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25)
2023(16777)
2022(14164)
2021(12899)
2020(10711)
2019(24403)
2018(24187)
2017(46900)
2016(25222)
2015(28344)
2014(28373)
2013(27694)
2012(24963)
2011(22454)
2010(22277)
2009(20331)
2008(19253)
2007(16659)
2006(14731)
2005(12820)
作者
(71591)
(59740)
(59126)
(56563)
(37972)
(28490)
(26911)
(23561)
(22740)
(20992)
(20208)
(20179)
(18929)
(18658)
(18522)
(18003)
(17834)
(17410)
(17109)
(16937)
(14677)
(14599)
(14312)
(13674)
(13500)
(13252)
(13021)
(12826)
(11988)
(11554)
学科
(119768)
经济(119657)
管理(73411)
(66589)
(54862)
企业(54862)
方法(49403)
数学(43280)
数学方法(42744)
(28633)
中国(28355)
地方(26354)
业经(25320)
(24370)
(24174)
环境(19556)
农业(19389)
(17445)
理论(17157)
(17105)
(16801)
贸易(16792)
(16215)
技术(15625)
地方经济(15404)
(15296)
(15234)
财务(15155)
财务管理(15122)
(14512)
机构
大学(358659)
学院(358036)
(151151)
经济(148129)
管理(143067)
理学(124685)
理学院(123343)
管理学(121100)
管理学院(120461)
研究(120143)
中国(87262)
(75232)
科学(73769)
(64652)
(58838)
(54392)
研究所(53935)
中心(53796)
财经(53020)
业大(52813)
(50632)
(48277)
北京(47032)
(46873)
师范(46453)
经济学(46424)
(44047)
农业(42222)
经济学院(41559)
(41061)
基金
项目(250387)
科学(197862)
研究(183017)
基金(182638)
(158582)
国家(157316)
科学基金(136307)
社会(117341)
社会科(111246)
社会科学(111217)
(97243)
基金项目(97037)
自然(87952)
自然科(85866)
自然科学(85848)
自然科学基金(84269)
教育(83561)
(81374)
资助(74703)
编号(74079)
成果(58346)
重点(55857)
(54863)
(54003)
(51606)
课题(50305)
国家社会(48757)
创新(48194)
科研(47588)
教育部(47450)
期刊
(166519)
经济(166519)
研究(104958)
中国(61783)
学报(54756)
管理(53150)
科学(51230)
(49473)
(48344)
大学(42311)
学学(40036)
教育(35851)
农业(34404)
技术(33009)
经济研究(27232)
(27176)
金融(27176)
业经(26582)
财经(26124)
(22439)
问题(21657)
技术经济(18860)
图书(17222)
(17129)
科技(16851)
理论(16642)
现代(16323)
统计(16297)
资源(16274)
(15942)
共检索到512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谢家平  孔令丞  
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经济发展也力求在不断提高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向生态化的转化。但由于长期受线性技术范式的制约,加上近10年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资源耗竭和生态消费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而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又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工业的生态化对中国经济的生态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剖析了产业生态化的循环层面,提出了工业园区生态化的升级目标、推进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伟贤  郑玉雯  王迪  
"一带一路"倡议使向西开放战略进入以内陆开放为趋势的深度推进阶段,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耗竭和生态消费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桎梏。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决定了其在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应该强化产业共生和发展循环经济。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化建设思路是破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中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思想,以生态工业园区的热电转换过程为例,通过不确定性建模与优化的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进行优化设计,解析工业园区产业生态化循环层面的实现方案,并以此为借鉴,提出推进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及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治学  
生态工业园区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空间和条件,而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工业园区找到了有效的实现形式和抓手。生态工业园区作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代表了21世纪全球进步的大趋势,其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将是必然的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宇辉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和满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本文选择代表性城市的发展资料,在分析总结国际上通用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丽峰  李丹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完善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鹂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实践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在河南省得到了快速发展。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重点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园区管理效益角度进行评价,总结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强化经济激励,完善生态工业园区的共生网络,健全园区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园区管理模式,鼓励多方参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吉平  
可持续发展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新型发展道路的开辟。但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复杂尖锐。文章通过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的阐述,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作用、原则,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及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孔桥  张明玉  党志刚  
生态工业园是人类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的产物,它可使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的需求三者之间达到平衡,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实行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得出建设我国石化生态工业园区的一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晓国  李宗植  张玉春  
 循环经济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更少废物排放甚至零排放为目标的企业地域分布形式。具有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好实现形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世杰  
工业园区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工业园区土地资源利用应当依据循环经济的理论,走土地资源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文章通过分析重庆部分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的情况,提出目前重庆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循环经济理论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寰  王玮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循环经济能有效解决我国目前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对于循环经济的评价研究,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诸如层次分析、模糊聚类分析等方法。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成都市三个工业园区,对其循环经济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到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海军  
在介绍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内涵、特征和要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金平  刘巍  赖玢洁  李星  刘婷  陈吕军  
本文研究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经济和环境绩效。研究表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土地面积、从业人数、工业增加值、COD和SO2排放量分别占所在地区的1.0%、2.1%、16.8%、1.4%和1.0%。比较验收基准年与规划基准年,14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9%和49%,排放强度下降45%和65%;能耗、新鲜水耗、废水排放量、固废产生量增加了7%、15%、18%和24%,但其强度下降25%、18%、14%和15%。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绩效,对中国150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生态化发展和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玖河  郑海明  安军玲  
本文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分析了实现循环经济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应用,并探索了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路径,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鑫  吴文瀚  蔡圃  蒋梦婷  王博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