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63)
2023(18100)
2022(15878)
2021(14893)
2020(12360)
2019(28395)
2018(28105)
2017(53821)
2016(29201)
2015(32753)
2014(32286)
2013(31580)
2012(28890)
2011(25659)
2010(25390)
2009(23254)
2008(22275)
2007(19170)
2006(16636)
2005(14069)
作者
(81946)
(68106)
(67603)
(64536)
(43626)
(32852)
(30830)
(26746)
(26185)
(24013)
(23452)
(22853)
(21659)
(21193)
(21151)
(20747)
(20465)
(20062)
(19640)
(19595)
(16830)
(16438)
(16394)
(15735)
(15239)
(15110)
(15034)
(14994)
(13648)
(13459)
学科
(112871)
经济(112746)
管理(81466)
(75397)
(61731)
企业(61731)
方法(52408)
数学(45738)
数学方法(45029)
(31432)
中国(30458)
(28390)
地方(26463)
(25833)
业经(24493)
农业(21069)
(19824)
贸易(19809)
(19320)
理论(19218)
(19116)
(18533)
环境(18525)
财务(18452)
财务管理(18415)
(17584)
企业财务(17363)
技术(16812)
(15657)
(15612)
机构
学院(398020)
大学(397592)
管理(157807)
(152879)
经济(149227)
理学(136724)
理学院(135160)
管理学(132418)
研究(131992)
管理学院(131720)
中国(98538)
(84443)
科学(84115)
(70126)
(65309)
(64811)
中心(61613)
业大(61024)
研究所(59691)
(58554)
财经(56729)
(54235)
师范(53737)
北京(52872)
(51611)
农业(50665)
(49097)
(47829)
经济学(45478)
师范大学(43638)
基金
项目(281568)
科学(221407)
研究(203734)
基金(203699)
(178076)
国家(176657)
科学基金(152469)
社会(126987)
社会科(120163)
社会科学(120131)
(110498)
基金项目(108852)
自然(101508)
自然科(99095)
自然科学(99069)
自然科学基金(97215)
教育(94087)
(93409)
编号(83941)
资助(83513)
成果(66029)
重点(63253)
(61061)
(59784)
(58095)
课题(57372)
科研(54269)
创新(54257)
大学(52394)
教育部(52202)
期刊
(164372)
经济(164372)
研究(114134)
中国(75822)
学报(63437)
科学(59111)
(57556)
管理(55462)
(53928)
大学(47992)
学学(45158)
教育(44584)
农业(39932)
技术(35464)
(32025)
金融(32025)
业经(28303)
财经(26414)
经济研究(25645)
(22552)
问题(22477)
图书(21120)
(20902)
资源(20262)
(19076)
科技(18911)
理论(18654)
技术经济(18413)
统计(17765)
现代(17377)
共检索到576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文仕  曹春  杜自强  刘学录  徐波  岑国璋  
研究目的:针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弊端,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逻辑推理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征地后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确定方法能够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障农民权益,充分体现土地价值,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结论:公益性用地采用地价构成法,非公益性用地采用基准地价反算法,从不同角度测算征地补偿标准切实可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新才  斯丽娟  
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主要包括以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管理决策、社会文化等以人为中心的非物质形态要素。张掖地处西部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本文从培育公民思想意识、构筑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以及营造生态城市社会文化氛围等五个层面对张掖生态城市软环境建设进行逐一分析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彬如  李全新  
[目的]耕地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农民和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的两个利益主体。为提高耕地保护效果,需要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分别确立不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以西北的甘肃省为例,以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依据,分别确立农民和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采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等核算出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结果] 2015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和为117. 36万元/hm~2,结合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指数、区域社会发展阶段系数,确定甘肃省农民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12. 82万元/hm~2。测算出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5. 51万元/hm~2,以此确定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2. 76万元/hm~2。[结论]耕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社会价值是其GDP的6. 11倍,地方政府应加大耕地保护方面的支出。研究结果为甘肃省政府出台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西北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逯晓芸  侯佩旭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征询法和菲—罗模型,对张掖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构成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以丝路文化和裕固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张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文化生态旅游内涵的分析和文化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思考,提出张掖市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卓  陈兴鹏  善孝玺  
以玛曲县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风险效益成本比较法,分析各乡(镇)实施生态补偿的参与成本和草地生态服务的贡献,并计算出各乡(镇)的风险效益成本比R。以各乡(镇)的行政边界为生态补偿的空间边界,以风险效益成本比R为生态补偿的优先程度,将玛曲县的8个乡(镇)分为一类补偿区、二类补偿区、三类补偿区,采取有差别的补偿政策。在生态补偿初期以参与成本为补偿标准,在生态补偿中后期以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为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生态补偿初期尼玛、欧拉、曼日玛为一类补偿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补偿标准分别是3811.20元/(hm2a)、3889.77元/(hm2a)、3763.20元/(hm2a);②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伦  陆迁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政府干预贫困的主要手段,其减贫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章利用甘肃省张掖市540份农户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干旱风险冲击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干旱冲击是农户致贫的关键因素,农业干旱损失每提高1元,会使农户贫困发生率和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提高16.6%和4.0%;(2)节水灌溉技术显著降低农户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减贫效应显著。灌溉技术采用意愿每提高1个档次,会使农户当前贫困发生和未来贫困发生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石志恒  慕宏杰  晋荣荣  秦来寿  
基于样本区域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R-Q型因子分析"模型,在对样本农户的农业信息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农业信息获取渠道和内容选择行为差异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专业大户相对于普通农户,其农业信息选择行为更规律且多元;两类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所差异;传统信息媒介在专业大户信息获取渠道中重要性相对下降;专业大户对"政策信息"具有特殊偏好等研究结论,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晶   薛东前   吴逸群   张浩博   王传胜  
多重因素干扰下加强干旱区绿洲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演化与适应对策研究有利于区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既有乡村韧性研究不能充分体现乡村动态演化特征、较少关注尺度效应和空间类型差异的缺陷,论文以黑河中游绿洲甘州区为例,分别构建了县域适应韧性和乡镇应对韧性测度体系,分析了韧性演化特征和类型差异,提出了不同尺度韧性提升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 1990年以来县域乡村要素积累的综合效应呈现“S型”曲线演化过程和“橄榄型”年际变化幅度,社会和经济系统稳定性强于生态系统,乡村发展经历了重组—开发初期(1990—2008年)、快速开发—保护(2009—2016年)和保护—释放阶段(2017—2020年),县域适应韧性呈现“缓慢上升—快速增长—停滞增长”的演化特征,生态是韧性提升的主要制约维度;(2) 2011年以来乡镇应对韧性整体波动较大且呈下降趋势,以规模粮食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乡镇抵御风险能力较高,水土资源组合更丰富的乡镇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较强,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和多功能农业有利于韧性乡村建设,创新转型能力是韧性提升的主要制约维度;(3)县域尺度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强化生态保育功能,乡镇尺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体系、挖掘要素多元价值,多尺度结合创新水权分配管控制度、提高乡村用水效率是现阶段乡村韧性提升的适应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方圆  赵雪雁  田亚彪  侯彩霞  张亮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激励手段,农户是否愿意参与生态补偿项目,不仅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绩效,更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可持续性。本文以甘肃省的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基于农户调查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临夏州社会网络指数最高(1.624),张掖市次之(1.328),甘南州最低(1.196);临夏州规范指数最高(2.345),甘南州次之(2.300),张掖市最低(1.635);张掖市信任指数最高(2.532),甘南州次之(2.487),临夏州最低(1.716);②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志强  
本文以张掖市"十一五"期间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为实例来测算旅游产业对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包括旅游业对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度,提出了张掖市旅游业今后持续快速发展的相关建议,文章以数据证明了旅游产业是张掖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具有持续发展空间的优势产业,也是张掖市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所依靠的产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秉承“为学生成人成才成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办学目标,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亮点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紧跟区域产业振兴调整和升级发展步伐,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大力整合资源,坚持用“一城五县”建设目标统领学校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全域旅游名县建设需求,以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赋能农村城镇化,服务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转型跨越,持续强化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种子生产与经营、电子商务等骨干专业建设,根据专业设置情况研究制订其他专业学生跟岗实习方案,不断提升人才供给能力,为县域优势产业发展储备紧缺人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格  陆迁  
[目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低下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户作为技术采用的微观主体,如何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技术采用率是有关实践研究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研究大多关注社会因素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心理层面即感知影响方面的研究不足。[方法]文章以甘肃省张掖的547份农户调查问卷为例,根据农业技术采用特点对已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调整与扩展,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内在感知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结果]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内在约束,节水效果、经验交流对农户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产效果、技术有用性对农户采用低压管灌技术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社会规范是农户个体社会网络的认知,亲朋使用、邻里使用感知均对农户采用不同节水灌溉技术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除受这些因素影响以外,还受到户主性别、年龄、教育、家庭人口总数、健康的影响。[结论]推行技术补贴制度,加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集体行动影响力对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和采用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蕊  王珍  
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按耕地资源具有经济产出、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引用收益还原法和替代市场法定量地核算该区耕地资源的价值并与其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关区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低于耕地资源总价值,属于适当补偿;青白石街道与伏龙坪街道耕地资源总价值相当,但其各自的征地补偿标准却存在较大差别。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新华  
在我国,由于土地所有制度的二元性,无论学术界还是政府层面对征地补偿标准的本质并没有认识清楚,从而导致当前我国征地补偿价格测算方法的非市场性,进而不能满足公正补偿的要求,引发较多的征地冲突。在厘定清楚征地补偿标准本质的基础上,从土地估价方法的角度探讨了以剩余法和市场法来测算征地补偿价格的思路,并发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测算方法测算的征地补偿标准明显要高,从而更有利于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保障,并从根本上减少征地冲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立双  张玉龙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产值倍数法测算征地补偿费,存在着考虑因素单一、补偿偏低等问题,并引发了许多纠纷事件。2005年全国开始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制订工作,与传统的产值倍数法相比较,在征地补偿构成、制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以及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时间上均有所不同,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并没有突破传统,而是在传统测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因素的考虑,使征地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从辽宁省三类公益性项目实例的测算和比较结果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因此新征地补偿标准并非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它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要从根本上解决征地的问题,需要在完善征地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征地的"市价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