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4)
- 2023(16443)
- 2022(13780)
- 2021(13032)
- 2020(10977)
- 2019(24964)
- 2018(25055)
- 2017(48244)
- 2016(25781)
- 2015(29057)
- 2014(29138)
- 2013(28174)
- 2012(25601)
- 2011(22823)
- 2010(23079)
- 2009(21735)
- 2008(20801)
- 2007(18532)
- 2006(16368)
- 2005(15052)
- 学科
- 济(94324)
- 经济(94177)
- 管理(76477)
- 业(70988)
- 企(60105)
- 企业(60105)
- 方法(41509)
- 数学(36339)
- 数学方法(35875)
- 银(35484)
- 银行(35338)
- 中国(34047)
- 行(33684)
- 制(32784)
- 融(31924)
- 金融(31917)
- 财(31805)
- 农(26895)
- 业经(23105)
- 体(20023)
- 务(19829)
- 财务(19759)
- 财务管理(19705)
- 企业财务(18686)
- 地方(18426)
- 贸(18010)
- 贸易(17992)
- 理论(17759)
- 易(17603)
- 度(17207)
- 机构
- 学院(349221)
- 大学(348687)
- 济(144614)
- 经济(141373)
- 管理(133951)
- 理学(113334)
- 理学院(112218)
- 研究(111353)
- 管理学(110386)
- 管理学院(109725)
- 中国(97719)
- 财(76182)
- 京(72750)
- 科学(62062)
- 财经(58866)
- 中心(55398)
- 江(54497)
- 所(53562)
- 经(53291)
- 农(51186)
- 研究所(47488)
- 经济学(45817)
- 北京(45780)
- 业大(45737)
- 范(44149)
- 财经大学(43884)
- 州(43828)
- 师范(43678)
- 经济学院(41397)
- 院(40710)
- 基金
- 项目(224015)
- 科学(177035)
- 研究(171430)
- 基金(162089)
- 家(138332)
- 国家(137128)
- 科学基金(119052)
- 社会(108986)
- 社会科(103361)
- 社会科学(103338)
- 省(87943)
- 基金项目(84850)
- 教育(80777)
- 自然(73689)
- 划(73091)
- 自然科(71974)
- 自然科学(71954)
- 编号(71468)
- 自然科学基金(70655)
- 资助(65964)
- 成果(59561)
- 部(50733)
- 重点(50339)
- 课题(49492)
- 发(47909)
- 创(47791)
- 制(46850)
- 国家社会(45202)
- 创新(44682)
- 教育部(44680)
- 期刊
- 济(160609)
- 经济(160609)
- 研究(111432)
- 中国(75303)
- 财(61801)
- 融(58328)
- 金融(58328)
- 管理(51408)
- 学报(47296)
- 农(46300)
- 教育(43854)
- 科学(43468)
- 大学(38149)
- 学学(35452)
- 技术(32268)
- 财经(29965)
- 农业(28971)
- 业经(26662)
- 经(25697)
- 经济研究(25559)
- 问题(21090)
- 理论(19299)
- 实践(17513)
- 践(17513)
- 贸(17286)
- 财会(16295)
- 图书(16265)
- 国际(15660)
- 商业(15651)
- 技术经济(15582)
共检索到546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裕坤 刘用明
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子银行脱缰似的发展助推并加剧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监管机构越发重视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首先对我国的影子银行进行界定,继而从融资方的需求、投资方的供给以及投融资中介的配合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兴起之表面原因,进而在探讨其隐藏的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以及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基础上,指出影子银行兴起之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抑制环境下的利率管制以及当下"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对金融创新存在监管真空等金融体制方面的弊端,最后提出为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当前我国的金融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体制 利率市场化 金融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祥生
银行信托分业管理与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周祥生银行与信托分业管理的问题已经议论多年,信托投资机构(以下简称信托机构)几经整顿,屡更登记,今年终于下了结论,由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四家银行与所属信托投资公司脱钩的通知,并把分业管理纳入了《商业银行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孟楠 胡富华
借鉴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立足本国国情,我国民营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措施是:加强法律、政策支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银行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监管,注重自主经营。
关键词:
民营银行 比较分析 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时良瑞 刘俊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鸿儒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从苏联学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大学请了一批苏联专家讲课,各学科都有。我在银行教研室做研究生,指导我们的教师是从苏联国家银行请来的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各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合心
论直接融资发展与银行金融体制改革侯合心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和国有专业银行走商业化的道路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两个重头戏。这两个重头戏也基本代表了非银行金融和银行两个系统的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但是,对于发展直接融资,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少毅
(一)金融体制改革关键是要在专业银行企业化方面有新的突破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五”期间的改革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任务:加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和独立性;各专业银行坚持企业化的改革方向;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系、促进资金市场的逐步形成。如果对这三个方面的任务进行系统的理解,就可以看出其中以各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最关重要,可说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自强
我国过去的经济体制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与此相适应,金融体制的特点是:信用活动高度集中于国家银行(包括相当于银行基层机构的信用社);国家银行政企职责不分,从上到下都负有代表国家监督非金融企业,调节经济生活的责任;各级银行机构在业务范围上实行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经营活动严格遵循指令性计划,经营结果统统由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廖鲁海 谢霞
我国金融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中央银行体制改革滞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运营现状堪忧、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较多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宏观经济体制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这主要包括:(1)强化金融监管机制;(2)强化金融机构体系改革,一是要深化商业银行改革,二是完善政策性银行,三是规范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及农村信用社,四是设立专门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中介机构和存款保险机构;(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一是建立货币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二是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是渐进开放金融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澎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急需解决三大问题 ,即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率市场化、分业和混业经营。需采取的对策是 ,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 ,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 ,实行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祖基 陈萍 宗丽伟 刘庆
本文对目前邮政金融体制的各种改革观点进行分析 ,得出我国邮政金融改革最佳方案是组建股份制的准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组建邮政银行提出了方案设想。
关键词:
邮政银行 股份制 方案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陈炜恒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壮志
1987年8月31日至9月2日,贵州省农业银行、农村金融学会、农村金融研究所在省建行招待所召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地、县农行的同志,省委经济研究室、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省金融学会、省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与学者。会议由贵州省农业银行行长、省农村金融学会会长段桥杉同志亲自主持。会议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冲
一、思考建国后,我国大一统的银行机构维持了整整三十年,在这其间,尽管农业银行曾三次崛起,试图冲破这一局而,然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一再顽强地排斥专业银行的分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向商品生产发展,农业银行顺应潮流又第四次崛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保险公司又逐步地从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建设银行脱离了财政部归人民银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石丹林 欧阳姝
村镇银行是以民营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正规银行业为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本文在回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思路转换的基础上,阐明村镇银行产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新意,并借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历史教训探讨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其经营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村镇银行 市场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