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2)
2023(9347)
2022(7849)
2021(7009)
2020(5788)
2019(13193)
2018(12556)
2017(23925)
2016(12564)
2015(13786)
2014(13317)
2013(12690)
2012(11236)
2011(9446)
2010(9222)
2009(8094)
2008(6921)
2007(5436)
2006(4055)
2005(3095)
作者
(31628)
(26610)
(26149)
(25082)
(16813)
(12532)
(11882)
(10369)
(10069)
(9030)
(8948)
(8806)
(8143)
(7931)
(7888)
(7877)
(7867)
(7733)
(7510)
(7489)
(6229)
(6216)
(6098)
(6077)
(5988)
(5896)
(5582)
(5447)
(5233)
(5159)
学科
(50289)
经济(50246)
管理(38233)
(35382)
(29532)
企业(29532)
方法(29340)
数学(26475)
数学方法(26138)
(15022)
中国(12711)
审计(12135)
(11906)
业经(10303)
(10206)
财务(10169)
财务管理(10104)
企业财务(9694)
环境(8978)
(8888)
贸易(8875)
技术(8735)
(8683)
地方(8438)
农业(8195)
(7555)
(7433)
(7078)
理论(6544)
(6404)
机构
学院(163182)
大学(162801)
管理(70593)
(70555)
经济(69456)
理学(63382)
理学院(62871)
管理学(61853)
管理学院(61557)
研究(44787)
中国(33818)
(32303)
(31614)
财经(27631)
科学(25824)
(25519)
业大(23312)
中心(23251)
经济学(23082)
(21656)
(21654)
经济学院(21310)
财经大学(21251)
商学(19856)
商学院(19685)
经济管理(19440)
(19080)
(18330)
师范(18135)
北京(17543)
基金
项目(126238)
科学(102602)
基金(96161)
研究(91515)
(83248)
国家(82633)
科学基金(74049)
社会(62171)
社会科(59429)
社会科学(59413)
基金项目(51562)
(48633)
自然(48214)
自然科(47167)
自然科学(47157)
自然科学基金(46290)
教育(42960)
(40456)
资助(38272)
编号(35181)
(29036)
重点(28198)
(27316)
国家社会(27273)
(26306)
教育部(25949)
创新(25591)
成果(25477)
人文(25464)
科研(25251)
期刊
(60979)
经济(60979)
研究(41856)
中国(27872)
(26510)
管理(23952)
学报(21890)
科学(20756)
大学(18065)
学学(17370)
(17238)
技术(15229)
财经(12833)
教育(12293)
农业(12262)
经济研究(11187)
(11017)
(10434)
金融(10434)
业经(10221)
财会(9565)
审计(9523)
问题(8443)
统计(8394)
会计(7928)
技术经济(7912)
(7784)
理论(7424)
(7061)
商业(6936)
共检索到213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蓝梦  夏宁  
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秩序具有广泛的破坏作用。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基于年报问询函的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导致的低质量审计风险具有股票市场的短期传染效应,相比于非风险审计联结企业,风险审计联结企业当年的审计质量更低,未来一至两年内遭受交易所年报问询的概率更大,表明基于年报问询函的低质量审计存在横向与纵向传染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和内部控制可抑制低质量审计传染,问询函问题数量、回函详细度和年审会计师出具专门意见与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呈正向关系,次年更换签字审计师可有效抑制审计风险纵向传染。研究结果对审计风险的监管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全面认识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陶雄华  曹松威  
以2015—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发现交易所发放年报问询函显著降低了当年审计报告的激进性,提升了审计质量,且这种提升作用并不限于问询函中被"点名"的审计事务所;年报问询函分别通过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提升审计质量,但监督效应占主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林婉琴  
以2015—2018年深交所发放年报问询函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这一非处罚性监管方式对被问询企业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制度对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收到年报问询函后,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上市公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以及非国有上市公司,该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年报问询函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实际证据,其政策启示在于,应继续实施并强化年报问询函监管制度,对于被问询后仍存在重大纰漏或失范的上市公司,应加大对企业及其高管的信息曝光和惩戒力度,从而增强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两职合一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震慑力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楠  娄艺琳  王宇婷  
作为新兴一线监管方式,交易所问询函能否发挥证券交易所“风险预警”的职能要求?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风险视角出发,探究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高的审计收费。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高媒体关注度削弱了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表明“风险揭示效应”的存在;同时,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大的概率进行财务重述、卷入诉讼案件和受到行政处罚,进而提高了审计收费,表明“风险传导效应”的存在。结论从审计视角肯定了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风险预警作用,对于推动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郭照蕊  袁嘉浩  傅毅  
年报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向年报披露存疑的上市公司发出的函件,有问有答才构成一次有效的问询回合,因此综合考察年报问询函和回函的经济后果更具意义。本文通过对2015-2020年间年报问询函及上市公司相应回函的文本分析构建了“答非所问”程度指数并实证考察了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答非所问”程度指数越高,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进而表明,有针对性的释疑能够降低审计费用,回函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因问询函而支付的审计费用“溢价”。该现象受到一系列公司内外部特征的影响,相对于问询函回函长度越长、内部治理水平和外部制度环境越差,审计费用受“答非所问”程度影响而提升得越明显。本文从审计费用的视角证实了高质量的回函对上市公司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世辉  苏直  殷敬伟  
年报问询函在供应链上既可能发挥信号传递效应,也可能存在监管溢出效应。本文利用我国供应商企业前五名上市客户及其年报问询函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客户收到年报问询函对供应商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客户被问询这一负面冲击在供应链中主要表现出了监管溢出效应,即客户被问询会使供应商也面临更大的监管压力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从而降低了外部审计师所感知的审计风险水平,最终导致供应商的审计收费显著下降。同时,年报问询函具体内容和回函特征也会对其监管溢出效应产生差异性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监管溢出效应在供应商为头部企业或国企(尤其是央企)、供应商所处外部治理环境越完善、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客户重要性越高时更加明显。本文从供应链角度拓展了年报问询函监管溢出效果的研究,同时丰富了供应链关系对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田高良   陈匡宇  
为了实现资本市场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相继于2019年、2021年以及2024年审议通过新的《证券法》《审计法》《会计法》,逐步完善金融领域监管规范。以往审计领域文献普遍关注与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有关的因素,例如是否为“四大”审计师、分所规模、客户复杂性、客户相对重要性等。然而,由于审计工作的产出实际取决于个人审计师的职业判断,之前对于审计质量的研究有必要推广到审计师个体层面,并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考察多种审计师个人特征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来自审计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审计质量的一系列影响因素,特别是审计失败及低质量审计的传染效应的主要研究,有助于实务工作者和学者更好理解审计失败的原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姣  傅超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风险溢价补偿的视角考察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对异常审计收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司并购商誉与异常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基于非处罚性监管视角,本文发现上述关系的作用机制为:商誉有关的年报问询函在公司商誉资产正向影响异常审计收费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上述结论在替换变量指标、考虑自选择偏差以及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异常审计收费较高时,商誉资产越多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但上述效应在商誉相关年报问询函的影响下有所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不仅丰富了公司并购商誉影响审计收费的研究,还从问询函监管视角深化了对两者之间作用机制的理解与认识,发现了问询函监管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审计监督有效性的证据,为资本市场的会计风险监管提供了新的角度和依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殷红  
一、引言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承担着一线监管责任。交易所的监管方式多样,包括行政处罚性监管和非行政处罚性监管(陈运森等,2018a)。其中,非行政处罚性监管以出具问询函为代表。当交易所在审核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过程中发现其信息披露或交易行为未达到监管标准时主动发函问询,要求上市公司补充披露或做出解释,而非直接给予行政处罚,因此,被称作"非行政处罚性监管"。在当前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模式由"事前审核"向"事中事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桐  汤美  石锐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的增量信息价值如今愈发受到广泛关注与肯定。问询函作为一种非行政处罚性的监管手段,是否能提高MD&A的信息披露质量呢?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与上市公司的MD&A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下发将引起收函上市公司MD&A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且这种积极影响在非国企、股权集中度较低、两职分离、分析师关注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更显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如桢  
本文基于2015―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资本市场创新型监管交易所问询中“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研发操纵偏好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未收函公司,收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的公司研发操纵偏好显著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可以通过强化媒体监督,约束收函企业寻租行为,进而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偏好。进一步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问询次数、问题数量以及企业回函天数越多时,上述治理效果越强;且对于分析师覆盖水平较低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交易所问询溢出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有效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助力产业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证据与启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丽达   冯均科   王艺  
低质量审计传染对于审计师与上市公司具有负面影响。本文采取2016-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财务重述事件中错报年时,上市公司之间因相同签字审计师产生的审计师联结,将重述年时被联结公司受低质量审计传染的影响作为“审计风险联结”。本文发现,审计师显著倾向于提升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以应对审计风险联结;异质性分析发现,财务重述事件受到监管部门披露、期间发生过审计师变更及审计师行业专长均能显著加强上述效应;拓展性研究发现,在审计风险联结情境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显著提升审计质量。本文结论有助于认识声誉维护动机下低质量审计传染对于审计师行为的影响,并识别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其中发挥的应对作用与治理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方飞  曹慧敏  
资本市场不但存在应计异象,也存在现金盈余异象,且现金盈余异象对市场效率的损害更为严重。本文以201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交易所问询函对现金盈余异象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现金盈余异象,但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后,现金盈余异象消失;年报问询函的问询程度越深入、涉及的问题越重要,越能缓解现金盈余异象。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自由现金流增长较多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以及发布盈余公告当天市场盈余公告总数较多、未受过监管处罚、前期媒体报道较少的公司中,表明年报问询函可能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投资者有限关注,提高现金盈余持续性,降低市场对现金盈余持续性的高估,从而缓解现金盈余异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溪  饶品贵  岳衡  
作为政府监管理念转变的重要举措,年报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果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要的前瞻性信息研究年报问询函的经济后果,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相比未被问询公司,被问询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后业绩预告积极性提高,预测精确度增加,且预告文本信息质量改善;当问询函越为严重、回函越为详细时,上述效果越为明显。进一步,本文分析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机制,发现当法律风险较高或外部监督较强时,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为应对年报问询函的负面影响,公司会提高业绩预告质量,以扭转市场负面预期。本文不仅丰富了年报问询函经济后果相关研究、拓展了前瞻性信息文本分析的文献,也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方飞  曹慧敏  
资本市场不但存在应计异象,也存在现金盈余异象,且现金盈余异象对市场效率的损害更为严重。本文以201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交易所问询函对现金盈余异象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现金盈余异象,但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后,现金盈余异象消失;年报问询函的问询程度越深入、涉及的问题越重要,越能缓解现金盈余异象。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自由现金流增长较多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以及发布盈余公告当天市场盈余公告总数较多、未受过监管处罚、前期媒体报道较少的公司中,表明年报问询函可能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投资者有限关注,提高现金盈余持续性,降低市场对现金盈余持续性的高估,从而缓解现金盈余异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