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1)
- 2023(12882)
- 2022(11409)
- 2021(10744)
- 2020(9031)
- 2019(20927)
- 2018(20756)
- 2017(40842)
- 2016(21829)
- 2015(24489)
- 2014(24105)
- 2013(23576)
- 2012(21215)
- 2011(18834)
- 2010(18360)
- 2009(16471)
- 2008(15799)
- 2007(13303)
- 2006(11158)
- 2005(9195)
- 学科
- 济(84711)
- 经济(84623)
- 管理(64234)
- 业(60492)
- 企(51655)
- 企业(51655)
- 方法(44418)
- 数学(39228)
- 数学方法(38669)
- 财(22430)
- 农(21058)
- 中国(19737)
- 业经(18511)
- 学(17260)
- 地方(15754)
- 务(15386)
- 财务(15316)
- 财务管理(15286)
- 贸(14880)
- 贸易(14876)
- 易(14465)
- 企业财务(14455)
- 理论(14272)
- 农业(14160)
- 技术(13639)
- 制(13473)
- 和(13463)
- 环境(13113)
- 划(11685)
- 银(11597)
- 机构
- 大学(299168)
- 学院(297694)
- 管理(124659)
- 济(116188)
- 经济(113734)
- 理学(109679)
- 理学院(108555)
- 管理学(106487)
- 管理学院(105962)
- 研究(91271)
- 中国(67059)
- 京(61623)
- 科学(57731)
- 财(51956)
- 业大(45387)
- 农(44535)
- 所(43671)
- 财经(43159)
- 中心(42413)
- 研究所(40243)
- 江(40208)
- 经(39449)
- 北京(38045)
- 范(37883)
- 师范(37530)
- 农业(35021)
- 经济学(34588)
- 院(33909)
- 州(33139)
- 财经大学(32630)
- 基金
- 项目(216107)
- 科学(170546)
- 基金(158177)
- 研究(157133)
- 家(137334)
- 国家(136231)
- 科学基金(118676)
- 社会(98539)
- 社会科(93477)
- 社会科学(93451)
- 基金项目(84769)
- 省(84001)
- 自然(78985)
- 自然科(77162)
- 自然科学(77145)
- 自然科学基金(75726)
- 教育(72531)
- 划(70659)
- 资助(65220)
- 编号(64277)
- 成果(49881)
- 部(47651)
- 重点(47618)
- 创(45213)
- 发(44786)
- 课题(42779)
- 创新(42144)
- 科研(41912)
- 教育部(41254)
- 大学(40815)
- 期刊
- 济(115865)
- 经济(115865)
- 研究(81627)
- 中国(47590)
- 学报(46335)
- 管理(44006)
- 科学(42655)
- 财(39615)
- 农(38924)
- 大学(35717)
- 学学(33755)
- 教育(30208)
- 农业(27550)
- 技术(26802)
- 融(21649)
- 金融(21649)
- 财经(19956)
- 业经(19801)
- 经济研究(18789)
- 经(16891)
- 图书(15598)
- 问题(15229)
- 理论(14982)
- 科技(14533)
- 技术经济(14348)
- 实践(13967)
- 践(13967)
- 业(13777)
- 版(13734)
- 商业(12966)
共检索到405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宜峰 王燕鸣
以25个账面市值比—规模组合及扩展的证券组合作为检验资产,以一系列经济、情绪和市场指标作为备选状态变量,应用ICAPM理论和GMM方法检验了中国股市动态的风险收益关系。应用ICAPM研究风险收益间的动态关系时,广义矩法可以规避条件风险溢价、条件协方差的估计。研究发现:投资者风险厌恶与货币供应量、利率、净储蓄、消费、房价、情绪、规模溢价、价值溢价等新息负相关,与CPI、股市波动等新息正相关;当货币供应、热钱、消费、规模溢价等新息增加,或当利率、净储蓄、CPI、房价、情绪、股市波动等新息减少时,投资机会出现有利变动,这些新息包含系统性风险。综合来看,资产定价必须考虑风险偏好和投资机会的变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羽丰 门明
本文以Dean&Faff(2011)提出的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ICAPM)为分析框架,使用GARCH(1,1)-BEKK-M模型,对2005年汇改之后至2013年底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证A股、上证B股、深证A股和深证B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次将市场关联因素纳入对中国股票市场反馈交易行为的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的联系对我国A股和B股市场反馈交易行为影响显著,这种影响比波动率水平变动对反馈交易行为的影响更甚。这一结论对投资经理的实践操作和政策制定者的监管调控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欢欢 鲍新中 刘澄
跨期资本资产模型提出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跨期关系,但是以往在证明跨期关系时普遍使用的是静态条件协方差。动态条件相关性模型能够描述时间序列间动态的相关性,利用动态条件相关性模型验证了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跨期关系,并且得到了资产组合收益率和这些因素间的动态条件协方差,然后测试这些协方差是否能够预测资产组合收益的时间序列变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对于长样本和短样本来说,资产组合和市场组合之间的协方差对资产组合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澄 高鑫 刘祥东 王峰
本文在经典跨期资产定价模型(ICAPM)的基础上考虑了对冲市场因素,构建了二因素ICAPM-BEKKGARCH模型。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没有考虑对冲因素的ICAPM模型确实会出现市场收益与风险关系不显著的模型设定偏差;进而利用两个对冲因素的代理指标实证检验考虑对冲因素的ICAPM模型,发现以房地产市场作为对冲因素时能够得到市场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结论,并证明市场中交易费用、税收等因素对收益率有显著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冲因素是跨期资产定价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验证了房地产市场是我国股票市场的重要对冲市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祥东 杜春苓 王峰 刘澄
系统性风险与收益正相关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推论,一些关于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它们并不显著正相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使用历史收益率代理未来收益率。本文利用股票收益与价格之比(E/P)作为未来收益率的估计量,结合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我国市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投资者异质性可能会对风险与收益关系产生影响,在行为资产定价框架下将投资者按投资方式分为三类异质交易者进行实证,验证了我国市场风险与收益的正相关性,以及三类异质交易者的存在。研究结论为行为金融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康书隆 王志强 闵昊
本文从资产收益率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入手,通过建立刻画资产收益动态变化的模型,计算得出了投资组合风险的期限结构和跨期最优配置组合。结果显示,随投资期限的延长,债券的风险补偿能力逐渐减弱,股票的风险补偿能力逐渐增强,并且两类资产收益的相关性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进一步地,随投资期限的增加,股票的最优投资比例逐渐递增,最终达到21%;债券的最优投资比例逐渐递减,其中长期债券的最优比例最终为75%,短期债券为4%。
关键词:
预测性 资产配置 投资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治
本文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将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跨期变动分解为增长变动、排序变动和份额变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分析各种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跨期影响。结果表明行业投资增长变动和排序变动对经济增长有负效应,行业投资份额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针对不同变动产生的不同效应,本文提出了优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立军 谢岚岚
权重确定是多指标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主观赋权法中专家对指标重要性判断的随意性及常规客观赋权法的片面性,提出考虑跨期变动趋势的改进熵值赋权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时间因素,从指标数据跨时期的变动趋势中挖掘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信息,并基于熵理论确定指标的重要程度之比,分层次规划求解各指标权重。最后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指标赋权 跨期变动趋势 熵权-GI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豪 杨茜 涂钰
跨期转换比价行为表现为消费者在评估产品和收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在多个零售商之间的选择购买行为,涉及的产品由传统易逝品向科技产品等多个领域延伸。这种行为往往使零售商难以对需求进行准确预测,如何基于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探究合适的定价策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在消费者具有跨期转换比价行为下,研究两个提供相同易逝品的零售商在动态定价、预先承诺定价和灵活定价策略下的市场均衡价格和收益,旨在发现何种定价策略更有利于缓解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并提高零售商收益。通过构建两周期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探讨模型的简化运算方法,分析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对零售商定价决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零售商的定价策略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的确给零售商定价决策造成较大影响。在灵活定价策略下,两个零售商的期望收益与同时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时相同;只有当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较强且零售商降价幅度足够大时,预先承诺定价策略才能有效吸引顾客购买,达到"以量换质"的效果,但当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弱时,零售商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更优。研究结果为零售商在竞争环境下的定价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启示。在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下,零售商通过广告宣传和网站推广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零售商的品牌认知和偏好进而体现先动优势显得极为重要,零售商在不同程度的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意愿下选择合适定价策略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形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朱丽蓉 苏辛 周勇
不同于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存在天然的做空机制,非常方便进行套利操作。本文以我国的期货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跨期套利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介绍了跨期套利,并提出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套利交易策略。其次,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的棉花的15种组合(不同交割月份)所有历史数据进行测试,最后,我们分析了该策略下跨期套利机会出现次数、收益率、对冲平仓次数、实物交割次数、仓位管理、保证金追加等方面。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跨期套利模型以及相应的策略在我国的期货市场是可行的。
关键词:
期货 套利 跨期套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亮
机器学习方法在进行非线性预测时表现得极为出色,商品期货跨期价差的非线性特征正契合机器学习的应用实际。选取螺纹钢1809和1810两个合约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的30分钟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比较了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及Xgboost三种机器学习方法的套利效果。结果发现:支持向量回归的预测效果最佳,相对于传统的标准距离法套利模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套利模型无论是在收益率还是在胜率上都可以获得显著更优的表现。研究结论验证了机器学习方法在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中的优越性,也为低风险套利策略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雨 周欣 宋维
本文选取中国商业银行2003至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方法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缓冲资本的各变量系数进行了估计。实证分析表明,这一期间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动存在亲周期性,具体体现为资本充足率与经济景气程度呈反向变动关系。同时,研究发现银行规模和不良贷款率也是影响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动的重要因素,包括对于风险管理能力不同的商业银行而言,其资本充足率的亲周期调整行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亲周期 广义矩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治 丁志国 方明
β系数时变性是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国内外已有研究局限于β系数时变性实证检验和β系数估计方法的改进。本文基于经典CAPM理论和微分方程理论,研究跨期条件下β系数时变机理,从理论研究角度出发推导出跨期β系数时变结构方程,并运用数值优化方法求解,然后实证模拟了均衡市场条件下有效前沿的动态轨迹及跨期β系数的时变路径,在理论上完善和发展了现代资产定价理论,提升了β系数对现实金融市场现象的解释能力。
关键词:
β系数 跨期 时变结构 CAPM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波 胡文伟 李湛
原有CAPM忽略了代表性投资者对高阶矩如偏度和峰度的偏好,也没有将上升风险和下跌风险进行有效分离(将高于目标受益的波动也认同为风险)。为了突破这两点假设,本文讨论了基于代表性投资者双侧矩和高阶矩偏好的资产定价方法,并用中国A股市场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所得结论如下:(1)在影响股票收益的所有特征因子中,规模效应在国内股市存在,而账面-市值比不是一个独立的定价因子。(2)将市场做上下划分并纳入高阶矩偏好,对应的市场因子较特征因子能更好的解释股票的截面收益;通过加入规模因子和账面-市值比因子构建多因子模型进行检验,该结论照样成立。(3)投资者并没有将高于平均回报的"牛市"波动视为一种"收益"指标,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可斌 何问陶
文章基于跨期替代资产选择理论,建立了一个较符合我国实际的模型,并结合相关经济数据,将其用以分析我国消费增长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提高跨期替代弹性是解决我国消费不足问题的关键;(2)通过减少个体风险偏好或提高其对社会地位的重视程度来增加消费的方法在理论上并不可行;(3)通过减少贫富差距来减少社会地位因素的受重视程度,可能对刺激消费有一定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