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80)
2023(17703)
2022(15337)
2021(14116)
2020(11624)
2019(26721)
2018(26557)
2017(50889)
2016(27331)
2015(30567)
2014(30628)
2013(30168)
2012(27890)
2011(25349)
2010(25408)
2009(23239)
2008(22231)
2007(19336)
2006(17240)
2005(15295)
作者
(78858)
(65667)
(64877)
(61949)
(41813)
(31381)
(29539)
(25761)
(25002)
(23215)
(22293)
(22216)
(20902)
(20586)
(20289)
(19937)
(19461)
(19034)
(18733)
(18669)
(16273)
(16060)
(15736)
(15105)
(14770)
(14537)
(14373)
(14234)
(13241)
(12814)
学科
(128850)
经济(128726)
管理(77225)
(71166)
(57488)
企业(57488)
方法(50881)
数学(44138)
数学方法(43585)
中国(34868)
地方(31468)
(31181)
业经(27008)
(26678)
(25617)
农业(21408)
环境(21237)
(19462)
(19459)
贸易(19449)
理论(18916)
(18705)
(18566)
地方经济(17587)
技术(17507)
(17414)
金融(17412)
(17322)
银行(17281)
(16855)
机构
大学(389776)
学院(388981)
(162608)
经济(159119)
管理(153009)
研究(135591)
理学(132039)
理学院(130518)
管理学(128192)
管理学院(127493)
中国(99989)
(83890)
科学(82974)
(71145)
(67440)
研究所(61393)
中心(60742)
(60574)
财经(57092)
(56756)
业大(56530)
北京(53343)
(53047)
师范(52571)
(51895)
(49708)
经济学(49248)
农业(46866)
(46225)
经济学院(43995)
基金
项目(265888)
科学(209735)
研究(194845)
基金(192509)
(167350)
国家(165966)
科学基金(143135)
社会(124062)
社会科(117595)
社会科学(117566)
(103497)
基金项目(102280)
自然(92283)
自然科(90092)
自然科学(90072)
教育(89217)
自然科学基金(88408)
(87161)
编号(79127)
资助(79003)
成果(63198)
(60073)
重点(59589)
(58267)
课题(54732)
(54725)
创新(51086)
国家社会(51080)
科研(50258)
教育部(50192)
期刊
(184612)
经济(184612)
研究(118483)
中国(74578)
学报(58656)
管理(57291)
科学(55679)
(54879)
(52591)
大学(45129)
教育(43218)
学学(42456)
农业(38233)
技术(35737)
(33219)
金融(33219)
业经(29724)
经济研究(29672)
财经(27907)
问题(24744)
(23990)
技术经济(20077)
图书(19946)
(19336)
科技(18329)
资源(18277)
理论(18161)
现代(17965)
商业(17598)
统计(17329)
共检索到578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宇  董锁成  王菲  王喆  张丽君  
本文概括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内涵,系统地总结了循环经济支撑的生态城市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是一种城乡空间发展的融合,由生态中心城市、生态小城镇和生态社区(村庄)等三级生态城镇体系构成;建设内容包括企业—产业—区域—社会等四个层次循环,发展路径为安全之城—循环之城—便捷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和谐之城等六个层面,各个层面有机联系,具有不同的重点建设领域,其中循环之城是核心与支撑基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蒋云霞  肖华茂  
面对中部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和资源短缺问题,在分析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础上,探索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如何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产业集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晖  邝国良  齐昌玮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优化升级的挑战和环境资源等诸多问题的制约。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珠三角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怡靖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差异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的3R 原则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做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云南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促进云南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认为云南应全面考虑,积极探索适合本省不同地域特点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贺传皎  李江  
产业集聚发展是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能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另一方面产业的集聚也在大量消耗资源并排放废物。产业集群和生物群有很大相似性,都是弱小的个体以群聚方式生存并形成强大生存能力,二者在资源利用方面都存在向资源循环利用演化的趋势,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集群在产业链规模、信息交流等方面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有先天的优势,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都可以通过对产业群结构的适当改造,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莉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理论是在人们探索循环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对陕西城市建设现状与生态城市建设进行比较,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化是陕西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城市整体的最优化,应从政府管理部门、产业发展及城市经济社会整体的循环体系优化构建等三方面对陕西创建生态城市制定相应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琼  杨敏丽  
本文在论述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简要概括了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并深入探究了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的内在原因;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国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经验对发展中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琼  杨敏丽  
本文在论述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简要概括了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并深入探究了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的内在原因;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国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经验对发展中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锋  高艳春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和能量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 我国应把循环经济作为工业 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并制定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维柏  
我国的改革处于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新理念,遵循5R原则。在此基础上,强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德勇  
循环经济是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一次产业革命,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林纸一体化的本质是产业的纵向一体化过程。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要尊重生态规律,遵循节约规律,减少外部不经济性。林纸一体化的发展符合交易成本节约的经济学原理,有利于解决造纸业破坏生态的问题,有利于林纸企业集团化公司的形成及企业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白林  李晨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入手,阐明循环经济理念不仅会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而且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传宁  
我国现在面临人口众多,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5人(世界平均数字是45个人),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特别在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面前,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循环经济就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即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向。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生态工业学是一个由工程学、生态学和生物经济学交叉构成的科学技术的崭新领域。其思想的主旨是促使现代工业体系向高级生态系统的转换。转换战略的实施将包括四个方面:将废料作资源重新利用,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和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工业产品与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