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11)
2023(17307)
2022(14916)
2021(14171)
2020(11662)
2019(26700)
2018(26705)
2017(51091)
2016(27886)
2015(31515)
2014(31120)
2013(30038)
2012(27326)
2011(24214)
2010(24033)
2009(21642)
2008(20641)
2007(18006)
2006(15484)
2005(12944)
作者
(76289)
(63417)
(63072)
(59916)
(40240)
(30375)
(28724)
(24904)
(24299)
(22362)
(21723)
(21188)
(20192)
(19724)
(19702)
(19196)
(18914)
(18820)
(18236)
(18078)
(15513)
(15503)
(15292)
(14589)
(14204)
(14021)
(13971)
(13894)
(12626)
(12599)
学科
(102379)
经济(102257)
管理(80795)
(75659)
(63369)
企业(63369)
方法(48314)
数学(41938)
数学方法(41271)
(29086)
中国(27749)
(26852)
业经(23333)
(22808)
地方(21545)
理论(20208)
技术(20152)
(19638)
农业(19359)
(17732)
贸易(17722)
(17174)
(16727)
(16718)
财务(16634)
财务管理(16599)
环境(15896)
(15737)
银行(15680)
企业财务(15602)
机构
大学(376727)
学院(376187)
管理(149074)
(143317)
经济(140092)
理学(129930)
理学院(128447)
管理学(125949)
管理学院(125256)
研究(120539)
中国(88447)
(79353)
科学(75835)
(65384)
(59046)
(58558)
业大(56828)
中心(55936)
(54657)
研究所(53745)
财经(52885)
(52690)
师范(52149)
北京(49251)
(48189)
农业(46236)
(44603)
(44328)
经济学(42925)
师范大学(42126)
基金
项目(265156)
科学(208657)
研究(195312)
基金(190980)
(165812)
国家(164394)
科学基金(142230)
社会(121611)
社会科(114948)
社会科学(114918)
(104692)
基金项目(101840)
自然(93020)
教育(91980)
自然科(90888)
自然科学(90864)
自然科学基金(89204)
(87885)
编号(80731)
资助(77799)
成果(64940)
重点(58843)
(58059)
(56351)
(55688)
课题(55686)
创新(52582)
科研(50646)
教育部(50194)
大学(50147)
期刊
(151897)
经济(151897)
研究(106958)
中国(73693)
学报(59810)
管理(55334)
科学(54169)
(52966)
教育(51241)
(50736)
大学(46177)
学学(43125)
农业(36689)
技术(36135)
(28164)
金融(28164)
业经(26220)
财经(25044)
经济研究(23971)
(21456)
图书(20921)
问题(19826)
科技(19036)
(18899)
(18099)
技术经济(17481)
理论(17157)
资源(16190)
商业(16172)
现代(16032)
共检索到538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小华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背景下指向未来的学习模式,存在时间灵活化、空间泛在化、内容碎片化的特征。建构主义指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学习活动的环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移动学习活动的目标设计、任务设计、评价设计,并对移动学习活动类型进行拆分和重组,可将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个人知识体系的创造性重构。同时,通过“新媒体营销”课程验证移动学习设计的有效性,可为移动学习活动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梅鲁海  
为了深入推广和应用在线数字化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泛在学习空间的局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互联在线数字课程学习模型,提出职业教育需要构建一个以"过程逻辑"为主线的教学框架,阐明了学生是认知主体,主要通过情境和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教学者只是辅助知识的内化。以具体课程为例,阐述了移动互联环境下在线数字化课程平台的构成要素和课程生态系统,强调网络素养、探究、反思和跨界融合,注重形成性评价。论述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泛在学习空间,包括知识空间的构件和空间集合关系、服务空间的构建、知识演变和主体角色切换引起的空间变化等。实践表明,在线数字课程移动泛在学习空间的数据量、数据结构和类型更多,多类别泛在学习服务类型的协作性和自适应性更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扬  
互联网信息技术催生移动学习蓬勃发展,本文简要介绍移动学习分类、特点、优势与不足,并总结评析其对于大众终身教育的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萍  
日益为教育界所重视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的英语移动学习在我国高职英语学习中并未完全彰显出其应有价值。文章以英语学习为例,从学生、教师和支持条件三个方面阐述高职学生移动学习所处的困境,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发展路向,以期为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郭宇  王晰巍  李婧雯  段其姗  
[目的/意义]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移动学习的特点,研究移动学习用户信息共享行为的现状,引导移动客户端更好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Amos21.0从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个体移动学习的主观规范和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3者和谐发展的角度,对提出的影响因子、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和移动学习信息共享行为之间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环境下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主观规范、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对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王飞飞  张生太  
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新兴网络信息资源的创作与组织模式,结合微信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设计,探讨移动社交媒体下用户生成内容驱动因素,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成功十分关键。基于驱动理论视角,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3个层面来研究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313份来自微信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都显著影响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同时,社会驱动、技术驱动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当社会驱动和技术驱动中任何一个被满足时,用户都会有生成内容行为产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栩彬  甘春梅  
[目的/意义]探索习惯、使用动机、压力与移动社交媒体沉迷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娱乐动机、社交动机显著影响移动社交媒体习惯,移动社交媒体习惯进一步显著影响移动社交媒体沉迷行为;压力也显著影响移动社交媒体沉迷行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乐乐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学前教育产品和教学资源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质量。如何设计更多符合学前儿童使用行为意向的移动媒体资源,成为移动媒体资源设计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TAM模型理论为指导思想,分析了移动媒体资源的设计原则,阐述了资源的设计模式,最后根据该设计模式,以"埃及金字塔"为例,重点阐述了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并对开发后的资源进行了应用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屈建萍  刘雪峰  
针对移动流媒体业务中网络拥塞、响应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内容分发网络CDN的网络结构体系,并针对MSM-CDN内容分发给出了保证边缘缓存服务器容量的缓存容量保留策略;对于保持CDN地域级节点和CDN边缘节点与CDN中心节点的内容一致性,提出了可灵活设置内容绝对访问量和内容相对访问量门限值的内容更新实施策略。所设计的移动流媒体内容分发子系统能够适应移动流媒体系统应用中访问量和访问内容大幅变化的情况,避免了骨干网络带宽占用及内容服务器超载的问题,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流媒体服务。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艳丰  彭丽徽  刘金承  洪闯  
探究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理论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企业深入了解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发展态势提供指导。挖掘不同类型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扎根理论和SSO理论提取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标签,以农民、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K-medoids聚类方法得出4个具有显著差异性的用户画像群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用户画像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类型分为潜水忽略型、忍耐使用型、平台转移型和行为替代型4类,针对每个类型用户画像的关键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现象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用户画像标签类型解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炳义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兴传媒手段不断涌现,并且作为营销工具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微博的特点和旅游营销有很多的契合之处,符合旅游目的地营销目标市场的特性。利用微博开展营销,加大了信息的覆盖率,不仅费用很低,且互动性明显增强,更加方便交流,提高了营销的效率。但是,微博营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成功地运用这把双刃剑,借此来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整体升级,需要总结有关旅游目的地官方微博的探索和实践,引进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病毒式营销和事件营销等先进的营销理念,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微博营销运作的方法和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江坤  
本文利用传播学理论、文献资料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结合3Vs模型对A I S A S模型进行了重新的解读与构架。为企业提升营销效果,最终建立品牌社区,实现品牌共创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并以小米手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例证分析了策略的应用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家伟   张艳丰   彭丽徽   毛太田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的刺激要素以及反应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生成机理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类,为社交媒体运营商实现信息精准化服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与扎根理论提取指标要素,结合信息生态理论与SOR理论构建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用户画像模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4种用户画像类型,并结合聚类结果对4种用户画像标签分别进行具体特征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得出沉迷上瘾、强迫使用、过度使用和消极使用4种不同用户画像类型,为相关运营商或机构提供较为全面的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画像类型解释。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宇佳  张克永  
为了提升学术新媒体信息服务能力,探索移动互联网情境下的学术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本文在分析学术新媒体内涵的基础上,从学术信息生成、传递及互动交流等方面探究学术新媒体信息传播特性,将信息主体、信息内容、新媒体平台、信息环境作为构成要素,以信息的流转过程为主要传播路径构建学术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型,并提出相应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向纯洁  杨中华  
本文以创新团队中的两类知识演化模式——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为切入点,以共享心智模式为中介,探讨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模式的影响机制。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解创新团队成员使用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四个需求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两个度量维度——相似性和准确性的作用,进而研究共享心智模式对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的不同影响程度,最终形成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机制的影响框架。其研究成果将完善移动社会化媒体以及创新团队中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为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健康发展和规范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