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74)
2023(17893)
2022(15063)
2021(13851)
2020(11442)
2019(26153)
2018(25744)
2017(49215)
2016(26291)
2015(28967)
2014(28647)
2013(28052)
2012(25760)
2011(23172)
2010(23195)
2009(20971)
2008(20343)
2007(18154)
2006(15650)
2005(14055)
作者
(72147)
(60490)
(59877)
(56850)
(38490)
(28851)
(27274)
(23381)
(22873)
(21533)
(20581)
(20305)
(19426)
(18852)
(18651)
(18504)
(17899)
(17702)
(17345)
(17183)
(15108)
(14699)
(14527)
(13892)
(13542)
(13372)
(13367)
(13311)
(12099)
(11910)
学科
(107263)
经济(107127)
管理(82535)
(78752)
(66152)
企业(66152)
方法(42625)
数学(36395)
数学方法(35927)
中国(31986)
(29324)
(28929)
业经(26273)
地方(25583)
(24547)
技术(22961)
农业(19895)
(19875)
(19492)
银行(19465)
(18713)
(18647)
金融(18643)
(18638)
贸易(18618)
(18023)
(17932)
财务(17873)
财务管理(17832)
理论(17381)
机构
学院(361305)
大学(359394)
(149578)
经济(146503)
管理(141739)
理学(121877)
研究(120981)
理学院(120600)
管理学(118628)
管理学院(117936)
中国(91827)
(74629)
(71741)
科学(70990)
(58766)
中心(56685)
(56482)
财经(56070)
(55506)
研究所(52857)
(50943)
业大(50692)
(47352)
师范(46864)
北京(46363)
经济学(45816)
(44506)
(44122)
农业(43621)
财经大学(41764)
基金
项目(245085)
科学(196149)
研究(182963)
基金(178590)
(154527)
国家(153197)
科学基金(133662)
社会(118340)
社会科(112386)
社会科学(112367)
(97370)
基金项目(94479)
教育(85224)
自然(84736)
自然科(82865)
自然科学(82843)
自然科学基金(81386)
(81222)
编号(73584)
资助(71236)
成果(59839)
(56004)
(55630)
重点(55163)
(54647)
课题(51404)
创新(51312)
国家社会(49401)
(49342)
教育部(47695)
期刊
(167694)
经济(167694)
研究(107786)
中国(78883)
(56596)
管理(56268)
(52495)
学报(51887)
科学(50064)
教育(45171)
大学(41224)
学学(38713)
(36629)
金融(36629)
农业(35688)
技术(33915)
业经(28750)
财经(27998)
经济研究(26459)
(24178)
问题(21529)
(19150)
科技(18383)
技术经济(17712)
(16615)
(16350)
理论(16286)
商业(16106)
图书(16003)
现代(15973)
共检索到547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俞荣建  郑佳咪  项丽瑶  李海明  
运用246家创业板公司发明专利数据,运用分层回归法,从企业异质性研发合作视角揭示企业研发的内在机制及内外情境特征。(1)企业间合作较校企合作更能提升企业发明专利质量;(2)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抑制企业间合作对发明专利质量的作用,而强化校企合作对发明专利质量的积极影响;(3)吸收能力强化企业间合作对发明专利质量的积极影响,而抑制校企合作对发明专利质量的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研发伙伴选择、发明专利质量提升,具有直接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文春  张义明  
从团队学习行为视角出发,探索团队认同情境下知识型团队异质性特质及其交互效应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构建异质性特质、团队学习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的概念模型。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71个知识型团队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异质性特质对团队创造力影响不同,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有着正向影响,价值观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有着负向影响;基于两者交互作用的异质性竞争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力;(2)两种异质性特质通过团队学习行为提升团队创造力;(3)团队认同在两种异质性特质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文春  张义明  
从团队学习行为视角出发,探索团队认同情境下知识型团队异质性特质及其交互效应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构建异质性特质、团队学习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的概念模型。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71个知识型团队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异质性特质对团队创造力影响不同,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有着正向影响,价值观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有着负向影响;基于两者交互作用的异质性竞争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力;(2)两种异质性特质通过团队学习行为提升团队创造力;(3)团队认同在两种异质性特质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添天  柴菁敏  郑敏钰  
知识异质性在为研发团队带来跨领域知识和多元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团队成员的知识复杂性、背景差异和沟通障碍。为厘清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以两者为核心的基础模型,考察了知识整合能力、主观关系体验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而主观关系体验正向调节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添天  柴菁敏  郑敏钰  
知识异质性在为研发团队带来跨领域知识和多元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团队成员的知识复杂性、背景差异和沟通障碍。为厘清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以两者为核心的基础模型,考察了知识整合能力、主观关系体验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而主观关系体验正向调节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坤扬  
公司创业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是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本文基于CVC项目异质性视角,探讨控股与非控股CVC项目治理结构下CVC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差异以及组织冗余调节效应的差异。通过2000~2012期间沪深主板78家上市公司CVC项目投资的686个创业企业样本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非控股型CVC项目治理结构下,CVC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呈"U形"关系,组织冗余对两者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胡鑫  
知识消费水平是影响技术运用效率和研发部门生产效率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将是提升研发人力资本比重的重要方式。由此,本文引入知识消费水平作为中介变量,从知识消费的角度,分析了对外开放程度与研发部门人力资本占比之间的内在机制,解构了对外开放政策对研发部门人力资本的影响,并尝试打开一个“黑箱”——对外开放战略是如何对中国自主研发实力产生影响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经验事实得出以下结论: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助于知识消费水平的提升、技术运用效率的上升及研发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并由此带来研发部门要素报酬增加,从而对人力资本向研发部门的流动起到导向作用,最终改变当前研发部门人力资本不足的困境。本文认为,在对外开放的“双循环”新战略发展格局下,我们仍须进一步借助全球生产要素联结,推动知识消费结构升级,以改变人力资本在部门间配比失调的现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星   惠宁   韩先锋   崔若冰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剖析人工智能通过知识创造机制、知识地理溢出机制,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复合效应。利用2012—2021年四大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上述的复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层面,应当以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体形式;在区域层面,注重区域的软、硬制度要素的构建,推动区域的数字化水平提升和新基建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势能,促进人工智能在区域的长期“根植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凌士显  
社保基金是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本文选择2009-2014年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异质性持股视角,研究社保基金持股的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实证结果表明:社保基金持股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问题;社保基金组合持股具有较强的价值选择能力和一定的价值创造能力,而社保基金转持持股不具有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赋予社保基金转持股份公司治理参与权,提高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上限,以充分发挥社保基金持股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其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炜煌  何蛟龙  陈成文  
传统研究分别从社会关系嵌入的视角和社会经济地位的视角对幸福感获得解释,然而许多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本研究认为这是因为传统分析没有看到幸福感获得机制的异质性。本研究从现代性的讨论中总结出决定幸福感获得机制的两个维度,并以FMM模型进行预测,发现了三种幸福感获得机制。根据三种机制的分布概率,将农村流动人口分为乡土脱嵌型、乡土嵌入型和现代转换型三类。OLS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这三类人的幸福感获得机制明显不同,他们有不同的幸福生活实现道路。在现行机制下,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幸福生活。不过,最根本的办法是通过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让更多的农村流动实现现代转换,进而能够从地域流动和职业晋升中实现幸福生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泽双  杜若璇  
基于知识整合的视角,以258名创业团队成员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知识异质性、知识整合能力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并检验环境不确定性是否调节知识整合能力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正向作用于知识整合能力、团队创造力;知识整合能力正向作用于团队创造力;同时知识整合能力在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在知识整合能力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环境不确定性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可斌   旷鹏程  
立足于城商行流动性创造服务本地实体经济和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20年中国121家城商行作为研究样本并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当下逐步推进的城市群政策对城商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城市群政策通过提高城市的金融集聚能力,提升了政策覆盖范围内的城商行流动性创造水平,表现为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城市群政策还通过弱化行政区域划分和地区文化差异联合形成的市场分割,弥合了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城商行流动性创造差距,表现为市场一体化效应。关于城市群“中心-外围”结构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城市群政策的集聚效应推动了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的协同增长,且市场一体化效应促使中心城市饱和的金融资源外溢至地理距离在160~240公里范围内的外围城市,分散了集聚于中心城市的金融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莫磊  
在社会责任内部化与公司财务效应外部化的互动影响中,公司财务行为具有社会责任效应,而社会责任的履行结果又会反作用于公司财务选择和公司价值,由此公司财务成为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文章的贡献在于,从制度规范和价值创造的双重视角揭示了公司财务与社会责任全面融合的外生规制和内在机理,并探讨了财务管理目标和公司财务治理的变革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项益鸣  杨瑞萍  朱珊  
通过对来自国内117家中小企业的268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引入高层梯队理论和知识创造理论,探讨TMT的异质性通过中介变量知识创造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MT的年龄异质性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负面影响作用,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面影响作用;年龄异质性对于知识创造具有负面的影响,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于知识创造具有正面的影响;知识创造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星  惠宁  崔若冰  韩先锋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征,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已然成为学术热点。本文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作为产业共性技术、短周期技术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存在的耦合效应,阐述了数字技术的知识性、可封装性通过促进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形成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空间效应。基于2012—2021年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关中四大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省域层面关键指标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作为“知识经济”,应当注重对于数字技术类型的选择,形成与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后的“共振效应”,同时有效推动社会各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另外,在先行区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数字产业园区,发挥数字经济在空间维度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