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9)
- 2023(13619)
- 2022(11454)
- 2021(10618)
- 2020(8785)
- 2019(20301)
- 2018(19610)
- 2017(37837)
- 2016(19664)
- 2015(22043)
- 2014(21695)
- 2013(21662)
- 2012(20013)
- 2011(18176)
- 2010(17727)
- 2009(16320)
- 2008(15358)
- 2007(13076)
- 2006(11472)
- 2005(10170)
- 学科
- 济(111540)
- 经济(111457)
- 管理(54432)
- 业(51818)
- 方法(44651)
- 企(41462)
- 企业(41462)
- 数学(40497)
- 数学方法(40027)
- 中国(26308)
- 地方(25107)
- 农(24451)
- 业经(21331)
- 财(20506)
- 贸(17660)
- 贸易(17652)
- 学(17622)
- 易(17123)
- 农业(16408)
- 地方经济(16107)
- 制(15870)
- 环境(14907)
- 产业(14342)
- 和(13478)
- 融(13152)
- 金融(13150)
- 技术(12899)
- 体(12780)
- 银(12453)
- 银行(12439)
- 机构
- 大学(286922)
- 学院(286659)
- 济(139616)
- 经济(137518)
- 管理(113494)
- 研究(101208)
- 理学(98838)
- 理学院(97802)
- 管理学(96375)
- 管理学院(95841)
- 中国(76139)
- 京(59253)
- 财(57444)
- 科学(57297)
- 所(48702)
- 财经(47201)
- 中心(45367)
- 经济学(45312)
- 研究所(44561)
- 经(43140)
- 农(40899)
- 经济学院(40729)
- 江(38807)
- 业大(38523)
- 北京(37249)
- 院(36675)
- 财经大学(35210)
- 范(35161)
- 师范(34833)
- 经济管理(31920)
- 基金
- 项目(198176)
- 科学(158939)
- 基金(148311)
- 研究(144803)
- 家(128663)
- 国家(127734)
- 科学基金(110967)
- 社会(97854)
- 社会科(93224)
- 社会科学(93200)
- 基金项目(77937)
- 省(74327)
- 自然(69304)
- 自然科(67728)
- 自然科学(67714)
- 自然科学基金(66518)
- 教育(64957)
- 划(62713)
- 资助(61107)
- 编号(55114)
- 部(45483)
- 发(44968)
- 重点(44737)
- 成果(42802)
- 国家社会(42562)
- 创(41287)
- 教育部(39676)
- 创新(38848)
- 人文(38535)
- 科研(37759)
- 期刊
- 济(150215)
- 经济(150215)
- 研究(86294)
- 中国(48989)
- 财(42785)
- 管理(42701)
- 科学(39493)
- 学报(38562)
- 农(36368)
- 大学(30974)
- 学学(29662)
- 技术(26958)
- 经济研究(26265)
- 农业(25404)
- 财经(24255)
- 融(23217)
- 金融(23217)
- 业经(21670)
- 经(21180)
- 教育(20162)
- 问题(19912)
- 技术经济(17004)
- 贸(16754)
- 统计(16624)
- 世界(15833)
- 策(14719)
- 国际(14688)
- 业(14155)
- 决策(13413)
- 资源(13384)
共检索到416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华 张茜
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忽视了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导致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也使得相应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低层次性、非生态性等特点。当循环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使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优化及调整。主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指标体系构建,对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并提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结构优化 评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静
本文以市场化程度作为主要制度因素,分析了制度在FDI影响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本文用1999~2009年全国30个省(市)的市场化指数作为门限变量,以第三产业占GDP之比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程度对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门限效应。结果显示,外资进入程度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市场化门限效应,市场化程度越高,外资进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施生旭 童佩珊
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分析方法和障碍模型,以2010—2015年中国27个地区样本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较好,西北部与西南部省份水平较弱,且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与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具有一致性;(2)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在科技创新、生态发展和环境治理方面阻碍其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从障碍因素诊断结果来看,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中国多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珊珊 徐昌仁
地区间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使得各地区的生产难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对地区产业结构产生扭曲作用。本文根据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相关理论构建了动态计量估计模型,利用2000-2007年的江西省各地市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运输条件、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等因素对于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并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地方保护上。基本结论是:地区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形成地区规模经济、产业专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政府行为变量对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变化有显著的负影响,设置贸易壁垒会增加地区间贸易成本,进而导致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趋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辅信 胡国强 张许颖 张立存 王世炎
1.地区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我们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之后,深深感到,在面向21世纪时,要进一步找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方向,必须跳出对国民经济的原有分类方法,把信息产业从原有各产业中分离出来,编制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以探索各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途径和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鹤 刘洋 许旭
优化、高效的产业结构及布局是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借用区位商的指标设计理念,尝试性地提出了产业环境商和区域环境商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对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为基于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竞争力等经济社会指标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传统范式加入了新视角和新方法,也为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从缓解酸雨问题入手,基于各行业SO2排放的区域环境商和产业环境商测算结果,对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以造纸业为例,基于各地市SO2排放的区域环境商的测算结果,结合各地市SO2的可增排量和造纸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对成渝经济区造纸业的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山西省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其在2000—2008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08年期间山西省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地市的提高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增长能力差异是导致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差异加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转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成林,闵丹
知识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知识经济的出现,为竞争的世界重新划出了一道起跑线,将给所有的国家个新的取胜的机会。能否抓住这次机会,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在21世纪中叶能否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渠立权 骆华松 陈建波
文章提出了区域职能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讨论了综合型、内敛型、外向型和松散型等四种区域职能和产业结构的对应关系。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利用2012年的经济数据,计算了区域职能及其它相关指标,发现该地区区域职能较小,区域职能系数仅为19.02%,判定区域经济类型为松散型。据此设定了"松散型—内敛型—综合型"转变的发展目标,并基于区域产业结构问题分析,提出区域优势引导产业分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接受产业转移、壮大地方主导产业、发现培育新型产业等产业结构调整途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雪清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宋雪清本文根据地区产业结构截面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些内在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变化趋势研究产业结构的产业分类方法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是三次产业划分法,它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高正平 张兴巍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是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其包括区域企业创新力、创业力、集群力、成熟度和国际化能力等五个维度。根据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的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将各地区划分为高位调整型、积极赶超型、快速追赶型和双重拖累型等四种类型,同时,这些地区间企业自生能力指数的差距呈现出一种不完全的收敛态势。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基期的企业自生能力指数对该区域下一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因此,优质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应成为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应用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指数考核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国GDP考核的难题。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 评价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张红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赖德胜 苏丽锋 孟大虎 李长安
基于公开出版的官方的统计年鉴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了6个维度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2007年、2008年这两个年份,除少数经济发达省份外,全国就业质量的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省份的就业质量指数较低;地区间就业质量差异明显,发展不协调;随着经济发展,地区间就业质量差异逐步缩小。由于就业环境改善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所以实现经济发展向高就业、高报酬、高消费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缩小就业质量差异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
就业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徐方
文章认为,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从根本上转变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首要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推动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以区域协作、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产业转移为优化思路,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生态文明 产业结构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