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6)
- 2023(13130)
- 2022(11411)
- 2021(10524)
- 2020(8684)
- 2019(19826)
- 2018(19577)
- 2017(36943)
- 2016(19834)
- 2015(22186)
- 2014(22219)
- 2013(21671)
- 2012(20025)
- 2011(18011)
- 2010(18028)
- 2009(16406)
- 2008(15505)
- 2007(13586)
- 2006(12123)
- 2005(10750)
- 学科
- 济(99385)
- 经济(99300)
- 管理(61008)
- 业(53260)
- 企(45156)
- 企业(45156)
- 方法(37629)
- 数学(32794)
- 数学方法(32336)
- 地方(24990)
- 中国(22289)
- 农(21514)
- 财(20605)
- 业经(19792)
- 学(18358)
- 环境(17463)
- 地方经济(15262)
- 制(14892)
- 农业(14603)
- 贸(14221)
- 贸易(14208)
- 划(14165)
- 理论(13895)
- 和(13860)
- 易(13689)
- 务(13134)
- 财务(13086)
- 财务管理(13049)
- 技术(12419)
- 企业财务(12324)
- 机构
- 学院(278429)
- 大学(274965)
- 济(121186)
- 经济(118734)
- 管理(107838)
- 理学(92423)
- 研究(92113)
- 理学院(91382)
- 管理学(89883)
- 管理学院(89318)
- 中国(69736)
- 京(57176)
- 财(53441)
- 科学(53370)
- 江(47384)
- 所(44416)
- 中心(43084)
- 财经(42728)
- 研究所(39943)
- 经(38592)
- 经济学(37625)
- 农(37449)
- 范(36716)
- 师范(36357)
- 业大(36319)
- 北京(34729)
- 院(34373)
- 州(34083)
- 经济学院(33572)
- 财经大学(31432)
- 基金
- 项目(184436)
- 科学(146338)
- 研究(137993)
- 基金(133599)
- 家(114716)
- 国家(113758)
- 科学基金(99354)
- 社会(89213)
- 社会科(84598)
- 社会科学(84577)
- 省(73147)
- 基金项目(70285)
- 教育(64008)
- 自然(62913)
- 自然科(61333)
- 自然科学(61320)
- 划(60352)
- 自然科学基金(60191)
- 编号(56456)
- 资助(54621)
- 成果(44323)
- 重点(41816)
- 发(40997)
- 部(40786)
- 课题(39029)
- 创(38444)
- 国家社会(36860)
- 创新(35916)
- 教育部(35621)
- 人文(35264)
- 期刊
- 济(140535)
- 经济(140535)
- 研究(83387)
- 中国(54678)
- 财(43407)
- 管理(43018)
- 学报(36075)
- 科学(35907)
- 农(32547)
- 教育(30082)
- 大学(28677)
- 技术(28046)
- 学学(26897)
- 融(24069)
- 金融(24069)
- 经济研究(22282)
- 农业(21892)
- 业经(21803)
- 财经(21647)
- 经(18792)
- 问题(18039)
- 技术经济(15023)
- 资源(14030)
- 贸(13727)
- 图书(13446)
- 统计(13303)
- 现代(13267)
- 商业(12813)
- 理论(12236)
- 世界(12132)
共检索到421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长波 陈新庚 彭晓春 孙艳军
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应用循环经济理论框架来指导环境保护规划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及其层次性,并结合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得出,应用循环经济理念框架来指导环境保护规划是一种适宜的选择,与传统环境保护规划相比,基于循环经济理论框架指导下的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更强调污染废气物排放减量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工业生态化以及区域固体废物的循环再利用。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环境保护规划 珠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树功 周永章 麦志勤 金辉
21世纪城市群将成为新的竞争单位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城市群发展战略 ,并开始了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从战略环境影响高度 ,文章提出了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同时应编制城市群环境规划 ,并就城市群环境问题辨析、城市群环境规划目的任务、规划理论依据、方法论作了阐述 ,同时 ,还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规划为例 ,对编制程序、主要研究内容等作了概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捷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在广东占据重要地位,其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以上,而且比重稳中有升,进入知识经济的新世纪,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群赖以存在的纽带——经济结构面临着进一步的调整,应从产业布局的调整、外源内源结合、内涵式高级化、产业结构梯度转移、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作用等方面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市群 经济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劲松 温莉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绿道网是维护区域生态、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社会民生、带动经济发展的践行之道。以珠三角区域绿道为例,根据区域绿道"规划—建设—管理"的实现过程,系统总结了区域绿道网的规划方法、建设措施和管理运营手段,回顾了绿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期望能够拓宽绿道网的建设思路,为绿道网向更广泛地区的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绿道 绿道网 规划 方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烈
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走过的历程回顾,可以看到走外向型经济道路的正确性。经济区发展规划目标定位相当高,可从国际贸易的平衡、分工及市场复盖等找到差距。经济区走向国际化的环境良好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并存。为使经济区尽快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外经贸方面提出六点意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俞梅珍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大规模地利用外资,无疑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外资的进入,一方面加速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外资投向的产业构成的失衡,加深了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矛盾。对此,本文从珠江三角洲产业格局与利用外资的相关性出发,论述利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柏道江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发展很快。这一地区企业《无论国有、集体企业还是三资、民营企业)积极负债经营,曾经创造了超常规发展的“经济奇迹”;珠三角地区各商业银行在充分有效地组织和营运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总体看,珠三角地区银行与企业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共创辉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琦,魏清泉
经济区是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每个经济区都是客观存在的拥有一定的由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地域范围和相对独立的生产地域单元。经济区划不是简单的划区分界,而是要明确各个经济区在全国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地位、专业化发展方向、区域经济结构、各个经济中心的规模及其生产力布局,因此,经济区的划分并不是可以任意的,而应遵循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学文,夏洪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代友
由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先天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其快速发展的经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环境容量相当有限。各城市经济快速扩张,资源利用粗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相互作用和叠加,形成了影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扭转这种状况,改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生态环境,必须从建立合作管治体制、统一规划和建设、联合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化的生态化改造、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寻找解决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翱卿
科技、经济、社会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科技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本文仅就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几年来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作一些扼要的分析。处在我国南海之滨的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最大的平原,它包括四个市、十二个县,面积约21500平方公里,人口863万,耕地841万亩,它背靠智力密集、对外开放的广州市,南接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自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之大、经济商品化程度之高,在中国农村名列前茅。据统计,该区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为83.43亿元,1985年达到198.3亿元,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少智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是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农业企业制度和农业产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理念 ,它同时也吸收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理念中的有益成分 ,其中关键是要形成重组农业资产存量的有效机制 ,对外拓展农业的外延 ,对内提高产业的收益 ,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产经营的颓势 ,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新型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 ,营造与国际市场对接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现代农业 理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冬平,杨友孝
随着珠三角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战略应运而生。建设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内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泛珠三角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①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经济圈概念;②以制度整合为突破口,扫清体制障碍。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对策是组织创新、机制整合和框架重构。
关键词:
泛珠江三角洲 经济圈 发展战略 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继丰 袁中友
耕地保护是基于耕地功能需求的保护,生产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文化功能等需求是巨型城市区基本的耕地功能需求,其耕地保护阈值应考虑这种耕地多功能需求的区域特殊性。论文以耕地多功能管理为基本理论依据,以现有耕地保护阈值研究为基础,结合生态绿当量、碳氧平衡法和景观格局分析等最小生态用地需求量测算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集粮食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需求于一体的巨型城市区耕地保护阈值测算模型。模型侧重于潜在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和现实生态用地结构的优化,将保护阈值区分为实有耕地保护阈值和其他可耕地保护阈值两部分。到2030年末珠江三角洲耕地保护总阈值为104.17×104hm2,其中实有耕地保护阈值48.16×1...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红娟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程,总结了该地区乡村的二元性和低效性特征,研究了乡村转型的趋势,以及传统乡村空间的消亡、地域认同感的消失、村民发展前景的风险、村民自主性的缺失等危机,并提出了城乡规划的应对策略,包括:划定乡村控制线,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构建"中心城市-新市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城乡体系;引导乡村产业多元化和"三产化";通过建设"乡村文化绿道"将乡村整合进区域休闲网络;整合配置城乡公交网和乡村公共设施;构建两级互动的乡村规划建设体制。
关键词:
乡村转型 乡村规划 珠江三角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