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2)
2023(15594)
2022(13245)
2021(12101)
2020(10040)
2019(22737)
2018(22271)
2017(42204)
2016(21711)
2015(24088)
2014(23269)
2013(22557)
2012(20190)
2011(18062)
2010(17792)
2009(16500)
2008(14624)
2007(12029)
2006(10529)
2005(9049)
作者
(56234)
(46836)
(46470)
(44236)
(29666)
(22372)
(21289)
(18026)
(18016)
(16134)
(15843)
(15767)
(14693)
(14516)
(14167)
(13852)
(13784)
(13435)
(13370)
(13286)
(11206)
(11030)
(10940)
(10884)
(10787)
(10409)
(9967)
(9801)
(9245)
(9071)
学科
(106040)
经济(105953)
管理(60395)
(54895)
(44964)
企业(44964)
方法(40061)
数学(36163)
数学方法(35700)
中国(31593)
地方(27609)
(26736)
金融(26734)
(24518)
银行(24512)
(23654)
(23477)
(22658)
业经(21197)
(18259)
农业(16319)
(16160)
(15281)
贸易(15267)
地方经济(14900)
环境(14883)
(14777)
财务(14727)
(14717)
财务管理(14700)
机构
学院(290707)
大学(286839)
(130480)
经济(127890)
管理(113540)
理学(98384)
理学院(97381)
管理学(95711)
管理学院(95169)
研究(93592)
中国(76014)
(57516)
(57092)
科学(52850)
财经(46436)
中心(46217)
(42837)
(42170)
经济学(42155)
(41152)
研究所(38860)
(37891)
经济学院(37817)
业大(37529)
(36961)
师范(36630)
北京(35014)
(34683)
财经大学(34631)
(33697)
基金
项目(201516)
科学(161015)
研究(151220)
基金(147900)
(126158)
国家(125107)
科学基金(110512)
社会(99995)
社会科(94998)
社会科学(94976)
(79399)
基金项目(78670)
教育(69254)
自然(68870)
自然科(67323)
自然科学(67312)
自然科学基金(66046)
(65133)
编号(61375)
资助(58947)
成果(47273)
(45063)
重点(44980)
(44073)
(43023)
国家社会(42191)
课题(41294)
创新(40278)
教育部(39177)
人文(38930)
期刊
(142461)
经济(142461)
研究(86519)
中国(51593)
(44517)
管理(41891)
(37710)
金融(37710)
科学(35583)
学报(35188)
(34056)
大学(28602)
技术(27838)
学学(27255)
教育(25803)
经济研究(24388)
财经(22964)
农业(22699)
业经(22350)
(19914)
问题(19366)
技术经济(14922)
统计(14254)
理论(13483)
(13389)
现代(13331)
商业(13229)
(13113)
(12860)
资源(12302)
共检索到427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团标  
中心城市经济布局是区域经济布局网络的连接点与核心,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出现,中心城市经济布局有必要转向区域的资源发现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的培育,树立“中心城市经济就是融合经济”的科学布局观。通过以滇、桂为例,研究中心城市经济布局问题,积极探索开放经济下的中心城市经济融合途径,积极寻找中心城市经济融和的一般规律是本文的宗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竑  
汕头要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必须有强大的产业集群支撑,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集聚辐射能力和城市的服务功能,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源的合理流动配置来实现区域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用"一颗子"带动"一大片",带活"一盘棋"。虽然汕头的产业集群不断得到优化升级,但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不少,汕头要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更加注重产业集群的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鹏  蒋团标  
近年来广西建成的西南出海大通道,使大西南腹地和北部湾港口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形成了一个体系,但其体系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加快广西中心城市经济走廊和通道经济建设,加强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西江经济走廊”和粤桂一体化,全面融入珠三角,是广西构建中心城市经济走廊和通道经济建设和实现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目标的“四个广西”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武志伟  
本文探讨了金融发展与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研究的结论是 ,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供充足的资本积累、推动社会需求、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缩小城乡经济差异等几个方面的作用为中心城市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 ,是实现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功能与作用的重要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团标  
中心城市生产力布局是区域生产力布局网络的连接点与核心,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城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主导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以广西贺州市为例,寻找基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主导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本文的宗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惠峰  陈建成  李玉轩  
作为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和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太原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未得到充分凸显。而资源型产业制度的路径依赖又大大限制了太原市现代化城市功能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中心作用的发挥。目前,山西省已经成为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太原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其传统资源型主导产业的地位将可能被富有创新性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所替代,而新兴起的催生产业集群成长的试验区、开发区、创新区,将重新整合和提升太原市城市的核心功能,使太原市真正能够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玮   肖惠之   王彦杉   陆珊  
文章选取2012—2021年湘南地区城市年度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测算衡阳与湘南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城际经济隶属度,探究衡阳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影响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层面上分析,衡阳在被认定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前后,其对区域内经济正向影响作用有明显提升,湘南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中心城市建设连带的政策红利。从空间层面上看,衡阳对周边城市的引领效应仍受地理位置远近影响,距离较近的城市被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小虎  王松  陈海盛  
都市圈是经济空间集聚发展的新态势,它的崛起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处在同一个都市圈内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具有密切的联系。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政府财政支出、公共服务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对应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位于杭州都市圈与泛上海都市圈的典型非中心城市嘉兴为例,将内部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建立回归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非中心城市的增长特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霞  吴殿廷  周宁  
笔者以山东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近20年山东省省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经济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北—西南"递减的梯度,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由"济南—青岛"双核结构转变为"一高多极",最后演变为"北高南低"与"东高西低"。区域政策、人才因素、基础设施等是影响山东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云  
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结构状况。河南中心城市(市区)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显著,且经济结构层次不高,产业支持力度不足,表现为大型骨干企业发展薄弱,缺乏后劲、第三产业构成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比重低。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是强化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明确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强产业集聚力、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河南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重要手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学鑫  田广增  苗长虹  
从国内外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型、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机制、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与经验、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标志4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梳理与总结,认为在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时机、度、势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理论化和强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工业化中高级阶段,城市建设、工业技术、产业配套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已经到达重化工业的后期阶段,正在向发达经济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诗白  
城市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最艰巨的组成部分。而以城市为中心,组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经济区,打破条块分割,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城市尤其是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极为重视。1981年11月,国务院在五届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形成各类经济中心,组织合理的经济网格”。1982年11月,国务院《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区”。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琳昊   冯烽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使用耦合度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测度城市数实融合程度和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数实融合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实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宜居性,扩大城市的市场规模,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从而增强城市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经济韧性。扩展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沿海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创新活跃度在数实融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在进一步加强城市数实融合进程、创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翔  
工业化、信息化及市场化等因素对发达国家城市转型的作用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递次发生的,而对正处于深度转型中的我国城市而言,却在短期内相互交织,冲击性更强。产业融合是在整合原有产业基础上的行业衍生与重新分工,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都曾经历从分工、互动到融合的过程。在转型路径上,我国城市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制造业优势,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并注重结构体系的多样性、接续性及融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