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37)
2023(16402)
2022(14403)
2021(13317)
2020(11136)
2019(25659)
2018(25332)
2017(49247)
2016(26475)
2015(29798)
2014(29849)
2013(29402)
2012(27205)
2011(24475)
2010(24260)
2009(22149)
2008(20930)
2007(18038)
2006(15951)
2005(13659)
作者
(75684)
(63277)
(62535)
(59985)
(40426)
(30482)
(28497)
(24881)
(24254)
(22285)
(21670)
(21370)
(20110)
(19807)
(19613)
(19079)
(18684)
(18626)
(18108)
(17976)
(15519)
(15452)
(15143)
(14595)
(14198)
(14031)
(13775)
(13768)
(12718)
(12375)
学科
(125854)
经济(125734)
管理(74266)
(67623)
(55027)
企业(55027)
方法(51632)
数学(45549)
数学方法(44957)
地方(30117)
(29988)
中国(29371)
(26386)
(25253)
业经(24875)
农业(20499)
环境(18520)
(17863)
理论(17468)
(17340)
(17266)
贸易(17257)
(16571)
地方经济(16196)
技术(15768)
(15468)
财务(15393)
财务管理(15357)
(14844)
企业财务(14477)
机构
大学(373938)
学院(372913)
(154512)
经济(151135)
管理(149484)
理学(129863)
理学院(128396)
管理学(126029)
研究(125746)
管理学院(125361)
中国(91549)
(79443)
科学(78492)
(66287)
(61981)
(59044)
中心(57723)
研究所(56837)
业大(56418)
(54107)
财经(54040)
(49904)
北京(49513)
师范(49476)
(49188)
经济学(46880)
(46209)
农业(46026)
(43911)
经济学院(41993)
基金
项目(262051)
科学(206077)
研究(190080)
基金(189751)
(164907)
国家(163584)
科学基金(141409)
社会(120721)
社会科(114323)
社会科学(114287)
(102958)
基金项目(101710)
自然(92481)
自然科(90274)
自然科学(90253)
自然科学基金(88550)
教育(86834)
(85824)
资助(77763)
编号(77397)
成果(60789)
重点(58402)
(57238)
(56309)
(53703)
课题(52888)
创新(50200)
科研(49733)
国家社会(49369)
教育部(49133)
期刊
(170578)
经济(170578)
研究(108632)
中国(69075)
学报(57318)
科学(54062)
管理(53205)
(52904)
(49949)
大学(43824)
学学(41382)
农业(36831)
教育(36825)
技术(34430)
(27521)
金融(27521)
经济研究(27071)
业经(26979)
财经(26047)
问题(23318)
(22361)
技术经济(19479)
资源(19337)
图书(19299)
(18176)
统计(17941)
科技(17449)
理论(17440)
现代(16879)
(16712)
共检索到541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汪友结  吴次芳  罗文斌  吴泽斌  
研究目的:确定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内容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HP方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通过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技术路线、构建评价指标和确定其权重,在考虑评价指标的不完全补偿性的基础上,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2)实证研究中,对芜湖市进行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的指标真实贡献率分析和指标障碍因素诊断分析,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研究结论: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的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勤,林炳耀,沈山  
转型期出现的新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对我国城市的外向发展和内向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以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为主的中等城市是我国新城市贫困的高发地区。文章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利用普查和社会调查等第一手资料,分析了芜湖市新城市贫困的人口、社会和空间特征,发现新城市贫困人口具有人口同期群效应和结构性特征,空间分布出现贫困人口区位化趋势。探讨了新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认为体制转轨和制度创新不足是我国新城市贫困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转型期城市发展与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贫困人口自身因素也导致了新城市贫困人口的产生。提出解决新城市贫困问题必须依靠深化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贫困的社会救助、扩大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社区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施歆怡   刘秋云   孟祎晨   陈文德  
地域文化作为特定群体在一定区域内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特质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而城市景观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使得地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共同构成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在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因素,使城市景观与地域文化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从地域文化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取芜湖市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因素加以分析,以此探讨如何加强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互动,以期为芜湖市塑造富有底蕴且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艳秋  
中华民族孕育了历史悠远的灿烂文化,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的基因图谱。不同的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身发展历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深刻地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芜湖作为“皖江明珠、创新之城”,区域文化多元交融、特色鲜明,一直迸发着强大的活力。挖掘本土区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可以有效地培养公共意识、维系社会稳定、强化价值引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使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助推器,进一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宏俊  
从芜湖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入手 ,分析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根据其时间与空间动态特征 ,运用最优线性规划模型预测并优化配置 2 0 0 0年与 2 0 1 0年土地利用结构 ,深入分析其原因。最后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综合效益与可行性双重方面入手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祝启  陆和建  
[目的/意义]探索一条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管理建设的途径。[方法/过程]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图书馆社会化管理中动因、参与主体、管理内容、资金的提供以及监督评估等各要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通过与三山区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明确镜湖区图书馆社会化管理取得的成效。此外,指出其存在管理制度规范缺失、参与机构积极性不高以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不足。在镜湖区图书馆社会化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评估机制是优化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玉刚  焦华富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以新型的城乡联动发展理论为指导,从节点优化、通道系统、产业关联、城镇拓展等方面对市域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组织和梳理,以期在城镇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广大乡村地域进行有效的"涓滴",从而建立起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城乡经济空间结构。并以芜湖市为实证,论述了在城乡联动发展这一前提下的市域经济空间优化的实现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倩  黄薇  许礼华  
早在2000年,安徽省芜湖市成为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的全国第一个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摸着石头过河这十三年间,芜湖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探索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基本达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试点经验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认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连阁  蔡书凯  
本文基于安徽省芜湖市以本地就业为主的386户稻农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田间学校能够显著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程度;户主非农兼业对化学防治型、生物防治型IPM技术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物理防治型IPM技术采纳影响不显著;耕地规模越大的农户越偏好物理防治型IPM技术,也越厌恶生物防治型IPM技术;农户耕地块数越多化学防治型、生物防治型IPM技术的采纳程度越低;但农民的健康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不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进德  赵雪雁  张方圆  
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确定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量。运用欧氏距离法确定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对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匹配,并对匹配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根据不同的匹配情况提出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研究结果显示:(1)合肥市的地缘经济关系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而芜湖是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在地缘经济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产品资源向外地的流动能力指标对形成城市间竞争性或互补性的贡献较大。(2)合肥、芜湖两市的地缘经济关系和外联经济联系量的匹配结果都不理想,属于强、较强经济联系量与强、较强互补地缘经济关系的理想匹配结果较少;城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晓飞  姚俊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规划,这是国家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安徽省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地区分工合作,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为加快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其在"一体两翼双核"产业布局中的核心作用,人民银行芜湖市中心支行大力推动产业转移、结构转型与融资支持形成深度对接,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加速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根丽  钱丽  陈忠卫  
利用GEM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对安徽省芜湖、合肥、亳州三地市的创业环境进行了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合肥与芜湖在金融支持、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亳州与芜湖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究与开发转移、商务环境、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亳州与合肥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研究与开发转移、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上看,芜湖的创业环境最好,合肥的创业环境中等,亳州的创业环境相对较差。最后,结合创业环境的9大因素,提出了改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素芳  周寅康  
目前国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县域尺度,关于开发区这一特殊经济区域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开发区是我国当前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所具有的良好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促进其腹地甚至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和监测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开发利用状况、社会影响和环境质量三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该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对中度可持续的隶属度0.539最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为中度可持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春雨  方觉曙  
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结合芜湖生态市规划实践,在探讨芜湖市产业结构演变与特点的基础上,以生态机制为理论背景,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对芜湖市生态产业链进行设计,其中包括五条生态工业链、三条生态农业链。并对生态产业布局、产业与产业链之间的联系以及生态产业链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征信  [作者] 单懿  杨瑞  
信用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以安徽省为例,探析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效应,研究总结区域信用活动的特征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从扩大信用活动总量、加强宏观信用管理、提升微观信用管理水平等方面,指出提升安徽省信用活动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