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0)
- 2023(14995)
- 2022(12637)
- 2021(11916)
- 2020(10168)
- 2019(23839)
- 2018(23594)
- 2017(44910)
- 2016(24054)
- 2015(27793)
- 2014(27700)
- 2013(27469)
- 2012(25346)
- 2011(22990)
- 2010(23057)
- 2009(21480)
- 2008(20967)
- 2007(18421)
- 2006(15996)
- 2005(14277)
- 学科
- 济(120741)
- 经济(120634)
- 管理(67253)
- 业(63102)
- 方法(53322)
- 企(51553)
- 企业(51553)
- 数学(47984)
- 数学方法(47290)
- 中国(29762)
- 农(27045)
- 财(24791)
- 地方(23530)
- 业经(22371)
- 学(21707)
- 贸(21179)
- 贸易(21167)
- 易(20580)
- 制(18428)
- 农业(17753)
- 理论(16305)
- 和(16206)
- 环境(15756)
- 融(15583)
- 金融(15580)
- 银(15545)
- 银行(15516)
- 务(15150)
- 财务(15086)
- 财务管理(15046)
- 机构
- 大学(353285)
- 学院(352841)
- 济(158434)
- 经济(155559)
- 管理(136687)
- 研究(120506)
- 理学(118462)
- 理学院(117175)
- 管理学(114960)
- 管理学院(114301)
- 中国(91942)
- 京(73661)
- 科学(71344)
- 财(68031)
- 所(60317)
- 财经(55276)
- 中心(55032)
- 农(55031)
- 研究所(54934)
- 江(50698)
- 经(50296)
- 经济学(50295)
- 业大(50118)
- 北京(46565)
- 经济学院(45175)
- 范(44072)
- 师范(43634)
- 农业(43291)
- 院(42851)
- 财经大学(41014)
- 基金
- 项目(235082)
- 科学(186360)
- 基金(173450)
- 研究(169872)
- 家(151104)
- 国家(149944)
- 科学基金(129277)
- 社会(109971)
- 社会科(104448)
- 社会科学(104420)
- 基金项目(90600)
- 省(89836)
- 自然(83475)
- 自然科(81628)
- 自然科学(81606)
- 自然科学基金(80161)
- 教育(79116)
- 划(76057)
- 资助(73076)
- 编号(67509)
- 成果(54054)
- 部(53169)
- 重点(53045)
- 发(50780)
- 创(48673)
- 国家社会(46587)
- 课题(46328)
- 教育部(46052)
- 创新(45632)
- 科研(45336)
- 期刊
- 济(170515)
- 经济(170515)
- 研究(102189)
- 中国(65923)
- 财(52785)
- 学报(52060)
- 管理(50767)
- 科学(49595)
- 农(49064)
- 大学(40142)
- 学学(38024)
- 技术(33660)
- 农业(33560)
- 教育(32825)
- 融(29923)
- 金融(29923)
- 经济研究(29178)
- 财经(28060)
- 业经(25032)
- 经(24239)
- 问题(22287)
- 统计(21027)
- 技术经济(19652)
- 贸(19256)
- 业(18998)
- 策(18466)
- 世界(17681)
- 决策(16944)
- 国际(16781)
- 商业(15782)
共检索到517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云松
文章建立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来解释中国1978~2008年之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其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解释GDP和消费的波动性、投资与GDP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投资的一阶序列自相关性,模型也能解释大部分的投资的波动性。
关键词:
实际经济周期 习惯形成 扰动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继翠 肖继五 周潮
利用我国1994~2014年季度统计数据,根据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建模思想,将居民消费习惯形成和资本调整成本引入到RBC模型,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闲暇习惯形成要强于消费习惯形成,但闲暇习惯形成难以持久且容易消失,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虽相对较弱但更加持久;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有助于平滑消费,从而平抑宏观经济波动;资本调整成本的存在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居民的闲暇习惯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资本调整成本变动对劳动投入的影响,从而能够起到平滑经济波动的作用。因而,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居民适时调整消费和闲暇,形成稳定的消费...
关键词:
实际经济周期 习惯形成 调整成本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宁华 周扬
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经济现实需要我们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保险事业真正完善之前,根植于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安排的消费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因此,本文建立了引入消费习惯形成因素的内含货币效用模型。经过校准分析和计量实证,本文认为,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习惯形成特征,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MIU模型对中国现实经济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解释产出波动的98%,与未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基本RBC模型相比,对消费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货币冲击对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影响较大,可以解释其11.36%和10.27%的波动。货币冲击的初始...
关键词:
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 消费习惯形成 校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银忠 易小丽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的特征事实,文章构建了包含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的小国开放经济RBC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中国实际经济的波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构建的RBC模型能够解释85%以上中国实际经济波动,准确地预测各宏观经济变量与产出的相关性。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也验证了所构建的RBC模型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
投资专有技术 RBC模型 小国开放经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先确定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消费、投资波动与产出高度相关,产出波动高于消费波动,但低于投资波动。然后,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和借贷约束引入RBC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本文模型能够解释实际消费、就业、投资和产出波动的82.22%、79.09%、99.75%、99.57%;(2)这一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引入偏向性技术变迁与中性技术冲击的包含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中国的特征事实较一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说明这一模型更符合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与正的中性技术冲击具有正财富效应相反,正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冲击具有明显的负财富效应特征;我国1979-2007年间推行的降低劳动弹性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工业化发展战略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增加、资本积累与GDP产出的提高,故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四灿
中国市场化改革由增量改革时期进入全面改革时期;同时,经济波动由"高位波动"向"波幅收窄"的平稳化趋势转变。本文建立包含金融加速器机制和市场化因素的RBC模型,数值模拟显示市场化水平越低下,金融加速器机制放大和传播外生冲击的效果越明显,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减轻了政府对企业干预和金融加速器的放大效果,能够较好解释经济波动的阶段性变化。其政策含义为市场化有助于增强经济稳定性,抑制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春吉
基于一个包含投资冲击和全要素生产率冲击的RBC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分析了投资冲击和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我国实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是我国实际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而投资冲击对我国实际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小。分析认为稳步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最重要的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方
中国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现金先行约束。在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中通过现金先行约束引入货币冲击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特征。笔者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内分析了外生货币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货币发行冲击主要影响消费、投资和通胀率的波动,而其他主要经济变量(产出、就业等)的波幅基本不变。
关键词: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现金现行约束 货币冲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锐
作者认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周期波动,是由经济内在的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波动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经济波动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进而指出我国经济的强幅波动主要是由于外在冲击机制的不稳健性,尤其是财政、货币、投资政策的不规则运行。对此应当采取一系列长效性的矫正举措。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立甫 姚坚 高铁梅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贝叶斯方法进行估计,识别和分析了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价格加成冲击和利率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了正向影响而且存在技术扩散机制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可以到达新的稳态水平;而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为明显。货币政策冲击(利率冲击)对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均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价格加成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正向影响,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因此,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配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庄子罐 舒鹏 傅志明
金融中介活动旨在提高实体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背景,本文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比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出现会增加我国信贷市场的不稳定性,并会引起经济中产出与投资波动幅度的扩大。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影子银行管理者调整对借款企业风险偏好的不正当激励,是影子银行能够在短期内扩大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影子银行 DSGE模型 经济波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天为
经济波动一直是经济学家致力研究而难以统一意见的领域,西方盛行的RBC理论近年来受到多方质疑,并被不断改进,"金融加速器"理论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拓展。本文认为在经济中除了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外,更存在一个"信息变速器"效应:信息将会通过影响微观主体的预期而改变他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一个微小的波动被"变速器"放大、改向后可能造成经济较大的波动。通过建立RBC模型论证了经济中的"信息变速器"效应,并认为信息的传达在短期内可能造成经济波动,但是长期的信息释放将会平滑经济波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市场有效性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基于此,提出减少信息控制、实现市场有效性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要路径。
关键词:
信息变速器 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翔 祝梓翔
欧元区和美国同为世界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但经济波动却存在差异。1970—1994年欧元区经济波动率小于美国,特别是投资的波动率只有美国的1/2;1995—2013年它们之间的经济波动差异缩小,同时协动性增强。本文构建的包含趋势性和暂时性冲击的开放RBC模型表明,趋势性冲击对于欧元区经济波动的重要性更大,暂时性冲击则主导了美国的经济波动,尽管欧元区的两类冲击的随机扰动都小于美国。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趋势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所分别对应的持久性和暂时性收入改变,是这两大经济体的净出口呈现逆周期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林勇 安晓虎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定量研究世界经济波动通过各传导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受其波动的影响程度日趋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经济波动来自趋势还是周期——基于多种UC模型的比较分析
能源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趋势性冲击、政府消费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基于开放经济RBC模型的比较分析
技术冲击和劳动供给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基于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检验
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
突发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中国经济波动分析——基于传统凯恩斯主义IS-LM-PC模型的SVAR估计
供求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模型的甄别分析
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
创新、产能变动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基于扩展RBC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