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2)
- 2023(12343)
- 2022(10494)
- 2021(9956)
- 2020(8094)
- 2019(18567)
- 2018(18282)
- 2017(35283)
- 2016(18946)
- 2015(21194)
- 2014(21136)
- 2013(20388)
- 2012(18706)
- 2011(16803)
- 2010(16923)
- 2009(15268)
- 2008(14626)
- 2007(12891)
- 2006(11408)
- 2005(9597)
- 学科
- 济(74373)
- 经济(74289)
- 业(57237)
- 管理(55255)
- 企(44287)
- 企业(44287)
- 农(32878)
- 方法(31951)
- 数学(28132)
- 数学方法(27661)
- 财(22008)
- 农业(21693)
- 中国(20735)
- 业经(19659)
- 地方(16549)
- 制(15747)
- 策(14914)
- 贸(13558)
- 贸易(13549)
- 易(13225)
- 务(13070)
- 财务(13012)
- 财务管理(12973)
- 企业财务(12260)
- 理论(11967)
- 银(11879)
- 银行(11873)
- 技术(11677)
- 学(11438)
- 行(11287)
- 机构
- 学院(258879)
- 大学(252098)
- 济(106685)
- 经济(104259)
- 管理(103580)
- 理学(89032)
- 理学院(88142)
- 管理学(86690)
- 管理学院(86156)
- 研究(80161)
- 中国(62505)
- 京(51122)
- 财(50868)
- 科学(45335)
- 江(40501)
- 农(40073)
- 财经(39702)
- 中心(39659)
- 所(37011)
- 经(36006)
- 业大(35085)
- 范(34078)
- 师范(33814)
- 研究所(32938)
- 州(31977)
- 经济学(31884)
- 北京(31271)
- 院(29914)
- 农业(29728)
- 财经大学(29099)
- 基金
- 项目(171960)
- 科学(136921)
- 研究(132958)
- 基金(124225)
- 家(105408)
- 国家(104407)
- 科学基金(91793)
- 社会(84657)
- 社会科(80038)
- 社会科学(80022)
- 省(68325)
- 基金项目(65382)
- 教育(61992)
- 自然(57252)
- 编号(56467)
- 划(56231)
- 自然科(55922)
- 自然科学(55911)
- 自然科学基金(54870)
- 资助(50221)
- 成果(45333)
- 课题(38406)
- 部(38340)
- 发(37958)
- 重点(37894)
- 创(36237)
- 国家社会(34593)
- 人文(33702)
- 教育部(33675)
- 创新(33656)
- 期刊
- 济(122464)
- 经济(122464)
- 研究(75646)
- 中国(51643)
- 农(41460)
- 财(40265)
- 管理(38614)
- 科学(32782)
- 学报(31838)
- 教育(31049)
- 农业(27278)
- 大学(26679)
- 融(26584)
- 金融(26584)
- 技术(25384)
- 学学(25064)
- 业经(23899)
- 财经(18786)
- 经济研究(17790)
- 问题(16180)
- 经(16130)
- 版(12615)
- 技术经济(12356)
- 现代(12328)
- 理论(11942)
- 业(11867)
- 图书(11834)
- 贸(11832)
- 财会(11530)
- 商业(11350)
共检索到385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童俊 黄银 肖运来 刘晓飞
本文探讨了我国乡村及乡村规划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基于底线思维编制乡村规划的必要性,简述了底线思维的概念和层次,明确了乡村规划的底线目标和标准,结合案例探索了底线思维在乡村规划中的实现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但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在产业发展、空间利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亟待规划指引;传统的乡村规划在协调性、实施性、约束性等方面有所欠缺,表现为对乡村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基本功能把握不准、空间统筹性和控制性弱,很难引导并驱动乡村自我发展,不足以满足乡村动态复杂的发展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在乡村规划中秉持底线思维方式,能够发现并解决乡村问题,提升乡村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推动乡村规划理论和方法创新。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可以采用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释放乡村基本功能、满足国家战略要求、符合农业农村政策方向、引导乡村坚守空间底线、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等基于底线思维的规划方法和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吴限 彭韬
结合当前乡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了"三权分置"给乡村发展带来的三大影响:农地产权再分配致使农地经济价值、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产业空间优化导致农业生产空间和服务业空间的形态演变;文化特色空间重塑要求保护文化载体和发掘隐性特色空间。基于三大影响提出5条乡村规划的策略,包括拟定近远期农地入市指标、建立村域范围农地信息库、协调土地利用和村庄建设、划定风貌环境控制区和丰富村庄文化生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芙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随着时代背景和法律依据的变化,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从规划思路、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乡村规划的发展策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规划;避免盲目模仿城市规划,但应考虑和城市规划的对接;加强人文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保留乡村特色;完善基础管线设施和服务系统;完善规划管理制度,实现规划的可持续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迪
推进农村人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环节和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资金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掣肘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须制定针对性的规划策略:政府助力,引新投资;稳健管理机制,服务民生;凝心聚力,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培育科技创新动能,激发改革活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楠 张戈 李楠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近些年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迅速发展。其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推动了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天津蓟县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为蓟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城乡规划学的角度,通过对蓟县乡村旅游的现状阐述,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划策略,为乡村旅游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蓟县 问题 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忠礼
乡村景观是人们在乡村聚落的活动场所,它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乡村景观包含自然生态景观、生产劳作区域景观、生活区域景观等,它体现了乡村景观的综合性。乡村景观生态设计是人们在遵循自然法则状态下的一种生产活动,也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对环境破坏的一种反思。通过生态设计可以减少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减轻对人们身体的伤害。由冷平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园林生态学》(第二版)一书,内容详实,逻辑清晰,提出了许多关于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虎 赵奕 张一凡
都市区的发展催生了就业空间研究的兴起,当前国内这一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二线城市则较少涉及。首先介绍了都市区就业空间演化的规律,然后以二线城市济南市为研究对象,以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2001年至2008年间济南市就业空间整体格局、分区格局和通勤格局的演化特征,并归纳了济南市的就业空间结构,得出济南市当前处在都市区就业空间演化的起步期,中心区集聚增长和向心型通勤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最后从就业中心构架、职住平衡实现、基础设施支撑等问题入手提出相关规划对策。
关键词:
济南 就业空间 演化特征 规划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静 甄峰 王晶
在全球化、信息化及消费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出现了私有化、商品化与符号化的现象,街道、酒吧、咖啡馆等成为公共生活的新容器,联合办公空间、网络线下空间为城市添加了生机与活力。雷·奥尔登堡将此类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称为"第三空间"。针对北京市五道口地区的第三空间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空间具有混合功能性、创新性、流动性等特征,是城市中的弹性空间与智慧单元。在阐述空间发展特征的同时,试图厘清信息技术在第三空间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提出第三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建议,以期对城市公共空间、创新空间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第三空间 信息时代 创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燕 严瑞河
"健康乡村"与"健康城市"概念虽同时被提出,但在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健康乡村规划建设模式,乡村规划的开展在很多地区仍表现为"运动式"的建设指令。因此健康乡村规划需要从农民的价值观视角审视乡村发展需求,揭示农民对规划的主要关注点与具体意愿所在,从而通过村民参与有的放矢地实现配套设施完备、农民满意度高的乡村建设引导。论文以邯郸市曲周县槐桥乡为例,微观上从农民的客观需求出发获得问卷数据,宏观上从村庄统计数据着手,运用多层模型和HLM软件分析得出乡村规划中影响农民决策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医疗、规划参与和小学教学质量等,并基于此提出医疗防治与教育并举、农民引导与自组织同步、出行守规与安全共管等健康乡村规划建设举措。
关键词:
健康乡村 乡村规划 农民意愿 多层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伟 徐建刚 陈浩 王水源
乡村规划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长期以来单向需求导向下的建设模式致使乡村规划建设一度遇到瓶颈并流于表面。本文以当涂县龙山村美好乡村规划为实践基础,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居、生态、公共服务设施、体制和产业五个方面探求政府和本地乡村居民对村庄规划建设的多维期许,并基于总体和详细两个规划层面探讨了乡村规划中双向需求的落实与协调策略,以期能为目前的乡村建设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立 那鲲鹏
研究目的:分析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政策、乡村土地保护、乡村规划与管理等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及政策检索,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结果:英国的乡村规划密切配合其农村发展政策和农业用地保护,通过"绿化带"、"国家公园"和"杰出自然景观地区"制度的设置,英国乡村规划在有效保护乡村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结论:借鉴英国乡村发展及相关规划政策,对中国实现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地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智凯
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推出了各种政策引导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我国城乡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振兴面临各种问题,乡村让位于城镇、城乡发展不均衡严重等,不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开展乡村振兴深度分析,做好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从乡村经济、乡土社会以及乡村文化等各方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乡村规划 创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红娟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程,总结了该地区乡村的二元性和低效性特征,研究了乡村转型的趋势,以及传统乡村空间的消亡、地域认同感的消失、村民发展前景的风险、村民自主性的缺失等危机,并提出了城乡规划的应对策略,包括:划定乡村控制线,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构建"中心城市-新市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城乡体系;引导乡村产业多元化和"三产化";通过建设"乡村文化绿道"将乡村整合进区域休闲网络;整合配置城乡公交网和乡村公共设施;构建两级互动的乡村规划建设体制。
关键词:
乡村转型 乡村规划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瑜 李世泰
城市化快速推进,一方面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另一方面也存在使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减弱的现象,探索快速城市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必要性。以烟台市开发区为例,分析快速城市化地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阐述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交融式"乡村旅游开发理念与定位,强调兼容传统村落与现代乡村打造四类特色乡村旅游地域,并且提出增长极带动集群的空间规划策略。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乡村旅游 发展定位 空间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雪娇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内涵在于从居民需求和体验出发,塑造居民生活服务圈,提供人性化的社区场所。提炼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趋势,并进一步从用途混合的视角下进行解读;结合典型标准规范文件中的主要措施,探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规划的策略;应通过统筹考虑空间维度和时间序列的精细化布局和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的精细化管控来共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