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3)
- 2023(12258)
- 2022(10389)
- 2021(9363)
- 2020(7867)
- 2019(17513)
- 2018(17051)
- 2017(33196)
- 2016(16959)
- 2015(19058)
- 2014(18566)
- 2013(18258)
- 2012(16427)
- 2011(14674)
- 2010(14504)
- 2009(13138)
- 2008(12054)
- 2007(10271)
- 2006(8849)
- 2005(7404)
- 学科
- 济(96362)
- 经济(96295)
- 管理(52843)
- 业(47473)
- 企(39441)
- 企业(39441)
- 方法(37035)
- 数学(32913)
- 数学方法(32557)
- 地方(22855)
- 农(20209)
- 业经(19354)
- 中国(19251)
- 财(16365)
- 环境(16060)
- 学(15563)
- 地方经济(15154)
- 产业(13853)
- 农业(13392)
- 和(12285)
- 贸(12083)
- 贸易(12078)
- 制(11776)
- 技术(11745)
- 易(11623)
- 划(11196)
- 理论(11010)
- 融(10614)
- 金融(10612)
- 发(10032)
- 机构
- 学院(242381)
- 大学(237534)
- 济(114731)
- 经济(112954)
- 管理(99251)
- 理学(86933)
- 理学院(86124)
- 管理学(84866)
- 管理学院(84411)
- 研究(77340)
- 中国(56549)
- 京(46798)
- 财(46596)
- 科学(43884)
- 财经(38537)
- 经济学(36742)
- 中心(36246)
- 所(35415)
- 经(35036)
- 江(33353)
- 经济学院(32938)
- 研究所(32413)
- 业大(32124)
- 农(31037)
- 范(29128)
- 师范(28882)
- 财经大学(28654)
- 院(28350)
- 北京(28324)
- 经济管理(27705)
- 基金
- 项目(171507)
- 科学(138555)
- 研究(127887)
- 基金(127191)
- 家(108764)
- 国家(107934)
- 科学基金(95774)
- 社会(86455)
- 社会科(82374)
- 社会科学(82357)
- 省(67627)
- 基金项目(67601)
- 自然(59434)
- 自然科(58026)
- 自然科学(58016)
- 教育(57527)
- 自然科学基金(56954)
- 划(55274)
- 资助(50608)
- 编号(50136)
- 发(39103)
- 重点(38392)
- 部(37998)
- 成果(37664)
- 国家社会(36934)
- 创(36729)
- 创新(34339)
- 人文(33763)
- 教育部(33685)
- 课题(33525)
- 期刊
- 济(124949)
- 经济(124949)
- 研究(67704)
- 中国(38136)
- 管理(37270)
- 财(35361)
- 科学(30185)
- 学报(29300)
- 农(27491)
- 技术(23979)
- 大学(23882)
- 学学(23132)
- 经济研究(21469)
- 业经(20507)
- 财经(19323)
- 农业(19152)
- 融(17839)
- 金融(17839)
- 教育(17169)
- 经(16917)
- 问题(16127)
- 技术经济(13959)
- 统计(13172)
- 商业(12372)
- 策(12258)
- 现代(11012)
- 贸(10984)
- 资源(10868)
- 决策(10866)
- 经济问题(10594)
共检索到339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母爱英 王建超 严飞
本文在对首都圈生态产业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评估基础上,从循环经济视角,就构建首都圈关键种钢铁、制药、石化、煤炭、农业等生态产业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培育首都圈生态产业链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首都圈 循环经济 生态产业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景枝 李怀亮
"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出台,为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然而长期处于探寻跨区域协作方式的语境中,环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对接首都,首先要准确定位区域产业功能,整合区域内外产业要素资源;再从延伸、补充和服务环节着手,以错位、迂回、追求超越的思路设计产业链;又要善于借助文化传播、科技力量优化价值链,实现辐射带动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利 张俊飚
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循环农业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价值增值的内在需求。文章提出了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方法,并提出了在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产业链过程中应加快技术创新、加强宣传和提供资金保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生态产业链 构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忍丽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被人们普遍所接受。其理论研究重点在微观层面产业链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其实践重在同一区域内生态工业园的建设。陕西煤炭产业生态工业园应遵循资源型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间的横向共生、纵向闭合和产业链内部系统耦合规律及资源优势构建产业链,健全循环经济产业链运行的利益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正平 郑小保 江六一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首批试点城市,有必要对铜陵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特色、发展成效及经验加以总结、提炼,为同类型城市转型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新动力,为全国其他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本文以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为研究对象,在铜、硫、石灰石等产业链物质流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循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研究了以资源产业链为特征的循环经济"铜陵模式"。概括地说,企业减量化,行业的耦合,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现了"铜陵模式"的核心思想。循环经济"铜陵模式"的研究,既立足于现有产业,又高于现有产业,紧紧围绕现有产业优势,以循环经济新的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融入到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产业链 指标体系 铜陵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秋蕙 童昕 韩梦瑶 陈天鸣
快速消费模式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升级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由此带来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问题也日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文章用服装及附件、旧服装及旧纺织品、纺织原料三类商品的全球贸易数据,刻画了纺织服装业全产业链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空间分布及变动;基于各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特点,考察其在服装再使用和材料循环利用两种模式中的路径选择差异;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论指出,无论再使用,还是再循环,在降低全球纺织服装生产网络中的环境污染挑战方面都有局限性。解决生产和消费末端的废弃物问题必须从全产业链入手,通过延伸生产者责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生产—消费模式转变,从根本上实现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鹏志 杨忠直
为揭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在发展机制,本文基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征建立了闭环产业链模型,利用企业间的Stackelberg博弈分析了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间的利益关联以及三大主体最优决策对闭环产业链的影响方式。研究结论表明,消费者的环境偏好越低,政府的环境税标准越低,且环境税的制定空间越小,企业收益越难实现从传统产业链到循环产业链的转移,消费者以新产品的消费弥补环境效用的损失;在政府的全局最优税收情况下,传统产业链的企业在横向企业竞争中仍具有先动优势,并不随环境税增加而改变;政府经济最优废弃物循环率能够保证循环产业链的回收资源供给,但只是在消费者容忍的范围内实现了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总收益最大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红渠 谢雄军
借鉴物质流分析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提出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物质流分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方法(LCA-MFA方法),梳理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框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的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实践。主要包括:通过生命周期方法对扬州静脉产业园可获取的再生资源进行估算,进而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规划了产业园产业链结构,并模拟出园区近期和中远期物质代谢过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嘉 张会新
循环经济可以实现产业链的耦合效应,产业耦合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利用和相互作用。生物产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需结合生物产业结构特性,以低耗、高效、环保为核心,围绕生物资源开发,加强产业链内部各环节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和循环利用,强化产业链的耦合力量。陕西的生物产业内和产业间耦合机制构成了生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物产业应注重建立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关键词:
生物产业 循环经济 陕西 耦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二旺
生态产业链是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它包括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产业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而当务之急是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的建设。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山西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系统(IES),并建议从纵向一体化、兼并重组、网络组织等六个方面构建和完善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以此促进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演变的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云 赵一强
生态产业化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来提供生态服务。它与产业生态化一起,构成生态产业的形成路径。生态产业化的实质是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生态学的进展和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分别为生态产业化提供了生态学、经济学依据。生态产业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条件,对生态安全的担忧不应成为生态产业化的障碍。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已探索出多种路径,包括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碳汇林业、非公有制林业等,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得到初步验证。目前生态产业化在实践中存在进展缓慢和盲目发展两方面问题,亟需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关键词:
生态产业化 环首都经济圈 绿色经济 森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母爱英 何恬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定局,严重的雾霾天气迫使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鉴于三地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培育和构建京津冀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将成为京津冀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目前产业链的构建中存在着区域层面的产业链尚未形成、顶层设计与协作机制严重缺失等突出问题,应加强从总体布局、工农循环相结合等五个方面的培育和引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慧波 黄祖辉
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已经超出了单一业务单元规范化管理,竞争的范围逐步扩展到整个产业链,乃至多个产业链系统的交错关联中。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的视角,对企业产业链整合中创造协同效应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产业链 协同整合 循环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文平 周达培
文章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研究模型。利用极大熵模型,求解条件概率表,通过因果推理预测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性,通过诊断推理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算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
循环经济产业链 贝叶斯网络 极大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计方 刘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决策,而两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存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瓶颈。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构建政策主体—产业链—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并从时间、空间和工具匹配三个维度对产业政策协同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政策工具时间维度的协同性较差;中央与地方两类政策主体在需求型政策上协同性最低,政策数量匹配性较差;政策工具间的协同性在川渝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国家层面则存在需求型政策工具的缺失。由此,国家应尽快补齐政策协同短板并注意不同年份间政策群的连续性;川渝两地需以开放共赢的心态进行区域专业化分工和跨地区产业链构建,在动力电池、充换电技术等领域协同研发,探索可持续的充电运营模式;同时注意经济圈内主导产业的支撑扶持与配套产业体系发展政策之间的协同。
关键词:
产业链 成渝经济圈 新能源 产业政策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