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03)
- 2023(20833)
- 2022(17386)
- 2021(16218)
- 2020(13708)
- 2019(31283)
- 2018(30859)
- 2017(59000)
- 2016(31867)
- 2015(35918)
- 2014(35275)
- 2013(34253)
- 2012(31051)
- 2011(27603)
- 2010(28030)
- 2009(25688)
- 2008(24275)
- 2007(21502)
- 2006(18892)
- 2005(16696)
- 学科
- 济(122096)
- 经济(121973)
- 管理(92439)
- 业(90308)
- 企(76543)
- 企业(76543)
- 方法(56033)
- 数学(48371)
- 数学方法(47473)
- 中国(38919)
- 农(33709)
- 财(31566)
- 业经(29484)
- 融(29142)
- 金融(29138)
- 银(28323)
- 银行(28268)
- 行(27109)
- 地方(25976)
- 学(25869)
- 技术(25394)
- 制(24760)
- 理论(24361)
- 农业(23009)
- 贸(20873)
- 贸易(20853)
- 务(20787)
- 财务(20688)
- 财务管理(20645)
- 易(20259)
- 机构
- 大学(433394)
- 学院(433234)
- 管理(170060)
- 济(168457)
- 经济(164647)
- 理学(147070)
- 理学院(145473)
- 管理学(142313)
- 研究(142117)
- 管理学院(141540)
- 中国(110689)
- 京(92477)
- 科学(88506)
- 财(77638)
- 所(70251)
- 农(69873)
- 中心(66768)
- 业大(65203)
- 江(64481)
- 研究所(63961)
- 财经(62115)
- 北京(58201)
- 范(57860)
- 师范(57263)
- 经(56602)
- 农业(54494)
- 州(52728)
- 院(52118)
- 经济学(50934)
- 技术(49651)
- 基金
- 项目(298153)
- 科学(234496)
- 研究(218275)
- 基金(214468)
- 家(187066)
- 国家(185464)
- 科学基金(160193)
- 社会(136165)
- 社会科(129057)
- 社会科学(129018)
- 省(118773)
- 基金项目(112733)
- 自然(104413)
- 教育(102842)
- 自然科(102115)
- 自然科学(102092)
- 自然科学基金(100200)
- 划(99109)
- 编号(89533)
- 资助(88723)
- 成果(72129)
- 重点(67197)
- 部(64631)
- 创(64562)
- 发(63460)
- 课题(62644)
- 创新(59799)
- 科研(56755)
- 大学(56093)
- 国家社会(56006)
- 期刊
- 济(180503)
- 经济(180503)
- 研究(125240)
- 中国(91052)
- 学报(69320)
- 管理(65221)
- 农(63476)
- 科学(62910)
- 财(60652)
- 教育(57981)
- 大学(53615)
- 学学(50082)
- 融(46311)
- 金融(46311)
- 技术(43913)
- 农业(43407)
- 财经(29946)
- 业经(29762)
- 经济研究(29232)
- 经(25733)
- 业(24082)
- 图书(23704)
- 问题(22772)
- 科技(22408)
- 技术经济(22269)
- 版(20675)
- 统计(20414)
- 理论(19761)
- 策(19291)
- 现代(18884)
共检索到644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群 李烨 曹国 仲晶晶 李青
基于新发展格局对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从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的视角出发,以“专业+”为总纲,融入中国化、柔性化、灵性化、商务化元素,构建“一专四化”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以CZ工学院为例,通过其实践成果验证“一专四化”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潘百翔
近几年专创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热点,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向深水区推进的重要路径。在分析高职专创融合实现路径的基础上,以高职涉外物流类专业为视角,阐述专创融合的构建模式。旨在为高职其他的商科类专业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全新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专创融合 涉外物流专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寇尚乾 刘立新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指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应立足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加强能力本位的学科建设和职业导向的专业建设,完善以技术理论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技术应用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应用技术与技术应用的融合,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人才 质量 教学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新琴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互融、全面全程为内涵;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整合性等特征;优势表现为理论上具有先进性、途径上具有互融性、质量上具有复合性;在人才培养中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更加突出、对人才的专业要求更加新颖、对校企共培人才要求更高、更加突出人才的职业精神,从而保障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敏
为了适应新时期公安机关对警务人才的迫切需求,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以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化警察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创新应用型、复合型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燕泉 江浩 张华丽 刘昕 徐纪勇 张程悦 汤健 王红星
为架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五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就业导向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五化合一"人才培养的创新,培养社会急需的、高质量康复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覃晓琪 周柳琴
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是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创新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起着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文章基于区域经济环境要求,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环节等几方面提出创新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天笋
转型升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战略抉择,对高校人才培养而言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验。提供数量足够、规格相当的人才支撑,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武媚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大批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的必须。高等职业教育有义务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压缩型"模式和复杂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适合当下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于是,适宜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就呼之欲出。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渗透与人才素质的综合和拓展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应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环节的整合、教学能量的复合和教学机制的配套上作出努力。
关键词:
多专业融合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盛晓娟 李立威
以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围绕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创融合方面系统化设计了"六阶段+四维度"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搭建了"双创竞赛+专业实践+专业社团"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载体;探索了"教赛研一体、科教创贯通"的专创融合路径。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基于"社会服务—教学条件资源过程—师资"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最后,提出了打造基于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关键词:
专创融合 产教融合 电子商务 实践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娟
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文章阐述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含义和培养途径,探讨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并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复合型 培养模式 实施方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珏
为了满足"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在总结不同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点—平面—立体"三方面提出了"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包括"融会贯通"式实践教学目标、"任务导向型"实践教学内容、"N+3+1"实践教学形式和多样化实践教学成果。最后,"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府校"+"校院"+"校企"实践基地建设,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引入,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项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维祥
20世纪以来,推进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既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浙江工业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途径并举、各种方式共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思考与探索开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创立了"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静 刘赟宇 黄利非
按照高职教育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总结"两层次、双结合"方案,即"技能调研与技能培养、需求分析与问题攻关"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层次达到企业技能要求,第二层次解决企业疑难问题,技能培养和问题攻关双结合。改革重点是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探索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校企共育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调整进行实践性研究与探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雷庆 苑健
研究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型大学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德国和日本在上世纪大力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经验值得重视。确立技术教育的地位,探索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不仅需要一批大师级的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大量面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具备专门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014年2月,国家作出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