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57)
2023(18343)
2022(15350)
2021(14240)
2020(12015)
2019(27108)
2018(26707)
2017(51313)
2016(27776)
2015(30712)
2014(30505)
2013(29662)
2012(27294)
2011(24689)
2010(24865)
2009(22686)
2008(22110)
2007(19047)
2006(16790)
2005(14802)
作者
(80369)
(67082)
(66788)
(63416)
(42855)
(32306)
(30262)
(26112)
(25472)
(23923)
(22904)
(22297)
(21479)
(21134)
(20964)
(20751)
(19987)
(19813)
(19350)
(19283)
(16636)
(16610)
(16493)
(15423)
(15322)
(15025)
(14775)
(14449)
(13585)
(13142)
学科
(126100)
经济(125986)
管理(79820)
(75014)
(61922)
企业(61922)
方法(53753)
数学(48086)
数学方法(47348)
中国(29678)
(29652)
(29262)
业经(25472)
地方(25371)
(24531)
(22341)
贸易(22329)
(21748)
(21226)
农业(19733)
理论(18172)
(18100)
(18098)
银行(18051)
财务(18033)
财务管理(17999)
(17654)
金融(17653)
(17242)
技术(17214)
机构
学院(393283)
大学(390950)
(168298)
经济(165061)
管理(149827)
研究(134521)
理学(129934)
理学院(128538)
管理学(125954)
管理学院(125249)
中国(100652)
科学(82213)
(79892)
(75325)
(68310)
(67930)
研究所(62028)
中心(61226)
财经(60441)
业大(60394)
(58097)
(55074)
农业(53837)
经济学(52671)
北京(49506)
(48977)
(48480)
师范(48360)
经济学院(47312)
(45580)
基金
项目(268301)
科学(211479)
基金(196474)
研究(189463)
(173924)
国家(172526)
科学基金(147642)
社会(122025)
社会科(115838)
社会科学(115810)
(104689)
基金项目(102818)
自然(97644)
自然科(95520)
自然科学(95495)
自然科学基金(93822)
(88801)
教育(88321)
资助(81535)
编号(74401)
重点(60928)
成果(59264)
(59041)
(57681)
(56192)
创新(52566)
课题(52030)
科研(51996)
国家社会(51091)
教育部(50724)
期刊
(181839)
经济(181839)
研究(113361)
中国(72700)
学报(65132)
(60768)
科学(58668)
(58098)
管理(56666)
大学(49446)
学学(47335)
农业(40746)
(38607)
金融(38607)
教育(38194)
技术(35391)
经济研究(31469)
财经(30508)
业经(28136)
(26337)
问题(23154)
(21700)
统计(20667)
技术经济(20240)
(19696)
(19049)
(18945)
科技(17794)
商业(17737)
国际(17383)
共检索到574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连飞  
本文在货币政策转型背景下研究汇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对比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规则对烫平汇率冲击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的效果。结果表明:当汇率冲击导致经济波动时,数量型规则比价格型规则对烫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更有效,且能够更好的减小社会福利损失。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过程中,仍然不能放弃数量型工具的使用,综合运用数量和价格两种调控手段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徐洋  
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出发,构建了包含影子银行体系在内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重点探究了当影子银行体系存在部分"金融窖藏"功能时,即影子银行系统中有部分资金无法贷出,参与货币创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冲击对总产出、消费、投资、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存在"金融窖藏"现象时,不论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其有效性都受到了削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徐洋  
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出发,构建了包含影子银行体系在内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重点探究了当影子银行体系存在部分"金融窖藏"功能时,即影子银行系统中有部分资金无法贷出,参与货币创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冲击对总产出、消费、投资、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存在"金融窖藏"现象时,不论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其有效性都受到了削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轶嘉  宋林  
为了准确预估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文章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来研究各类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通过模型的参数校准和估计完成了DSGE模型构建,从消费偏好、投资边际等多种外生冲击变量的标准差、持续性、脉冲效应等角度对宏观经济的农牧、采矿、制造、电力、建筑、交通、金融7个部分进行波动性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仝冰  
为了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可以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一个包含多种冲击和摩擦性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这类模型通常使用利率规则测度货币政策冲击,不过,货币数量规则可能更适合中国现实。在使用货币数量规则这种新的设定下,历史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992—2016年期间,产出增长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投资冲击和外生需求冲击,而其中的两次剧烈波动则需要用其他冲击来解释;通货膨胀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其次是价格加成冲击、投资效率冲击和永久性技术冲击。在新的设定下,理论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尽管货币政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其重要程度已经降低;此外,投资的波动主要是源于投资效率冲击而不是投资品价格冲击。这些发现与国内外现有的结论并不一致。这表明,选择何种方式测度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至关重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盖静  
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形式上已经完成,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明显。过去,学者们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对汇率传导渠道的研究不多。从研究方法上,多使用传统的VAR模型,并未考虑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对模型中参数的影响。采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VAR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冲击、汇率波动与国内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一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带有时变性,使用传统VAR方法进行分析并不恰当;二是货币供应量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关性减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盖静  
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形式上已经完成,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明显。过去,学者们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对汇率传导渠道的研究不多。从研究方法上,多使用传统的VAR模型,并未考虑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对模型中参数的影响。采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VAR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冲击、汇率波动与国内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一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带有时变性,使用传统VAR方法进行分析并不恰当;二是货币供应量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关性减弱,不稳定性增强;三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仍然存在较强阻滞。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玲  陈登科  
本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产出水平带来正面影响,而跨国面板数据回归显示,这可能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一般物价水平影响更大有关,这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相对改善相关;此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呈现典型的"逆周期"操作特征,且利率"逆周期"特征更加明显;非线性石油价格情形下,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石油冲击反应方向不变,但反应幅度减少,该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不作为"优于微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伯英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面板数据分析法,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冲击下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反应,以及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货币政策操作对低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影响程度高于对高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对短期(1年及以内)、长期(10年以上)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高于对中长期(5~10年)企业债的影响;二是我国企业债信用利差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不显著,而货币政策变动所导致的融资环境改变对信用利差有显著影响,融资环境是信用利差变动的主导因素;三是货币政策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存在非对称效应,货币政策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在经济下行阶段更为显著,非对称效应在低等级债券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市场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优化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完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的金融环境;第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优化融资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保持在合理水平,为企业"去杠杆"打下有利的货币信用基础;第三,根据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特点,完善逆周期货币政策操作,充分发挥债券市场信用利差对市场主体融资的调节功能,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应对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不利冲击,为经济平稳发展创造有利的货币信用条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供给冲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之一,如何应对冲击、化解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构建TVP-SV-VAR和DSGE模型分析供给冲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特征事实,运用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来应对供给冲击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结果表明:供给冲击不仅会降低产出水平,加剧产出缺口的波动程度,还会提高通胀率,扩大通胀缺口;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是供给冲击下提高产出水平、推动通胀趋于稳态的有效工具,通胀目标的调整是实现产出提高和通胀稳定组合目标最优选择的可行策略。由此表明,引入汇率和审慎两个因素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我国实际有更好的适配度,有利于完善我国“多目标、多工具”的货币政策规则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小红  苏玮  
股价波动会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多部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下,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包含股价缺口的无约束模型和不包含股价缺口的受约束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无约束模型显著占优于受约束模型,说明我国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有必要考虑股票价格波动因素。对无约束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股价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比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更大。从政策分析的角度,中央银行考虑股价波动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冲击造成经济偏离均衡增长路径的幅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小红  苏玮  
股价波动会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多部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下,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包含股价缺口的无约束模型和不包含股价缺口的受约束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无约束模型显著占优于受约束模型,说明我国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有必要考虑股票价格波动因素。对无约束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股价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比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更大。从政策分析的角度,中央银行考虑股价波动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冲击造成经济偏离均衡增长路径的幅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会恒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轨制经济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制度环境,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通货紧缩是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基本状态。总的来看,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限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以消除转轨时期相对不稳定的经济体制基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及其取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庄子罐  贾红静  刘鼎铭  
中国正处于货币政策改革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实施效果呈现出新的特点,对新时期货币政策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结合不同货币政策规则(数量型和价格型)设定,运用贝叶斯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以讨论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相比,包含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模型表现效果更佳,且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更大,因此忽略预期冲击会低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价格型货币政策相比,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更大且政策效果的持续时间更长,但是不能忽视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消费、通胀的调控作用;无论何种规则下,货币政策冲击对投资的影响最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加强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引导公众形成可预期的货币政策环境,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另外,在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应该继续以数量型工具为主,同时注重与价格型工具的协调配合,从而合理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继志  郭敏  
本文首先对全球性因素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协同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协同效应的历史演变,然后实证分析了1998-2011年全球性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世界经济与中国宏观经济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同时,全球性因素对各经济变量的解释力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已成为系统更重要的因素。全球性因素引起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部分改变,然而,全球性因素在中国不同经济变量响应货币冲击中有着不同的影响,由于全球性因素,某些经济变量对货币冲击的调整幅度和方向、持续性反应和时滞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全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