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6)
2023(12932)
2022(11115)
2021(10573)
2020(9192)
2019(21515)
2018(21561)
2017(41463)
2016(22507)
2015(25701)
2014(25618)
2013(24955)
2012(23033)
2011(20532)
2010(20378)
2009(18675)
2008(18220)
2007(16053)
2006(13508)
2005(11570)
作者
(63825)
(53807)
(53404)
(50927)
(34025)
(26042)
(24507)
(21189)
(20322)
(19081)
(18298)
(17946)
(17009)
(16840)
(16763)
(16440)
(16321)
(15866)
(15443)
(15346)
(13281)
(13151)
(12905)
(12301)
(12053)
(12018)
(11940)
(11738)
(10897)
(10710)
学科
(92715)
经济(92626)
管理(62656)
(59867)
(48943)
企业(48943)
方法(46682)
数学(41950)
数学方法(41244)
(24974)
(22116)
地方(21639)
中国(21440)
业经(18760)
(18504)
农业(16715)
(16579)
贸易(16568)
(16016)
理论(14958)
(14666)
(14294)
财务(14232)
财务管理(14196)
(13874)
技术(13761)
环境(13559)
企业财务(13328)
(11825)
(11610)
机构
学院(313866)
大学(311718)
管理(123863)
(122852)
经济(120107)
理学(108136)
理学院(106845)
管理学(104494)
管理学院(103910)
研究(99319)
中国(74155)
(65457)
科学(64364)
(54168)
(53196)
(49470)
业大(49435)
中心(48173)
(46612)
研究所(45377)
财经(44075)
农业(41987)
(41397)
师范(40959)
北京(40319)
(39971)
(37529)
经济学(37035)
(36516)
技术(34385)
基金
项目(220219)
科学(173489)
基金(159628)
研究(156934)
(139791)
国家(138656)
科学基金(119955)
社会(97772)
社会科(92627)
社会科学(92599)
(87663)
基金项目(85668)
自然(81021)
自然科(79150)
自然科学(79129)
自然科学基金(77666)
教育(74062)
(74051)
资助(65870)
编号(64153)
成果(50207)
重点(49598)
(47922)
(47048)
(46121)
课题(44133)
创新(43037)
科研(42921)
大学(41187)
计划(41056)
期刊
(127508)
经济(127508)
研究(82533)
中国(57214)
学报(49305)
(46578)
科学(45932)
(43149)
管理(42948)
大学(37341)
学学(35262)
教育(32524)
农业(31710)
技术(30452)
(23583)
金融(23583)
业经(21924)
财经(20670)
经济研究(20140)
(17836)
(17702)
问题(17475)
统计(16882)
资源(16077)
技术经济(15840)
(15639)
(15418)
图书(14851)
科技(14587)
商业(14117)
共检索到441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江苏  骆华松  曹洪华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昆明市城区与各郊区县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区与郊区互动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子江  何雄  隋心  张军  
中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空间发展战略,但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城市空间结构是否达到规划预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2016—2018年昆明市主城区1338610条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关联指数,根据不同类型的POI数据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分析出城市不同功能的城市中心之间的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在人为规划引导下,城市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多中心、多组团";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也呈现多中心分布;昆明市各级中心发展相对完善,但发育程度及其差异性显著,公共、生活、商务城市多中心多发育较为成熟,居住、休闲城市多中心发育还在起步阶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颖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文章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用两地间多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因素来取代传统惯用的空间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文章以南京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新旧城区的空间相互作用力,分析了新旧城区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并指出了对新旧城区空间相互作用研究中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洪  金杰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和土地利用优化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单一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再运用昆明市2001年~2005年土地出让交易的实际地价案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昆明市不同用途地价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影响地价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①不同用途的土地利用方式,地价空间变化各不相同;影响各类用途地价空间变化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离市中心距离;②随着城镇土地有偿有限期制度的确立和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育,中国省会级单一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及其表现形式——地价空间分布,越来越接近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在军  张雅倩  胡美娟  马志飞  吴启焰  
在政治经济学背景下,由于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相互交融,城市形态演化遵循一定的周期性演变规律。基于1909~2008年间昆明市历史阶段的形态演化资料,运用参与式照片、R指数及高密度填充指数与低密度扩张指数分析了昆明市城市形态演化的周期性规律。结果表明,从理性的微观过程或个体行为及宏观过程或城市实践来看,城市形态演化包含了最低成本周期扩张模型,即低密度的扩张与高密度的填充;低密度的扩张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引导,而高密度的回填运动由集体与理性的个体企业所引发,故城市形态的宏观演化,是它本身的内在法则与外部机制的统一体。这一结果有助于解释更多有关土地使用及土地管理的信息,将帮助我们进行规划未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启  
从产生原理的角度、用修正的Wilson模型刻画物流空间相互作用。根据该模型获得"作用强度"和"相互作用负荷"两个参数。作用强度的大小能够反映物流服务供给的合理与否;相互作用负荷增大的空间相互作用方向是进行物流设施建设的主要方位,由相互作用负荷的变化确定的物流设施的规划建设在空间方位上表现出交替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艳俊  骆华松  刘韬  李雯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昆明市各县(区)域GDP及第一、二、三产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各县(区)域具有相似产业结构模式的县(区)域趋于集中;昆明市各县(区)域经济增长中第三产业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宜良县、石林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五华区、东川区、安宁市、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嵩明县,第一、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禄劝县、寻甸县;昆明市各县(区)域经济发展可分为发展绝对优势区、发展优势区、发展平衡区、发展劣势区4种类型,本文对不同发展类型,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戢晓峰  李晓娟  杨晓泉  覃文文  
针对当前缺乏有效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提取方法的现实问题,集成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 G_i~*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基于从高德地图自主获取的城市交通设施POI数据,从方向分布、空间集聚和热点估计3个维度建立系统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提取方法。以昆明市为例,对2016年和2018年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昆明市交通设施呈现西北—东南格局分布。与2016年相比,2018年椭圆长轴、短轴轴长分别增长11. 53%,1. 71%,表明交通设施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均有扩散,且"西北—东南"方向为最大扩散方向。②空间上,交通设施总体呈"核心-圈层"格局分布及"一核向多核"演化趋势,核密度集聚街道数量由2016年的78. 85%增至2018年的86. 54%,且各类交通设施空间聚集特征差异显著。③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市中心,冷点区域集中于城区外围,整体呈"核心-外围"分布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地区增多,冷点地区减少,反映了昆明市交通设施整体建设趋好,且分布更趋于均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野  艾东  王数  方一舒  
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 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 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 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 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侯学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产业结构、福利体系、住房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中国城市的阶层分异和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出现了以低收入人群为主体的低价住区。研究采用租金指标反映住宅价格,将低收入住区住宅价格分解为不同住宅特征的特征价格,建立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各个属性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价住区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同时也反映出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偏好,为低收入人群住房供给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士梅  艾东  付野  
为研究未来空间科学规划,降低区域生态风险,本研究基于生态安全,对昆明市空间冲突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效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基础上,探测昆明市1995—2015年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变化,并对研究区空间冲突强度及其主导驱动因素和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昆明市在1995、2005、2015年空间冲突强度均值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分别为0.188、0.190、0.206,处于稳定可控范围,空间生态风险性低,但严重失控区的空间面积逐年增加,可控区面积逐年减少;2)不同的空间景观类型,空间冲突强度差异大。其中,林地、草地、耕地的空间冲突强度低,而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空间冲突强度相对较高;3)地理探测因子探测器表明了人口、GDP是研究区形成空间冲突的主要驱动因素,交互探测器进一步解释了人口与GDP、人口与高程、人口与距道路距离的组合,协同作用大,共同作用区域空间冲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卫阳  王发曾  秦耀辰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模型应用较广,经过了较多的实践验证,重点探讨了该模型的缺陷、演进和扩展形式,从理论上论证了将空间分割原理和断裂点模型结合的扩展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影响空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物流分析、设施选址、市场影响力的分析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分析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演进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深刻的启发:地理学以复杂的自然、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小真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产生于上世纪末,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与应用已大大地超过了最初形态所显示的范围。进入六十年代以后,此模型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与物理学引力定律有本质区别,而且还能用一个模型衍生出内容丰富的模型体系,把原来的静态分析发展成为动态分析。在西方学术界,这一模型被认为是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然而,在我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苏玲  王金亮  角媛梅  周京春  农兰萍  朱泓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打破行政单元的限制,开展基于栅格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更容易满足实际的规划需求。[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研究区域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并具体分析研究区2008—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结果](1)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2)时间维度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承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空间格局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和高水平稳定,低和中低等级相互转变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不同,其中耕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中等水平为主,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表现出高水平。[结论]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波动下降,改善并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差异性管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筱青  饶辉  易琦  和春兰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2010-2020年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现状延续情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情景、节水对策情景、综合对策情景等四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水资源在2009-2020年能较好的支撑昆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分析表明优化昆明市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节水等综合对策是提高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最优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