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9)
- 2023(16573)
- 2022(14308)
- 2021(13630)
- 2020(11364)
- 2019(26636)
- 2018(26176)
- 2017(50364)
- 2016(26804)
- 2015(30501)
- 2014(30105)
- 2013(29640)
- 2012(26899)
- 2011(24254)
- 2010(23970)
- 2009(21751)
- 2008(21021)
- 2007(17774)
- 2006(15280)
- 2005(13092)
- 学科
- 济(110164)
- 经济(110050)
- 管理(75105)
- 业(71054)
- 企(58808)
- 企业(58808)
- 方法(55374)
- 数学(48768)
- 数学方法(48013)
- 中国(29575)
- 农(28008)
- 贸(27894)
- 贸易(27880)
- 易(27117)
- 财(25683)
- 业经(23252)
- 学(21750)
- 地方(19993)
- 农业(18547)
- 理论(18468)
- 制(17803)
- 技术(16802)
- 环境(16751)
- 和(16743)
- 务(16253)
- 财务(16170)
- 财务管理(16137)
- 银(15282)
- 银行(15248)
- 企业财务(15169)
- 机构
- 大学(379444)
- 学院(378014)
- 济(157636)
- 经济(154667)
- 管理(151661)
- 理学(133164)
- 理学院(131769)
- 管理学(129170)
- 管理学院(128516)
- 研究(125249)
- 中国(92600)
- 京(79694)
- 科学(76485)
- 财(67422)
- 所(61069)
- 农(57473)
- 研究所(56307)
- 中心(56206)
- 财经(55897)
- 业大(55652)
- 经(51240)
- 江(50832)
- 北京(50178)
- 范(48529)
- 经济学(48446)
- 师范(48081)
- 院(46029)
- 农业(45185)
- 经济学院(43942)
- 财经大学(42020)
- 基金
- 项目(266874)
- 科学(211101)
- 基金(196108)
- 研究(194098)
- 家(171206)
- 国家(169875)
- 科学基金(146705)
- 社会(123344)
- 社会科(117092)
- 社会科学(117062)
- 基金项目(103356)
- 省(101803)
- 自然(96123)
- 自然科(94004)
- 自然科学(93983)
- 自然科学基金(92277)
- 教育(90081)
- 划(86305)
- 资助(82009)
- 编号(78140)
- 成果(61774)
- 部(59776)
- 重点(59575)
- 发(56301)
- 创(55671)
- 课题(53270)
- 创新(51951)
- 教育部(51778)
- 国家社会(51456)
- 科研(51233)
- 期刊
- 济(159037)
- 经济(159037)
- 研究(107772)
- 中国(64700)
- 学报(58206)
- 管理(54526)
- 科学(54458)
- 农(51199)
- 财(49290)
- 大学(44958)
- 学学(42441)
- 教育(40182)
- 农业(36498)
- 技术(34159)
- 经济研究(27754)
- 融(27510)
- 金融(27510)
- 财经(26413)
- 业经(25692)
- 经(22655)
- 贸(21692)
- 问题(21540)
- 业(19945)
- 国际(18543)
- 技术经济(18339)
- 统计(18117)
- 图书(18021)
- 科技(17629)
- 世界(16793)
- 版(16772)
共检索到531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姬艳洁 董秘刚
中国于2008年4月与新西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大大推动了中新两国的经贸合作,而且为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签订FTA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运用巴拉萨模型对自贸区的开展给中新两国双边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得出中新自贸区的开展给新西兰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要大于给中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因此,中国可利用两国的贸易互补性促进经贸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绯
CEPA实施5年来,粤港服务贸易合作虽然取得累累硕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借助巴拉萨模型、引力模型和空间相互作用的购物模型探析这一合作存在的问题,发现CEPA实施后粤港受益突出,服务贸易合作在广东呈现两极分化,在珠三角形成以香港为核心、深莞穗为核心层的城市吸引力体系。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港珠澳大桥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消费者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开放,完善内地市场制度和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等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巍
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能带来成员国间贸易规模的扩大。通过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扩大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把代表自由贸易安排的虚拟变量纳入引力方程,认为自由贸易安排对我国双边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中韩两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促进中韩双边贸易规模的显著扩大。中韩两国应该努力实现从"功能性合作"到"制度性合作"的转变,通过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使双边贸易产生质的飞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金龙 张蕊 陈健
文章基于1996~2015年间十四个国家的宏观与微观出口贸易数据,运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CNFTA)的贸易创造与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CNFTA的建立使得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年平均贸易额增加了15.7%;第二,无论是从出口还是进口角度,中新FTA均存在正向的贸易创造效应,且进口创造效应高于出口创造效应;第三,中新FTA不仅促进了两国双边贸易额的增长,而且促进了两国对区域外非成员国的出口和进口;第四,CNFTA对两国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创造与转移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中新自贸区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PPML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贝贝 肖海峰
利用UN Comtrade数据,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修正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从结构性、互补性、竞争性和潜力四个方面对1995—2012年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总贸易和分类贸易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产业间贸易趋势越来越凸显;中国和新西兰各类别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农产品出口与新西兰农产品进口、新西兰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都不强,但自贸区建立后,前者互补性略有加强,后者互补性进一步减弱;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竞争,但自贸区建立后竞争激烈程度有所下降;中国和新西兰在很多农产品类别上具...
关键词:
中国 新西兰 自由贸易协定 农产品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继军;
文章构建了一种要素、二个部门、三个地区的空间贸易模型,以考察中国出口贸易的动态区域分布。研究表明:在空间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下,沿海地区的工资租金比下降,催生劳动力向沿海聚集,强化了其地理比较优势;沿海地区以港口为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显著降低了国际货运成本,提高了其出口份额;地方保护主义抬高了境内运输成本,梗阻了内地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割裂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循环,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刘易斯拐点的逼近抬高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但没有突破产业集聚的支撑点,短期内沿海地区的"出口奇迹"仍将延续。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挥东部地缘优势,发展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降低境内运输成本;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支撑,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继军
文章构建了一种要素、二个部门、三个地区的空间贸易模型,以考察中国出口贸易的动态区域分布。研究表明:在空间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下,沿海地区的工资租金比下降,催生劳动力向沿海聚集,强化了其地理比较优势;沿海地区以港口为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显著降低了国际货运成本,提高了其出口份额;地方保护主义抬高了境内运输成本,梗阻了内地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割裂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循环,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刘易斯拐点的逼近抬高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但没有突破产业集聚的支撑点,短期内沿海地区的"出口奇迹"仍将延续。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挥东部地缘优势,发展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降低境内运输成本;加强中西部地区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岩 高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第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对《协定》签署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减少了贸易壁垒,带动了贸易效应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推动了双边货物贸易规模的扩大;随着两国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贸易效应将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关键词:
中国 新西兰 FTA 双边贸易 比较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伶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建立将对3国带来重大的经济意义,并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日韩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TAP模型模拟和定量评估了中日韩建立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中日韩FTA将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取消关税后,会给日韩农产品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中韩贸易创造效应远大于中日之间,中韩两国农产品产量都将增长,而日本农产品产量将减少;中日韩FTA将促进3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贸易条件的改变,从长期看,3国农产品的完全自由化将更有利。
关键词:
中日韩FTA 农产品贸易 GTAP模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伶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建立将对3国带来重大的经济意义,并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日韩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TAP模型模拟和定量评估了中日韩建立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中日韩FTA将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取消关税后,会给日韩农产品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中韩贸易创造效应远大于中日之间,中韩两国农产品产量都将增长,而日本农产品产量将减少;中日韩FTA将促进3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贸易条件的改变,从长期看,3国农产品的完全自由化将更有利。
关键词:
中日韩FTA 农产品贸易 GTAP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德宝 苏基溶
本文在Gregorio和Wolf(1994)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政府需求考虑进去,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了扩展研究。从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层次,利用1995-201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确实存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生产率的提升促进人民币升值,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阻碍人民币升值。同时,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在西、中、东部依次递减,其中西部地区政府消费所引致的投资的贡献度较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丽
本文在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基础上,加入非贸易品与贸易品价格差异因素进行扩展,运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了产出、货币供给、利率对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各个因素。贸易品非贸易品的价差显著影响着货币模型的购买力平价和名义汇率的偏离,但是BS效应并不存在。主要原因是作为政策手段的人民币汇率一直被低估,名义汇率低于贸易品购买力平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彧
中国—新西兰FTA是中国签署的首个同时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自由贸易协定(FTA),也是中国和发达经济体签署实施的第一个高质量FTA。本文从政治经济分析的视角对中新FTA的发展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梳理,以协定文本中的例外部门为研究样本,通过构造"国家战略决策假说模型"和"国家战略与行业集团互动博弈假说模型",对影响中新FTA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解释了国家核心战略、特定利益集团政治影响力以及进出口行业特征等因素对FTA例外部门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出于国家和社会全体利益的考虑会将某些工业行业纳入FTA例外部门。同时,中央政府的战略必须与行业集团的政治经济诉求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导致FTA政策的顺利实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岩 高鹤
自2008年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FTA)建立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发展却很不平衡,贸易结构也在逐渐变化。依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利用G-L指数和MIIT指数对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国农产品贸易既有产业内贸易也有产业间贸易,贸易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贡献较小,且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结构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中国应重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加强两国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优化农产品的贸易结构,推动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佟继英 杨艳慧 梁晓慧
基于中国-新西兰即将启动FTA升级谈判背景,选取WITS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贸易数据,通过分析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新西兰的产品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的出口相似度较低、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两国经贸合作空间较大;两国贸易产品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且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双边贸易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应充分利用双边贸易互补性、抓住FTA升级谈判有利契机,不断加强经贸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