理层面,应建立土地混合利用空间差异化管理和空间联动管理等管控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