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2)
- 2023(13367)
- 2022(11839)
- 2021(11103)
- 2020(9129)
- 2019(21467)
- 2018(21142)
- 2017(41499)
- 2016(22306)
- 2015(24994)
- 2014(25010)
- 2013(24436)
- 2012(22045)
- 2011(19702)
- 2010(19202)
- 2009(17227)
- 2008(16414)
- 2007(13943)
- 2006(11921)
- 2005(9668)
- 学科
- 济(92876)
- 经济(92780)
- 管理(65624)
- 业(59120)
- 企(49593)
- 企业(49593)
- 方法(45246)
- 数学(40129)
- 数学方法(39571)
- 中国(23081)
- 农(22137)
- 财(21371)
- 业经(18816)
- 地方(18532)
- 学(18279)
- 环境(15084)
- 农业(14974)
- 理论(14699)
- 和(14364)
- 贸(14220)
- 贸易(14216)
- 务(14162)
- 财务(14090)
- 财务管理(14057)
- 技术(13832)
- 易(13752)
- 企业财务(13329)
- 制(12956)
- 划(12300)
- 银(10714)
- 机构
- 大学(309143)
- 学院(307696)
- 管理(128797)
- 济(120318)
- 经济(117634)
- 理学(113351)
- 理学院(112158)
- 管理学(110080)
- 管理学院(109539)
- 研究(96839)
- 中国(69167)
- 京(64753)
- 科学(61758)
- 财(52253)
- 业大(47356)
- 所(46156)
- 农(46068)
- 中心(44637)
- 财经(43747)
- 研究所(42743)
- 江(41545)
- 范(40409)
- 师范(40048)
- 经(40029)
- 北京(39896)
- 院(36285)
- 农业(36174)
- 经济学(35954)
- 州(34390)
- 经济管理(33107)
- 基金
- 项目(225386)
- 科学(178111)
- 基金(164504)
- 研究(162959)
- 家(142832)
- 国家(141712)
- 科学基金(123531)
- 社会(102997)
- 社会科(97688)
- 社会科学(97661)
- 基金项目(88648)
- 省(87890)
- 自然(81934)
- 自然科(80071)
- 自然科学(80053)
- 自然科学基金(78558)
- 教育(75042)
- 划(73933)
- 资助(67368)
- 编号(66258)
- 成果(51200)
- 重点(49771)
- 部(49425)
- 发(47157)
- 创(46664)
- 课题(44581)
- 创新(43537)
- 科研(43389)
- 教育部(42587)
- 国家社会(42128)
- 期刊
- 济(120305)
- 经济(120305)
- 研究(84560)
- 中国(48976)
- 学报(47060)
- 科学(44168)
- 管理(43995)
- 农(39893)
- 财(38706)
- 大学(36251)
- 学学(34260)
- 教育(31164)
- 农业(28363)
- 技术(27924)
- 业经(20313)
- 融(19936)
- 金融(19936)
- 财经(19930)
- 经济研究(18997)
- 问题(17422)
- 经(16944)
- 图书(15569)
- 科技(15128)
- 技术经济(15102)
- 理论(14910)
- 资源(14683)
- 业(14149)
- 统计(14014)
- 实践(13885)
- 践(13885)
共检索到416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杨 李延喜 李东晔 高锐
房价高涨引发了学者们对我国城市房地产泡沫的争议。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进行研究,利用客观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主观评价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分别进行指标选择和评价,最后利用循环修正的思想对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评价体系进行修正、校对。通过对35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35个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沿海城市的泡沫程度高于内陆城市。
关键词:
循环修正 房地产泡沫 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东晔 黄好杰 李延喜 高锐
本文针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程度评价问题进行研究。用冥法迭代的思想对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以我国35座大中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评价了上述城市2004—2007年的房地产泡沫程度。研究发现,2004—2007年样本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房地产泡沫,且泡沫程度呈恶化趋势;房地产泡沫程度呈区域分布,经济发达地区的房地产泡沫程度远远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模糊层次分析法 幂法迭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琳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投资还是消费,房地产业都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房地产泡沫规模究竟有多大这类问题在学术界都是关注的焦点问题。房地产市场过度泡沫化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急剧膨胀的房地产泡沫也会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众多隐患。因此,科学地分析房地产泡沫的情况,准确地判断房地产泡沫的膨胀趋势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与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似。文章对日本1955-2014年的全国平均市街地价格指数以及我国1998年4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琳 黄英 刘洪玉
本篇论文将借鉴国外从信用角度分析泡沫的方法,通过分析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制,建立适合我国房地产市场运用的房地产泡沫测度系数,并进行实证分析,为指导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成因 测度系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昭翔 陈立文
国内房地产泡沫测度方法多借鉴国外模型,有其自身缺陷。本文从金融支持过度、投机行为方面分析房地产泡沫生成原因,明确房地产发展景气指数与房地产泡沫指数的区别,选择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规模的指标,并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计算标准。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构建房地产泡沫指数模型,并结合单指标空置率,加强对空置房屋市场的监测了解,完善房地产泡沫测度的监测体系。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不同线级城市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不同线级城市房地产泡沫2002-2016年间的指数情况,得出2013-2016年间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泡沫异常区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俊华 许桂华 周爱民
自2003年以来,关于我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基于房地产泡沫定义,将房价区分为基础价值和泡沫成分两部分构建泡沫度量模型。其中房价基础价值部分主要由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社会生产成本和房地产供给量等长期供求因素决定,房价泡沫成分则受房地产政策、货币供应量、信贷政策及市场过度预期等因素影响。采用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各城市房地产泡沫差异化明显;房地产泡沫程度与房价高低并无对应关系;房地产市场存在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因此,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必须因城施策,对症下药,控制投机性炒作行为和市场非理性预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波 罗志坤
基于2015年全国十大典型城市房地产历史数据,选取与房地产泡沫紧密相关的6项指标,采用组合赋权法对十城市房地产泡沫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深圳、上海、北京和南京的泡沫远高于全国水平,重庆、兰州的泡沫程度较低;以房价收入比指标衡量房价泡沫规模,则无论依据国内认可的7.0界值还是国际通行的6.5基准,除重庆基本无泡沫、全国均价有微量泡沫,其他九个城市泡沫规模依次增大,深圳几乎达到国内、国际公认界值的4倍以上。由此看,我国房地产泡沫其性质不仅是结构上的,也是总量上的。
关键词:
组合赋权 房地产泡沫 评价方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波 罗志坤
基于2015年全国十大典型城市房地产历史数据,选取与房地产泡沫紧密相关的6项指标,采用组合赋权法对十城市房地产泡沫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深圳、上海、北京和南京的泡沫远高于全国水平,重庆、兰州的泡沫程度较低;以房价收入比指标衡量房价泡沫规模,则无论依据国内认可的7.0界值还是国际通行的6.5基准,除重庆基本无泡沫、全国均价有微量泡沫,其他九个城市泡沫规模依次增大,深圳几乎达到国内、国际公认界值的4倍以上。由此看,我国房地产泡沫其性质不仅是结构上的,也是总量上的。
关键词:
组合赋权 房地产泡沫 评价方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泽宇
当前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如何测度这种泡沫程度,是当前舆论界和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通过分析房地产泡沫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了四个层次测度指标体系。基于用变尺度法改进的BP网络建立了房地产泡沫测度模型,并通过一个实例进行应用和说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佩珈
本文根据可比、实用与易得性,建立了我国房地产泡沫测度的一整套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包括指标的选取、标准的建立、综合泡沫度的合成与测算,并对重庆市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我国房地产泡沫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指标体系 测度 重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莉 付兵涛
总结测度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十三个指标,将它们从住房需求、房地产供给、受银行信贷支持三个角度进行分类,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表明:除了住宅空置率、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地产贷款总额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比重、房地产开发贷款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这四个指标外,其它九个指标均反映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程度泡沫,并认为泡沫是由过度需求、房地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过度支持、地价泡沫四个因素引发的。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泡沫 银行信贷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红利
与一般商品市场不同,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多种特性,这是房地产泡沫易发的内在基础。该文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均衡价格模型和弹性理论分析房地产泡沫生成、发展和破灭的内在机理,认为在住房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房价上涨预期所引发的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增加,是房价在短期内迅速上涨的动力,一旦这种涨价预期消失,房地产市场将形成超额供给。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以及其他一些国情因素,超额供给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房价大幅下降和房地产泡沫破灭,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空置率上升和成交量的萎缩。因此,房价对现行调控政策不敏感,在宏观背景未变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容易下降难,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可能性不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晓冬 王要武
日益高涨的房地产价格引发了人们对泡沫的激烈争论。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了综合预警系数,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房地产泡预警系统,引入了敏感性分析甄别各指标在预警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并且利用北京房地产市场数据对其泡沫进行实证分析,指出该系统对于防范房地产泡沫,评价房地产市场是否处于健康和谐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春风 成倩 刘建江
基于不同收入居民对住房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偏好差异,结合居民的住房偏好特性,考量收入差距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时,影响为抑制作用;高于门槛值时,影响转为促进作用,且随着收入差距进一步的扩大效应更为明显。鉴此,应聚焦缩小收入差距,合理引导居民住房消费与投资,以有效控制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趋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京嬿
目前,对我国房地产业中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还有争议,但从近几年我国商品房的空置情况,当前的“圈地潮”、商品房结构失调、各种资金和各部门纷纷涌入房地产业等诸多方面看,泡沫的确存在。防范工作主要是建立健全预警系统,完善土地政策、调整结构和加强银行信贷监管等。
关键词:
房地产 银行贷款 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