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7)
2023(12436)
2022(10358)
2021(9707)
2020(8187)
2019(18663)
2018(18237)
2017(35945)
2016(18887)
2015(20788)
2014(20469)
2013(19843)
2012(17906)
2011(15667)
2010(14884)
2009(12926)
2008(12176)
2007(10160)
2006(8115)
2005(6513)
作者
(48989)
(41295)
(40762)
(39074)
(26179)
(20002)
(18655)
(16011)
(15718)
(14450)
(14086)
(13774)
(12903)
(12734)
(12456)
(12354)
(12299)
(12100)
(11790)
(11769)
(9824)
(9787)
(9707)
(9533)
(9271)
(9063)
(9001)
(8683)
(8205)
(8162)
学科
(78141)
经济(77956)
管理(53043)
(49311)
(39653)
企业(39653)
方法(37940)
数学(34471)
数学方法(34035)
(20573)
(19597)
中国(18091)
地方(16288)
业经(15403)
农业(13744)
(13163)
(12528)
贸易(12524)
(12507)
财务(12442)
财务管理(12417)
(12131)
(12051)
企业财务(11768)
技术(11728)
环境(11326)
理论(10448)
(9934)
(9924)
金融(9922)
机构
学院(248435)
大学(248090)
(102740)
管理(101274)
经济(100833)
理学(89728)
理学院(88769)
管理学(87187)
管理学院(86718)
研究(75924)
中国(55925)
(49464)
(46568)
科学(46357)
财经(38867)
(37981)
中心(37891)
业大(37163)
(35752)
(34749)
(34550)
经济学(33111)
(32274)
研究所(32164)
师范(31937)
经济学院(30342)
农业(29846)
财经大学(29654)
北京(29277)
(28392)
基金
项目(186285)
科学(149608)
基金(139372)
研究(134813)
(121154)
国家(120165)
科学基金(105884)
社会(89549)
社会科(84988)
社会科学(84969)
基金项目(75096)
(72216)
自然(69014)
自然科(67542)
自然科学(67522)
自然科学基金(66321)
教育(62568)
(60796)
资助(55512)
编号(52607)
(41996)
重点(41482)
成果(40082)
(39508)
(39480)
国家社会(38314)
创新(36949)
教育部(36904)
科研(36563)
人文(36267)
期刊
(98829)
经济(98829)
研究(65373)
中国(41526)
学报(36838)
(36330)
科学(35047)
管理(34005)
(32834)
大学(29013)
学学(27633)
农业(22659)
教育(22067)
技术(21423)
(19689)
金融(19689)
财经(18230)
业经(17020)
经济研究(16619)
(15757)
问题(13863)
(11863)
统计(11809)
资源(11643)
(11599)
(11289)
科技(11275)
理论(11227)
技术经济(11049)
财会(10958)
共检索到335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方永恒  陈友倩  
以西安市城五区和长安区经济适用房为研究对象,基于年龄差异视角,运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安市保障性住房总体福利体系和不同年龄段保障对象的福利效应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被保障对象入住保障性住房后福利水平有所上升,其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均得到改善,但交通条件、工作机会、心理因素却有不同程度恶化;年龄差异对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效应具有不同的影响,被保障对象在55-70岁年龄段的福利变化最大,而25-35岁年龄段的被保障对象福利上升水平最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瑞双  
本文利用北京市3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抽样调查数据,以森的功能福利理论为基础,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测度了保障性住房住户在入住前后福利水平以及各功能空间的福利变化。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在入住后总体有所改善,但改善不明显。具体功能空间上,居住条件和环境、收入情况、社交状态三方面有所改善。其中收入状况、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程度较大。但同时,在支出状况、政策感知两个功能空间上,保障性住房住户入住保障性住房后福利情况变差。且不同的转换因子对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影响不同。因此保障性住房政策应关注不同保障性住房住户的不同功能空间,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司洁  李欣鹏  薛靖裕  李锦生  
伴随着旅游文化消费的兴起,通过商业开发改善历史街区的人居环境品质和整体空间活力,已是当下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北院门历史街区核心区人群活动的热力值、热区占比分析,发现了餐饮业在该区域占主导地位,而历史遗产则处于衰败的现状。同时,结合对原住居民的调查访谈,认为北院门历史街区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且对历史街区的地方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提出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商业开发,应当以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前提的观点,并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峰群  席岳婷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蔓延也在加速。当彰显城市特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时,中国城市化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城市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必将迈出崭新的一步。本文以西安城市空间蔓延实例分析入手,在城市地域蔓延的一般规律和驱动力演化基础上,通过对西安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现状发展结构及历次规划理念演变过程的分析,总结西安城市地域扩展中文化基因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围绕城市文化基因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寻求城市空间扩展和文化精神内涵高度和谐的规划理念和手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志钢  刘丹  刘军胜  
东道主和游客是旅游环境中的两个关键群体,他们之间的互动将对旅游环境的感知与评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陕西西安为例,运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东道主、游客对城市旅游环境的感知和评价,进而探讨旅游环境、居民与游客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旅游环境感知质量正向影响居民好客度、友好意愿与游客满意度;居民好客度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游客行为影响旅游环境,但对居民好客度不具有显著影响。深入分析发现旅游环境、东道主的态度和游客的意向与行为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逻辑路径。最后从主客交往视角,为城市旅游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志钢  刘丹  刘军胜  
东道主和游客是旅游环境中的两个关键群体,他们之间的互动将对旅游环境的感知与评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陕西西安为例,运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东道主、游客对城市旅游环境的感知和评价,进而探讨旅游环境、居民与游客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旅游环境感知质量正向影响居民好客度、友好意愿与游客满意度;居民好客度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游客行为影响旅游环境,但对居民好客度不具有显著影响。深入分析发现旅游环境、东道主的态度和游客的意向与行为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逻辑路径。最后从主客交往视角,为城市旅游环境感知质量与评价的提升提出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壮林  高阳  安韬  熊英  马飞  
为科学、有效地对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进行测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对指标优化并赋权,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模型,采用贡献度和障碍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指标,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8年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整体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绿色交通水平等级由“较差”转变为“中等”;(2)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驱动力层面因素和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影响层面因素是影响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3)人口密度、人均GDP和万车事故率是制约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发展的关键性指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提供借鉴,还可以为城市管理部门制定绿色交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壮林  高阳  安韬  熊英  马飞  
为科学、有效地对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进行测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对指标优化并赋权,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模型,采用贡献度和障碍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指标,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8年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整体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绿色交通水平等级由“较差”转变为“中等”;(2)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驱动力层面因素和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影响层面因素是影响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3)人口密度、人均GDP和万车事故率是制约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发展的关键性指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提供借鉴,还可以为城市管理部门制定绿色交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尚梅  
在经济持续增长、住宅交易价格过度上涨及收入两极化现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基于西安市商品住宅价格、经济适用房价格及不同收入阶层居民可支配收入及住房消费的统计资料,分析不同收入阶层居民购房及住房消费状况,发现与西安经济发展及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相适应的保障性住房及商品住房供给比例应为廉租房17%、经济适用房24%、商品房59%。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莹  王慧敏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结构绩效、经济绩效、公平绩效、环境绩效的建设用地供应绩效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十二五"期间西安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绩效水平,判定影响绩效水平的障碍因子。[方法]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对2011~2015年西安城市建设用地绩效水平及因子障碍度进行测算。[结果]"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结构绩效呈波动式上升,经济绩效贡献度降低,公平绩效有所提升,环境绩效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结构障碍度平均达到58.44%,其后依次是经济障碍度、公平障碍度、环境障碍度,均值分别为14.84%、13.66%和11.24%。[结论]"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综合绩效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仍旧处于中级水平。结构与经济是制约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绩效的主要方面,而公平与环境则对土地供应绩效贡献度较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宏  张璐  
研究发现1997-2014年西安市房价主要受货币供给量M2、限购政策、收入分配差距和新竣工房屋面积的影响,而与居民收入、人口流动和数量、房地产成本、公共服务水平没有显著关系。可见西安房价上涨主要是体现资产泡沫的膨胀,调控西安房价的思路应当是增加房产供给,并控制货币发行量和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限购政策不能达到控制房价的目标,相反发挥着助推房价上涨的作用,应避免在交易环节对购房需求进行调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晓君  张丽  
站在居民对人居环境需求感知的视角,从配套设施环境、住房条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公租房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与居住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西安市实地调研数据,探寻各变量对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和居住意愿的关系。研究显示,配套设施环境、住房条件直接正向影响人居环境满意度,人文社会环境间接影响人居环境满意度,人居环境满意度对居住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功能性、加强配套设施的有效供给以及搭建社区人文交流的平台等提升公租房社区人居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昊   薛东前   宋永永   唐宇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文娱体验逐渐成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实际需求的重要指标。科学认知文娱体验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是提高消费者文娱体验质量和促进文化娱乐业优化布局的迫切需求。论文基于美团评论数据和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以西安市酒吧为例,将体验分为物理体验和情感体验,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探究不同尺度上文娱体验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西安市高体验水平的酒吧主要分布在莲湖区和碑林区;雁塔区的酒吧分布数量多,但其体验水平较低。(2)商户属性、交通条件、商业环境和区位优势共同影响文娱体验的空间分布,但在不同尺度上,其影响强度和作用范围具有差异性。(3)市域尺度上,消费单价对城市北部地区物理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负向影响最显著;格网尺度上,店铺评分、评论人数和到酒店的距离对城市西南地区物理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正向影响最强。(4)文娱体验的影响因素存在尺度效应,评论人数、到商业区的距离以及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体验的作用尺度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文化娱乐业空间布局优化和消费者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叶子  杨晓俊  
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建设密不可分,两者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协调好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西安市是我国著名旅游目的地,采用2010—2015年的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西安市生态安全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类型呈现了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表现为2010—2011年的濒临失调衰退型向2012—2015年的协调发展型的转变,转变方式由旅游经济损益型转变为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同步发展型,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系统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实行景区绿色生态管理等促进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茜  白建军  张晶言  许晖  
以西安市为例,通过构建路网通达性与城镇空间扩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等时线叠加法与指标分区法,并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系数模型,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研究表明:12000—2014年西安市城镇扩展与路网通达性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两者存在显著的耦合互动发展关系,以彼此正向影响为主,但也有个别区县在时间或空间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出现城镇扩展缓慢现象。2各区县城镇扩展与路网通达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普遍偏低。3十三个区县中的灞桥区、长安区等五个区县自2000年至今一直处于扩展滞后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