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0)
- 2023(13680)
- 2022(11387)
- 2021(10380)
- 2020(8859)
- 2019(20281)
- 2018(19960)
- 2017(40182)
- 2016(20909)
- 2015(22744)
- 2014(22456)
- 2013(22393)
- 2012(19997)
- 2011(17310)
- 2010(17227)
- 2009(15959)
- 2008(15821)
- 2007(14086)
- 2006(12092)
- 2005(10878)
- 学科
- 济(101791)
- 经济(101700)
- 业(93129)
- 企(83853)
- 企业(83853)
- 管理(76131)
- 方法(48671)
- 数学(40065)
- 数学方法(39669)
- 业经(31879)
- 财(30332)
- 农(30245)
- 务(23248)
- 财务(23209)
- 财务管理(23184)
- 企业财务(22057)
- 农业(21384)
- 中国(21256)
- 技术(20293)
- 制(17876)
- 地方(16463)
- 划(16051)
- 和(16040)
- 理论(15682)
- 贸(15617)
- 贸易(15609)
- 策(15545)
- 易(15056)
- 产业(14206)
- 体(13951)
- 机构
- 学院(298619)
- 大学(290909)
- 济(137792)
- 经济(135671)
- 管理(130154)
- 理学(112704)
- 理学院(111847)
- 管理学(110470)
- 管理学院(109925)
- 研究(86796)
- 中国(70645)
- 财(62508)
- 京(58201)
- 财经(50786)
- 科学(46868)
- 经(46202)
- 江(43466)
- 农(43193)
- 经济学(42400)
- 中心(41843)
- 所(40229)
- 业大(40009)
- 经济学院(38548)
- 财经大学(37678)
- 商学(36810)
- 商学院(36486)
- 经济管理(35996)
- 研究所(35889)
- 北京(35541)
- 州(33945)
- 基金
- 项目(199362)
- 科学(161979)
- 基金(149355)
- 研究(148734)
- 家(126629)
- 国家(125551)
- 科学基金(112943)
- 社会(99696)
- 社会科(95092)
- 社会科学(95065)
- 基金项目(79656)
- 省(78519)
- 自然(71823)
- 自然科(70318)
- 自然科学(70305)
- 自然科学基金(69126)
- 教育(67038)
- 划(63678)
- 资助(60591)
- 编号(58764)
- 创(45251)
- 部(45178)
- 重点(43509)
- 成果(43487)
- 发(43395)
- 国家社会(41910)
- 创新(41508)
- 业(41348)
- 人文(40113)
- 教育部(39975)
- 期刊
- 济(149856)
- 经济(149856)
- 研究(83200)
- 管理(53452)
- 财(52592)
- 中国(50573)
- 农(39046)
- 科学(36594)
- 学报(33123)
- 技术(30440)
- 融(28310)
- 金融(28310)
- 大学(27770)
- 业经(27259)
- 农业(27189)
- 学学(26963)
- 财经(26306)
- 经济研究(24009)
- 经(22783)
- 问题(19915)
- 技术经济(19414)
- 教育(18218)
- 业(17180)
- 商业(16620)
- 统计(15950)
- 策(15435)
- 财会(15427)
- 现代(15236)
- 贸(14964)
- 世界(14053)
共检索到430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伟萍 方莹
流通效率是考察流通产业宏观及微观运行状况的广义概念,其高低良莠情况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较高的流通效率往往和稳健的产业经济运行节奏和价值实现速度相联系。本文对于流通产业效率的测量基于市场、企业、投资以及劳动供给四个维度而展开,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00-2013年流通产业运行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结果对提升流通产业运行效率提出建议。
关键词:
流通效率 因子分析 经济评价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于然海 黄志刚 季国民 唐勇
理论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定价偏离其内在价值会影响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但在影响方向上存在促进还是抑制的不确定性。基此,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实证结果支持了效率促进假说,资本市场错误估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将提高4.51%;机制检验表明,股价信息性和股权融资成本是两条促进作用渠道,前者表明管理者可以从股价中学习新的信息进而提高劳动投资决策效率,后者表明股价通过影响企业融资成本而提高劳动投资效率;资本市场错误估值既会抑制劳动过度投资,又会抑制劳动投资不足,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异质性影响表现为在股价高估、融资约束高和低壳溢价促进效应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喻彪 李沁洋 杨刚
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政策事件,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增加股价信息含量、改善企业信息透明度以及缓解代理冲突等途径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在非国有企业、管理者持股以及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还能有效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黏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文飞 陈熹 周凯航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雇佣不足和抑制雇佣过度。基于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劳动密集度越高、研发人员比例越多和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文章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还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力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卢闯 唐斯圆 廖冠民
本文以2004-201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前后上市公司的劳动密集度对异常投资水平的影响。本文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加强,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企业更容易发生投资不足;当企业所处地区的法律执行效率较高或者属于民营企业时,劳动保护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拓展了劳动保护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评价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政策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劳动保护 劳动密集度 投资效率 投资不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彪 杨刚
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与双重代理问题视角,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加剧劳动投资不足。机制检验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主要通过加剧信息不对称及第二类代理问题而非第一类代理问题来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在股权制衡度较弱、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更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孔东民 项君怡 代昀昊
本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对企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投资效率高的公司,其股票收益率显著高于劳动投资效率低的公司。FamaMac Beth回归显示,劳动投资效率作为风险因子显著地影响股票收益率。第二、劳动投资效率与股票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且民营企业尤为明显。第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上升显著地提升了股票收益率。最后,为了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劳动合同法作为工具变量,发现结论依然不变。整体上,本文从新的角度对资产定价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并给监管部门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超 刘雨欣 王文姣
文章基于2008—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营商环境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缓解企业劳动投资不足现象,这种改善效果在企业劳动密集程度较低、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进一步路径研究显示,降低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劳动纠纷风险、减少非生产性支出是营商环境发挥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拓展性检验发现,营商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改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研究结论为更好发挥营商环境的治理效应、改善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冬华 万贻健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是现阶段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点话题之一。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能有效提高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企业劳动投资的过度雇佣;信息透明度提升和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是企业数字化影响劳动投资效率的重要机制。截面差异研究发现,在管理层能力较强、劳动密集度较高、制造业与高技术行业以及外部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此外,企业数字化对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企业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褚剑 方军雄
本文从卖空约束放松角度考察其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约束放松后,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这一效应在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或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时更为明显。进一步地,卖空约束放松主要是缓解了企业劳动投资不足而非劳动投资过度,这种非对称性可能源于《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劳动保护的增强以及由此引发的企业减员增效难度加大,而上述劳动投资不足的减少则是源于卖空机制对企业融资约束和管理松弛的缓解。并且,卖空机制促使劳动投资不足的企业增加了对高人力资本员工的雇佣,进而改善了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最终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上述重要发现对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创新在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功富 詹俊 吕月童
本文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获取数字化转型数据并探讨其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升,表现为抑制企业劳动投资过度和缓解劳动投资不足。从影响机制来看,提高创新能力、优化内部控制是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升的机制,且呈现出链式中介作用,其中创新能力是关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过度招聘、解雇不足以及招聘不足等样本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正向作用均显著存在。该研究结论为数字技术促进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圻 赵沪晓
本文以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非效率劳动投资的程度,内部控制质量提升是员工持股计划改善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雇佣过度和雇佣不足的情况均能够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得到缓解,且当企业内外部监督治理机制不完善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弥补公司治理环境的缺陷,改善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另外,员工持股计划能够使企业在进行劳动力调整时增加高学历员工比重,优化员工学历结构。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以及提高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邑早 岳新茹
在我国劳动力人口缩减的背景下,提高劳动投资效率对优化微观企业生产效率、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升,并且这一提升效应主要是通过决策效应的优化以及资源效应的提升来实现。进一步,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影响企业雇佣行为优化劳动投资效率。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企业。本文的结论不仅能够为企业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管理建议,还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更好地认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生产劳动状况的微观影响带来政策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洁 丁洁
企业ESG表现的改善,能够强化内部控制,优化信息环境,进而可以通过缓解委托代理冲突和加强外部监督来提高劳动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劳动投资效率的提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ESG表现改善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该结论在经过缓解内生性、变量处理、排除非劳动投资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ESG表现改善主要通过优化企业的雇佣行为来提升劳动投资效率,即以减少雇佣(而非增加解雇)的方式抑制劳动投资过度,以增加雇佣(而非减少解雇)的方式缓解劳动投资不足;ESG表现改善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分析师预测质量两条路径来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并对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企业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劳动投资效率提升效应。因此,企业应积极增加ESG投资,并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披露质量促进分析师预测质量提升,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减少非效率劳动投资行为,以有效提升劳动投资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孔东民 项君怡 代昀昊
本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对企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投资效率高的公司,其股票收益率显著高于劳动投资效率低的公司。FamaMac Beth回归显示,劳动投资效率作为风险因子显著地影响股票收益率。第二、劳动投资效率与股票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且民营企业尤为明显。第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上升显著地提升了股票收益率。最后,为了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劳动合同法作为工具变量,发现结论依然不变。整体上,本文从新的角度对资产定价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并给监管部门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参考,即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要兼顾微观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才能更好地优化就业资源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