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3)
2023(7152)
2022(6053)
2021(5803)
2020(4801)
2019(11075)
2018(10796)
2017(21025)
2016(11119)
2015(12136)
2014(11785)
2013(11133)
2012(9776)
2011(8353)
2010(7662)
2009(6583)
2008(5784)
2007(4350)
2006(3149)
2005(2187)
作者
(27735)
(23373)
(23269)
(22017)
(14824)
(11206)
(10422)
(9188)
(9088)
(8005)
(7911)
(7821)
(7320)
(7087)
(7034)
(6984)
(6956)
(6922)
(6774)
(6685)
(5610)
(5542)
(5338)
(5334)
(5308)
(5242)
(5062)
(4802)
(4729)
(4643)
学科
(42442)
经济(42405)
管理(31070)
(29699)
方法(25246)
(24819)
企业(24819)
数学(23458)
数学方法(23064)
(11423)
(10625)
中国(9118)
业经(8425)
(7851)
财务(7807)
财务管理(7792)
(7394)
贸易(7393)
企业财务(7385)
(7235)
农业(6986)
技术(6954)
地方(6932)
环境(6312)
(6072)
理论(6011)
(5841)
(5756)
(5513)
产业(4970)
机构
学院(141010)
大学(139722)
管理(59854)
(57933)
经济(57035)
理学(53883)
理学院(53418)
管理学(52292)
管理学院(52037)
研究(39676)
中国(28043)
(26319)
(24746)
科学(24675)
业大(23275)
(23077)
财经(21231)
中心(20063)
(19693)
农业(18582)
经济学(18479)
(18340)
(17641)
经济学院(16973)
研究所(16560)
经济管理(16406)
财经大学(16341)
(15974)
商学(15802)
师范(15785)
基金
项目(110932)
科学(88843)
基金(83284)
研究(78273)
(72970)
国家(72440)
科学基金(64069)
社会(51521)
社会科(49121)
社会科学(49108)
基金项目(44664)
(43846)
自然(42971)
自然科(42082)
自然科学(42073)
自然科学基金(41309)
教育(37030)
(36579)
资助(33571)
编号(30525)
(24900)
重点(24753)
(24226)
(23235)
创新(22677)
科研(22246)
国家社会(22150)
成果(21868)
教育部(21797)
人文(21401)
期刊
(50060)
经济(50060)
研究(32463)
学报(22760)
管理(21205)
(20317)
科学(19752)
(19596)
中国(18993)
大学(18154)
学学(17621)
农业(14938)
技术(14277)
教育(10380)
财经(9971)
业经(8904)
(8525)
金融(8525)
(8523)
经济研究(8440)
(7784)
(7189)
统计(7052)
问题(7012)
技术经济(6934)
科技(6739)
业大(6733)
(6698)
财会(6622)
理论(6533)
共检索到176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阳  李成华  杨玉芬  佟玲  张本华  
利用深床干燥试验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和谷层厚度对干燥时间影响的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的单因素效应与互作效应,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含水率24%的稻谷进行深床干燥时,干燥时间小于180min的概率为95%,干燥热风温度为68~75℃,表现风速为0.58~0.67 m.s-1,谷层厚度为19~24cm,优化了稻谷干燥生产的工艺参数,为实际生产经济指标评估提供了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阳  李成华  佟玲  杨玉芬  张本华  
利用深床干燥试验台优化稻谷深床干燥工艺参数,定义耗能新指标干燥比能耗,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和谷层厚度与干燥比能耗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的单效应与互作效应,确定干燥比能耗最优条件下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为:风温40℃,表现风速0.45m·s-1,谷层厚度50cm;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到具有高概率保证的干燥比能耗低于1000kJ·(kg·h)-1的参数范围,即干燥热风温度为43~50℃,表现风速为0.49~0.57m·s-1,谷层厚度为35~44cm,为干燥节能和干燥设备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志鹏  王丹阳  王洁  张本华  战廷尧  吕晓波  王立男  
应用热风干燥试验台进行缓苏干燥试验,研究稻谷深床缓苏干燥特性及品质变化。分析不同缓苏温度(20,30,40,50,60℃)、缓苏时间(1.5,3,6,9,12h)、缓苏方式(停风保温、通风保温、停风停温、低风停温、通风停温)、缓苏时刻(每层稻谷的含水率达到18%时)、缓苏含水率(16%、17%、18%、19%、20%)等因素对稻谷深床缓苏干燥特性及爆腰增率的影响,并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缓苏温度40℃、缓苏时间3h、缓苏方式为停风保温的条件下,当第3层稻谷含水率达到18%(w.b)时加入缓苏工艺,可有效提升稻谷干燥速率,缩短净干燥时间,提升干燥品质。整个干燥过程表现为降速干燥,在干燥过程最初的60~65min内干燥速率最快。缓苏方式的改变是影响稻谷缓苏干燥品质的最主要因素,停风保温的缓苏操作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稻谷的爆腰增率,缓苏温度、缓苏时间、缓苏时刻及缓苏含水率对稻谷干燥品质均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更全面合理地解释稻谷缓苏干燥工艺参数的配合,为稻谷干燥的生产、工艺参数优化及确定最佳的缓苏条件以提高干燥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荐  李成华  王丹阳  
利用深床干燥实验台进行稻谷干燥试验,研究减少稻谷干燥后爆腰率的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热风温度、表现风速、谷层厚度、初始含水率及缓苏时间与爆腰率增值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的效应与主次顺序,发现缓苏时间对稻谷爆腰率增值影响显著。采用优化求解方法,确定爆腰率增值最小条件下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为:初始含水率25%,缓苏时间4.6h,热风温度74.33℃,表现风速0.92m.s-1,谷层厚度40cm。为优化干燥工艺参数和提高稻谷干燥品质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阳  李成华  宫元娟  王强  
利用深床干燥试验台,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辽粳294进行研究,分析了热风温度、表现风速、谷层厚度对爆腰增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水稻爆腰增率的回归方程,利用贡献率法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性模型中的主次关系,并确定了爆腰增率最低条件下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洁  王文钰  陶冬冰  战廷尧  冀东平  郝吉明  王丹阳  
为提高稻谷干燥品质、降低干燥能耗,在前期稻谷干燥优化工艺参数基础上,探究了薄层热风变温干燥工艺对稻谷干燥特性及干燥品质的影响。分析干燥温度(30~70℃)、变温时刻(20~150min)、变温温度(30~70℃)、变温时长(20~60min)、变温次数(1, 2, 3次)等试验因子对稻谷干燥速率及外观品质(爆腰增率、整精米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以干燥温度、变温时刻、变温温度、变温时长为试验因子,以爆腰增率、整精米率为响应指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响应面图,分析稻谷变温干燥特性并阐释结果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40~60℃、变温时刻20~140min、变温温度40~70℃、变温时长10~50min条件下采用循环变温的干燥方式,可获得较好的干燥品质;变温干燥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初始干燥温度54℃、变温时刻50min、变温温度47.5℃、变温时长20min,干燥后稻谷的爆腰增率12.5%、整精米率79.9%,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61%,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准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稻谷收获后干燥技术改进及深入探究其干燥品质变化机理提供数值与理论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阳  李成华  金宏亮  马荐  
在探讨稻谷干燥均匀度性质及定义新的干燥均匀度指标基础上,利用深床干燥试验台进行稻谷干燥单因素试验和干燥筒排料口贯口处有无挡板的结构验证试验,分析了试验因素对干燥均匀度的影响规律和干燥过程中同层不同位置稻谷的干燥均匀特性,得出同层稻谷干燥的普遍规律。即距横截面圆心1/6R的测点1和距横截面圆心1/3R的测点3处稻谷分别以最高频数最先和最后达到安全储存水分,验证干燥筒贯口处结构对稻谷干燥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和谷层厚度与干燥均匀度的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对干燥均匀度的影响,利用贡献率法确定因素的主次关系为热风温度>表现风速>谷层厚度。并对工艺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光耀  谢方平  陈凯乐  代振维  
结合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PSO)对油菜籽干燥工艺进行优化: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油菜籽平均水分下降速率和发芽率与干燥温度、初始含水率、真空度之间的三层网络预测模型,利用试验样本数据计算并确定预测模型的网络权值及阈值,再采用PSO算法进行参数优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比BP网络模型和PSO–BP模型,发现BP网络仿真值相对误差最大值为4.5%,而PSO–BP仿真值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9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波  陈团伟  路海霞  吴春剑  张良清  陈绍军  
为利用太阳能热泵干燥技术获得紫薯干燥最优工艺,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探讨了装载密度、切片厚度和转换含水率3个变量对紫薯干燥时间、花青素保存率以及单位能耗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建立可描述3个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对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采用评价函数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装载密度、切片厚度和转换含水率对紫薯干燥时间、花青素保存率以及单位能耗均有显著影响;紫薯太阳能热泵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装载密度3.68 kg·m-3、切片厚度5.84 mm、转换含水率117.0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植雄  
乌米干燥参数的优化校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1205鲁植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南京210032)ONDRYINGPARAMETERSOFBLACKGLUTINOUSRICELuZhixiong(AgricEngineeringC...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逸凡   井世亮   夏宇   Nuhu Jibril   赵海瑞   陈坤杰  
[目的] 为了实现远红外稻谷干燥过程中水分比的精准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1D-CNN(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稻谷干燥水分比预测模型,实现对干燥过程中稻谷含水率的在线预测。[方法]将稻谷初始含水率调到统一标准后,在自制的石墨烯远红外干燥试验台进行不同温度的干燥试验,每隔2 min采集一组包括干燥温湿度等8个工艺参数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构成数据集。然后以8个工艺参数为输入,水分比为输出,构建1D-CNN干燥模型,通过训练确定模型参数,最后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6种经典薄层干燥模型及4种典型机器学习干燥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1D-CNN干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干燥过程中水分比的变化情况,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达到0.993 1、0.018 9、0.012 1;含水率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MRE)分别为0.143 2%和0.007 8%,明显优于其他对比的干燥模型。[结论] 所提出的1D-CNN干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稻谷干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完全满足含水率在线检测需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春慧  万芳新  谢永清  赵永彪  李武强  邱进栋  黄晓鹏  
[目的]优化甜叶菊叶片远红外干燥的工艺参数,为甜叶菊叶片干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甜叶菊叶片中莱鲍迪苷A(RA)、甜菊苷(STV)、总苷、莱鲍迪苷C(RC)、莱鲍迪苷B(RB)、莱鲍迪苷F(RF)、杜尔可苷A(DA)和甜菊双糖苷(SX)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利用AHP-熵权法确定各糖苷的权重系数,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考察干燥温度、辐照距离、料层厚度3个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评分优化确定并验证甜叶菊叶片的远红外干燥工艺参数。[结果]利用AHP-熵权法得到甜叶菊叶片中RA、STV、RC、RB、RF、DA、SX和总苷的复合权重Q_j分别为0.35,0.21,0.09,0.05,0.07,0.03,0.05和0.14;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均显著,3个试验因素对各糖苷综合评分影响大小依次为辐照距离>料层厚度>干燥温度;甜叶菊叶片远红外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辐照距离180 mm、料层厚度21 mm,在此条件下,各糖苷综合评分为96.54分,试验值与预测值的误差仅为1.84%。[结论]确定的甜叶菊叶片远红外干燥优化工艺准确可靠,可在甜叶菊叶片干制产业中推广使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春慧  万芳新  谢永清  赵永彪  李武强  邱进栋  黄晓鹏  
[目的]优化甜叶菊叶片远红外干燥的工艺参数,为甜叶菊叶片干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甜叶菊叶片中莱鲍迪苷A(RA)、甜菊苷(STV)、总苷、莱鲍迪苷C(RC)、莱鲍迪苷B(RB)、莱鲍迪苷F(RF)、杜尔可苷A(DA)和甜菊双糖苷(SX)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利用AHP-熵权法确定各糖苷的权重系数,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考察干燥温度、辐照距离、料层厚度3个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评分优化确定并验证甜叶菊叶片的远红外干燥工艺参数。[结果]利用AHP-熵权法得到甜叶菊叶片中RA、STV、RC、RB、RF、DA、SX和总苷的复合权重Q_j分别为0.35,0.21,0.09,0.05,0.07,0.03,0.05和0.14;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均显著,3个试验因素对各糖苷综合评分影响大小依次为辐照距离>料层厚度>干燥温度;甜叶菊叶片远红外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辐照距离180 mm、料层厚度21 mm,在此条件下,各糖苷综合评分为96.54分,试验值与预测值的误差仅为1.84%。[结论]确定的甜叶菊叶片远红外干燥优化工艺准确可靠,可在甜叶菊叶片干制产业中推广使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欧阳杰   马靖松   马田田   黄天   沈建  
为优化南极磷虾粉螺旋干燥工艺参数,获得高质高效的南极磷虾粉干燥工艺,实验采用螺旋干燥实验装置,对南极磷虾梯级干燥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Box-Behnken原理设计优化试验,研究第一梯级干燥温度,梯级干燥切换节点,第二梯级干燥温度对干燥时间、脂肪和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因素对干燥时间、虾青素含量影响顺序为第一梯级干燥温度(A)>第二梯级干燥温度(C)>梯级切换水分含量(B),对脂肪含量影响顺序为梯级切换水分含量(B)>第一梯级干燥温度(A)>第二梯级干燥温度(C)。响应面得到较优的工艺参数为第一梯级干燥温度105°C、梯级切换水分含量50%、第二梯级干燥温度88°C,在此条件下,干燥时间、脂肪和虾青素含量分别为160 min、16.83%、159.32μg/g,螺旋梯级干燥下的南极磷虾粉品质优于恒温干燥。研究表明,使用优化后的螺旋干燥工艺能在保障干燥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虾粉品质。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高品质生产和南极磷虾粉船载加工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制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武强  万芳新  韦博  黄晓鹏  
【目的】优化胡萝卜切片超声远红外干燥过程的超声工艺。【方法】以超声频率、功率和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干制品评价指标的二元回归数学模型,对超声辅助干燥工艺进行优化。对不同干燥工艺条件下胡萝卜切片的营养品质、干燥时间进行比较,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所建立的模型显著,超声参数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大小为: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超声频率;超声远红外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超声频率60 kHz、超声功率40 W、超声处理时间20 min,此时对应的评价指标为:复水比5.61,色差值6.25,能耗2.96 kJ/g。验证结果表明,试验值和预测值的误差不大,说明回归模型所得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远红外干燥更有利于保留胡萝卜的营养组分,增加胡萝卜切片表面细胞微毛细管的孔径和数量。【结论】超声预处理可以明显缩短胡萝卜远红外干燥的时间,保证干制品的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