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22)
- 2023(19278)
- 2022(16510)
- 2021(15283)
- 2020(12895)
- 2019(29399)
- 2018(29213)
- 2017(56657)
- 2016(30564)
- 2015(33973)
- 2014(33375)
- 2013(32757)
- 2012(30074)
- 2011(26724)
- 2010(26700)
- 2009(24597)
- 2008(24149)
- 2007(21407)
- 2006(18895)
- 2005(16691)
- 学科
- 济(125027)
- 经济(124898)
- 业(108697)
- 管理(101641)
- 企(96658)
- 企业(96658)
- 方法(56096)
- 数学(45798)
- 数学方法(45193)
- 农(37335)
- 业经(36612)
- 财(36508)
- 中国(31979)
- 技术(25925)
- 农业(25796)
- 务(25650)
- 财务(25568)
- 财务管理(25529)
- 地方(24305)
- 企业财务(24193)
- 制(24021)
- 理论(23220)
- 贸(23007)
- 贸易(22993)
- 易(22384)
- 学(22277)
- 和(21543)
- 策(21515)
- 划(20371)
- 环境(18793)
- 机构
- 学院(426531)
- 大学(421836)
- 管理(175500)
- 济(174832)
- 经济(171223)
- 理学(151418)
- 理学院(149889)
- 管理学(147477)
- 管理学院(146669)
- 研究(136359)
- 中国(105071)
- 京(88833)
- 科学(81942)
- 财(80836)
- 所(66405)
- 农(66139)
- 财经(64314)
- 江(63790)
- 中心(62820)
- 业大(61078)
- 研究所(60044)
- 经(58581)
- 北京(55695)
- 范(53641)
- 师范(53159)
- 经济学(51460)
- 农业(51364)
- 州(51033)
- 院(50396)
- 财经大学(47682)
- 基金
- 项目(287548)
- 科学(228425)
- 研究(213998)
- 基金(209311)
- 家(180531)
- 国家(178951)
- 科学基金(156399)
- 社会(135629)
- 社会科(128678)
- 社会科学(128647)
- 省(113014)
- 基金项目(110615)
- 自然(101269)
- 自然科(98977)
- 自然科学(98953)
- 教育(98438)
- 自然科学基金(97209)
- 划(93777)
- 编号(87859)
- 资助(85769)
- 成果(69897)
- 重点(63703)
- 部(63367)
- 创(62891)
- 发(61826)
- 课题(60034)
- 创新(58114)
- 国家社会(55557)
- 教育部(54879)
- 项目编号(54431)
- 期刊
- 济(193584)
- 经济(193584)
- 研究(124539)
- 中国(81255)
- 管理(70408)
- 财(64370)
- 农(60552)
- 学报(59770)
- 科学(58305)
- 教育(47171)
- 大学(46995)
- 学学(44345)
- 技术(42439)
- 农业(42164)
- 融(37767)
- 金融(37767)
- 业经(33804)
- 财经(31332)
- 经济研究(30271)
- 经(26935)
- 问题(24824)
- 业(24384)
- 技术经济(23775)
- 科技(21302)
- 现代(20752)
- 图书(20161)
- 商业(19595)
- 理论(19580)
- 贸(18937)
- 版(18752)
共检索到630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涛 唐僖 吴君民 毛翔宇 魏晓卓
针对互联网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问题,本文以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运用HJB方程分析了三种技术协同创新博弈情形下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的最优研发努力程度、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最优技术协同创新补贴以及二者合作的最优合作模式。通过对三种博弈结论的比较分析发现:(1)Stackelberg主从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的研发努力程度、各自的研发收益以及研发总收益均优于Nash非合作模式,达到了Pareto均衡;(2)互联网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突破付出努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双方研发合作的整体收益;(3)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与收益分配系数负向相关;(4)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整体收益提升的有效性大于互联网企业;(5)协同合作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的研发努力程度、各自的研发收益以及研发总收益是三种模式中最优的,达到了完美的Pareto均衡。最后,本文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的正确性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春霞 王婧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现有的融资特点。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必须突破资金瓶颈。文章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发展重点,提出了相对应的融资策略,以减少融资成本。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企业 融资策略 生命周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夏 孙友刚 周泽鑫 朱啸宇
为解决如何在技术变革过程中重塑新型海外研发策略、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性问题,试图在跨国企业创新理论基础上引入知识流动分析方法及技术异质性维度,探讨跨国企业高效获取知识与实现持续创新的模式。以德国宝马公司从1980到2020年的创新国际化进程为例,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通过专利申请与专利引文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数字技术3个领域分析其总公司、海外研发中心与东道国供应商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创新国际化模式差异。结果发现:宝马在一般技术领域,德国总部持有核心技术知识,知识流动呈现“总部—海外研发机构—总部”循环;在新能源技术领域,采用创新联盟模式,知识流动限于联盟成员之间;在数字技术领域,集团内部的知识流动并不活跃,更多在海外技术高地通过企业风险投资(CVC)布局相关创新研发,呈现由东道国向其子公司的反向知识流动。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实践而言,一方面企业可借鉴宝马在新能源与数字技术领域多类型的创新国际化合作模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应的创新生态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筱江
使用正确的竞争策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核心和灵魂。本文通过SCP工具和波特"五力"竞争模型详细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现状,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市场风险等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驱动、并购重组、成本优先、模式创新等竞争策略。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钻石模型 企业竞争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建国 田明甫
基于2011—2022年A股100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2017年双积分政策出台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数量与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发现双积分政策通过增加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提升其创新数量与质量。(3)异质性分析发现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对于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国有企业;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非东部地区。文章通过考察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拓展了关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理论,对于未来制定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吉祥熙 李元旭
协同外资创新是我国新能源车企快速发展的基本途径,"30·60目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能源车企协同外资创新的模式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子凤 王玥 贾卫峰 成泷
通过提升技术融合能力拓展组织边界,对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保持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以21家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TOE框架和组态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技术融合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和技术融合度提升路径。结果表明,存在4条支撑企业实现高水平技术融合的路径,可归纳为环境波动—技术驱动型、环境波动—资源支撑型、环境平衡—组织支撑—政府拉动型以及技术动荡—组织支撑—政府拉动型。当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均高时,技术广度与组织冗余之间具有替代关系;当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均低时,组织冗余与政府补助之间具有互补关系。在联动匹配中,企业技术环境不确定性是超高技术融合度组态的核心条件。企业非高技术融合度的实现路径有3条,且与高技术融合度路径存在非对称性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不确定性环境下技术融合多重影响因素间复杂互动关系的理论认识,揭示企业技术融合的支撑力量与推动因素,为提升企业技术融合水平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舒阳 庄亚明
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融资对象以及契约设计会对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组态视角探索了融资契约配置与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单一出资主体难以构成高投入的必要条件,而内源融资是创新产出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低负债下的政府背书方案与股东驱动方案触发了创新高投入,补助响应方案、股东迎合方案与债权约束方案偏向提高创新数量,而内源驱动方案更利于创新质量的提升。进一步考察退补政策的影响,发现创新投入阶段形成了出资主体由外向内转变的趋势,且产出阶段在增强股权人创新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债权人包容与治理作用。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各融资渠道对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发挥多元融资方式的协同作用,根据宏观制度冲击动态安排融资契约配置;政府应发挥补贴对资本市场的信号传递作用,完善市场创新融资环境,建立健全创新的风险监测、评估与补救等综合治理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朱焱斌
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交互效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呈现利基市场开发—中高端市场渗透—高端市场导入的动态演化规律;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逐步实现资源组合化、能力化和杠杆化;企业动态能力经历了外部导向的环境感知能力—内部驱动的学习创新能力—内外部协同的整合拓展能力演进过程,由适应环境的一阶能力升级为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经历了要素聚合—知识赋新—系统共生3次跃迁,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结论可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长进 罗仁杰 黄俊 齐花蕊 唐浩然
运用大数据梳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献,为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利用LDA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题强度进行计算,结合2012—2020年16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绿色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补贴政策上,并且3类主题能够提升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其中基础设施类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强;(3)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在三类主题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聂方鸽 杨秀雯 马宇婷
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如今人们更追求生活的品质与享受度。汽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出行便利的同时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带来了更舒适的体验感受。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市场,这也意味着汽车企业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市场空间,也代表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还在逐步扩大,需求量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其市场环境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严峻的市场环境就要深刻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了解市场营销对汽车企业发展的必要性,研究当今市场环境下的具体营销策略,合理制定出适合汽车企业发展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营销策略,这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收益,还可以帮助企业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
汽车企业 市场营销 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爽 郭燕青
利用能量传递效率和报偿反馈效率刻画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构建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模型,选取中国A股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20122015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测度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创新生态效率。研究发现:新能源整车企业的能量传递效率总体不高,企业间差异较大,研发投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技术人力资源投入效果不显著;报偿反馈效率较高,有力地促进了汽车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最后,围绕提高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创新生态 效率测度 新能源汽车 能量传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爽 郭燕青
利用能量传递效率和报偿反馈效率刻画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构建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模型,选取中国A股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2012~2015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测度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创新生态效率。研究发现:新能源整车企业的能量传递效率总体不高,企业间差异较大,研发投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技术人力资源投入效果不显著;报偿反馈效率较高,有力地促进了汽车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最后,围绕提高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创新生态 效率测度 新能源汽车 能量传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敏 刘世哲 王淑贺
为探索研发投入和政府补助两种因素交叉在一起时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以2012—2019年中国79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提升创新绩效,该影响在产业链中下游、后补贴时代更显著;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即二者交叉在一起时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挤出效应,且该挤出效应在国有企业、缺乏经验企业、后补贴时代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开发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且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仅存在于研发投入对开发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据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配置研发投入与政府补助资源,以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甄美荣 郑雪婷 李璐
现实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呈现出三个梯队状态,而这三个梯队并非连续性,而是带有"断崖"式特征,企业间的创新模式、知识吸收与扩散能力以及创新绩效差距非常大。从增强产业协作研发与企业创新关系角度出发,基于71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考察,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作研发网络,并将企业创新模式区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研究协作研发网络结构的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对不同模式创新的影响。引入企业知识吐纳能力范畴,探索企业知识吐纳能力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关系间的作用。结果表明,网络联结强度对利用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作用;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企业知识吐纳能力正向调节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对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与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有调节作用,但作用方式并不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