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20)
2023(22056)
2022(18736)
2021(17663)
2020(14847)
2019(33867)
2018(33354)
2017(64082)
2016(34810)
2015(38847)
2014(38414)
2013(37678)
2012(34690)
2011(31199)
2010(31275)
2009(29136)
2008(28962)
2007(25590)
2006(22590)
2005(20421)
作者
(97429)
(81271)
(80612)
(77004)
(51854)
(38752)
(36649)
(31523)
(30760)
(29151)
(27710)
(27485)
(25867)
(25858)
(25312)
(24869)
(24108)
(23815)
(23320)
(23312)
(20187)
(19836)
(19629)
(18588)
(18141)
(18072)
(18046)
(17906)
(16317)
(16056)
学科
(139705)
经济(139520)
(114838)
管理(112616)
(100760)
企业(100760)
方法(61490)
数学(50776)
数学方法(50095)
(43322)
(41446)
中国(39406)
业经(38120)
(32013)
(28582)
财务(28498)
财务管理(28449)
农业(27895)
企业财务(27006)
(26704)
(26532)
贸易(26514)
(25841)
技术(25305)
地方(25199)
理论(25125)
(23858)
银行(23811)
(23741)
(23236)
机构
学院(488953)
大学(487868)
(202670)
经济(198511)
管理(193842)
理学(166411)
理学院(164624)
研究(163747)
管理学(161912)
管理学院(160985)
中国(127558)
(103689)
(97782)
科学(97432)
(81139)
(77836)
财经(76688)
中心(74439)
(73218)
研究所(73171)
(69890)
业大(69425)
北京(65760)
(62393)
师范(61847)
经济学(61416)
农业(60603)
(59703)
(58303)
财经大学(56892)
基金
项目(324224)
科学(257236)
研究(240261)
基金(237115)
(205420)
国家(203654)
科学基金(176358)
社会(153426)
社会科(145468)
社会科学(145434)
(125091)
基金项目(124243)
自然(113288)
自然科(110690)
自然科学(110663)
教育(110586)
自然科学基金(108720)
(104920)
资助(97711)
编号(97377)
成果(79780)
(72496)
重点(72089)
(69404)
(68704)
课题(67178)
创新(64369)
国家社会(63593)
教育部(62789)
(61847)
期刊
(226970)
经济(226970)
研究(148760)
中国(97931)
(78515)
管理(76730)
学报(72404)
(72032)
科学(68845)
大学(56576)
教育(54669)
学学(53239)
农业(49380)
(47642)
金融(47642)
技术(44098)
财经(38494)
业经(37451)
经济研究(36456)
(33174)
问题(29044)
(28044)
技术经济(24852)
(23905)
现代(22800)
科技(22642)
(22604)
理论(22194)
图书(22147)
世界(21836)
共检索到737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陈晓华  吴应宇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沉没成本的企业动态多期创新决策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和Probit模型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决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与启示:国有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被动选择"特征,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主动选择"特征,且要素密集度异质性企业的创新决策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我国多数企业的创新决策存在明显的"创新选择惰性"特征,这一特征是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症结所在;沉没成本、本土企业出口扩大、劳动者平均技能提升和企业投入产出效率改进均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利娟  
异质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来源,是租金创立的基础。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对本土企业的决策创新机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本土企业优化生产组织效率和创新管理决策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华  赖明勇  柒江艺  
将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国际技术许可同时纳入本文分析框架,充分考虑包括企业所有制类型、行业特征等异质性问题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Probit随机效应模型控制个体非观测异质性可能带来的估计偏误,本文采用中国1548家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决定机制。不同于大量采用宏观数据的研究结论,本文并没有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证据;相比之下,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许可对中国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外资占比较高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匮乏;而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扮演着中国经济转型阶段技术创新的主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易靖韬  黄劲超  蒙双  王悦昊  
扩大进口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进口决策模型,构建目的地出口潜力和企业进口能力等指标,利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等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异质性企业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根据自身进口能力调整进口策略,企业会优先从最具技术优势或成本优势的国家(地区)进口,能力强的企业会逐步扩展进口边际;我国企业进口以技术寻求为导向,从出口潜力高的国家(地区)进口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并形成后发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进口的扩张可以提升企业的短期出口稳定性和长期出口竞争力。因此,我国政府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进口机会,进而实现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伟  韩媛媛  赵金亮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企业的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特征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因素进行了拓展,同时将所有制异质性作为"基础因子",综合考察了多维度异质性特征、出口等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TFP因素对所有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表现出明显的"创新自选择"效应;(2)出口参与因素显著提高了各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但出口密度因素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对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并不明显;(3)其他影响因素如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等异质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决策中表现各异。
[期刊] 预测  [作者] 杨卫忠  葛玉辉  
本文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高层管理团队(TMT)认知异质性、情感自反性和任务自反性对决策绩效影响作用的研究假设。通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85个团队361份配对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TMT认知异质性对决策质量和决策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情感自反性影响了团队成员之间信息解释的方式,有利于TMT成员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参与决策制定过程,因而增强了TMT认知异质性对决策绩效的正向影响;任务自反性程度高的团队,鼓励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多样化信息的引出,同时促进了TMT对外部动态复杂环境的审视,展开深度讨论,增强了决策方案与环境的匹配程度,从而强化了TMT认知异质性对决策绩效的正向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沙彦飞  盛宇华  郭新强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影响企业高管团队成员认知与决策的重要情境,文章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三个维度分析高管团队社会责任取向与程序理性和决策质量的关系。285家企业的实证结果发现:高管成员经济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程序理性、负向影响决策质量;法律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程序理性和决策质量;道德责任取向负向影响程序理性、正向影响决策质量。程序理性的中介效应也得到了验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海婷  
创新双元性是后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实现前沿转型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创新双元构建机制仍不明确。通过海天两种新产品开发的案例研究发现,后追赶阶段该行业同时存在多代技术范式,后发企业可以通过不同事业部分别进行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并通过创建共用互补资产联结分离的事业部达到协同增效,最终实现创新双元。这一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后追赶阶段中国企业的转型研究,又拓展了双元性构建机制的研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砚  陆文香  
以地方环境立法政策的实施进行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和事件分析法系统全面评估环境管制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管制不仅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而且还明显提升了企业出口概率,并且这一促进作用随立法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进一步引入企业融资约束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发现,环境管制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出口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显著促进了低融资约束企业的出口,并且该效应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降低而不断增强;对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环境管制激励了企业(尤其是低融资约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改进活动,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和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对企业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环境管制与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发现,环境管制在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出口质量升级,并且这一作用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的降低而增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周府  李茹  吴方卫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给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商品出口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出口,但促进作用在异质性视角下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①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②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强于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③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的影响均不确定;④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⑤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一定程度抑制了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娜  毛其淋  
本文以中国2001年入世为背景,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关税数据研究进口关税减免对中国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微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关税减免引致的成本及种类效应不仅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新产品创新决策,而且也提高了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强度,但最终品关税减免引致的竞争效应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不明显,这一结论在有效克服进口关税减免的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进口关税减免对不同特征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最终品关税减免显著抑制了最低生产率企业进行新产品创新的概率,但对最高生产率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间品关税减免对中低生产率企业、中低规模企业、较高融资约束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庄子银  贾红静  李汛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完善创新资源及利益分配机制的关键制度手段,对全面激发我国企业创新活力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库的匹配面板数据,在企业创新能力和互补性资产异质性框架下,以产权性质、出口贸易和企业规模为视角,实证检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总体创新水平具有激励效应,但是针对不同创新能力或互补性能力主体其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非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相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国有控股企业和出口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均更强。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水平也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而言,大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促进效应较强,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弱,小微型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并不显著甚至具有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并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效应的异质性研究理论,对于政府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有效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中蕾  韩冬艳  
随着服务贸易进口的扩张,更多高竞争力外来服务将输入我国,这无疑会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造成一定压力,迫使其专注于创新产品、服务或技术。而如果商贸流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较高,则其在这种竞争压力下通过创新获得的优势将会更加显著。基于此,本文将对我国301家商贸流通企业进行回归分析,并按照性质划分组别再进行异质性分析,旨在引导我国商贸流通企业顺应服务贸易进口发展趋势加快创新步伐。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知识产权保护组中,服务贸易进口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能够削弱服务贸易进口的抑制作用;在低知识产权保护组中,服务贸易进口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而生产率水平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一般贸易组中,服务贸易进口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而生产率水平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混合贸易组中,服务贸易进口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能够削弱服务贸易进口的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亮   邱斌   吴腊梅  
中间品全球采购是进口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国内生产网络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分别在企业、行业和国家层面测算了中间品全球采购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1)制造业和中国整体中间品全球采购的福利效应分别为1.212%和0.836%,忽略企业异质性和国内生产网络的加总模型会高估中间品全球采购的福利效应。因此,本文构建的包含企业异质性和国内生产网络的理论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量化评估中间品全球采购的福利效应。(2)中国各行业中间品全球采购的福利效应差异较大,其中高科技行业整体的福利效应较大,特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福利效应高达2.428%,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福利效应仅为0.640%。(3)中间品全球采购的福利效应在中国各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福利效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国产业过度集聚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完善。该研究结论对于降低空间发展不平等和实现开放成果全民共享具有重要政策含义。(4)基于二元边际视角的反事实模拟发现,企业中间品全球采购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变化是消费者福利提升的两个重要渠道。本文为准确评估中间品全球采购的福利效应以及深入理解贸易二元边际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鹏  秦泗霞  
本文通过建立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的理论模型,利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数据,检验了异质性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生产率较低的企业更可能选择跨国并购;规模更大、资本密集度更高和研发投入更多的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此外,本文对整体样本按投资动机进行了分类,从企业异质性角度探究了不同类型企业在对外投资模式选择上存在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