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4)
2023(16494)
2022(14283)
2021(13695)
2020(11397)
2019(26498)
2018(26011)
2017(50631)
2016(27323)
2015(30517)
2014(30334)
2013(29945)
2012(27485)
2011(24753)
2010(24320)
2009(22207)
2008(21531)
2007(18374)
2006(15790)
2005(13972)
作者
(76456)
(63588)
(62816)
(60190)
(40451)
(30488)
(28732)
(24870)
(24218)
(22575)
(21618)
(21542)
(19972)
(19934)
(19677)
(19556)
(18910)
(18711)
(18213)
(18130)
(15653)
(15515)
(15231)
(14524)
(14135)
(14116)
(13935)
(13728)
(12772)
(12577)
学科
(108712)
经济(108587)
管理(76409)
(72543)
(59573)
企业(59573)
方法(52704)
数学(46649)
数学方法(46007)
中国(30576)
(28998)
(28151)
业经(22984)
(22689)
(22016)
贸易(22007)
(21487)
(20174)
农业(19086)
地方(19033)
(17912)
财务(17834)
财务管理(17797)
理论(17530)
(17205)
银行(17167)
企业财务(16899)
技术(16460)
(16424)
金融(16422)
机构
大学(382893)
学院(379469)
(158082)
经济(154940)
管理(150837)
理学(131177)
理学院(129762)
研究(129348)
管理学(127379)
管理学院(126705)
中国(98952)
(81079)
科学(78596)
(71216)
(64260)
(59528)
中心(58855)
研究所(58736)
财经(58036)
业大(55652)
(53146)
(52204)
北京(51484)
(49396)
师范(48941)
经济学(48820)
(46907)
农业(46631)
经济学院(44085)
财经大学(43642)
基金
项目(263568)
科学(208268)
基金(194137)
研究(191613)
(169572)
国家(168226)
科学基金(144849)
社会(122206)
社会科(115901)
社会科学(115872)
基金项目(102311)
(99537)
自然(94634)
自然科(92510)
自然科学(92486)
自然科学基金(90821)
教育(88149)
(85038)
资助(81089)
编号(76692)
成果(61908)
(59353)
重点(58722)
(55280)
(54467)
课题(52301)
教育部(51291)
国家社会(51081)
创新(50902)
科研(50748)
期刊
(164014)
经济(164014)
研究(113029)
中国(67825)
学报(59722)
科学(55592)
管理(54311)
(53701)
(53664)
大学(45853)
学学(43151)
教育(39549)
农业(37342)
(35417)
金融(35417)
技术(32382)
财经(28461)
经济研究(27543)
业经(25592)
(24440)
问题(21827)
(19363)
图书(18747)
(18609)
理论(18133)
技术经济(17946)
科技(17341)
(17247)
统计(16830)
世界(16445)
共检索到547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昌利  
本文基于对1994年以来的相关季度数据,着重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对广义货币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进行探讨;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当局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大操作力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国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上升而导致的过度货币需求,而且是因为不良贷款引发的货币供给有效性减弱。缓解流动性过剩必须从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非均衡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建军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要害性问题。所谓"流动性导流",就是将目前过剩的流动性通过若干可能的渠道疏导到实体经济之外,使之基本不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我国流动性过剩是由外向型经济结构引起的外汇过多流入造成的,在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且人民币升值预期难以根本逆转的情况下,只能从疏导过多流动性的角度来寻找防治通胀之道。具体的疏导渠道包括将一部分流动性导向境外和在境内扩大虚拟经济以吸收一部分流动性。后者是解决当前通胀压力和股市扩容压力的一箭双雕之策,也是本文的新观点所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洁琼  刘传哲  何丽娜  
一、流动性过剩的内涵与测度之辩流动性过剩,即过剩的流动性。那么什么是流动性?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流动性偏好,即指对货币的偏好,从此,流动性成为货币的代名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指出:"流动性指的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根据这一内涵,变现损失越少,变现所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高宾  
该文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货币供给大于"事前"货币需求,两者的缺口定义为超额流动性。该定义权衡了货币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互性,从社会整体角度去度量流动性,克服了传统度量指标的不足。从实证结果看,超额流动性指标对我国流动过剩拟合程度良好,流动性过剩是引起通胀的显著原因,对通胀解释力度较强,半对数弹性为0.91。笔者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提出建立恰当的流动性指标、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事前"货币需求、丰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数量型"货币工具等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军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祖艳  
基于边限检验法下的货币需求函数,计算得到了以货币缺口和货币过剩两种指标衡量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结果发现二者的差异非常显著。货币缺口显示我国2002年以来出现了严重的货币流动性过剩,货币过剩显示我国2005年之后货币流动性严重不足。后者表明我国资本账户的管制是有效的,它使得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货币需求上升并未得到完全满足。2008年年末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缺口和货币过剩都出现了跳跃式上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治国  
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普遍较高,实际收入上升将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和全球流动性过剩。但是,跨国比较却显示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异常下降和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实证结果表明,实际收入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被新的交叉变量放大,必须降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经济开放进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小安  
中国经济存在流动性过剩的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调控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过快增长、货币结构短期化以及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过快增长、国际资本流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市场投资诱因。然而,流动性过剩一旦形成,便可能带来长期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并可能隐含局部性金融危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从货币调控来看,应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水平,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有效调控货币中介目标,有效运用利率政策等工具,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宝昌  李楠  
本文从货币主义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加以解释,利用货币主义的经典模型建立了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的标准,并进一步探讨当发生流动性过剩时整个经济体系的变化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本文得出流动性过剩通过自身以及外部调节呈现向过剩减轻方向发展的结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建  
自2006年年初以来,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当前,过剩的流动性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预防和消除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流动性的根源入手。在我看来,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有太多的谜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面四大谜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如胜  
流动性过剩之谜的具体成因:即是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大量外汇占款,从而加大了基础货币的投入量。目前央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工具,即主要通过:(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票据买卖来扩张或收缩(即吞吐基础货币);(3)上调存贷款利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文生  刘树林  
本文阐释了"货币稀释理论",据此理论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在均衡解的表达式中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消费(或储蓄)、金融发展、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经济地位等宏观经济变量。然后通过理论推演得出如下结论:(1)货币经济中的实际利率小于自给自足经济中的实际利率,由此得出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溢价,推广了Caballero et al.(2008)的结论。(2)在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失衡是必然的。(3)中国的马歇尔K值被高估。我们提出了"总K值""有效K值"和"流动性过剩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文生  刘树林  
本文阐释了"货币稀释理论",据此理论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在均衡解的表达式中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消费(或储蓄)、金融发展、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经济地位等宏观经济变量。然后通过理论推演得出如下结论:(1)货币经济中的实际利率小于自给自足经济中的实际利率,由此得出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溢价,推广了Caballero et al.(2008)的结论。(2)在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失衡是必然的。(3)中国的马歇尔K值被高估。我们提出了"总K值""有效K值"和"流动性过剩放大系数"概念,并用中国数据验证了中国的"有效K值"明显低于其"总K值"。(4)给出并严格证明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资产供求的渐近表达式,论证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利用此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对全球失衡的影响,从而全面理解世界经济,为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和世界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力  孙永权  
本文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对流动性过剩进行量化分析,主张流动性过剩源于金融系统不良资产的货币化和动员式的投资驱动型数量增长模式;认为流动性过剩以经济景气循环为前提条件,通过三条传导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冲击;从而建议采取对冲性货币政策工具吸收流动性增量,财政冲抵和其它均衡措施消解流动性存量的有效政策组合从根本上消除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不利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