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13)
2023(21950)
2022(18648)
2021(17360)
2020(14530)
2019(33045)
2018(32707)
2017(62601)
2016(34138)
2015(38198)
2014(37792)
2013(37234)
2012(34293)
2011(30942)
2010(31267)
2009(28729)
2008(28490)
2007(25475)
2006(22528)
2005(20456)
作者
(97680)
(81222)
(80810)
(76818)
(51874)
(39001)
(36596)
(31651)
(30828)
(29266)
(27747)
(27545)
(26040)
(25913)
(25259)
(24848)
(24115)
(23906)
(23382)
(23308)
(20276)
(19996)
(19745)
(18701)
(18234)
(18196)
(18121)
(18071)
(16426)
(16146)
学科
(139774)
经济(139596)
(113356)
管理(110021)
(99689)
企业(99689)
方法(58655)
数学(47778)
数学方法(47097)
(41719)
(40469)
中国(39122)
业经(38787)
(31415)
地方(30193)
(28113)
财务(28018)
财务管理(27970)
农业(27724)
(27578)
企业财务(26574)
理论(25900)
技术(25829)
(23914)
(23877)
银行(23857)
贸易(23856)
(23761)
(23119)
(22820)
机构
学院(480675)
大学(479445)
(192982)
经济(188812)
管理(188695)
研究(161544)
理学(161416)
理学院(159583)
管理学(156781)
管理学院(155876)
中国(123922)
(102991)
科学(98194)
(93716)
(81144)
(79921)
(74044)
中心(73647)
财经(73104)
研究所(73032)
业大(70349)
(66418)
北京(65239)
(63342)
师范(62705)
农业(62205)
(59336)
(58907)
经济学(57651)
财经大学(54075)
基金
项目(318401)
科学(251601)
研究(234759)
基金(230424)
(200142)
国家(198365)
科学基金(171431)
社会(148023)
社会科(140251)
社会科学(140216)
(125634)
基金项目(121309)
自然(110932)
教育(108790)
自然科(108390)
自然科学(108361)
自然科学基金(106437)
(104995)
编号(95652)
资助(94564)
成果(78152)
重点(71249)
(70104)
(69672)
(68542)
课题(66769)
创新(63527)
国家社会(60741)
科研(60450)
教育部(60378)
期刊
(221130)
经济(221130)
研究(145164)
中国(102225)
管理(75946)
(75930)
学报(73883)
(73875)
科学(69060)
教育(59266)
大学(57256)
学学(53796)
农业(50455)
(46724)
金融(46724)
技术(44769)
业经(37477)
财经(36667)
经济研究(34159)
(31553)
问题(28409)
(28384)
技术经济(24452)
科技(23098)
图书(22930)
(22622)
现代(22397)
理论(21982)
商业(21445)
(21009)
共检索到733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勇志  范黎波  
运用序惯博弈模型分析了发达国家企业技术溢出率与后发企业进行开发性学习投入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溢出仅从在位企业向后发企业单向溢出的假设下,当技术溢出率相对较大时,后发企业就有可能从在位企业那里获得技术溢出上的收益,更愿意成为追随者,但同时也降低了开发性学习投入上的动力。在技术溢出率足够小的情况下,后发企业更愿意选择同步进行开发性学习投入。随着技术溢出率的边际递减,在某一临界点开发性学习是后发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实施追赶效应的战略性投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冰  蔡洋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也迅速崛起,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困难,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商业性金融常因高风险而对中小企业敬而远之。近年我国通过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集群效应对现有的开发性融资模式进行了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傅增清  罗同文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着眼于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业面临的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投融资方式单一以及体制机制滞后等现实困境,亟待探寻现阶段社会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有效路径,从而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推进金融创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社会养老资源配置效率。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业投融资特点1.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仍以国家和集体投入为主。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具有福利性、公益性,有较强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建宇  
企业拥有的资源基础决定了其创新形式的选择,而选择不同的创新形式将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本文将资源分为知识性资源、财产性资源和混合性资源,并考虑资源嵌入组织的程度,形成了资源的通用性、模块化和互补性三种性质。研究发现知识性资源有利于探索性创新、财产性资源有利于开发性创新。我们还发现无论什么类型的资源,只要企业加强互补性就有利于开发性创新;而知识性资源强化了互补性之后会使其对探索性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应针对其拥有的资源基础来选择不同的创新形式,或者根据自己的创新战略方向来获取不同形式的资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华涛  孙霆姝  周晨  
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均能促进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但受到行业特征影响,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策略随之不同。基于权变、优序融资、委托代理、技术跨越等理论,本文从创新创业、国际商务领域主流学术刊物中遴选出与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以及行业特征有关的29个独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元分析研究方法,以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为自变量,以行业国际竞争力、行业融资依赖程度、行业科技强度为调节变量,以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为因变量。研究结论是:高国际竞争力行业、内部融资依赖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更适合采用探索性创新;低国际竞争力行业、外部融资依赖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或仅更适合采用开发性创新;行业科技强度对于创新策略影响国际创业企业的调节作用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中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菲菲  张颖  李宗泽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偏重于开发性创新,造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之间的失衡,使其难以抵御恶劣的国际金融环境,阻碍了其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其由开发性创新向探索性创新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文化与技术融合的视角切入,综合运用技术战略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产业领域关联—企业主体合作—资源要素整合"的理论框架,借鉴美国迪斯尼公司探索性创新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总结出新技术带动文化产业、文化需求推动技术革新与技术要素与文化创意协同三条创新转型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剑力  
利用251家企业样本数据,将组织结构特性作为权变调节因素纳入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考察中,构建了一个调节效应分析模型,利用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两种重要途径,二者平衡有助于绩效提升、不平衡有损于绩效提升;组织结构特性不同,其对两种创新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同,其中,组织分权化对探索性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组织正式化对开发性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组织联通性则没有显示出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买忆媛  聂鸣  
开发性金融机构(DFI,Developed financial institution)作为政府控股机构,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政策工具对企业技术发展路径的影响,并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探讨了与风险投资的互补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志辉  武岳  国娇  
在市场竞争和金融管制的双重制约的环境中,开发性金融机构为实现经营目标不断地开拓市场、调整结构,即不断地进行着金融创新;而金融管理当局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保护资产安全与投资者的权益又在日益加强监督与管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作为一个矛盾关系中的两极力量,相互影响、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剑力  
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创新方式。笔者把环境不确定性、冗余资源、组织结构特性等权变影响因素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多要素互动的整合研究模型,从多个角度挖掘两种创新方式在不同匹配条件下的企业绩效影响水平,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为未来实证研究提供基础框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维  王冠鹏  熊熊  寇悦  
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有效办法。本文拟从金融工程的角度对开发性金融给予诠释,对开发性金融加以界定,然后对比分析美国和中国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构成要素,进一步总结各自的要素特征,最后结合中国国情给出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剑力  
基于251家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不确定性环境下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的平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两种重要途径,二者的平衡更有助于提升绩效,不平衡有损于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的不同维度对两种创新与绩效关系发挥着不同调节作用;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越需要对两种创新方式进行平衡,进而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剑力  
基于探索和开发理论视角可把创新分为探索性和开发性两种。本文在考察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的内涵、相互关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创新方式及其平衡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卫军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贡献显著,但其长期以来却面临着融资难题。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特殊定位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具有特殊优势,而银行信贷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本文认为,除一般企业贷款定价需考虑的基本因素外,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贷款定价还应考虑机制建设、战略客户、社会责任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基于开发性金融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型,并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娜娜  
本文以海尔和迈瑞的逆向创新案例为样本,探讨了基于逆向创新的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机制模型。结果表明,逆向创新策略是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的有效途径,而基于创新网络的动态组织学习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后发企业可以选择从市场创新入手弥补技术基础的不足,继而逐渐发展自主技术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