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6)
2023(14962)
2022(13127)
2021(12035)
2020(10100)
2019(23090)
2018(22831)
2017(44736)
2016(23792)
2015(26724)
2014(26550)
2013(26247)
2012(24016)
2011(21722)
2010(21515)
2009(19587)
2008(18450)
2007(15837)
2006(13877)
2005(11788)
作者
(67039)
(56103)
(55510)
(53004)
(35565)
(26667)
(25275)
(22110)
(21351)
(19706)
(18906)
(18799)
(17716)
(17490)
(17418)
(16825)
(16671)
(16278)
(15927)
(15772)
(13741)
(13670)
(13435)
(12814)
(12576)
(12396)
(12130)
(11944)
(11255)
(10832)
学科
(117622)
经济(117516)
管理(68460)
(63738)
(53225)
企业(53225)
方法(49233)
数学(43205)
数学方法(42678)
(26047)
地方(25936)
中国(25252)
业经(24151)
(22977)
(22367)
农业(17577)
(16462)
(16401)
贸易(16393)
理论(16231)
环境(16206)
(16111)
地方经济(16002)
技术(15811)
(15807)
产业(15212)
(14430)
财务(14360)
财务管理(14327)
(13612)
机构
大学(339204)
学院(338600)
(146196)
经济(143392)
管理(138366)
理学(120913)
理学院(119661)
管理学(117607)
管理学院(117002)
研究(112087)
中国(80685)
(70485)
科学(67544)
(61914)
(54279)
财经(50883)
中心(50354)
研究所(49686)
(49341)
业大(49102)
(47180)
(46306)
经济学(44807)
北京(44024)
(43193)
师范(42817)
(41041)
经济学院(40165)
农业(38365)
(38263)
基金
项目(236982)
科学(187643)
研究(173977)
基金(173114)
(149660)
国家(148477)
科学基金(129089)
社会(111614)
社会科(105969)
社会科学(105942)
基金项目(92277)
(92184)
自然(83332)
自然科(81380)
自然科学(81362)
自然科学基金(79878)
教育(79273)
(76847)
资助(71180)
编号(70297)
成果(55142)
重点(52431)
(52356)
(51375)
(49348)
课题(47520)
国家社会(46126)
创新(46047)
教育部(45491)
科研(44942)
期刊
(159006)
经济(159006)
研究(99466)
中国(56584)
管理(51484)
学报(49582)
科学(47115)
(46060)
(44031)
大学(38569)
学学(36563)
教育(32107)
技术(31571)
农业(30898)
经济研究(26450)
业经(25166)
财经(25022)
(24720)
金融(24720)
(21549)
问题(20465)
技术经济(18483)
图书(16279)
理论(16179)
统计(16147)
科技(15984)
商业(15532)
现代(15341)
(15213)
实践(14512)
共检索到482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涛  周志刚  
三次产业分类忽略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已不能准确体现可持续发展时代产业升级和换代的发展趋势,急需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文在对传统三次产业分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三次产业分类的局限性,探讨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五次产业分类方法:资源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环境产业。该产业体系既全面和完整地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先后层次,又能够体现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过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推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大为  
文章对马克思的生态理论进行回顾,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最大化为依据,在三次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完善和拓展了产业分类方法,增加了第四产业——知识产业和第五产业——环境产业,从而形成基于生态经济的五次产业分类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包菊芳  
根据循环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发展上的约束,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价值链各环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环境下产业价值链的一般形式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友结  吴次芳  罗文斌  吴泽斌  
本文将循环经济视角下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评价分类视为多属性群决策问题,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基本计算方法,借鉴现有的群决策理论与方法,从决策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循环经济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评价、排序、集团划分与隶属稳定度分析问题,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大体可分为5类,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局面;各个城市的集团序隶属稳定度不尽相同,各城市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实现集团上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鹏志  杨忠直  
为揭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在发展机制,本文基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征建立了闭环产业链模型,利用企业间的Stackelberg博弈分析了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间的利益关联以及三大主体最优决策对闭环产业链的影响方式。研究结论表明,消费者的环境偏好越低,政府的环境税标准越低,且环境税的制定空间越小,企业收益越难实现从传统产业链到循环产业链的转移,消费者以新产品的消费弥补环境效用的损失;在政府的全局最优税收情况下,传统产业链的企业在横向企业竞争中仍具有先动优势,并不随环境税增加而改变;政府经济最优废弃物循环率能够保证循环产业链的回收资源供给,但只是在消费者容忍的范围内实现了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总收益最大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纯红  郝家龙  
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循环经济在产业集群构建中的借鉴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对产业集群的构建须进行理论创新,超越传统的模式,借鉴循环经济的思想,根据区域的综合比较优势来抉择产业集群,并以被组织的模式来积极推动产业集群的理性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昕加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完成以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林业资源型城市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以保护社会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伊春的资源、产业等发展现状,剖析伊春市产业生态化的问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提出伊春市产业生态化的深化对策,为伊春未来产业生态化的进一步深入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可资参考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嘉  张会新  
循环经济可以实现产业链的耦合效应,产业耦合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利用和相互作用。生物产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需结合生物产业结构特性,以低耗、高效、环保为核心,围绕生物资源开发,加强产业链内部各环节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和循环利用,强化产业链的耦合力量。陕西的生物产业内和产业间耦合机制构成了生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物产业应注重建立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志勇  
文章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原则,研究发展循环经济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尝试寻找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理论的耦合点,并以广州市为例,分析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和问题,探讨发展循环经济路径下推动广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重点,并从制度保障、产业政策、技术支持、社会氛围和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昕加  
阐述了产业生态化、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并应用循环经济的原理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对林业产业生态化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工艺改造、技术创新、流程改造等,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投入的减量化、废弃物排出的减量化,促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效率,减少企业废弃物的排放;在中观层面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协调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资源在由各个企业所组成的系统内实现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各个企业的决策效率;在宏观层面上,促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大循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大幅度提高林业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小兰  
我国产业集群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这是由产业集群中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集群建设中治理制度滞后、循环技术缺失和很多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实行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并能促进产业集群良性、稳定地发展。但产业集群要实行循环经济,不仅要进行产业集群的循环改造,还要有制度上、科技上和政府的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秋蕙  童昕  韩梦瑶  陈天鸣  
快速消费模式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升级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由此带来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问题也日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文章用服装及附件、旧服装及旧纺织品、纺织原料三类商品的全球贸易数据,刻画了纺织服装业全产业链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空间分布及变动;基于各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特点,考察其在服装再使用和材料循环利用两种模式中的路径选择差异;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论指出,无论再使用,还是再循环,在降低全球纺织服装生产网络中的环境污染挑战方面都有局限性。解决生产和消费末端的废弃物问题必须从全产业链入手,通过延伸生产者责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生产—消费模式转变,从根本上实现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薇  
我国在资源与环境强约束下,构建具有生态化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迫在眉睫。新型产业体系是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每一层次的产业生态系统都构成循环经济的功能载体和物质载体。产业集聚系统则更具载体优势。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资源节约等技术的开发和共享,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性吸引"分解者"进入,一个产业的废料完全可以变成另一个产业的"食粮"。产业集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针对产业集聚系统不可持续的症结,循环经济"3R"原则的实施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负熵流输入,循环经济触发产业集聚系统的自主技术创新"涨落"因素,推动系统跃升使之进化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循环经济是产业集聚的持续发展动力。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呈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君安  
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垃圾也快速增长,并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信息产业还肩负着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乃至生态化转型的使命。文章指出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建立循环型信息产业的依据,提出建构循环型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